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与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疗效评价

2015-12-14王松挺阮黎明刘国英朱伟芳蒋筱凌舒国斌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头孢曲松梅毒青霉素

王松挺阮黎明刘国英朱伟芳蒋筱凌舒国斌

·短篇论著·

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与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疗效评价

王松挺1阮黎明2∗刘国英2朱伟芳2蒋筱凌2舒国斌1

目的: 比较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及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方法: 102例首诊早期梅毒患者随机分为苄星青霉素组、普鲁卡因青霉素组及头孢曲松组,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清RPR的变化。结果: 苄星青霉素有效率92.68%、普鲁卡因青霉素93.93%、头孢曲松92.85%,三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苄星青霉素组、普鲁卡因青霉素组和头孢曲松组血清固定分别占26.83%、20.00%和19.35%,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药物治疗早期梅毒疗效相当,但普鲁卡因青霉素组和头孢曲松组血清固定者明显低于苄星青霉素组。

青霉素; 头孢曲松; 梅毒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青霉素一直是治疗梅毒最有效、最常用的药物,但对苄星青霉素和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梅毒的疗效很少进行过比较。而头孢曲松作为近年疾病控制中心(CDC)推荐青霉素过敏的早期梅毒、神经梅毒患者的二线治疗药物,同时同两种青霉素疗效比较并观察血清固定发生率少见报道。我们用上述3种药物分别对135例早期梅毒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比较3种药物对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和血清固定发生率,其中33例失访,现将102例资料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02例梅毒全部为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本院及北仑医院皮肤科门诊初诊患者。其中男46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32岁;女56例,年龄18~41岁,平均年龄26岁。所有患者均为早期梅毒(一期、二期和潜伏期)患者,病程最短25天,最长1年。其中一期梅毒34例,均为外阴硬下疳和/或单侧或双侧淋巴结肿大;二期梅毒26例,均有二期梅毒皮疹;早期潜伏梅毒42例,均为无临床症状但血清反应阳性。诊断均结合病史、症状、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确诊。

1.2 研究方法 随机将首诊早期梅毒患者分为三组:A组用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每周1次,共3次;B组用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15日;C组用头孢曲松1.0 g:静脉注射,日1次,连用10日。初次治疗时给予泼尼松10 mg,日2次,共3天,预防吉海反应。

1.3 随访方法 治疗后的患者分别在第3、6、9和12个月时进行随访,主要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清RPR的变化,以作为疗效判断的标准。观察血清固定发生率,对血清固定患者进行脑脊液检查。

1.4 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治愈:疗程结束后患者损害消退,症状消失,随访期间无再发症状。血清学判断:(1)治愈:在驱梅治疗12个月内RPR转阴,随访期间不再转阳。(2)有效:RPR在治疗后6个月时滴度下降2~4倍,随访期间不再转阴,也不升高。(3)

无效:RPR在治疗3个月时滴度未下降2~4倍,或在随访期间上升4倍以上。(4)血清固定标准:正规驱梅治疗后,梅毒血清6个月固定,无下降趋势,或超过12个月不转阴者。总有效率按痊愈加好转计。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用EPI info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种药物治疗早期梅毒疗效比较见表l。

表1 3种药物治疗早期梅毒疗效比较

2.1 疗效 102例患者均完成疗程且达到了预期的随访目标,一期梅毒患者硬下疳淋巴结肿大和二期梅毒皮损均在2周内消退,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7例无效均为潜伏梅毒,梅毒血清RPR在治疗3个月时滴度未下降2~4倍。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头孢曲松、组间总有效率基本相同,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治疗后随访 通过不同时段随访,比较3种药物治疗早期梅毒后的血清转阴率情况,见表2。随访至1年时,苄星青霉素组转阴率最低,血清固定率与其他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普鲁卡因青霉素与头孢曲松组间转阴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20例梅毒血清未转阴的病例中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测,苄星青霉素组有2例RPR阴性,TPPA阳性。

表2 3种药物治疗早期梅毒随访1年血清转阴率血清固定比较

3 讨论

目前早期梅毒一线治疗药物为苄星青霉素和普鲁卡因青霉素。尽管青霉素已在临床应用多年,但对苄星青霉素和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梅毒的效果却很少进行比较评价,近期此问题已受到人们的关注,黄新宇等1分别用苄星青霉素和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随访1年,用苄星青霉素治疗的病人血清RPR转阴率为89.6%,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的病人为86.8%,一期梅毒病人的痊愈率分别为 96.5%和92.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彭石潜等2分别对苄星青霉素和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妊娠梅毒进行研究,结果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使用苄星青霉素治疗的孕妇中有2例产下先天梅毒患儿。提示普鲁卡因青霉素可能有更好的阻断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理论上普鲁卡因青霉素可以透过胎盘进人胎儿血液,因此可能更好地阻断梅毒母婴传播。上述结果可能与两者对组织的渗透性不同有关,普鲁卡因青霉素G的优点为既有长效成分,又有速效成分,在血中有效浓度维持24小时,在组织中的渗透性好于苄星青霉素。苄星青霉素血中有效浓度维持更久(约7日),由于该药物不能进入脑脊液,故不能用于脑脊液异常者。然而有研究发现,15%~40%的早期梅毒患者脑脊液中可发现梅毒螺旋体(TP),部分为无症状神经梅毒,而常规苄星青霉素不能通过血脑屏障,无法彻底杀死脑脊液中TP,造成神经梅毒,形成慢性感染,导致血清固定。这也可能是本组研究中苄星青霉素组血清固定与神经性梅毒发生率比其他两组高的原因。与青霉素比较,头孢曲松为第三代半合成头孢菌素,具有血浆有效浓度维持时间长,组织穿透力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浓度高及抗菌谱广等特点。美国CDC推荐其作为早期梅毒、神经梅毒患者的二线治疗药物。380年代Jonoson即研究发现头孢曲松和青霉素均可治愈试验性兔梅毒,二者具有同等的疗效。唐中书4用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静脉注射,每日1.0 g,10天为1个疗程,治疗64例早期梅毒,所有病例在1年内血清TRUST全部转阴。本研究对102例早期梅毒分别使用3种药物进行治疗与对比,结果显示:3种药物均能达到满意治疗效果,平均总有效率达93.97%,结果与报道基本一致。且具有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等优点。在临床应用中两种药物均可选择,相对而言,苄星青霉素更为方便,依从性较好。但血清固定及神经梅毒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种药物。所以我们认为早期梅毒的治疗应首选青霉素标准治疗方案,两种青霉素相比,如有条件可首选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头孢曲松无论近期、远期均有肯定疗效,但治疗成本相对较高,是目前用于青霉素治疗的可靠和有效的替代药物。也可考虑作为苄星青霉素治疗失败后复治选择药物。

1黄新宇,杨健,杨文林.苄星青霉素与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比较.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3,10(1):7-8.

2彭石潜,张荣.苄星青霉素和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妊娠梅毒研究.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7,14(1):17-18.

3Workowski KA,Berman SM.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2006.Recomm Rep,2006,55(RR-11):1-99.

4唐中书.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64例疗效分析.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20(1):117-118.

(收稿:2014-11-07 修回:2014-12-21)

·临床研究·

表2 治疗组不同时间使用得宝松皮损愈合时间的比较

2.2 安全性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有研究报道,带状疱疹神经痛于病毒抗体有关,急性期内介导的体液及细胞免疫愈强烈,持续的时间愈长,发展成慢性疼痛的可能性愈大,年龄愈大,抗体滴度愈高,为本研究的科学性及可比性,入选人员年龄均为50岁以上的患者。结果显示得宝松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治疗方案缩短了疾病的病程,明显减少了带状疱疹急性疼痛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表3 治疗4周后各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4 各组患者后遗神经痛及疼痛严重情况比较

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地减轻受累神经组织的炎症和水肿,预防局部疤痕的形成,降低急性期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反应,极大地缓解了患者急性期的疼痛,2故本研究治疗A组在病程第1周使用得宝松,无论在皮疹愈合上,还是神经痛方面,疗效都好于B组。B组在病程第2周使用得宝松,基本上和对照组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效果相当,所以病程超过1周的患者不主张使用糖皮质激素。得宝松系短效的倍他米松磷酸钠,迅速吸收起效,加上长效的丙酸倍他米松缓慢释放,持续产生作用。3抗炎效果强,持续作用3周左右,与带状疱疹的自然病程很接近,而且在体内每日释放的量很小,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本研究采用早期得宝松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缩短了病程,减少了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而且无明显的副作用发生。

参考文献

1周静.肾上腺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带状疱疹的现状.新医学,2007,38(9):609-610.

2王芳芳,张玉亭.皮质类固醇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2例.临床荟萃,2005,20(5):280.

3戴春燕.复方倍他米松(得宝松)联合抗病毒药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的观察.吉林医学,2012,33(1):31-32.

(收稿:2014-03-04)

Assessment of efficacy of benzathine penicillin,procaine penicillin and ceftriaxone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syphilis

WANG Song-ting,RUAN Li-ming,LIU Guo-ying,et al.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Beilu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Ningbo City,Zhejiang Province,Ningbo,315806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benzathine penicillin,procaine penicillin and ceftriaxone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syphilis.M ethods:One hundred and two patients were divived into three groups: benzathine penicillin group(41 cases),procaine penicillin group(33 cases)and ceftriaxone group(28 cases).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antibody in serum wereassessed.Results:The efficiency rate in the benzathine penicillin group,procaine penicillin group,and the ceftriaxone group was 92.68%,93.93%and 92.85%respectively.The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sbenzathine penicillin group,procaine penicillin group and ceftriaxone group were 26.83%,20.00%and 19.35%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 total efficaly of the three regiments is smiilar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syphilis.However,the proportion of the patients ivith sero-resistence was lower in procaine penicillin group and ceftriaxone group.

penicillin;ceftriaxone;syphilis

1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皮肤科,宁波,315806 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杭州,315000∗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头孢曲松梅毒青霉素
隐性梅毒更危险
盐酸氨溴索和头孢曲松联合治疗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青霉素皮试”5误区,你中招了么
常常听到的梅毒,你真的了解吗?
炎琥宁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小儿急性肺炎临床效果分析
猪青霉素过敏怎么办
幼年大鼠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与口服钙剂相互作用的研究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孕期产检最好筛查梅毒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