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虚拟化背景下金融危机机制的探究
2015-12-14刘国春
刘国春
摘 要:现代金融危机已具有国际传染性,因美元具有国际货币地位使美国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相应具有其独特性。从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历史分析,不同的国际货币本位制下的金融危机传染确实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具体的表现形式为:在国际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一些国金融危机往往在国际间传染导致全球性或区域性的通货紧缩。但是在美元具有国际货币地位的情况下,由于汇率浮动已成为一种长期化趋势,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不健全以及美元霸权的存在,使金融危机的发生速度,传染速度日趋增快,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美元本位制事实上的形成,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呈现明显的大规模扩散。
关键词:虚拟经济;金融危机机制;实验检验
多数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危机是典型的生产过剩的危机,金融危机是以金融系统的紊乱为其表现形式并仅限于金融范围内的金融危机,认为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经济发展及由金融系统的运行机制中引起的以股票、债券及其衍生品作为代表的虚拟资本的快速扩张及其结构变化,使虚拟经济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呈现出来。现代经济的发展与以往经济发展具有了显著的区别,这就是:虚拟经济突飞猛进的膨胀使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存在的界限被彻底打破。虚拟经济与经济危机通过实体经济紧密相连,金融危机又通过金融泡沫与虚拟经济直接相关。
一、金融危机的形成和传导机制
从1930年代起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已经开始用宏观调控和建立消费社会来克服经济危机,用远远脱离实际需求的消费欲望来拉动有效需求,以克服资本主义经济社会贫富差距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资本主义社会是收入分配两级化的社会,因为在资本主义市场中,市场经济是高度社会化的,但是其占有方式却为资本主义私有化。生产社会化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但是同时由于生产成果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收入分配不平等,进而两极分化情况更加严重。输入分配两级分化导致储蓄与投资、储蓄与消费的失衡。原因在于富人积累财富进行投机而不是储蓄,使收入流动性不大,但是穷人的消费能力有限,在这样的前提下,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下,消费能力却十分有限,因此必然使经济增长疏导有效需求不足的制约而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当国家采用宏观调控和建立消费社会来克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贫富差距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的经济危机时又导致虚拟经济膨胀。当政府指出和消费信贷扩张引起需求膨胀进而引发通货膨胀政府反通货膨胀必然引起市场上金融资产的防线和价值重估,资产缩水,造成私人部门资不抵债,债务违约率上升,引发金融危机。
(一)金融危机的虚拟经济。在现代经济中,金融部门是社会信用的聚集地,在间接融资中,金融机构凭借自己的信用向盈余单位发行“间接债务”,然后再根据对象申请贷款单位的信用评估,用筹集来的资金购买借款人的“直接债务”.金融机构的介入本身是对融资企业资质认可,虽然金融危机机构并不一定需要正真付出资金,但是会加强投资者的信心。从筹资方来看,有信誉的金融就的介入能够确保自己按照界定的融资条件,在规定的时间内筹集到医院的借款。金融中介发挥双向的正向效应的条件有两个:银行的债券人对银行有充分的信心,并且银行对借款人进行高效的筛选和监督。但是完全地保证这两条对立信息的对称是不可能的,金融机构的脆弱性由此而生。
(二)金融危机的形成。早期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直接以有效需求不足、商品过剩表现出来;在现代金融危机中,生产过剩是从其发展即有效需求过度表现出来。经济危机的爆发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最终受制于社会有限支付能力的结果。从价值运动的角度看,经济危机是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以及资本主义信贷关系的特定产物。经济危机是各个生产部门连锁相关地同时发生生产过剩的普遍现象,而不是个别部门的比例失调,因此仅用价值关系、一般的商品交换来解释是不够的。经济繁荣引致金融危机机构扩张贷款,市场充足的流动性推动金融资产交易规模的持续扩大和价格上涨,随着资金需求增大和利率上升,经济主体结构改变,金融机构收回资金贷款,导致资产价格暴跌引发金融危机。
(三)金融危机的传导。从实际经济过程看,贸易溢出效应是指当一国发生货币危机时,必然恶化与其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从而导致与其有密切贸易联系的国家遭受经济冲击的状况。虚拟经济的持续膨胀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使全球资本的流动规模远远超商品的流动规模,使各类金融交易和价格信号的可变性和不确定性增强。其冲击力使各国政府难以驾驭,金融危机的金融溢出效应永远远大于贸易溢出效应,金融溢出效应成为现代危机在国家间传导最迅速、最重要的渠道。经济联系的紧密型使一国经济运行状况和政策的变化迅速对他国产生影响,这种蔓延效应造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危机迅速传导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二、经济虚拟化背景下金融危机的实证检验
实验检验既是对理论分析的检验,同时又是分析的深化。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金融危机进行实证分析,会使我们对现代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影响有更为深刻地理解。
(一)亚洲金融危机。分析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和传导机
制,既要使各种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科学解释得以保留,又要建立起各种科学解释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既能克服各种理论解释本身所具有的缺陷,又能说明一些单个理论解释无法说明的经济关系。从亚洲金融危机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当时东南亚构架的宏观经济基本并没有恶化,大多数国家的国家财政支出状况良好,政府外债余额并没有超出警戒线,没有大量的失业、高通货膨胀和低增长率,然而缺乏有效监管的金融自由化带来了东南亚金融危机。
(二)美国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由一种金融产品——次级抵押贷款产品,最初表现为贷款银行流动性危机,之后迅速演化为银行信贷危机,随着制造业濒临破产,美国失业人数激增,GDP增数转为负值,危机侵入了实体经济并在全球迅速扩散,标志着美国金融危机演化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起源于次贷房屋按揭贷款使金融投资领域的膨胀泛滥。
(三)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美国次贷危机起因于次级房屋按揭贷款失控,放大于直接融资和债券信用的泛滥膨胀。美国市场经济模式是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消费模式的转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使银行等金融机构成为经济运行的中心环节,结果导致美国虚拟经济快速扩张,经济的虚拟化程度逐步加深。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在获得权力与利益的同时,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和承担一定的风险。当大量的回流资本与美国国内的投资机构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循环回流机制受阻,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爆发金融危机。
从中国的现实发展来看,经济市场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使中国的虚拟经济也得到了也一定程度的发展并呈现加速度的发展趋势。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的虚拟经济都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自始至终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状态,外汇储备持续增长,人民币保持稳定。但在经济运行中,实际经济与虚拟经济并存且共同发展的特征已经十分明显,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逐步加深。
参考文献:
[1] 李彬,田玉鹏.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的思考--金融危机后看美国、德国经济的发展经验[J].现代产业经济2013.08.010.
[2] 刘洋.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对现代金融危机的影响研究[J].经济问题,2015,(1):23-26,88.
[3] 黄锡富.从金融危机看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其作用[J].学术论坛,2013.03.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