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西藏旅游业发展进程及其展望

2015-12-13章杰宽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旅游业西藏旅游

章杰宽

(西藏民族学院管理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21世纪西藏旅游业发展进程及其展望

章杰宽

(西藏民族学院管理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21世纪的西藏旅游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旅游业已经成为西藏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文章通过对新世纪以来,西藏旅游业发展进程的深入分析,探讨西藏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路径,并对未来西藏旅游业发展的相关问题作出一些展望。在发展进程方面,文章梳理了旅游总体指标、旅游酒店、旅行社况、旅游交通、旅游景区建设及产品开发、旅游政策、旅游人才培养和旅游交流等8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发展展望方面,文章从产品创新、市场促销、管理模式、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旅游舆情管理等5个方面对西藏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西藏自治区;旅游业发展;21世纪

21世纪的西藏旅游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年度接待游客人次从2000年的56.5万到2013年的1291.06万,足足增加了近22倍,旅游收入从6.5亿元增加到165.18亿元,增加近25倍。除了以上两个标志性的旅游业发展指标,在旅游酒店、旅游交通、旅游景区建设、旅游政策、旅游就业以及旅游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西藏旅游业都完成了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步骤。2010年的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把西藏建设成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之后,西藏旅游业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文章拟通过对新世纪初十余年来西藏旅游业发展进程的深入分析,探讨西藏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路径,并结合西藏建设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实践,对未来西藏旅游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作出一些讨论,以期从宏观上为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参考。

一、旅游总体指标状况

旅游者人次和旅游收入是衡量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指标[1],由图1所示,新世纪的十余年西藏旅游业发展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指数增长规律。尤其2010年以来,旅游业增长更为迅速。其中国内旅游市场的增长速度要远远高于入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份额也远远高于入境市场,2013年接待的国内旅游者人次占总体人次的98.27%。表明作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西藏正更多地为国内旅游市场所接受。这为将来西藏旅游的持续、高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客源基础。与高速增长的国内旅游市场相比,入境旅游市场由于相关因素制约,自2007年以后,一直不温不火,增长缓慢,甚至倒退。需要强调的是,西藏的入境旅游市场始终是以外国旅游者占据主体,港澳台旅游者数量较少,这与国内其他旅游地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倒挂现象。外国旅游市场尽管发展缓慢,但在西藏的人均停留时间却从2000年的2.29天增加到2013年的2.99天。总量指标的增长反映了西藏旅游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但在增长质量上却不容乐观,在人均旅游者收入方面,2000年是1108.96元/人次,2012年是1195.01元/人次,增长极其缓慢。考虑到从2000-2012年,西藏的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CPI)增加了0.33倍,实际上十余年来西藏的人均旅游者收入还呈下降的趋势,这不得不引起相关部门的深思。

图1:旅游者人次和旅游收入变化趋势

二、旅游酒店发展状况

酒店、交通、旅行社是现代旅游业的三大支柱。酒店业的发展见证了西藏旅游业的成长,在1980年之前的近30年间,西藏自治区只有迎宾馆一家宾馆可以接待外宾,还有自治区第一招待所、第三招待所和军区第三招待所等接待国内到西藏的人员[2]。发展到21世纪,西藏已经形成了以星级酒店为服务主体,非星级酒店包括各种家庭旅馆、青年旅社等为辅助的旅游住宿接待行业。以星级酒店为例,从西藏第一家星级饭店拉萨饭店始,现在已经形成了从五星级到一星级各层次俱全的星级饭店体系,规模从2000的61家增加到2012年的102家。其中,2011年,拉萨饭店被评为西藏自治区第一家五星级饭店,标志着西藏旅游业的住宿接待业务上了一个新的层次。其他方面,星级酒店的客房数、床位数也有了大量的增加,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入藏游客的住宿问题。随着入藏游客的增加,星级酒店的经营效益也显著增加,到2012年客房出租率达到了58.24%的较高水平,营业收入达到58084.85万元,营业税金达到3642.25万元,固定资产达到412940.1万元,其他相关数据见表1。

表1:西藏星级饭店业主要发展指标

此外,星级酒店在所有制性质上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倾向,除了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之外,联营企业、私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发展迅速,表明更多的民间以及外资将目光投向了新兴的西藏旅游业,这为西藏旅游酒店乃至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

三、旅行社发展状况

表2:西藏旅行社业主要发展指标

1979年12月,西藏自治区西藏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筹备处)和中国国际旅行社拉萨分社成立,至此西藏有了专门负责管理和组织旅游的机构。发展至2000年,西藏自治区共拥有旅行社34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9家,国内旅行社15家。旅行社数量的增加,对西藏旅游业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促进作用,西藏旅游业经营规模迅速扩大,具体见表2所示。截止2012年,西藏已经拥有旅行社99家,营业收入达到51793.51万元,营业税金近300万元。

四、旅游交通发展状况

交通问题一直是制约西藏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3],所谓的“出国容易进藏难”使得诸多的旅游者对西藏望而却步。因此,提升西藏的旅游可进入性,在新世纪以来得到了持续的关注。旅游学认为可进入性是指旅游者进入旅游地的交通难易程度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内部的交通便捷程度[4],简单的理解就是“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

(一)出入交通方面

在出入交通方面,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开通,使得游客入藏的陆地交通容量大大提升,也促使了西藏旅游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07年入藏旅游者人次比2006年增加了60.4%,交通建设对西藏旅游业的推动效应可见一斑。截至目前,青藏铁路辅以传统的公路交通,构成了游客出入西藏的主要通道。此外,十余年来,航空运输的发展,给入藏旅游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捷服务。目前,已经开通了拉萨通往西藏主要国内客源市场的航班,航线涉及北京、香港、广州、深圳、西安、成都、重庆、上海、厦门等国内主要城市。公路交通、铁路交通和航空交通,构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进出西藏通道,但已有的交通格局与西藏旅游业的高速发展相比,还是显得运量不足,尤其在旅游旺季的七八月份,一票难求局面长期难以改变,也对未来西藏旅游交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内部交通方面

图2:西藏公路里程

旅游者在西藏的内部交通基本以公路交通为主,十余年来,西藏的公路交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西藏旅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图2显示的是2000—2012年西藏自治区的公路里程数的变化状况,2000年西藏公路通车里程22503公里,到2012年增加到65198公里,增加了189.73%,且截止2012年,所有通车公路都实现了晴雨通车,一些主要的旅游资源之间都实现了公路通达,有效促进了入藏游客的“散得开”。此外,西藏区内的航空运输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各个地级城市之间都修建有小型机场,但整体运量较小,对目前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有限。需要强调的是,青藏铁路的延伸部分——拉萨到日喀则的铁路已在2014年10月份开通,从此西藏两个最大城市之间实现了铁路对接,这为西藏旅游业的纵深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旅游景区建设及产品开发状况

2001年,国家旅游局确定布达拉宫、西藏博物馆、大昭寺、罗布林卡和巴松措五个旅游景区(点)

为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点),从此西藏旅游景区的标准化建设与发展步入正轨。截止2012年年底,西藏自治区拥有66家A级景区,其中4A级景区11家,3A级景区18家,2A级景区26家,1A级景区11家。66家A级景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1.6亿元,占当年西藏旅游总收入的24.98%。并且自治区各级旅游局积极开展A级景区管理工作,并于2013年成功申报5A级旅游景区布达拉宫、大昭寺景区。目前,西藏有了从1A到5A的完整旅游景区建设体系,自治区旅游局计划未来将新增6家5A级旅游景区,使得区内的A级景区的数量和结构日趋合理。

在旅游景区建设基础上,依托西藏自治区的旅游资源,西藏的旅游产品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除了已有并日趋成熟的专项旅游产品——拉萨朝圣、魅力日喀则、雅砻文化、生态林芝、多情康巴、狂野那曲、梦幻阿里——之外,还形成了影响力日增、规模渐大的节庆旅游产品,并受到旅游者的欢迎。如一年一度的拉萨“中国·拉萨雪顿节”、“西藏纳木错国际徒步大会”、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艺术节”、日喀则“西藏圣地游——珠峰文化节”、昌都“康巴文化艺术节”等。为了解决长期以来西藏旅游业发展淡旺季差异较大的现状,近些年来,冬游西藏旅游产品的开发和促销也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冬季旅游产品,并已形成一定规模。

六、旅游政策发展状况

对于西藏这样的旅游欠发达地区,政府决策的推动作用要远远大于市场力量的推动[5],长期以来,自治区政府都把旅游业作为西藏重要的特色产业之一,有力地推进了旅游各项事业的进步。尤其21世纪以来,自治区政府频繁决策,不断提高旅游产业的战略发展地位。2000年,西藏自治区党委召开的五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进一步明确将旅游业作为加快实施特色经济战略的特色产业之一,并居于首位。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结合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要把西藏建设成为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再一次将西藏旅游业的支柱地位凸显,并置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为了贯彻这些重要的战略决策,由自治区政府牵头,汇聚国内外相关领域一流专家,制定了一系列引领西藏旅游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代表性的有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编制的《西藏自治区旅游总体规划(2005—2020)》、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编制的《西藏建设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中长期规划》等。此外,各地区也都编制了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各种特色旅游开发建设规划。上述规划的编制对西藏旅游的产品开发、人才培养、交通建设等各个方面都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但由于规划的编制单位以及主要参与人员都是自治区外的专家学者,在有限的调研时间内,无法对西藏本身的旅游业发展实际有着很深的理解,且也无法保持对西藏旅游业的长期关注,导致规划内容的某些方面与实际发展有着较大的出入。如完成于2005年的《西藏自治区旅游总体规划(2005—2020)》,按照规划,预计2010年入境游客达28万人次,国内游客达2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0亿元;预计2020年入境游客112万人次,国内游客90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28亿元。这与西藏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指标相差太远,仅2013年,全区接待国内游客人次已经达到了1268.74万。以这样的规划建设的西藏旅游基础设施无疑会极大制约旅游业的发展。

通过开展旅游业,增加西藏农牧民收入也是自治区政府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的决策。2002年,自治区旅游局起草了《关于扶持和鼓励农牧民群众开展旅游服务增加收入的指导意见(试行)》,并且积极开展“送文件(政策)下乡,送技术、资金物资下乡,送旅游策划下乡”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支农“三下乡”活动。对乡村旅游的扶持,极大地改变了西藏的乡村面貌。据相关统计,2013年,全区约有1.3万户、5.3万农牧民从事旅游接待服务,实现户均收入2.5万元,人均收入近6000元。在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过程中,乡村旅游仍将是西藏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七、旅游人才培养状况

人才培养是西藏旅游业发展的基本保障。由

于历史原因,教育水平一直都是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反映在旅游学科教育中更是如此。直到1996年,西藏大学才设置了旅游(酒店)管理专业。1999年,西藏自治区的另一所主要高校西藏民族学院也开始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上述是西藏旅游业高等人才培养的开始,而在这之前,基本局限于高中及中专以下层次。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的数据,西藏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数量如表3所示。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西藏旅游教育还停留在本科教学层次,研究生教育仍为空白,因此学科发展仍需要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扶持,才能适应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需要。

表3:西藏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除了区内人才的培养,旅游人才援藏工作也为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尤其导游援藏工作得到了中央和自治区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还专门就导游援藏以及旅游人才援藏工作做过批示。目前,西藏自治区每年两次定期地举办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工作,源源不断地为区内选拔优秀的导游人员。除了加强导游工作的扶持,自治区旅游局和西藏国资委还经常在区内外组织一些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和旅游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政府官员的行政服务能力。

尽管以上旅游服务人才的培养规模和层次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但自治区政府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已经将其作为重要工作纳入日常管理。笔者认为,长期以来受到忽视的是西藏旅游学科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扶持。科学研究工作是社会经济得以发展的智力支撑,而西藏的本土学者在旅游业发展和重要决策中难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在西藏旅游决策中尤其严重。特别强调的是,近些年西藏的本土学者在西藏旅游的相关研究中也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每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都有着本土学者的身影,并且在国内的一些著名期刊中发表论文的西藏旅游学者也日渐增多。这就要求管理部门能够认识到本土人才的重要性,加强对自身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内陪外引,才能够为更科学的管理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八、旅游交流发展状况

旅游产业的开放性特征导致了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对外交流的重要性。一方面,对外交流有利于区域内旅游产品的促销、提升旅游形象和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交流的方式,引进外部的先进管理理念、创新意识乃至高层次人才,促进区内旅游业的发展[6]。新世纪以来,西藏自治区政府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多次组织相关企事业单位,参与国内外旅游交易博览会、相关经贸洽谈会,或者在海内外重要客源地举办西藏旅游专场促销活动,并且在国内主要客源地设立办事处,有效地扩展了西藏旅游市场。尤其在2001年的尼泊尔“皇室惨案”、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2003年“非典”事件、2008年拉萨“3·14”事件等重大危机事件后,自治区积极组织、协调各方力量,赴各地参与旅游宣传促销活动,邀请中央媒体入藏进行西藏旅游专题采访报道,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危机事件对国内旅游市场的影响,并有效促进了旅游事业的恢复。

Web2.0时代的到来,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电子政务等也成为西藏旅游对外交流的重要手段。2000年,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制作的西藏旅游网正式开通(http://www.tibettour.org)(后发展成包括旅游资讯、电子政务、旅游商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站西藏旅游信息网(http://www.xzta.gov.cn/index.ht⁃m l)),此后,中国西藏旅游网(http://www.tibetcn. com/)、阿里地区旅游政务网站(http://www.ally.gov. cn/)、拉萨旅游网(http://lasatour.com/)等相继上

线。此外,各种非政府组织的民间西藏旅游论坛,如大美西藏论坛(http://www.meizang.net/)、藏迷公社论坛(http://bbs.179xizang.com/)、途牛旅游网西藏旅游论坛(http://bbs.tuniu.com/forum-245-0.ht⁃m l)、西藏印象论坛(http://www.8844bbs.com/forum. php)等几个国内较大的西藏在线旅游社区也成为外部市场了解西藏旅游的重要渠道。

九、未来展望

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给西藏的社会经济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21世纪,西藏正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国内外旅游者面前。上述内容对西藏新世纪十余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做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论述,在感叹西藏旅游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其发展过程中所凸显的主要问题以及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战略需求都对未来西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结合上述分析,考虑西藏旅游发展战略的需求,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今后西藏旅游业提升所要重点考虑的事项。

(一)注重质的发展,创新产品内涵

由前文分析可知,尽管近十余年来西藏旅游业的规模呈现倍增趋势,但在发展的“质”上,仍不容乐观。据统计,200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253.4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80.0元,而到了2012年,二者分别增加到了7916.6元和24564.7元。①即便考虑到其他方面支出的增加,但入藏游客平均每人次1108.96元(2000年)到1195.01元(2012年)的消费变动,还是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十余年来西藏旅游产品发展的缓慢。如果再加以考虑期间段西藏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CPI)的变动,每人次游客给西藏旅游业带来的收入是呈下降趋势的。人均旅游消费额的下降深层次反映的是西藏旅游产品创新的薄弱,长期以来形成的住宿、交通、门票收入结构没有得到改变,旅游娱乐、旅游餐饮和旅游购物等新兴旅游消费增长不够。因此,在旅游总量增长的基础上,考虑到游客人次增加给西藏带来的生态负担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文章认为未来的西藏旅游业发展更多地应考虑质的增加,不断寻求新的旅游消费增长点。

(二)加强国内市场促销,适度发展国际市场

2000年以来,西藏接待的国内旅游者人次和国内旅游收入占总体旅游者人次和旅游收入的比例持续的增长,尤其近些年以来,二者的比例都超过了90%。2012年更是分别达到了98.16%和94.72%。数字对比可以发现,随着西藏旅游知名度提升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旅游者选择西藏作为旅游目的地。因此笔者认为,国内旅游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是西藏旅游业发展的主体。在这个前提下,西藏旅游的发展重心还应是国内市场。继续保有传统的京三角、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主要客源市场基础,并适时地在上述客源地设立旅游办事处,积极拓展其他客源市场,做好潜在客源市场的调研和宣传工作。当然作为全球瞩目的高原生态旅游地,西藏自治区的最终目的是要建设成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因此国际市场的开拓也是长期的战略需求。考虑入境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以及西藏特殊的社会环境,国际旅游市场的发展应采取适度发展的战略。建议自治区政府组织力量编制西藏入境旅游市场中长期发展规划,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发展入境旅游市场,并做好入境旅游的相关配套工作,如人才培养、政策制定等。

(三)提升旅游部门地位、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既然旅游业已经成为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就不应该仅仅是政策红利的支持。相对于旅游产业的地位,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地位也应有相应的提升。旅游业是一个综合复杂性行业,在旅游政策制定和规划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牵涉交通、商务、国土、文物等多个部门的业务[7]。现有的旅游局管理模式下,宣传促销、教育培训、投诉服务等成为了西藏自治区旅游局的主要业务,这与西藏未来“大旅游、高旅游”的发展格局不相适应。因此,文章认为提升西藏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地位、创新旅游行政管理方式对于西藏旅游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文章建议学习内地一些旅游发达省份,在西藏自治区设立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一方面保留现有旅游局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

可以融合园林、绿化、文化、文物、水务、商务、规划、国土、建设、交通等多个部门的相关职能,扩大旅游行政职能,从而有效推动西藏旅游事业的发展。

(四)重视旅游学科发展,提高人才培养层次

人才培养是西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从中专层次到专科层次再到本科层次,西藏的旅游教育经历了十余年的时间。而从2003年到现在,一方面是旅游产业战略地位的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则是旅游学科建设的停滞不前。在学科地位上,直到2013年,西藏大学的旅游管理学科才成为西藏自治区重点学科,而与其几乎同时发展的西藏民族学院旅游管理学科则连校级重点学科都没有评上。重点学科的缺乏,导致自治区有限的教育资源很少能倾斜到旅游学科的发展上来,学科发展的瓶颈导致西藏旅游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困境。这与西藏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战略相距甚远。因此笔者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区内旅游学科发展的扶持力度,而不是以传统的眼光、以“论资排辈”的方式来对待学科发展,毕竟旅游学科从全球来说都是一个新兴学科。

此外,旅游科研人才的扶持和培养也是西藏自治区政府所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科研人才的培养是学科发展的基础。近些年,自治区内的旅游学科科研人员立足西藏旅游业发展的实际,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对西藏旅游业展开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方面屡有突破。但国家级项目的权威性和竞争性,必然使得能够获得这样的项目支持难度较大,尤其对于自治区的科研工作者而言。在这种情形下,为了稳定旅游学科科研队伍,形成更多研究成果,自治区政府十分有必要从自治区层面给予旅游学研究更多的支持。

(五)重视网络旅游舆情管理,积极发挥新兴媒体作用

网络时代,网络用户自产生内容更加便利,从而形成了大规模、高强度的网络舆情。舆情在网络中的快速传播,导致较为容易的形成社会舆论的焦点和热点,而网络用户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在相关用户的影响下,形成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8]。伴随着互联网事业的高速发展,旅游信息传播的大数据特征也越发明显。对网络旅游舆情的关注,正成为当前以及未来旅游目的地管理的重要内容。西藏是我国正在建设的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之一,长期以来,游客关于西藏旅游信息的获取以及对西藏的认知较大程度上取决于书本报刊和电视媒体等传统渠道。互联网的普及颠覆了这种格局,拉萨“3·14”事件更是近年西藏旅游舆情传播的标志性事件。互联网将相对“神秘”的西藏更多地呈现在游客面前,因此,西藏自治区旅游管理部门应该更好地利用网络舆情、加强网络旅游舆情的管理。微博、微信等新兴的传播媒体对于公众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建议西藏自治区成立西藏旅游舆情监测中心,在大数据时代,充分运用计算机的高速处理能力,汇聚一批专业人才,寻找西藏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热点话题,从而对于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目的地的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 释]

①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2001》和《中国统计年鉴2013》。

[1]Leonard J.L,Carson L.J著,程尽能等译.旅游学通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2]胡海燕,陈波.西藏50年:旅游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3]潘基斌,刘澜.西藏旅游交通现状及发展对策[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6(2).

[4]方相林.旅游学概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5]赵国庆.关于旅游业作为西藏经济主导产业的探讨[J].中国藏学,2009(3).

[6]庄平勇.进一步推进厦台旅游交流与合作的探讨[J].亚太经济,2011(1).

[7]宋振春,陈方英,李瑞芬.对旅游业的再认识——兼与张涛先生商榷[J].旅游学刊,2004(2).

[8]许鑫,章成志,李雯静.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

[责任编辑 朱普选]

[校 对 夏 阳]

F592.7

A

1003-8388(2015)01-0118-07

2014-10-13

章杰宽(1982-),男,江苏沭阳人,现为西藏民族学院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藏可持续旅游。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动态仿真理论与应用研究”(项目号:71163038);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基于游客期望、感知与记忆信息链分析的西藏旅游服务神经网络评价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项目号:12XZJA630001);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科研项目“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背景下的西藏社会变迁与文化传承创新研究”(项目号:xc1307);西藏民族学院西藏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研究基地重点研究专项项目(项目号:14mwjdz01)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旅游业西藏旅游
都是西藏的“错”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一个人的西藏
旅游
西藏:存在与虚无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