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摄像师的素质构成

2015-12-13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温建梅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摄像师编导素质

■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温建梅

电视摄像师的素质构成

■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温建梅

电视摄像师是电视片创作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之一一,也是电视片创作人员创作意图和思想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摄像是电视片创作的前期工作,也是化稿本的抽象文字符号为具体形象的重要阶段,同时为后期的编辑制作提供可靠的基础和保证。所以电视摄像师的工作既是技术工作,同时又包含了艺术造型的创作思想、方法、措施和手段。因此,摄像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同时还应该具有很强的人文素质,才能胜任此项工作。

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

电视是大众传媒,是一种带有公众性质的行业,电视的覆盖面十分广,对受众的影响也非常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了解所需信息,就不得不通过电视这个大众传媒方式进行。换句话说,对于那些想了解但又不可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践了解信息的普通民众,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大众传媒这种方式。由于大多数民众对某一事件知之甚少,因此如何评价事件本身,判断事情的真伪,主要是依靠大众媒介提供的信息进行,甚至有些人干脆以媒体的评价作为自己的看法。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传播媒介,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电视工作者的行为方式、道德素养甚至是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大多数不特定的个人,并且对他们如何评价自己的道德观、价值观、新闻行业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

全面综合的人文素质

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平等、自由、关怀及精神追求。电视是大众传媒,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电视在报道新闻事件或者讲述一个故事时,都会是以“人”为中心,而且对象也是人,那么媒体应当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去报道?电视摄像师应当把镜头对准什么?这是考验一个电视工作者的人文素质的重要参照点。市场经济的到来,社会的急剧转型,大众消费文化的膨胀,市场物质利益对媒体的驱动,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媒体对理性的追求,于是我们必须要求媒体奉行“人文关怀”。如“5·12”汶川大地震后,媒体所表现出的就是极大的人文关怀。媒体首先能够准确传达灾难信息,重视对灾难事件本体的报道;其次,镜头对准了那些灾难中生命个体的生存状态,而不是将镜头朝向那些大量的遇难者遗体。在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发生的刹那间,人的求生本能、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关爱等等,都得到了瞬间的表现,同时也激发了受众的团结和关爱。

卓越的画面造型能力

从造型角度讲,电视画面是一个包括光线、色彩和运动等可视形象在内的复合体,它是通过光和影去塑造具体形象的。一个电视镜头是从摄像机开机到关机不间断地拍摄所记录下来的一个片断。它具有时间和空间两个因素。在物理结构上它是平面的,在视觉感知上它是立体的。电视画面的拍摄包括景别的运用,拍摄方式和拍摄角度的选择,二维空间的构成,光学镜头的运用,光学造型手段、色彩的运用和运动造型表现手段等要素。电视画面造型表现,就是充分运用上述造型表现手段,用来拍摄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如电视广告、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电视剧及MV等)。从创作角度上说,电视画面是摄像师认识生活、表现生活、表达个人思想感情的天地,是与电视观众交往的桥梁和纽带,是给予美感享受的平台。

过硬的技术水平

电视画面的拍摄是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电视摄像师不仅应具有很强的画面造型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电视摄像机是高科技的产物,在以信息的数字化和电视系统的高清化为代表的今天,作为一名合格的摄像师,不仅在技术上要过硬,也就是“熟中生巧“,对自己操作的摄像机性能熟悉精通,如各开关按钮(按键)的作用,尤其是对白平衡的调整、曝光控制、跟焦点的技巧,对拍摄镜头的“平、稳、准、匀”、“推、拉、摇、移、跟、甩”的掌握,对景别的正确使用,起幅与落幅时间上的正确控制等,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摄像机的使用和调整技巧,比如拐点的调整、黑电平的控制和伽玛曲线变化等。

高清晰度电视节目的摄像不同于标准清晰度的电视摄像,其精细的画面细节、细腻的层次、丰富的色彩,是需要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艺术要求来操作的。随着数字技术在电视领域的广泛运用,各种先进的摄像设备和摄像技术也应用于电视摄像领域。如何运用先进的拍摄技术进行高清晰的电视摄像成为新时期电视摄像师的一大课题。为了达到电视画面的高清晰度和较为完美的艺术效果,摄像师在拍摄时一定要随时掌握新设备的性能和特点,知道什么样的画面造型效果需要什么样的设备来完成、什么样的设备能拍摄出什么效果的画面来。电视摄像师不仅是摄像师,同时也应当是视频工程师。

独到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

电视摄像师的创作是电视节目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赋予了审美对象(即电视艺术作品)以直接感受。也就是说,电视摄像师的审美意识更多地反映在视觉因素上,他对人或物体的线条和色彩的美的敏感是从事摄像创作的基本审美素质。他的审美感受能力诉诸审美对象(包括片中人物、场景)的技术、技巧手段以及表现方法,均与电视摄像师本人的美学修养有直接关系。因此,电视摄像创作的全过程是贯穿在审美意识的整个活动中。不管电视摄像师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事实说明电视摄像师从事的摄像造型工作与美学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对电视摄像师的创作程序而言,他首先接触文字稿本,将稿本中人物造型、时间和空间描摹作为主要研究因素。即作为审美对象去进行心理上的感受、感知和联系,在头脑中通过形象思维构成具体画面。更重要的是在拍摄中,把这种想象中的美感通过技术和技巧手段以及多种表现方法体现在画面上。

另外,电视摄像师还应具有编导意识、剪辑意识和一定的后期制作能力。编导和摄像是电视节目制作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有分工但更多的是合作。摄像是在充分理解了编导的意图之后进行画面的创作的。摄像师应从编导的角度和高度对题材的内涵和体裁的选择有了理解和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开始构思拍摄,进行技巧运用,主动在拍摄中用画面诠释编导对题材的理解。

电视摄像师具有编导意识,在拍摄中就不是盲目的,而是掌握着拍摄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具体地说,要清楚这个片子的类型和预期的镜头风格以及后期的剪辑风格,知道每一个段落和场景的处理长度和要求,是过渡性的还是重点的段落;还要知道这一段落的剪辑将大致是个什么样的节奏,要在每个镜头间建立联系,在拍摄时就已经将大致的剪辑完成了。这样拍摄的画面就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编导文案的要求,对整部片子起到推动作用,能建构起一部片子的影像风格。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摄像师能合理地运用技巧。

猜你喜欢

摄像师编导素质
电视台摄像师画面捕捉能力的强化策略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如何提升摄像师画面捕捉能力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新形势下电视台摄像师画面捕捉能力的优化解析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摄像师拍摄中的创造空间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