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研究
2015-12-15蒋颖丽
蒋颖丽
摘要:随着经济和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会计专业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变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以及实践经验,对如何积极发挥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特色,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专业职教师资人才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会计;职教师资;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016-02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会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变得尤为重要。当前的形势给承担着培养职业教育一线教师使命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既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一、会计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会计专业是大学普遍设置的专业,不管是综合性重点大学、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一般都会开设。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出面向职教、服务职教的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和应用型人才,要达到这一目标,体现其竞争力,会计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可归纳为:一是“能做”,即与国家职业标准接轨,突出实务操作性,强调动手能力;二是“会教”,即面向社会对会计职教师资的需求,突出师范性,强调教学和知识传授能力;三是“善学”,即要面向未来,突出人才的成长性,强调可持续发展能力。只有不断研究和探索职业教育规律,培养出知识传授能力长于普通非师范类本科院校,专业技术水平和动手能力强于普通师范院校的学生,才能使在高校人才培养竞争中取得优势,形成“专业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办学优势。
二、会计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
1.重构课程体系。会计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必须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和中职学校师资人才需求,重新架构人才培养体系,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以普通地方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标准“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基础,突出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做、会教、善学”会计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目标。而课程作为学科专业的重要构成部分,作为专业知识在教学的主要载体,要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必须重构课程体系。在会计专业职教师资新课程体系框架内,应包括通识教育类、教师教育类、管理基础类和专业核心类四个组成部分,初步设计是构建按照教育发展规律依次递进的四个平台。第一个通识教育平台着力点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个教师教育类为体现职教师资特色的平台,强调培养教师的职业素养,突出教师教育课程内容,包括教师教育理论课、教师基本技能训练、教育见习和实习等教学环节;第三个管理基础类平台包括会计专业在内的所有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体现的是“厚基础,宽口径”;第四个专业核心类平台突出精通业务的“精”,是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集合,是形成会计专业人才的关键,体现的是“高素质,强能力”。
2.突出“能做”,强调实践性。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对实务的操作能力要求较高,针对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做”这一人才培养目标,考虑到会计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实际,实践性至关重要。要突出“能做”,强调实践性,首先应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大胆创新,即打破传统的“3.5+0.5”(三年半在学校学习,最后一学期到单位进行专业实习)的培养模式,围绕能力培养,执行多元化、多阶段的培养模式。具体表现为在为期四年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可采取“2+1+1+X”的“3S+X”模式(S为段的英文section的缩写),“2”即前2年学习通识素质、教师教育、部分专业课,以必修课为主;前一个“1”是指第三年进行专业课的学习,这阶段主要以选修课为主;后一个“1”是指最后1年的实践,这阶段学生不但要进行会计专业的行业实习,同时还要到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教育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X”即学生在校的三个暑假期间进行的专业见习。为了适应对“双师型”职教师资的要求,应在每年暑假都要求学生进行为期两周的专业见习,并且每年对见习的要求随着学生的学习程度而依次递进。例如会计专业学生第一年的见习目的主要是让其增加对专业的了解,所以只需学生能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会计岗位的设置和业务流程即可;第二年的见习内容可设置为收银或出纳,因为学生此时已经开始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并学习了相关会计专业技能;第三年见习内容为各会计岗位见习,这主要是让学生能对现实中的会计实务有更多的感性认识,为第四学年的专业实习做准备。这种“3S+X”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在于既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每年进行阶段性见习,一方面让学生既可以提前熟悉行业,了解岗位需求,还可以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检验所学习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回校继续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另一方面让教师可以通过搜集学生对见习的反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要突出“能做”人才培养目标,除了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还必须综合采用多种方式。具体来说,首先要做到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实践课时应占总课时的25%以上;第二要做到使用教材新颖化,教学内容与最新的会计法律法规一致;第三要做到过程真实化,教学中应做到把实务中每个会计岗位的要求落实到实践课程中,尽量创设情景对岗位进行模拟,让学生进行仿真实训;第四要做到考核评价手段多样化,改变过去只在期末单一评价的方式,增加过程考核和阶段性考核;第五要做到实习落实化,要积极与中、高职学校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业的合作,建构良好的教育和专业实习基地,提升学生的教学和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第六要贯彻“三证书”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注册会计师等考试的内容接轨,要求学生毕业时在拥有毕业证的基础上,还必须同时拥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证和会计专业技能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初级职称资格证”等。
3.突出“会教”,强调师范性。一个合格的会计专业职教师资人才除了要有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务操作技能以外,还要具有教育教学能力。这里所说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是指教学设计和管理的能力,是作为技术或知识的传授者,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只有既精通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又熟悉会计学科专业内容,并且善于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等与教学法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融合在一起的毕业生,才是合格的会计职教师资。因此,会计专业职教师资人才的培养中,要在“能做”基础上要强调“会教”,突出师范性。一个好的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因此在会计专业职教师资人才的培养中应重视学生对职业教育情感的培养。热爱的先决条件是熟悉和了解,从学生一进校,就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中等职业院校,邀请区内外职业教育方面的专家和各中等职业院校一线骨干教师举办讲座和让学生定期到中等职业院校进行教育见习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认识职业教育,让他们了解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以及我国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经过三年的沉淀和积累,在学生已经对职业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再通过为期八周的《教育实习》,让学生进行教学、班主任工作的实习和教育调研,更进一步全面和亲身体验职业教育,逐步培养学生对职业教育的感情和归宿感。课程是教学的载体,要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就要通过教育课程体系来实现。会计专业职教师资教育类课程体系中应设置“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基本技能”和“班主任工作”和“专业教学法”等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课程,并且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涵盖对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观察法等各种教学法的讲授和训练,对学生从教案编写、板书设计、PPT制作、讲课到说课的能力进行全面培养。此外,可通过定期举办讲课、说课、粉笔字书写和主题班会设计与主持等师范技能竞赛,让学生在激烈而紧张的比赛中,更好地夯实教学基本功,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4.突出“善学”,强调可持续发展。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未来会计教师的发展方向应是“学习型”和“能力型”,会计专业职教师资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且培养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其将来的成长埋下伏笔,留下提升空间。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并在具体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会计教学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树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模式,进行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作为一个引导者,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让学生的角色从原来课堂中被动的知识吸收者成长为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知识建构者。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教学中大量采用任务驱动法等科学的方法。以任务驱动型为例,这种教学方法来源于建构主义理论,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和团队成员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办出专业特色,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会计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必须紧紧围绕“能做、善教、会学”这一主线,重构课程体系,以会计职业资格考试要求为衡量标准来培养会计专业技能,以职业教育对教师教学能力的需求来培养师范技能,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既能做又能教,并具有专业发展潜力,从而提高了人才培养的竞争力,逐步形成专业优势。
参考文献:
[1]郑开玲,伍力.创新型教师人才培养背景下高师院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J].教育与职业,2011,(8).
[2]张忠寿.提高会计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探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