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汉河南铸钱遗存述要

2015-12-14孟祥伟

中国钱币 2015年4期
关键词:王莽遗存西汉

孟祥伟

两汉河南铸钱遗存述要

孟祥伟

河南是两汉时期重要的经济区,也是两汉中央政府重点控制的地区。该地区两汉时期铸钱遗存发现数量较多,其中尤以洛阳、南阳等地最为丰富;钱范种类多样,几乎涵盖了两汉发行的所有货币类型,这些丰富的铸钱遗存为探讨河南两汉铸钱业提供了可能。本文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河南铸钱遗存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希望有助于推动该地区铸钱业的研究。

一 出土发现

河南发现的铸钱遗存主要包括钱范和铸钱遗址。铸钱遗址保留有较多的铸钱业信息铸钱遗址的数量和规模,基本反应了地区铸钱业的概貌。钱范既有有明确出土地点的,也有征集所得的,它们为研究两汉铸钱业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一)铸钱遗址

河南发现的较重要的铸钱遗址有8处,都发现有钱范、红烧土、炼渣及木炭碎屑等其中西汉半两钱遗址2处,王莽时期遗址6处。现分别介绍如下:

1963年,南阳市东关外小庄村出土石质半两钱范4块,同时出土的有汉代绳纹陶片及部分炼渣,钱范出土地点位于古宛城遗址东墙外的汉代遗址。从钱型文字上看,钱范当属西汉高后所行八铢半两,此处当为铸造八铢半两的作坊遗址①。

1972年,洛阳橡胶厂东宿舍楼工地发掘一处铸钱遗址,发现较大面积的红烧土、坩埚残片、陶钱范残块堆积3处。根据钱范判断,遗址时代为西汉文景时期②。该遗址出土有“榆荚”半两钱陶母范约20块,分属于8个范体。残范每排至少应有7个钱模,钱模直径1.3厘米,穿径0.7厘米,钱文阳文 “半两”二字。钱文径小穿大,肉薄体轻,字体随意应为汉初铸钱使用的陶范。同时该遗址还出土有四铢半两陶母范,泥质灰陶,当是西汉文帝五年 “更造四铢钱”后所使用钱范③。

1984年,郑州市文物工作队对郑州巩县里沟铸钱遗址进行了试掘。该遗址是一处专门铸造 “大泉五十”的作坊遗址,经正式发掘出土的大块铸范和部分完整铸范就有2100余块,其中耐火土范680余块,红粘土范1430余块④。

1964年,南阳市环城公社小北关生产队发现一处汉代铸钱遗址,遗址发现有大泉五

十、契刀五百钱范,同时发现有炼渣、铜锈、铜块、红烧土、木炭屑及小半两钱等,该遗址应是汉代一处铸造契刀五百和大泉五十的作坊遗址⑤。据 《南阳发现的汉代钱范及相关问题探讨》一文介绍,南阳市新华东路与十三小学也曾大量出土新莽钱范,可惜未进行科学发掘,这两处疑为铸钱遗址。

1963年,河南邓县居民在城内偏西发现有大泉五十钱范,经调查,出土钱范的地方是一处较大的汉代遗址。钱范出土仅有大泉五十一种,数量较多,同时还出土有炼渣、铜锈块、红烧土碎块、木炭屑等,说明此处应为汉代铸造大泉五十的一处遗址⑥。

2000年,许昌市文物工作队在长葛市市区西清潩河畔贺庄基建工地发掘出 “大泉五十”泥铸范,从钱范判定此处为王莽时期的铸钱作坊遗址。从出土文物判断,此作坊使用的是 “叠铸法”制作成品⑦。

2001年,安阳市天宁寺附近发现一处新莽铸钱遗址,该遗址范围约数百平方米,安阳市文物工作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铸铜炉一座,灰坑两处,还发现有汉代水井及大量汉代陶片。在炉体东40米灰坑内发现有大量铸钱遗物。出土陶范可以分为钱范和铜器范两类,钱范全部为大泉五十子范,包括面范和背范。同时,该遗址还发现有几件小型坩埚⑧。

2008年,安阳市安阳县西门豹祠东2.5公里,邺城三台遗址向西1.5公里的漳河南岸发现一处新莽铸钱遗址。同时,在河岸边还发现几处与铸钱遗址相关的灰坑。该遗址出土钱范有大布黄千面、背范及大泉五十叠铸范⑨。

另据 《信阳驻马店钱币发现与研究》一书介绍,平舆县射桥大徐庄出土有较多大泉五十陶范,射桥古城村出土有10多件陶范,内有小泉直一陶母范、大泉五十陶母范及背范,这两处可能为铸钱遗址。

(二)烘范窑址

1974年,洛阳金谷园路中段西侧发掘出一座烧窑遗址,有一座烘范窑,包括操作坑、窑门、火膛、窑床、排烟孔和烟道。窑内出土有西汉半两泥范残块。附近的2座烧窑操作坑底部,各出土一枚文帝四铢半两,3座窑形制大体相同。根据出土遗物判断,烘范窑的时代当为文景时期⑩。

(三)钱范

近年来,河南陆续发现了许多两汉钱范,这些钱范大多有明确的出土地点,为两汉铸钱业的研究提供了最直接的实物证据。两汉钱范遍布河南大部分市县 (详见附表),其出土钱范大致可以分为西汉半两钱范、西汉五铢钱范、王莽钱范、东汉五铢钱范。

二 铸钱遗存特点分析

河南作为两汉铸钱遗存发现较多的地区,铸钱遗存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序号 类型出土 (收藏)地点数量资料来源1洛阳橡胶厂铸钱遗址西汉榆荚半两母范2陶质约20块四铢半两母范时代洛阳橡胶厂铸钱遗址 西汉 不明材质西汉洛阳金谷园烘范窑遗址半两钱范陶质3不明4陶质洛阳613研究所《洛阳东周王城遗址区铸钱遗存述略》,《中国钱币》1999年第1期。西汉四铢半两1块石质西汉八铢半两钱范 陶质1块洛阳613研究所西汉《洛阳出土几批西汉钱范及有关问题》,《中国钱币》1994年第2期。四铢半两钱范5石质1块同上。洛阳康乐食品厂7四铢半两钱范陶质西汉约9个范体同上。8南阳东关外小庄村铸钱遗址 八铢半两钱范石质4块西汉 《河南南阳发现汉代钱范》,《考古》1964年第11期。新郑县文物保管所9西汉《洛阳出土几批西汉钱范及有关问题》,《中国钱币》1994年第2期。6洛阳612研究所石质1块 《河南新郑发现汉半两钱范》,《中国钱币》1988年第2期。半两钱范半两钱范西汉许昌市铁质1件 《河南出土西汉 “半两”铁钱范》,《中国钱币》2008年第2期。西汉11信阳 四铢半两范石质1件 《信阳驻马店钱币发现与研究》,中华书局,2001年。西汉1210洛阳王城公园五铢钱范铜质2件 《洛阳发现河南郡郡国五铢钱范》,《中国钱币》1987年第4期。西汉石质洛阳613研究所五铢钱范3块 《洛阳出土几批西汉钱范及有关问题》,《中国钱币》1994年第2期。西汉南阳市南召县五铢钱范铜质1块《南阳发现的汉代钱范及相关问题探讨》,《中原文物》2008年第5期。南阳市博物馆15五铢钱范西汉铜质1块16 13南阳市方城县博物馆 五铢钱范西汉1块14同上。信阳市羊山 铜质17西汉河南省文物商店1块五铢钱母范《信阳驻马店钱币发现与研究》P62,中华书局,2001年。铜质18五铢钱范西汉铜质同上。2块同上。《洛阳西工发现四铢半两钱石范》,《洛阳钱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10月。《河南征集的 “五铢”及 “大泉五十”钱铜范》,《文物》1985年第6期。

序号出土 (收藏)地点时代 材质19类型郑州市巩县里沟铸钱遗址大泉五十钱范《郑州里沟铸钱作坊遗址试掘简报》,《中原文物》1988年第1期。大泉五十钱范王莽王莽数千块数量郑州荥阳胡固村陶质20《郑州地区汉代的民间铸钱工艺》,《中国钱币》1989年第4期。陶质洛阳手表厂大泉五十钱范2块王莽22石质王莽 石质《洛阳东周王城遗址区铸钱遗存述略》,《中国钱币》1999年第1期。契刀五百钱范资料来源21洛阳市孟津县收集1块 《河南临颍和孟津发现新莽时代石钱范》,《考古》1966年第2期。南阳市环城公社小北关铸钱遗23王莽大泉五十钱范、契刀五百钱范陶质不明24南阳市新华东路陶质王莽 大泉五十钱范《南阳发现的汉代钱范及相关问题》,《中原文物》2008年第5期。大泉五十钱范25南阳市十三小学陶质王莽数量较多 同上。契刀五百、大泉五十王莽南阳市中原技校陶质数量较多王莽大泉五十铜母范数量较多铜质2块南阳市博物馆南阳市博物馆货泉王莽同上。1块27 26铜质1块28王莽《河南南阳发现汉代钱范》,《考古》1964年第11期。南阳市宛城区黄台岗乡高塘村2块大泉五十钱范南阳市宛城区大布黄千钱范陶质王莽铜质1块29 30南阳市社旗县 王莽同上。铜质2块大泉五十钱范 同上。南阳市方城县博物馆31王莽 大泉五十钱范同上。陶质1块同上。32南阳市镇平县彭雪枫纪念馆大泉五十钱范陶质1块 同上。邓县铸钱遗址王莽大泉五十钱范王莽 陶质数量较多《河南邓县发现一处汉代铸钱遗址》,《文物》1963年第12期。34许昌市长葛贺庄新莽铸钱作坊遗址 大泉五十钱范33陶质王莽不明《河南长葛发现王莽新朝铸钱作坊遗址》,《西安金融》2000年第6期。35安阳市天宁寺新莽铸钱遗址王莽 大泉五十钱范陶质不明 《安阳天宁寺附近发现新莽铸钱遗址》,《中国钱币》2002年第2期。36?安阳市漳河南岸新莽铸钱遗址37王莽 大布黄千钱范、大泉五十钱范陶质不明安阳《河南安阳发现一处新莽铸钱遗址》,《中国钱币》2011年第1期。同上。同上。王莽大泉五十铜质1件 《南阳发现的汉代钱范及相关问题》,《中原文物》2008年第5期。

序号 时代出土 (收藏)地点材质资料来源38大泉五十钱范新乡市辉县 王莽陶质3块 《河南辉县发现的 “大泉五十”钱范》,《文物》2008年第5期。39漯河市临颍县类型王莽2块石质大泉五十钱范《河南临颍和孟津发现新莽时代石钱范》,《考古》1966年第2期。王莽大泉五十钱范许昌市魏都区兴隆街陶质4041《许昌发现大泉五十钱范》,《中国钱币》,2002年第4期。新郑市博物馆王莽 《河南新密发现一套大泉五十钱范》,《文物》2001年第9期。数量较多孟州市沇河村大泉五十钱范1套王莽铜质42大泉五十钱范陶质《河南孟州市发现大泉五十陶钱范》,《华夏考古》2005年第3期。王莽43三门峡市大泉五十钱范铜质1件《三门峡发现新莽钱范》,《中国文物报》1985年12月25日第二版。周口市商水县货泉2套铜质王莽1件 《河南商水发现 “货泉”铜范》,《考古》1989年第11期。驻马店平舆县45货泉王莽441件铜质 《河南平舆发现新莽时期的钱币及铸范》,《考古》1990年第2期。王莽驻马店上蔡县大泉五十铜质1件 《信阳驻马店钱币发现与研究》P285,中华书局,2001年。王莽47大泉五十驻马店市平舆县射桥大徐村 铜质数量较多 同上。48同上。驻马店市平舆县射桥古城村王莽陶质大泉五十、小泉直一10多件鹤壁市49王莽 铜质1件大泉五十 《鹤壁出土 “大泉五十”青铜钱范》,《中州钱币》,钱币专辑八。大泉五十钱范河南省文物商店王莽铜质2套《河南征集的 “五铢”及 “大泉五十”钱铜范》,《文物》1985年第6期。王莽51河南省文物商店大泉五十母范铜质1件同上。南阳市 五铢钱母范52 50更始时期铜质5件46《南阳市冶铸遗址出土五铢铜母范及相关问题》,《中国钱币》1996年第3期。洛阳市 东汉53五铢钱背范陶质1件 《洛阳钱币发现与研究》P157,中华书局,1998年。洛阳市54东汉河南省文物商店五铢钱范铜质1件五铢钱母范同上。55东汉铜质数量1件《河南征集的 “五铢”及 “大泉五十”钱铜范》,《文物》1985年第6期。

一是铸钱遗存数量多,分布地域广泛。据统计,目前河南发现较重要的两汉铸钱遗址河南出土两汉钱范统计表

8处,烘范窑遗址1处,钱范出土已达50余批。从铸钱遗存总体数量上来看,仅次于陕西,略多于山东,这充分说明了河南铸币业在两汉时期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汉武帝统一铸币权之前和王莽时期,铸币业最为兴盛。

除铸钱遗存数量较多以外,两汉铸钱遗存还广泛分布于河南大部分地区。其中西汉半两钱范发现于洛阳、南阳、新郑、许昌、信阳;西汉五铢钱范发现于洛阳、南阳、信阳;王莽钱范发现于郑州、洛阳、南阳、邓县、许昌、安阳、新乡、漯河、新郑、孟州、三门峡、周口、驻马店、鹤壁等。从地域上看,王莽时期的铸钱遗存分布最为广泛。

二是主要集中于洛阳、南阳等中心城市。西汉铸钱遗存主要集中分布在洛阳、南阳,其他地区发现较少,这两处发现的数量占河南的一半以上。王莽时期的铸钱遗存分布比较分散,主要分布于郑州、南阳、安阳等地,其中以南阳发现铸钱遗存数量最多。

南阳是两汉铸钱遗存发现最多的地区,西汉前期和王莽时期是南阳铸钱遗存发现最集中的两个时期,这表明南阳一直是河南铸币的中心区域。洛阳在西汉前期发现的铸钱遗存数量多于南阳,但在王莽时期洛阳铸钱遗存数量明显减少。洛阳发掘的两处西汉文景时期的铸钱遗址,是我国目前经过考古发掘发现年代较早的汉代铸钱遗址,对西汉初年铸钱业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三是铸钱遗存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河南发现汉代铸钱遗存始于汉初的半两钱范,结束于东汉五铢钱范,其铸钱遗存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只是在汉武帝统一铸币权于上林三官至西汉末年这段时间未发现铸钱遗存。

作为河南铸币中心区域的洛阳、南阳这一特点表现最为明显。洛阳发现有吕后推行的八铢半两钱范,文帝推行的四铢半两钱范、武帝的五铢钱范,表现出很强的连续性。唯一没有发现的只有武帝的三铢半两钱范,但三铢钱推行时间很短,在全国也仅有山东莱芜曾经报道出土过3件残石范。南阳发现的最早钱范为八铢半两钱范,在郡国铸造五铢钱时期铸钱遗存数量迅速增加。在经历了西汉中央政府控制铸币权这一阶段后,上述两地在王莽遣使于郡国铸钱期间,铸钱业又迅速发展起来,其铸币业基本上反映了整个两汉中央政府的货币政策的演变。

四是钱范种类丰富。河南发现的钱范,既有汉初的榆荚半两钱范、八铢半两、四铢半两钱范,又有汉武帝元狩五年后使用的五铢钱范;王莽时期的大泉五十、大布黄千、契刀五百、货泉等;东汉时期的五铢钱范亦有发现。钱范材质既有有陶质、石质、又有青铜质、铁质等。

五是铸钱遗址规模较小。河南的铸钱遗址,一般规模都比较小,没有出现大型的铸钱遗址。半两钱铸造遗址,在全国范围内来看,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陕西等地,其遗址规模一般都不大。五铢钱的铸造遗址,只有陕西出现了大型铸造遗址,河南的铸钱遗存一般只是出土的五铢钱范,未发现较为明确的五铢钱铸造遗址。王莽时期,河南发现的铸钱作坊数量较多,主要用以铸造大泉五十,但各处铸钱遗址规模也较小。安阳发现的两处铸钱遗址,除铸造钱币外,还发现有小型铜器范,说明这两处遗址也铸造小型铜器。

三 铸钱遗存的研究价值

一是铸钱遗存的发现,有利于加强对汉代货币类型及年代的研究。汉代货币文献为开展货币类型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但是诸如郡国五铢、赤仄五铢、上林三官五铢的具体类型等问题学术界意见尚不统一。朱活、蒋若是等学者虽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其观点仍需要更多考古资料的检验。

二是铸钱遗存的考察,有利于探索两汉铸币技术的演变。周卫荣、党顺民、王雪农等对两汉铸币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基本搞清了两汉铸钱技术的发展演变。但是不同地区的铸钱技术由于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地位的影响,必然表现出不同的特性,中央政府、郡国和私人控制的铸钱作坊在工艺上也会存在差异,通过对地区铸钱工艺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利于厘清铸钱遗址的性质。

三是铸钱遗址的地理分布,将有助于探讨铸币原料来源问题。铸钱作坊需要的基本原料一是铜材,一是燃料。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铸钱作坊其原料来源必然存在差异。通过研究铸钱遗址的地理分布,结合当地的铜矿资源分布,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可以对铸钱遗址的原料来源进行探讨。

四是铸钱遗存的研究,有利于探讨汉代货币供应及流通问题。徐承泰、秦晖等学者对汉代五铢钱的铸造及流通数量等问题进行过研究,但是由于受到文献资料的限制,关于汉代货币供应和流通的路线等问题尚缺乏较清晰的认识。铸钱遗存的研究,特别是铸钱遗址的发现,有利于区域性铸币中心的确认,从而为开展货币供应和流通体系的研究提供资料。

五是铸钱遗存的研究,有利于探讨货币与城市经济的关系。城市商业繁荣,城市居民的日常消费及城市与外部的物质交换都需要大量货币作为支撑。铸钱业的发展为这些城市的商贸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为了维持商业城市的发展政府也必然加大该地区的货币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民间私铸的盛行。铸钱业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与城市商业的兴衰密切相关,铸钱遗存的研究有利于推动对城市货币经济的认识。

注释:

① 凌皆兵:《南阳发现的汉代钱范及相关问题探讨》,《中原文物》2008年第5期。

② 霍宏伟:《洛阳东周王城遗址区铸钱遗存述略》,《中国钱币》1999年第1期。

③ 程永建:《洛阳出土几批西汉钱范及有关问题》,《中国钱币》1994年第2期。

④ 陈立信:《郑州里沟铸钱作坊遗址试掘简报》,《中原文物》1988年第1期。

⑤ 王儒林:《河南南阳发现汉代钱范》,《考古》1964年第11期。

⑥ 安金槐:《河南邓县发现一处汉代铸钱遗址》,《文物》1963年第12期。

⑦ 田志远、朱京葛:《河南长葛发现王莽新朝铸钱作坊遗址》,《西安金融》2000年第6期。

⑧ 谢世平:《安阳天宁寺附近发现新莽铸钱遗址》,《中国钱币》2002年第2期。

⑨ 谢茹、谢世平:《河南安阳发现一处新莽铸钱遗址》,《中国钱币》2011年第1期。

(责任编辑 高聪明

猜你喜欢

王莽遗存西汉
王莽:皇帝家“可怕”的亲戚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工业遗存的活化——叁伍壹壹的时光与鲜花
济南张马屯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研究
浙江海宁市(古盐官县)的盐业史料及相关遗存
一幅西汉伏羲女娲图像
西汉
王莽:为争帝位四个儿子杀了三个
西汉玉器的鉴定
改朝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