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桂与汉源

2015-12-15税晓洁编辑

中国三峡 2015年4期
关键词:宁强县汉源大禹

文、图/税晓洁 编辑/任 红

古桂与汉源

文、图/税晓洁 编辑/任 红

三千里汉江,现在称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号称中国的多瑙河。历史上,先民将其与长江、淮河、黄河相提并论,称之为“江淮河汉”。千百年来,其源头一直令人迷惑,围绕着《禹贡》中“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这句记载,古人甚至争论了两千多年。直到唐宋时期,陕西汉中嶓冢山之说才基本确立。

整整二十年后,因为七年前在青藏高原上一个关于长江的约定,我和中科院遥感所测绘专家刘少创老师穿越秦岭巴山。又来寻找汉江正源究竟在何处时,我一路最记挂的,却是老国道边陕西宁强县的一棵桂花树。该树五枝并出,恰似人的手掌。当地传说中,正是大禹治水时手植。

这棵古桂确实不小,差不多是我至今见过的最大的桂花树,比我在湖北郧县五峰乡汉江边见过的“夫妻桂花树”还要大。——依旧车来车往,现在穿越川陕间的秦岭巴山,早已有高速公路,但这段基本沿袭古金牛道的老108国道仍然很是繁忙。再看到路旁这棵桂花树时,我有点惊异,印象里,这树似乎一点都没改变,与二十年前几乎一模一样。光阴的力量似乎在此失效。这令我有点感慨。

1994年第一次来,古桂旁是一排破旧的红砖房子。前几年再来,房子拆了,树下砌了白色围栏。今年夏天这次,围栏旁又铺了青砖,成了一个小广场。没有围栏的时候,树旁有三块水泥砌边的当代“禹王碑”、“禹王宫古桂”的横字标志牌。现在不见了,换成了一块竖写的“禹王宫古桂”石头碑。并排,还找来了两块真的古碑。

一块是《宁羌州重建禹王庙碑记》,已经残破,不辨年代。汉中人说:禹与羌有关,《史记·六国年表》载:“禹兴于西羌。”

宁强古为宁羌州,往西,过嘉陵江,我在四川北川县禹里羌族乡看到过大禹庙和颜真卿写的“禹穴”;沿龙门山地震带往东,在汶川绵虒镇我也看到过一个大禹庙,经历了大地震,骨架都还尚存;从古桂往东,沿汉水而下,陕西旬阳县的大禹洞边,还有小楷的唐代摩崖石刻……这些,似乎印证传说并非空穴来风。

古桂旁的另一块古碑较完整,仔细一看,是清道光年间的《创建汉源书院记》,貌似清朝人认为这里就是汉江源。

传说久了难免就乱,关于这棵古桂和大禹,当地人还说:上古时期,大禹在嶓冢山治水,后人为纪念有功之禹,就在嶓冢山建了禹宫,并植有桂树。即为该禹宫古桂。古桂东有溪流,曰汉王沟,沟北有千仞绝壁,名白崖湾。湾东有一石洞,广数丈,洞口有一乳石,状如卧牛,人称石牛。此石牛背部及臀部有8个古字,字径35厘米,字体漫漶,莫可辨认。《陕西省金石志》定为《禹碑》。人们称其为夏禹所书。如果说,嶓冢山是汉水的源头,那么,嶓冢山上八个禹书,当为汉中书法的源头。目前,禹碑已被认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禹王宫古桂被认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话说1994年,我以《十堰日报》记者的身份与《十堰青年报》记者王青“徒步汉江”,在该桂花树旁询问汉源,一老者并不言嶓冢山,而是另有说法:“汉王山呀,刘邦来此拜过水的地方?进汉王沟,跟着河一直走,十里就到。”

从古桂旁进山谷沿溪北行,溪谷并不深,山坡不陡也不高,无奇花异木,低处有玉米地和稻田,无甚佳景。水愈走愈小,极清,水迹越走越难找,走着走着面前就站了一座山,极高,腰间有一处甚奇,白花花的一片崖亮闪闪的刺眼,找户人家一问,果然,那就是石牛洞。便赶着去爬石牛洞,洞并不奇,二三米深的样子,上下左右方圆不到十米,没有想象中的飞瀑水帘,仅从一龙头状的钟乳石尖上有滴滴水丝一线下溅。这时就真找到了石牛——有一大石勉强可视作牛状,仔细看,背上也真有字,模糊不可辨。这就是传说中的大禹手迹,有考据家认为就是“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八字。

古代的文人其实也有很多迷恋自然科学,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在汉中参与抗金战争,多次在这一带实地考察,应该也到过这里,留下诗句“嶓冢之山高插天,汉水滔滔日东去”、“嶓冢山头是汉源,故祠寂寞掩朱门”等等。

陕西宁强县汉江古源附近的古桂花树,传说为大禹治水时手植,故此地有“禹王庙”。从这棵桂花树旁的一条小河上行溯源到尽头,就是汉江古源头嶓冢山石牛洞。沿汉江而下,在陕西安康市旬阳县境内一处距水面几十米高处江边陡崖上,有两个石洞,叫做“禹穴”,存有唐代摩崖石刻。上图摄于2011年,左上图摄于2003年,左下图摄于1994年,右图摄于2014年。

三千里汉江,现在称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号称中国的多瑙河。历史上,先民将其与长江、淮河、黄河相提并论,称之为“江淮河汉”。千百年来,其源头却令人迷惑,围绕着《禹贡》中“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这句记载,古人甚至争论了两千多年。直到唐宋时期,陕西汉中嶓冢山之说才基本确立。之后,汉中西部宁强县嶓冢山为汉水源头之说,长期直占主导地位。当代权威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均持此说,并被写入教材。

在石牛洞,我们待了很久,仔细看那钟乳石,字迹是看不出什么,形状倒真酷似一个卧牛屁股,大小也与现实中的牛差不多。牛首的侧上方,垂下来的钟乳石尖,有清水滴滴答答,这,就是传说中的汉江源?

我是没看出个所以然,只好拍照几张,恍然下山。汉中本土作家刁永泉先生1988年9月1日在《人民日报》上作过一篇《汉江寻源记》,之前我们沿江而上走到汉中市,曾专门拜访过刁先生,他很认真地说:其实也没探出个所以然来。刁先生在该文末尾写道:“我只好叹口气往回走,如来时一般茫然无所知,觉得那个‘汉’字依然神乎乎地在心里打坐。”

2003年,汉江漂流队冲击黄金峡险滩。黄金峡是汉江干流上最大峡谷,位于陕西省汉中盆地洋县境内。明朝著名诗人王任曾留下著名诗篇:“九十余里黄金峡,二十四处白云滩。雷向汉中驱乱石,水从天上倒狂澜。铁崖碍日千山险,玉井生风六月寒。信宿龙潭幸蚤出,片帆回首抵长安。”

猜你喜欢

宁强县汉源大禹
乌斯河汉源
大禹除去水怪无支祁
大禹网络:这家MCN机构,捧出无数网红
宁强县耕地质量提升限制因子及潜力分析
乡村振兴的汉源实践
宁强县农村畜禽养殖演变及其趋势浅谈
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今为古路添“新路”,精准扶贫绘蓝图——写在中国恩菲四川汉源古路村索道建成之际
Da Yu, inventeur des baguettes
试析适宜宁强县园林绿化的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