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黄志强
2015-12-13王继荣罗国金邢玉婧孔令占
文/王继荣 罗国金 本刊记者 邢玉婧 图/孔令占
医者黄志强
文/王继荣 罗国金 本刊记者 邢玉婧 图/孔令占
趁自己还有清醒的意识,黄志强留下遗言——节省医疗资源,放弃治疗,不设灵堂,不挂挽联,不摆花圈,不举行告别仪式,遗体用作解剖,骨灰撒入大海。
2015年4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肝胆外科奠基人之一、解放军总医院专家组组长黄志强,在他抢救过无数重症病患的解放军总医院,永远闭上了眼睛,享年93岁。
遵从黄老的遗愿,解放军总医院并没有举行告别仪式,可自发赶来为黄老送行的人,还是挤满了西院告别厅。从医77年,这位在弥留之际记不起自己的生日,却把几十年来看过的病历记得一清二楚的医学泰斗,用失衡的记忆天平,称出了病人在他心中的分量,也称出了令人肃然起敬的医者仁心。
医术求精
在肝胆外科,黄志强的名字无异于“胆道外科之父”的同义语。早在20世纪50年代,黄老发现西方学者撰写的教材中,大量篇幅介绍的都是外国多发的胆囊结石,而对中国胆道疾病中发病率高、病情复杂且并发症多的肝胆管结石却描述很少。许多病人被误诊、漏诊,一旦被发现患有这类肝胆疾病,患者就等于被宣判了死刑。从此,无论在重庆、上海,还是北京,黄老数十年如一日,瞄准肝胆疾病孜孜以求,为世人攻克肝胆疾病赢得了一个个“第一”。
这一漫长而艰难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承担繁重医疗工作的同时,黄老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大规模资料收集分析,凭着丰富的外科经验及缜密思维逻辑,率先提出“原发性胆管结石症和肝内胆管结石症”的概念与理论;由黄老主持的地区与全国性胆石症病例调查,为搞清肝胆疾病的诊治提供了翔实依据;黄老在国际上第一个为病人成功实施肝动脉结扎术,使肝内胆管大出血不再是不治之症,创造了外科和肝胆史上双重奇迹。
1973年,黄老以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为题,在巴塞罗那第23届国际外科学术会上,首次系统地论述肝胆管结石病,提出“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可呈肝内局限性分布”“高位肝胆管狭窄是原发性肝胆管结石主因”两个著名论断,从而,一改以往教科书长期引用的胆道外科学观点,在国际胆道外科领域引起轰动。
据此,黄老首创应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开辟了以肝脏外科技术解决胆道问题新途径,这一术式至今为国内外广泛采用;黄老开展的肝门部胆管高位切开成形术,使仅从胆总管切开取石的传统术式得到修正;黄老还倡导建立国内最早的肝胆外科专科,成为我国肝胆外科第一代专家。
十几年前,我国肝门部胆管癌总的手术切除率不足10%。黄老自调入解放军总医院后,首先开展难度极大的肝门部胆管癌扩大根治术。当年,年近七旬的黄老,经常从早晨走进手术室一直做到晚上,使该院肝门胆管癌手术切除率达到64%,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15.3%,达世界领先水平。
在手术台上,不管是面对复杂疑难手术,还是遭遇惊心动魄险情,黄老总能做到从容不迫。“黄老做手术很有特点,术前判断准确,术中解剖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操作轻柔,止血彻底,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小。看他做手术简直就是一种艺术享受。”黄老的博士研究生、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姜凯说。
其实,这是黄老在长期实践中自觉练就的功力。在他看来,仅靠技术永远不会成为优秀外科医生——没有扎实的临床学科基础,缺乏细致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不能时刻将术中悬而未决的问题放在心上,这样的外科大夫只能算是“刀匠”。
黄老对熟悉和掌握病人的病情格外看重。凡由他主刀诊治的病人,术前都要反复细致询问、查体和阅读影像资料,不放过任何疑点。他了解的病情往往比下级医生更详细。在查房讨论或授课时,他能脱口说出多年前诊治过的疑难病病人的姓名、病情特征及手术方式,让知情者吃惊不已。
在一次会诊中,经血管造影、CT等检查确诊一位肝脏肿瘤病人,在场专家一致附议。会议即将结束时,主持者征询一直默不作声的黄教授的意见。黄志强缓缓答道:“我认为不太像。”一语惊人,本已成定论的判断横生枝节。然而,手术探查结果却与黄志强推测的腹膜后肿瘤完全吻合,只因肿瘤位置突前与肝脏重叠,才给多人造成错觉。
准确的判断力来自对病情仔细全面的洞察。黄老经常面对病人的一张片子,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对周围发生的事充耳不闻。有时为了准确判断病情,他能坐在病人身边观察半天,详细记录病人呼吸、引流、排泄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因为对病人的病情了如指掌,黄老总能在复杂病例的会诊中,一下子抓住主要病情,并给出针对性治疗方法。
多年来,除了外出参加学术交流,黄志强的活动范围始终是“三点一线”——从家到病房再到办公室。无论寒暑春秋,他总是早出晚归,周而复始,甚至在75岁高龄后,仍在大年初一的早晨出现在病房。
黄老一生致力于肝胆胰疾病的外科治疗,他在肝胆外科领域的辉煌成就有目共睹,可他却始终未曾止步,时刻关注着外科学科的发展,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年届八旬,黄老没有一丝墨守成规,以开放的视野和超前的思维,早已预见各种腔镜、机器人技术的日渐兴盛。世纪之交,黄老倡导举办中国工程院21世纪微创外科论坛,在会上系统阐述了微创外科未来发展前景,科学地预见外科微创化是21世纪外科的主旋律。黄老指出,微创外科并不等于单纯的“小切口外科”,它能有更小的创痛、更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更准确的手术结果、更短的住院医疗期和更好的心理效应。与此同时,黄老进一步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外科医生追求的境界也应该有所改变——如何通过新科学技术让手术创伤带给病人的痛苦最小化?如何使外科手术更完美?“若能使病人‘无痛’地度过手术后的早期,将会改变病人对手术的恐惧,改善术后病人的精神状况。”黄老说。
90岁时,黄老思维依然活跃。他敏锐地觉察到3D技术必将对微创外科产生巨大影响,撰写了论文《从〈阿凡达〉电影看微创外科3D时代的到来》;他连续12次出席“北京微创外科论坛”,作了题为《SPA:外科的今昔观——以患者为中心的多科协助》的主旨演讲,讲稿全部亲自完成。
在黄老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常常自言自语“时间不多了”,为了让年轻的外科医生尽快成长受益,黄老随时都在想着怎样把自己70多年来的从医经验总结出来。2013年以来,黄老自觉身体和精力已经大不如前,把时间看得更加珍贵,抓紧时间完成了最后的书稿《黄志强肝胆外科讲义》。这本书以PPT讲义的形式呈现,易读易懂,特别适合喜欢形象思维的外科医生阅读。书稿完成后不久,黄老住院了。他对秘书王燕生说:“你知道吗?我好像有一种预感,前段时间我把该做的事基本都做完了。”
医德至上
“生死相托,永不言弃”——在解放军总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楼道里,悬挂着这样一幅题字,落款人是黄志强。重症医学科的医务人员都说,这是黄老一生恪守的座右铭。
患者史思敏回忆起10年前,黄老在她生命中最绝望的日子里带给她的安慰和鼓励,至今充满感激。
2005年12月,怀孕已38周的史思敏突然腹部剧痛,送到附近医院后,被诊断为重症坏死性胰腺炎,转入解放军总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时已陷入昏迷。值班医生如实告诉史思敏的丈夫陈知耀,这种病的死亡率高达95%以上。陈知耀顿觉五雷轰顶。听说有孕妇得了这种绝症,牵涉两条人命,已经83岁高龄的黄老亲自上阵,带领治疗组连续奋战7天,做了3次手术,史思敏终于奇迹般地睁开了双眼。
黄志强是患者心中的“救星”(孔令占/摄)
术后,黄老每天都来查房,亲切地询问史思敏的病情,宛如对待自己的亲人。几天后的12月25日,黄老例行查房时,对史思敏说:“我在病历上看到今天是你的生日,所以,我给你准备了一份小礼物,祝你生日快乐,早日康复!”说着,黄老从白大褂的上衣兜里取出一张贺卡送给了史思敏。史思敏当时就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样一位医学大家,不但挽救了自己的性命,居然还记得自己的生日!
因为这次治疗,史思敏失去了即将出生的孩子,黄老一直将这件事记在心里。2008年,经过3年的调养,史思敏有了再要孩子的想法,黄老立即安排她做了检查,结果显示恢复得很好,可以再怀孕。2009年12月,史思敏怀孕8个月时,考虑到孕妇和胎儿的安全,黄老果断地为她安排了剖腹产手术,并细心地把手术安排在12月25日。“这天是你的生日,也让宝宝和你一天过生日吧!”黄老对史思敏说。
黄老对病人的体贴有时心思细腻到令人惊讶的程度。黄老的秘书王燕生清楚地记得,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黄老所在科室的一位女护士患了甲状腺疾病,需要手术治疗。“这么年轻,还没有对象,脖子上如果留下一条疤,看起来难看不说,还会对心理产生影响。”黄老说。但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想要找到很细的缝线很不容易。怎么办?黄老从那位女护士头上取下了一根长发——发丝很细,很柔韧,经过消毒处理后就是一根很细的缝线——发丝穿入细皮针,缝合皮肤,皮肤的切口顺着颈部皮肤的纹理顺利愈合,效果特别好。
黄志强是手术室中的“定海神针”(孔令占/摄)
黄老对学生们说:“假如我们能设身处地地体会病人的一切,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小心谨慎地行事。”
黄老对年轻医生们说:“当你仍站在手术台前,请珍惜你神圣的手术刀!”
黄老对护士们说:“你们要多跟病人聊聊天,从病人的角度来体会护理病人的意义。”
和所有有名望的医生一样,黄老的号,难挂。可找黄老看病有一个窍门——往黄老办公室门口一站,对黄老说:“您的号我实在挂不上,我的病据说只有您能治,请您救救我。”——据说,无论黄老当时多忙,肯定给你看病。
弥留之际,黄老告诉秘书王燕生,自己此生只有两个遗憾——一是没能亲笔完成自己的自传;二是行医治学多年,希望自己能倒在讲台上,却还是倒在了最不希望倒在的病床上。
人生的无奈,就是如此直接。医者如黄老,也无法改变强大的自然规律。黄老走后,很多人都写下了追悼黄老的文字,其中,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二病区护士马丽娜写下的这篇《忆黄志强爷爷》,字句虽不算工整,却深情而生动——
您是一位求学者/虽已功成名就/但仍不断创新/手绘手术方式图并做分析标记改进
您是一位亲历亲为者/虽年事已高/但仍自力更生/自制幻灯课件
您是一位紧跟潮流者/为与我们做最好的交流/学会使用最新聊天软件
您是一位时尚达人/通过网络购买衣服/穿上如时尚街拍一样有范儿
您是一位摄影爱好者/每次外出相机永不离手/总会抓拍我们的囧态与微笑/每张照片都会有您独特的诠释
您是一位童心未泯者/明知血糖控制不稳/还会偷吃最爱的冰激凌和蛋糕
您是一位幽默者/虽已卧病在床/但还制造玩笑/指着您有腹水的肚子问我们/像不像怀孕五个月的孕妇
您是一位圣诞老人/每次过节您总会赠送我们小礼物/还附赠一张您签名的祝福卡片
您是一位魔法师/为劳累的同事准备午餐惊喜/摆在我们面前永远是种类多样、营养满分的佳肴
您是一位伟大无私者/在您弥留之际/仍为科学做出贡献/要求尸检及器官捐献
您就是胆道之父/是人人敬仰的学者/是我们最爱的黄爷爷
我们只想对您说/我们永远爱您/您从未离开……★
责任编辑:邢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