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条旗见缝插针地飘
2015-12-15卢丹丹
文|卢丹丹
星条旗见缝插针地飘
文|卢丹丹
国旗无处不在
华人圈里总有一种观念,认为“无组织无纪律”的美国人不如华人爱国。其实,这是大错特错。在美国,人们普遍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只决定于他知识的多少,而是伦理道德和品德的高低,标杆之一就是他是否热爱祖国。美国人的爱国情结,是渗透到生活一点一滴中的,是来自内心的狂热,又是自然而然的流露。他们挚爱这个国家,愿意为国家付出。这种浓厚的爱国色彩可以从很多美国电影里得到佐证。好莱坞的许多大片实际都在向世界宣扬“美国精神”,如《泰坦尼克号》《巴顿将军》《珍珠港》等等。
无处不在的国旗可以说是美国人爱国情结的体现之一。美国人认为,到处有国旗,才能到处有国家。我初到美国时,自驾游经过一片荒漠,远远看到一处建筑物上飘扬着一面很大的美国国旗,以为是某个政府机关,走近一看,居然只是加油站。后来就见怪不怪了。只要是山姆大叔的地盘,无论是在政府大楼,还是商场、公司,到处可以看到随风飘扬的星条旗。他们的国旗不仅悬挂在公共场所,很多独立住宅的门口也挂星条旗。
第一次看到小区里几乎每家每户门口都挂国旗时,我心里非常震撼。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国情怀啊!我特意去问邻居,是不是特别的节日?美国邻居跟我说,节日还没到,美国人只是为自己的国家而自豪,自觉自愿地悬挂国旗表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
美国确实有国旗日和国旗周。在国旗日,所有联邦机构都要在各自的办公楼悬挂国旗,总统要发表宣言;在国旗周,全国人民都会在自己的住宅和社区周围悬挂国旗。且完全是民众自发的举动。
到了7月4日的美国国庆节,能看到的星条旗就更多了。人们把星条旗插在车头,旁边贴着标志性口号“支持我们的军队”、“上帝祝福美国”等;街道、广场、商店、公园等场所随处可见以星条旗为基调做成各种图案、装饰;很多年轻人还把国旗戴在头上、穿在身上、画在脸上。甚至,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人的围裙、雨伞、旅游鞋、手提包、食品袋、游戏软件等物品上面都有美国国旗的图案。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美国的时髦女郎最喜欢穿着红白蓝三色星条旗图案的比基尼,出现在海滩上或是舞台上,被认为是一种时尚和骄傲。
举国重军人
美国举国上下都很尊重军人。在美国法定的10个节日中,除了新年、感恩节、圣诞节有民俗色彩,另7个节日都或多或少带有政治色彩,和军人有关就有两个,一个是5月30日的“阵亡战士纪念日”,一个是11月11日的“老兵节”。
“阵亡将士纪念日”是为了纪念所有在内战中阵亡的将士。这一天,美国的现役军人和老战士都会前往墓地,鸣枪向阵亡将士致意,并吹响军中熄灯号,让死难将士安息。这个节日如今引申为纪念所有为国捐躯的美国将士的纪念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阵亡战士的家属和参与过战争的人,也会在这一天,到战友或者阵亡的亲友墓前献花致敬。美国人民会在下午三时的全国追思时刻共同祈祷、默哀。
我参加过一次阵亡将士的纪念活动。据说,附近的居民每年都会自发过来参加这个活动。我参加的那次是我人生中见过的掌声最频繁的活动,几乎每隔几十秒,演讲就会被掌声打断。然而,那些掌声是沉重的,人们的表情也是凝重的,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是一个已经逝去的灵魂。
华盛顿大教堂,俗称华盛顿国家大教堂,圣彼得和圣保罗教堂,巴洛克建筑的杰作。它建于1408年,是立唯一的长方形的哥特式大教堂。
“老兵节”用以纪念历次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并为幸存的老战士祝福。每年老兵节,从总统到州长都要向美国全体退伍军人致敬,退伍老兵们则组织游行集会,全国各地的人们也举行各种纪念活动来庆祝节日。美国社会这种上自总统,下至百姓对军队战士与为国捐躯者的支持与敬仰,对老兵与军队的无条件支持,很让人感动。
有一次我坐飞机出行,刚刚登机坐好,突然看到周围的人都不约而同地站起,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原来,是有一队军人也来乘坐飞机。人们迅速把机舱里最好的座位调换给了军人。
听朋友说起过一件事。一次,一位在伊拉克作战的女兵得了重病,需要回国治疗,军方派专业医生把她护送回国。因此,她搭乘的国内航班硬是等了40多分钟才起飞,机上的乘客没有半句怨言……
爱国教育从娃娃开始
美国人之所以对国家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与美国系统完善、注重效果、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密切相关。美国的爱国教育是从娃娃做起的。父母和幼儿园的老师教导孩子尊敬国家领导人、国旗甚至警察。开国元勋华盛顿的故事孩子们耳熟能详。国旗、国歌、总统画像这些美国国家的象征物,到处可见可闻。
一上小学,每天早晨,小学生都要参加唱国歌、升国旗仪式,把右手放在左胸,宣誓效忠国家。他们的誓言在构思上匠心独具,代表着全美或是某个州的政治理想和追求,如“我宣誓忠诚于美利坚合众国国旗,忠实于她所代表的合众国——苍天之下,一个不可分割的国家。在这里,人人享有自由和正义!我决心认真学习、学会关心、懂得分享、珍惜时光,过好每一天。”不是假大空,而是真切地表达对国家的忠诚与对生活的热爱。这样的宣誓给每一个孩子带来了终身受益的价值观、生活观。
我至今仍然记得一次美国初中的篮球比赛。不大的赛场,只有100多个观众。比赛还没开始,孩子们嬉笑打闹。突然一个学生站在场中央,伴奏一起,他唱起了国歌。全场所有人瞬间肃立,大家手抚胸口,对着国旗跟着唱起来。丝毫看不出人为组织的痕迹,但场面一下变得井然有序,这就是国歌的力量。这群孩子,不过十二三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