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性加工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及考核方法改革
2015-12-15石凤健芦笙叶思珍王广龙周应国
石凤健+芦笙+叶思珍+王广龙+周应国
摘要:“塑性加工工艺及模具设计”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通过丰富和优化教学资源,采用项目教学法,结合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改革考核方式,变单一的、终结性考核为多样化的全程考核。使教学过程更为立体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关键词:模具设计;项目化教学;考核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088-02
“塑性加工工艺及模具设计”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通过授课、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使学生掌握冲裁、弯曲、拉深、热锻等塑性成形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初步掌握塑性成形工艺的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工艺计算、模具结构和模具设计方法。了解塑性加工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以及新的模具设计方法。
近来,我校提出了“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旨在引导、鼓励广大教师深入开展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研究,创新、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实践学校“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实现“培养应用型、创新型高级科技人才”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塑性加工工艺及模具设计”被列为学校首批教学改革示范课程。
一、教学、考核方法改革方案及实施
该课程具有内容多、知识面广、实践性和综合性强等特点[1],加之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不强,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进度。仅仅在课程结束后有一周的课程设计,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较少。鉴于上述情况,充分考虑课程特点和本校实际,拟在以下方面展开教学和考核方法改革实践:
(一)教学方法改革
1.课堂教学引入项目教学法[2,3],以产品对象的模具设计作为项目展开教学和学习。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加强启发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将CAD/CAE以及动画演示引入课堂教学,将模具主要零部件和典型结构三维化,并进行动态拆装,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立体化;通过CAE技术将塑性变形过程进行动态演示,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理解。
(二)考核方法改革
1.调整原有课程成绩构成比例,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
2.考核形式多样化,变终结性考核为全程性考核。
3.改革期末考试考核内容,突出应用能力的考核。
课程教学、考核方法改革方案及流程如图1所示。
(三)实施情况
1.项目设计与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本次项目化教学主要以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为主,包括冲裁、弯曲、拉深模具设计各一套。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后,原来的教学资源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需要,所以,对原有资源进行了调整、补充和整合。主要完成了教学内容的调整、项目解决方案及考评体系建设、模具零件三维建模及装配、经典模具动画选择与制作以及材料成形过程CAE分析等。
2.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以冲裁模具设计为例,在讲解冲裁工艺及模具设计的引言时引出项目任务。要求学生在学完本章内容后完成该零件的工艺分析、方案制定、工艺计算、模具总体设计及主要零部件设计,绘制二维零件图和装配图,并进行模具零件的三维造型和装配。教学和学生自学均围绕该项目任务进行,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穿插于项目教学过程,教师主要对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查阅资料和完成项目。这样既保持课堂教学的紧凑、重点突出,又时刻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6个学生。分组时注意合理搭配,保证小组有良好的学习和讨论氛围,利于提高项目完成质量。学生通过课堂听课、课后自学、查阅教材及工具书、网络媒介、小组讨论等方式按模具设计流程完成零件的模具设计任务。通过上述过程学生完成知识的自主构建过程,这种在实践中学到的知识比课堂听课要深刻得多。
每个任务完成过程中进行阶段汇报和教师检查,督促学生及时完成项目任务。每个项目汇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工艺分析、工艺方案制订以及必要的工艺计算;另一部分是模具总体设计和主要零部件设计。这样每个小组6个同学各汇报一次,保证全员参与。学生汇报后进行答辩,指出项目中的不足,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避免抄袭、代做等现象。项目评价主要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其占项目成绩的比例分别为:学生自评占15%、小组互评占15%,项目汇报及答辩占70%(教师评定)。项目成绩以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
3.考核方式改革。以往的考核中,总评成绩由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出勤、纪律、作业,共占15%)和实验成绩(占15%)综合评定。这种方式操作方便,但弊端是期末成绩所占比重大,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临考前的突击上,对平时的教学过程不够重视,不能全身心融入到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差。本次考核改革后,总评成绩构成为:平时成绩(考勤5%,课堂表现5%)占10%、小论文(主要是关于模具行业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材料成型新技术、新工艺等主题)占3%、期中考核占7%(平时测验4次,每次占1%,期中考试1次,占3%)、项目考核成绩占15%、实验成绩占15%、期末成绩占50%。通过调整成绩构成及比例,降低期末成绩比重,加大教学过程中的考核,使课程考核分散在各个阶段,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都有考核环节,且与课程的教学过程密切相关,不同考核方式侧重点不同,从而使学生重视整个教学过程,积极参与,保持一贯的学习态度,起到信息反馈和激励鞭策作用。此外,改革期末考试考核内容,突出应用能力的考核,加大综合分析题的比重,减少识记性内容的考核。
二、改革效果
(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通过上述教学和考核方法改革,学生融入到了平时的教学过程,针对模拟实际工作环境的项目任务,更能激发学生思考,通过逐步完成项目任务,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不仅掌握了牢固的基础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二)学习态度转变,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
学习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训练,端正的学习态度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不同的教学形式显现有趣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堂课后都有具体的项目任务需要完成,考核多样化和全程化,学生不能再把主要精力放在考前突击上,而是在平时就要完成各项任务,并按时参与考核,学生学习态度明显转变。完成项目任务不能仅仅依靠一本教材,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和工具书,甚至需要不断讨论和交流,学生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变为自主构建知识,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
(三)沟通协作能力提高
沟通协作能力在项目化教学中非常重要,可以增强教学团队的凝聚力,使教师和学生互相信任,无阻碍沟通,做到友好相处。项目化教学的优点是边学边做,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对于每一个项目任务,工作量都较大,涉及知识面广,很难由一个人在短期内完成,需要小组成员间密切协作,这与未来的工作环境是相似的。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结论
通过改革“塑性加工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和考核方法,实施项目化教学,调整课程成绩构成及各部分比例,采用多样化、全程性考核,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转变了学生的观念,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文.《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模具制造,2008,(9):66-69.
[2]吴泳玲.项目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12,33(4):93-97.
[3]徐晔.项目教学法在模具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2,24(2):93-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