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居民海岛开发地形地貌控制技术要求浅析

2015-12-14张盼盼

海洋信息技术与应用 2015年3期
关键词:土石方海岛居民

王 双,张盼盼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天津市 300112)

1 我国海岛地形地貌

我国海岛种类齐全,既有大陆岛,又有沙泥岛、贝壳岛和珊瑚岛,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我国海岛地貌类型主要有侵蚀剥蚀地貌、海积地貌、海蚀地貌、流水地貌、风成地貌、重力地貌、火山地貌、珊瑚礁地貌、黄土地貌、夷平面和人为地貌等(表1)[1-4]。海岛地貌类型的多样性为海岛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多种选择:许多基岩海岛在地貌上有很好的水深和避风条件,又有锚着力好的海底沉积物;河口冲积岛水域,以及珊瑚礁、红树林生物群落发育海域,由于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合适的地貌条件,往往成为高产渔场;许多基岩海岛,由于节理发育,经长期侵蚀,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旅游价值。

海岛的地貌是千万年以来,地球内部构造运动和海面升降、河流塑造、海洋侵蚀、大气作用以及人为活动综合影响的结果。我国的许多基岩岛山高坡陡,常有顺坡的节理面和地层面,极易发生滑坡等灾害;人为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活动,也给海岛地形地貌带来负面影响,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甚至造成海岛的灭失。例如基岩岛的岩石和砾石是建筑的优良材料,由于以往人为无节制地开采,已出现了海岛萎缩、生物资源锐减、海洋灾害加剧等恶性趋势;位于河口的冲积岛,由于径流的减少,沙量也相应减少;有些海洋海岸工程造成海洋动力条件的改变,导致海岛侵蚀或岛体形态的改变,甚至岛体消亡;珊瑚岛礁常因人为采掘过度,或者开展渔业、旅游活动等,使其稳定性受到严重摧残。海岛地形地貌的保护和控制不仅对海岛生态系统和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海岛的开发利用关系甚大[5],有必要在海岛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给予必要的保护和限制。

表1 我国海岛主要地貌类型

2 无居民海岛利用对海岛地形地貌的影响

2.1 不同用岛类型对海岛地形地貌的影响

根据无居民海岛具体开发利用方式对海岛地形地貌可能造成的影响,可将影响和破坏程度分为5 个等级:

一级:直接对海岛地形地貌造成大范围破坏性或毁坏性的用岛方式,或者造成海岛及其周边海域自然属性改变的用岛方式,包括填海连岛、炸岛、土石开采、大面积削山等;

二级:由于开发建设的需要,可能对海岛造成区域性地形地貌改变的用岛方式,包括仓储建设、港口码头、道路广场用岛等;

三级:由于开发建设的需要,可能对海岛造成局部的地形地貌改变的用岛方式,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游览设施建设等;

四级:为改善海岛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而进行的用岛方式,包括园林草地用岛等;

五级:基本不会改变海岛地形地貌的用岛方式,包括观光旅游用岛、种植用岛等。

该矿区内无大的河流,沟谷发育,沟溪水枯季流量小或干枯,雨后山间沟溪水流量较大,受降雨控制明显。暴雨后有山洪发生。只有下山河从矿区南部流过,本次调查测流量为最大86 L/s。

2.2 建设项目对海岛地形地貌影响分析

2.2.1 填海连岛工程

填海连岛是指通过填海造地等方式将海岛与陆地或者海岛与海岛连接起来的行为。向海洋投放土、石等形成堤坝或者成片填实,会改变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的自然属性,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大。

表2 无居民海岛用岛类型及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2.2.2 连岛桥梁

连岛桥梁是连接海岛与陆地或者海岛与海岛的桥梁。大桥延伸到海岛部分的桥基建设可能会对海岛地质和岸线、边坡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桥墩等涉水建筑物可能改变周边水文动力状况和泥沙冲淤环境。但总体上,仍保持海岛四面环海水的特性,且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只限制在局部范围内。

2.2.3 道路建设

有些海岛地形高低起伏,海岛道路的建设需要改变海岛局部的地形地貌,甚至可能会破坏原有岩基。

2.2.4 房屋及其他建筑物建设

房屋建设过程中需要土石开挖,由于不同岛屿房屋建筑范围大小和区域不同,对海岛地形地貌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会有局部影响也存在大范围影响的情况;岛上其他建筑物和设施对海岛地形地貌也会产生局部的影响。

3 现有无居民海岛地形地貌保护和控制相关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中涉及到无居民海岛地形地貌的保护和管理要求的主要为第三十条和第三十七条。其中,第三十条规定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确需填海连岛以及其他严重改变海岛自然地形、地貌的,由国务院审批。而海岛保护法并未对严重改变无居民海岛自然地形、地貌的活动进行具体界定,这需要在有关的配套法规中予以明确,并在行政执法中根据违法活动造成的损害后果认定。

《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指导意见》也对无居民海岛地形地貌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具体的管控要求。通过比较分析已有的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和开发利用具体方案,对于该指导意见中关于“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避免采挖土石”的原则的体现和应用相对广泛。但对于采挖土石方面积达30%的指标应用却相当不足。其主要原因一是对于采挖土石方行为的界定不明确,场地挖土平整、隧道挖建、山体削挖等都可以属于不同程度的土石采挖行为;二是对于采挖用岛面积的计算方法不明确。

另外,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指导意见所涉及的岸线保护与利用、植被保护、建筑物和设施的设计与建设等保护利用要求,包括了岸线利用长度、植被保护面积、建筑密度[6-7]、单岛保护区面积等量化的指标,这些指标都与海岛地形地貌的控制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保证减少海岛地形地貌改变的原则和采取地形地貌保护措施的前提下,并且落实上述岸线、植被、建筑设施等指标,除填海连岛、土石开采等对地形地貌影响程度较重的用岛方式外,对于地形地貌改变面积的要求可不做具体定量规定而给予一定的灵活调节空间[8]。

4 减少和控制海岛地形地貌改变的措施

根据《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具体方案编制办法》,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具体方案的编写应说明如何减少建设项目对无居民海岛的自然形态造成重大改变,并说明对建设项目造成无居民海岛形态的影响采取何种恢复措施。结合现有的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具体方案案例,减少和控制建设项目对海岛地形地貌影响的措施主要包括:

(1)开发利用方案涉及海岛与大陆或海岛与海岛相连的,海岛与陆地通过桥梁相连,保持海岛四面环水,并且连岛桥梁等采用透水构筑物形式,可以减小对海洋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2)环岛栈道充分利用岛周围的礁石开辟,充分利用海岛原有地形地貌,栈道采用高脚式结构和透水构筑物,避免大量采挖土石;邻水栈道施工采用预制桩、预制混凝土梁、木栏杆及环保桥面铺装,力求施工对海岛周边海域环境影响最小。

(3)观景平台、亲水平台等建设依托原有海岛海岸地形地貌,采用柱基或透水构筑物桩基结构。

(4)采用吊脚架空式、顺坡跌落式进行房屋建设。建设架空式房屋,可以充分利用岛体形态,最大限度节省空间,与山地环境相协调。采用跌落式建筑,遵循依山就势原则,尽量保持原有地形,又具有层次感。

(5)通过表土回填,栽树种草等措施,以及巧妙地利用海岛自身地形特征,尽量减少对海岛地形地貌的改变。

(6)合理设计路网。岛上岛陆铺设尽量依据海岛原有地形,并控制道路宽度。

5 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地形地貌控制性要求建议

5.1 竖向规划

竖向规划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是指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 ,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城市用地竖向规划既要使用地适宜于布置建(构)筑物、满足防洪、排涝、交通运输、管线敷设的要求,又要充分利用地形、地质等环境条件。竖向规划有改造、整治用地任务的作用,海岛地形多山地丘陵,因此,将竖向规划内容列入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可有效防止由于规划和设计考虑不周而造成的滑坡、崩坍以及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和地形地貌破坏等。

结合海岛地形地貌和用地特征,研究认为在竖向规范方面,海岛保护与利用应控制开发建设区域坡度和土石方工程量两个方面。

5.1.1 坡度

无居民海岛开发建设,应根据不同用岛方式,结合海岛自然地形地貌和自然坡度,尽量遵照最小改变用地坡度的原则,规划用地类型和适宜的布局。可参照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坡度相关规定,例如,城市中心区用地应选择地质及防洪排涝条件较好且相对平坦和完整的用地;居住用地应选择向阳、通风条件好的用地;工业、储用地宜选择便于交通组织和生产工艺流程组织的用地等。不同用地类型的适宜坡度见表3。

表3 城市主要建设用地适宜规划坡度

5.1.2 土石方工程量

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多方案比较,使工程量最小。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避免高填、深挖,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应估算土石方挖填工程量,进行土方初平衡,合理确定取土和弃土的地点,以避免乱挖乱弃,防止破坏自然地貌、造成水土流失。由于地区不同、地形坡度不同、规划地面形式不同和规划设计方法不同,使用地土石方工程量估算结果千变万化,很难从中找出明显规律性或合理的定额指标。无居民海岛开发土石方量的指标,可参考《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提出的用地土石方量定额及其指标,并且,由于海岛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海岛的开发可采用比城市用地更为严格的土石方量控制要求。

5.2 周边围填海要求

对于近岸无居民海岛进行的围填海活动,在与其相向的大陆岸线进行围填海活动的,应预留适宜宽度的水道。对于距岸距离较近的近岸无居民海岛,向陆侧一般不应进行围填海活动。应针对围填海对海岛的影响开展专题论证,论证重点主要包括:围填海活动对于海岛周边海域水文条件的影响;围填海活动对于海岛周边岸滩蚀淤的影响;围填海空间布局方案的优选。

5.3 特殊地形地貌保护要求

对于具有较大科学研究价值或者美学价值的地质遗迹和景观山石等特殊地形地貌的海岛,应划定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划定可借鉴生态保护区的划定办法,划分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的范围,并提出保护要求和管控措施。应禁止在保护范围一定距离内进行爆破和大强度地采挖,以免影响保护区域的稳定性。

[1] 杨文鹤等.中国海岛[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19.

[2] 亓发庆,黎广钊,孙永福,等.北部湾涠洲岛地貌的基本特征[J].海洋科学进展,2003,21(1):41-50.

[3] 曹家欣.山东庙岛列岛与蓬莱沿岸地貌[J].海洋学报,1989,11(5):602-610.

[4] 王月宵,胡镜荣.河北省海岛地貌及其形成[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1993(3):20-26.

[5] 刘亮,曹东,吴珊珊,等.海洋自然环境条件对无居民海岛开发的影响评价[J].海洋通报,2010,31(1):26-31,37.

[6] 常立侠.旅游娱乐岛和交通与工业岛的开发利用与规划编制的差异[J].海洋信息,2012(3):55-57.

[7] 常立侠.无居民海岛控制性指标初探[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30(3):41-43.

[8] 傅世锋,陈鹏,吴海燕,等.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中的相关难点[J].海洋环境科学,2013,32(4):625-628.

猜你喜欢

土石方海岛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露天矿山土石方量的测量及计算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在海岛度假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土石方调配方法及其应用
土石方机械的春天已经来了,路面机械的还会远吗?
土石方工程量计算程序设计及应用研究
高台居民
神奇的海岛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