APP下载

微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微服务策略研究

2015-12-15龙叶雷英杰

现代情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微服务图书馆策略

龙叶 雷英杰

〔摘 要〕在微信息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形式微型化,服务过程嵌入化,服务范围社会化。针对图书馆微服务的特点,本文提出如下建议:加强移动图书馆建设;在数字资源建设中嵌入更多的微内容;根据微服务内容,选择合适的服务模式;创新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拓展图书馆微博、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内容;利用微电影、微视频等形式宣传图书馆微服务等策略,这些建议旨在拓展图书馆微服务的内容和领域,帮助用户更便捷地获取文献信息资源。

〔关键词〕图书馆;微信息环境;微内容;微服务;策略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5.09.017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5)09-0089-04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information,library services are trend to miniaturize in form,embed in service process,and broaden service scope.In the light of library construction under the micro-information environment,some ways and methods are put forward,such as to strengthen the mobile library service,to add more micro-information on digital library,to select appropriate models according to the service content,and to renew the content and forms of digital reference service.Meanwhile,some new approaches to expand the content of library services,such as popularizing the librarys blog and wechat public platform,promoting the library service through micro films and micro videos,are discussed so that the readers will be more convenient to get the literature information resources.

〔Key words〕library;micro-information;micro-content;micro-service;strategy

1 微信息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趋势

11 微信息环境

微信息环境(Micro-information Environment)又称微内容环境(Micro-content Environment)或微媒体环境(Micro-media Environment),这是2005年举行的首届国际“微学习”会议上提出的新概念。微信息环境是一种利用新的内容传播和协作方式进行信息获取与学习的环境,是与移动技术发展息息相关的概念,由各种微媒体终端、碎片化微内容、便携软件以及互联网等要素构成[1]。

微信息环境包含众多微内容。“微内容(Micro-content)”是1998年由JNielsen提出的概念,指那些能快速清晰反映整体信息内容的类似元数据的简短标题或主题词[2]。Cmswiki将微内容定义为:“微内容包括个人所形成的任何数据:比如一个简单的链接、一篇网文、一幅图画、一段音频、视频、收藏的书签、喜爱的音乐列表等”[3]。而基于数字技术的微媒体也为图书馆带来了全新的信息环境,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和阅读方式。人们越来越习惯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终端设备,通过GPRS、3G、WiFi等无线网络创造、获取、使用和分享海量的信息与知识以及各种微内容。

12 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趋势

在微信息环境下,信息媒介、信息内容都趋于微型化,图书馆服务也应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满足用户的需求。①服务形式微型化。图书馆应改变大而全的传统模式,针对用户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建立微型化、简单易用的服务机制。②服务过程嵌入化。图书馆应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将图书馆服务嵌入到用户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去,为用户获取、利用信息提供便利条件。③ 服务范围社会化。在微信息环境下,充分利用具有去中心化、社会化特征的各种Web20技术,扩大图书馆服务范围,将服务延伸到更多的用户,特别是网络用户[1]。

2 图书馆微服务的特点和功能设计原则

图书馆微服务是基于微信息环境,依托形式多样的信息传播媒介,提供用户深度参与和交互式的信息交流环境,通过网络、手机、智能终端等各种媒体渠道,将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嵌入用户的科研与学习过程中,使人们突破时空的限制便捷地获取信息与知识。图书馆微服务的呈现形式包括手机图书馆、图书馆微博、图书馆微信服务、WAP网站、短信彩信数字简报服务、二维码服务、移动应用程序及数字电视图书馆等[4]。

21 图书馆微服务的特点

图书馆微服务理念应彰显“人性化”。图书馆微服务是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的一种创新性服务,不仅要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内容,而且在服务理念上也应更人性化,应主动地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服务。在微服务方式上应强调“多元化”。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移动设备等信息载体,拓展多元化的服务内容,开发独具特色的服务软件,使用户更充分地享受图书馆提供的各种微信息服务[5]。endprint

22 图书馆微服务功能设计原则

郭文丽等调研发现,用户对图书馆的微服务需求包括信息推送服务、信息查询服务、图书借阅相关服务、移动阅读服务、读者互动服务等五个方面。针对这些用户需求,图书馆微服务功能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功能碎片化原则。在微服务程序的功能设计中,要“求小”、“求微”。②简单化原则。功能设计应追求简单、实用。③快速原则。程序设计要应与用户“浅阅读”匹配,实行“浅开发”;同时保证程序的运行速度快,充分利用用户的碎片时间。另外,应将用户使用较多的部分移动社交网络服务融入“微服务”中,扩大信息共享的范围[6]。

3 深化图书馆微服务的策略

在微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应加强数字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充分利用移动图书馆阅读平台,为用户提供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并在这些阅读平台中嵌入更多的微内容,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同时,应根据微服务内容选择合适的服务模式,创新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拓展图书馆微博、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内容,并利用微电影、微视频等形式宣传图书馆,让用户更好地了解图书馆,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

31 加强移动图书馆建设,提供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在微信息环境下,各图书馆在建设本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移动阅读平台,实现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丰富用户数字阅读的内容。如2013年10月,中国国家图书馆联合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共同建设了数字图书馆移动阅读平台(http:∥m.ndlib.cn/)。该平台集合海量电子图书、期刊,以WAP网站服务形式,为多种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用户提供移动服务。该平台采用总分站模式,依托平台构筑的云服务中心,实现图书馆间资源在移动终端的共建共享,目前已有50家公共馆建设了自己的分站。平台汇集了4万余册优质电子图书,上千种电子期刊杂志、3万余张图片、1 200余场视频讲座、短片以及各地公共图书馆的优秀特色资源,并通过搜索、排行、推荐、分享等丰富的功能优化了读者阅读体验[7]。

截止2013年6月,国内超星泛舟移动图书馆开通用户数量已经达到310余所。其中高校馆有270所,公共馆40余所。该移动图书馆按照内容分类,其提供的服务包括学术资源、馆藏目录、报纸、视频、有声读物、个性化订阅6个方面,大部分内容为其自有资源,另有供应商提供的附加资源[8]。另外,一些数据库供应商已将移动阅读技术应用到其数据库产品中。如EBSCO公司检索平台,2013年推出了支持手机检索的移动客户端程序;国内的博看网和龙源期刊网,也提供了手机等移动设备的阅读功能;还有很多电子书商推出了支持移动阅读的程序甚至是设备[9]。各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可适当选择这些兼顾支持移动阅读的数据库资源,为读者挖掘更多的免费移动阅读资源。

我国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正处于发展初期,整体普及率和质量都相对较低。因此,应充分利用现有移动图书馆平台,提升基于WAP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水平,加强智能手机应用程序App的开发,推广QR二维码的应用,拓展短信服务平台,建设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图书馆系统,强化数据库的移动阅读和获取,创新移动图书馆服务内容,以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需要,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10]。

32 在数字资源建设中嵌入更多的微内容

在微信息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应考虑嵌入更多的微内容,使图书馆成为微内容生产传播上的一环,并与用户的微内容环境实现无逢链接。所谓嵌入微内容的数字图书馆,一方面是指在图书馆网站内提供微内容生产出版的平台,把外界的微内容整合进图书馆资源中来。另一方面图书馆也可以与相关微内容链接,使图书馆成为用户整个微内容链接上的一环,把图书馆纳入到整个微内容环境中去[11]。

以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的“依托社交媒体馆员网络学科服务平台服务网站”为例,该馆分别以基于专家学者汇集平台的人人网、基于土豆模式的视频播放平台、基于专家学者论坛、论坛和微信平台等为借鉴,建立起信息交互网络平台学科推广服务网站。利用这些社交网络平台上的空间、微博、好友圈、动态、日志、群组、图片、视频等功能模块对图书馆信息知识资源进行推广、存储、交流和分享,通过交互信息阅读、挖掘有价值的网络性知识,实现基于社交媒体的学科信息交互阅读和知识推广服务[12]。

33 根据微服务内容,选择合适的服务模式

江波等对我国移动图书馆的五种服务模式,即短信、彩信、网站、App客户端和微信等模式进行比较发现,在系统架构、读者覆盖率、服务主动性、服务多样性、读者互动性、建设维护成本、日常服务成本等方面这五种模式各有优缺点[13]。具体情况参见表1。

图书馆实施微服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服务模式。如天津泰达数字图书馆档案馆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模式,其做法如下:①短信服务。提供新书推荐、逾期提醒、讲座和展览等信息,并提供图书借阅、查询、续借等服务。②WAP网站服务。该网站支持各类手机和各种移动终端设备,栏目设置包括资料查询、新闻公告、泰达生活、档案服务、数图推广、文化共享等。③彩信服务。通过链接直接访问互联网全文,将信息文摘和全文URL相结合,为用户提供丰富的资讯。④微信服务。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建立“微信图书馆”,提供文字自动应答回复服务和多媒体信息推送,推送信息参考、新书推荐,通知、公告、档案服务和培训等信息。⑤APP应用程序。该图书馆开发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应用程序,包括馆藏的查询、续借、检索以及图书、报纸、视频的浏览等功能。⑥二维码服务。在OPAC书目信息查询结果中添加二维码动态生成功能记录书目信息,为读者在书库查找图书导航[14]。

武汉图书馆应用新技术为用户提供人性化服务。如用户可通过“24小时自助还书机”归还所借图书;可通过“网上预约借书服务”预约外借图书,待该图书回馆后用户可收到电话或邮件通知;可通过“24小时自助电话服务”续借图书;可使用“手机掌上图书馆服务”;可通过“短信服务”订制查询、提醒功能;可通过“数字资源馆外访问服务”随时免费使用该馆电子资源;可通过“触摸屏电子读报系统”感受全新的阅读体验[15]。endprint

34 满足用户微需求,创新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内容和形式 在微信息环境下,由微主体、微设备、微平台三者共同构建了数字参考咨询组织结构,即由用户和专职咨询员、专家构成的微主体;由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等智能终端构成的微设备;由微信、微博、论坛、QQ、电子邮件等构成的微平台,这三者结合促使用户的许多微需求被激发;微平台所蕴含的微资源也提供了相应的微动力。在微信息环境下,参考咨询服务将更具个性化,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降低图书馆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16]。

学科馆员和学科用户可利用微博平台进行信息互动,学科馆员通过跟踪、分析统计用户信息,形成报告,作为采购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的参考。另外,图书馆通过建立官方微博、公众微信号、学科馆员博客、手机短信互动平台等微平台,并设置参考咨询馆员对这些平台上的信息进行跟踪、分析、管理与反馈,及时调整馆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图书馆也可利用这些平台宣传图书馆服务,推介学科资源,吸引更多用户参与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形成用户与用户、用户与馆员之间的互动[17]。

35 拓展图书馆微博、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内容

不少图书馆开通了微博服务。以新浪微博为例,图书馆用户共350余个。其中高校馆有180余个,包含了24所“985”工程院校和46所“211”工程院校;公共馆有130余所,商业性质的图书馆有20余个,公益馆10余个[8]。另外,截至2013年12月,国内各图书馆设立了160余个微信公众账号,其中52%属于高校图书馆,22%属于省、市、县公共图书馆,还有10%属于少儿和亲子图书馆,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包括:进行图书及文章推荐;提供各种培训、讲座和活动预告;提醒及通知服务;回复读者咨询;活动报道和信息推送[18]。

但目前微信在图书馆应用中存在着不足:①图书信息服务领域狭窄、功能局限,更新迟缓;②微信信息服务等待时间长,缺乏高效的管理和维护;③信息服务仍处于信息推送、发布状态,原创性和互动不足[19]。有鉴于此,图书馆应开发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的新功能,扩大图书馆微服务应用范围,及时更新微博、微信信息;利用微博不限条数、用户可见、评价可见的特点,为用户提供文化普及、生活服务和活动直播等服务;利用这些平台对用户的信息进行分组管理,并把活动预告、通知公告和提示提醒等向各群组精准传播;利用微信平台对图书馆的服务内容进行流媒体的编辑和播放,将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传送给用户[18]。

36 利用微电影、微视频等形式宣传图书馆微服务

2013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开展了“人图有奖寻宝活动”和“微服务。书生活——主题摄影视频作品征集活动”, 提供了《E在图书馆·数字馆藏》、《快乐有你·幸福微记录》、《我馆我书·微信微博、社交网络》、《智慧图书馆》、《多媒体工作室·微电影》等主题,向同学们征集各类微纪录片、微电影、电子相册等作品。鼓励同学们通过记录在图书馆的学习、生活经历,更好地了解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快捷地利用图书馆[20]。

2012年,我国清华大学图书馆制作的微电影《爱上图书馆》获得第78届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IFLA)大会颁发的最佳国际营销奖。可以说,微电影是图书馆宣传工作与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汤妙吉通过调研我国52部图书馆微电影发现,其内容以推广阅读文化为主,其次是借阅规则与馆舍布局。而对图书馆特色资源、参考咨询、创新服务3个图书馆内涵建设方面涉及较少。微电影以病毒式的传播方式、喜闻乐见的形式、低成本的投入、高性价比成为图书馆创新社会化媒体宣传营销的首选。因此,图书馆可以利用微电影、微视频、电子相册的形式,发动用户寻找拍摄视角,将图书馆所开展的各项服务广而告之,让更多的用户了解图书馆,关注图书馆,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21]。

参考文献

[1]郭文丽,赵雅馨,业潮斌.图书馆微信息生态环境探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8):12-16.

[2]徐晨.面向微内容分类组织的复合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9):113-117.

[3]熊回香.Web20环境下的网络信息组织[J].情报资料工作,2007,(5):29-32,50.

[4]马爱华.论公共图书馆的新媒体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14,(6):70-74.

[5]鲍凌云.微时代下的微图书馆服务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4):190-192.

[6]郭文丽,严潮斌,吴旭.基于Andriod客户端的图书馆微服务研究与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3,(8):22-26.

[7]欢迎使用数字图书馆移动阅读平台[EB/OL].http:∥mobile.nlc.gov.cn/library/m/2013-10-12/detail379083.html,2015-01-22.

[8]李白杨,白广思.三种图书馆移动服务现状、评价与展望[J].图书馆学研究,2013,(18):69-73.

[9]陈娜.大学生移动阅读与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4):181-183.

[10]王悦辰.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3):33-35.

[11]刘兰,徐树维.微内容及微内容环境下未来图书馆发展[J].图书情报工作,2009,(3):34-37.

[12]都平平,郭琪,李雨珂,等.基于社交媒体的网络学科信息交互推广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14,(2):84-90.

[13]江波,覃燕梅.我国移动图书馆五种主要服务模式的比较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4,(2):59-62,89.

[14]刘红卫.利用无线网络拓展无限移动服务[J].无线互联科技,2014,(1):76-78.

[15]余晓松.公共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3,(5):26-29.

[16]桑琰云.图书馆参考咨询微服务[J].河北科技图苑,2013,(6):47-48.

[17]黎明.微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长尾效应[J].情报资料工作,2013,(3):86-89.

[18]王保成,邓玉.微信公众平台在国内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实践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20):82-85,91.

[19]张莹.微信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4,(1):56-59.

[20]谭玮.图书馆“微服务”进行时[EB/OL].http:∥ruc.cuepa.cn/showmore.php?tkey=&bkey=&docid=918018,2015-01-22.

[21]汤妙吉.基于微电影的图书馆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4,(14):79-84.

(本文责任编辑:郭沫含)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服务图书馆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图书馆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微信公众平台在医院图书馆的应用现状调查
基于微信企业号的校园移动服务
微服务视角下高职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分析
从单一模式系统架构往微服务架构迁移转化技术研究
Passage Four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