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软件立国”对河南省信息化发展的启示
2015-12-14秦长江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4-67-3
收稿日期:2015-3-30
基金项目:2014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国内外信息化发展的历程、经验及借鉴”(2014259)。
作者简介:秦长江(1968.7-),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信息管理。
Reference of“The Indian software founding country”to the informationization development of henan province
Qin Changjiang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NAN,LUOYANG,471023)
Abstract:In this paper, India's informationization development are reviewed, Because India is large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Asia,similar to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informationization very unique, mainly introduces the main features、landmark events and major achievements of.India's informationization, Focus 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The Indian software founding country”to summarize. Finally, Summarizes India's informationization development to reference of informationization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
Keywords: informatization; Software; India; Henan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部署,河南省委也明确了全省要在加快信息化进程中持续探索工业化和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同步发展的科学之路。
河南由于是传统农业大省,城镇化水平低;工业化起步较晚;教育科技基础较薄弱,信息化的发展起步也相应比较晚、起点较低。尽管近年河南信息化进程加快,信息化、工业化融合水平在全国排名也进入中游偏上水平,但限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历史形成的客观条件,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过低,因此在多数由人均指标构成的信息化发展指数得分排序中,河南总指数在全国和中部六省排名分别处于倒数和末尾 [1]。随着河南振兴、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进程的大力推进,不断加速河南信息化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同步发展的步伐,达到全国信息化中等地区水平将不再遥远。
信息化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主要后发优势,也是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河南省信息化处于快速上升期,信息化水平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在全国和中部六省排名仍然落后 [2]。为了更好地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更快地带动和提升河南省信息化和工业化、农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本文对与我国国情相近的、信息化极具特色的、亚洲发展中大国印度的信息化发展状况进行综述,重点对印度软件立国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最后对印度信息化发展对河南省信息化发展的借鉴梳理总结。
1 印度信息化发展的历程
印度是一个拥有10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目前其经济实力排世界第五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经济增长基本保持在6%。印度政府的目标是争取到2020年经济总量跻身世界四强。为达到这一目标,印度政府正在大胆推动“第二代经济改革”。改革的最重要、最突出的部分就是印度以“IT兴国,人才培养与经济增长井举”的方式高速发展。为此,印度政府制定了“国家信息化计划”,在中央、邦及地方下级政府实施了26项计划及8项辅助计划,其目的是使在贫富差别很大,识字率只有60%这一特定国情下,努力缩小数字鸿沟,以低廉的信息服务价格让广大用户愿意接受,从而使政府的服务具有良好效率、透明性和可靠性。该计划由属于信息技术部的国家信息中心负责,通过无线技术实现向村落的连通,在农村地区设立数万个通用服务中心,把农民和整个世界联系起来。至2005年,在全印度中小学、邮政局、车站、银行、医院等设立数万台终端。印度很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软件的应用。最令人瞩目的是其软件业现在雄踞全球,软件出口以每年近50%的增速增长。国际普遍认为,印度将成为“世界办公室” [3]。
印度的信息化发展阶段性不明显,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阶段:信息化起步阶段(1980年代初期-1990年代中后期),信息化规模较小,在世界范围没有太大影响。第二阶段:信息化高速发展时期(1990年代中后期-至今)。从1998年起,印度政府制订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促进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政策,其中主要有:软硬件进口免税;购买计算机和软件可减免个人所得税;自由购买海外信息公司;放宽购买计算机和软件贷款条件等;允许私营企业经营调频广播业务;某些信息业务允许多个运营商竞争,同时允许一个信息公司经营多种业务;全面开放海底电缆连接通道;各邦免除IT业的销售税;中央降低软硬件的关税等等。重点针对信息技术和软件行业制定相关政策,比如《软件技术园区计划》、《新兴技术法》等 [4]。
主要成就和突出特点:
1.1 世界瞩目的信息人才质量和信息人才教育培训。印度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加速对信息人才的培养,良好的培养质量,使印度的信息技术人才有着世界声誉。主要措施有:
在所有邦设立印度信息技术学院;一是增加世界知名的培养信息技术人才的学校——印度理工学院的投入;二是大力鼓励著名的软件产业公司和民间办学。三是国立、邦立、私立大学的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增加实用性,教育国际化得到重视。四是印度的专门技术教育是其教育的一大特色。在信息技术人员培训、远程与因特网教育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2002年8月,印度政府成立了一个由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牵头,印度理工学院院长和相关部长参加的9人委员会,专门负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和开发工作,更多更好地训练信息技术人才。
1.2 电子商务极为发达。印度电子商务的发展日新月异。根据印度全国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的数据,印度全国电子商务的交易额已达数千万美元,在新德里、海德拉巴、孟买等大城市,网上购物已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在印度的一些边远乡村,农民通过网络出售农产品。了解最新的农产品市场行情。
1.3 以软件为主的信息产业迅猛发展。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印度软件行业不断推出高质量的新产品,再加上印度软件公司的职工索质较高,劳动力成本较低。近年来,印度软件出口年年持续大幅度增长。品牌逐渐得到海外市场的认可,软件出口已位居世界第一。全印度有170家软件公司获得国际质量标准认证,是获得质量认证软件企业最多的国家。在获得卡内基一梅隆大学软件工程学会认可的、全球最高级别的23家计算机软件公司中,有11家是印度公司,占到总数的近1/2。2008年印度软件业的产值已达到500亿美元,占印度出口总额的33%。印度软件业为印度创造了220万个就业机会,并把印度的经济增长率提高到两位数。印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依赖信息技术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1.4 高水准的印度信息服务产业。1990年代印度信息服务产业开始急速增长,同时该产业大部分出口,成为与衣料、宝石并列的重要外汇获取手段,对干发展中国家的印度来说,信息服务产业成为极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由于信息服务产业对印度经济的贡献很大,因此印度政府制定了积极的信息产业政策,大力支援信息服务业。从1970年代起,就研究关联产业政策,通过形成与其他产业协作的良好环境而快速成长。主要有:其一,信息中介服务。政府对此也很重视,服务内容很广泛,注意发展潜在用户,向他们宣传推广信息。其二,商情、企业信息服务。其需求很大,中小型企业是印度信息机构服务的重点,主要向它们提供技术改造、技术转让、企业管理、价格、投资信息等。
1.5 信息技术成为印度经济“增长的引擎”。印度固然以软件产业闻名世界,但是,近来也发展硬件产业。由于在人才和技术方面极具优势,印度信息产业呈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平均增幅达到40%左右。在可见的末来,印度信息产业的发展毅然势头强劲,印度信息产业年平均增长率将达到28%,是全球平均的3倍多。更重要的是,信息产业可以在道路、机场和港口条件都很差的情况下取得成功。
2 印度软件立国的经验
中国与印度都是文明古国,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发展软件的时间基本同步,近年来,印度软件业在全球软件市场悄然崛起,令世界瞩目。自1986年起,印度政府相继制定《计算机软件出口、软件开发和培训政策》等一系列政策,倾力为软件企业提供支持。印度的软件产业在软件出口上,具有两种方式:一是国内服务。即海外的顾客对于印度国内人员进行软件委托开发。二是离岸服务。即经过网络向国外的顾客提供软件开发服务。由于印度数据通信发达,离岸服务有逐年提高的倾向。许多大型IT跨国公司都纷纷与印度公司签订软件开发合同,例如微软就在海得拉巴成立研究机构。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的软件产业虽然成本低,但服务内容正向高附加值与知识集约型转移。越来越受到世界用户的欢迎。可以说,印度软件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使软件产业成印度增长最快、最引人注目的行业,被称为印度的“旗舰产业” [5]。
虽然印度软件业令世界瞩目和印度的官方语言和通用语言都是英语、印度劳动力便宜,软件成本低廉两个有利的客观条件外,印度软件业成功的重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政府高度重视。印度政府一直把发展软件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发展计划予以高度重视,政府在软件业迅速崛起的过程中角色至关重要。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软件出口的优惠政策,始终不遗余力地抓计算机的开发和利用。二是投资环境宽松。印度政府规定,凡软件产品出口企业,不但可以免缴营业所得税,免除进口软件的双重税赋,而且外资控股可达75%~100%,这在印度外资政策上是绝无仅有的。为了鼓励厂商进行软件研究开发,印度还规定公司两倍于R&D费用的收入部分免除收人头税。这些措施都极大地刺激了国内外厂商的投资热情。现在,不少国外大公司将印度作为设计、生产软件的基地,苹果、微软、摩托罗拉、IBM等大软件公司都在印度建立了开发中心,这些大公司的加盟,为印度软件业注入了宝贵资金,对印度软件业的发展无疑是如虎添翼。
印度政府发展软件产业的主要政策和措施是:一是对软件企业放宽许可证,降低进口税。二是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保护软件产权,对软件的复制和盗版严格打击。三是建立以出门为导向的软件技术园区。四是大幅度推进软件市场自由化和民营化。
印度发展软件产业的经验:一是发挥软件行业组织的重要作用。二是重视教育、培养和利用软件技术人才。三是强化品质意识,树立信誉,强化市场开拓。最重要的经验是印度在软件立国的同时,成功地培育了一批全球知名的、能与欧美最强大的公司展开国际竞争的世界级私营企业公司。这些企业许多都属于尖端的或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行业,如软件业巨头印度系统技术公司、威普罗技术公司。相比之下,中国迄今还没有出现能够与国际跨国公司一决高下的世界级民营企业。
印度软件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信息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二是软件人才流失严重。三是国内市场发育不足。四是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3 印度信息化发展对我省信息化的借鉴
3.1 印度走出了一条信息化现代化道路。
印度已逐步摆脱了农业经济的社会结构,创造了一种在农业国家发展信息化经济的现代化模式。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国家,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种避免与国际竟争对手激烈碰撞的模式,印度根据具体国情,扬长避短,将重点投向软件开发领域,不失时机地研究开发新产品。印度的信息化发展模式为我省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3.2 印度社会贫富差距大,国家底子薄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个人购买的国内软件市场潜力很小,容量很有限。
印度政府选择软件出口为国家的重点产业是很成功的国家战略决策。为提高软件产品的品质和竟争力,印度的软件企业采用国际标准,软件开发模式也按照国际惯例,还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著名软件公司进入印度软件园。
3.3 印度在培养和吸引信息人才方面硕果累累。印度仿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模式建立的6个印度理工学院,所培养的学生成为印度信息产业的骨干。印度政府还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海外软件人才回国。近年来,印度政府在待遇、税收、金融、股权、创业辅导、子女教育等方面制定了一整套优惠政策,吸引了大批印度海外科技人才回国,不少回国人才已成为软件产业的中坚力量。
总之,印度政府抓住历史机遇,选准突破口,大力发展软件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近年来,印度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主要是信息产业和软件技术。在这一方面,印度有很多经验值得我省借鉴。印度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扶持软件业发展的措施对河南省发展自己的信息产业,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我省各行各业须将“四化同步”协调发展作为我省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契机,转变信息化发展方式,以信息技术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化”协调发展水平,切实加快我省信息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