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现状分析
2015-12-13张汴生
张汴生
(河南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8)
1 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是科技日新月异,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广泛渗透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推动经济规模的扩大、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升级。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焦点已经表现为科技的竞争,科技和经济的结合已成为产业界和政府广泛关注的命题。
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仍处于较低的发展中水平。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内与科技能力较强的国家直接竞争。因此,加快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根本出路。本文在国内外专家的研究基础上[1]-[9],从创新资源、知识创新、经济效益以及创新环境四个方面,对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现状进行研究
2 创新资源
一个地区科技创新决策能否正常运转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创新资源的投入与配置,这是科技创新成功的物质基础,它决定创新的规模、速度、能力和效果[10]。国际上通常采用R&D 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国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1 人力资源
2012年,全国R&D人员全时当量共3246840人年,平均每个地区约为104737人年。排名前5位的地区为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和北京,R&D人员全时当量共1661863人年,占全国总量的51.18%,其中,排名第一的广东,R&D人员全时当量共492327 人年,占全国总量的15.16%;排名后5位的地区是新疆、宁夏、海南、青海及西藏,R&D人员全时当量共36911人年,仅占全国总量的1.14%。
从相对量来看,2012年,全国每万就业人员中R&D人员全时当量平均为213.10 人年。排名前5 位的地区为江苏、广东、北京、天津和上海,平均为371.29人年,其中,排名第一的江苏,每万就业人员中R&D人员全时当量共483.69 人年;排名后5 位的地区是海南、云南、贵州、新疆及西藏,平均为65.85人年。
2.2 财力资源
2012年,全国R&D经费内部支出总额共102984090万元,平均每个地区约3322067万元。排名前5位的地区为江苏、广东、北京、山东和浙江,R&D经费共为53302890万元,共占全国总额的51.76%,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江苏,R&D经费为12878616万元,占全国总额的12.51%;排名后5名的是新疆、宁夏、海南、青海和西藏,R&D经费共为865904万元,仅占到全国经费总额的0.84%。
从相对指标来看,2012年,全国R&D 经费投入强度(R&D 经费内部支出总额占GDP 的比重)平均为1.98%。比重最高的5个地区为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和广东,平均为2.8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8个百分点,其中,排名第一的北京,比重为5.95%,高于全国水平3.97个百分点;比重最低的5个地区为内蒙古、贵州、新疆、海南和西藏,平均为0.5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9个百分点。
3 知识创造
知识创造是增强一国或一地区原始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水平的重要源泉。结合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标准指标和区域自身特点,我们选用专利、科技论文、R&D 项目来衡量知识创造能力。
3.1 专利
3.1.1 专利申请量
2012年,全国专利申请量共1885569 件,平均每个地区约为60825件。排名前5位的地区为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和北京,专利申请量共1172462 件,占全国总量的62.18%,其中,排名第一的江苏,专利申请量共472656件,占全国总量的25.07%;排名后5 位的地区是内蒙古、宁夏、海南、青海及西藏,专利申请量共9555 件,仅占全国总量的0.51%。
从相对量来看,2012年,全国每百位R&D 人员专利申请量平均为58.07 件。排名前5 位的地区为江苏、浙江、重庆、安徽和四川,平均为97.30件,其中,排名第一的江苏,每百位R&D人员专利申请量共117.60件;排名后5位的地区是宁夏、吉林、青海、内蒙古及西藏,平均为17.56件。
进一步地,2012年,全国专利申请量中发明专利所占的比重平均为27.71%。排名前5 位的是北京、辽宁、广西、西藏和海南,平均为53.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90个百分点,其中,排名第一的北京,比重为57.12%,高于全国水平29.40个百分点;排名后5位的是新疆、江苏、黑龙江、福建和浙江,平均为20.01%,低于全国水平7.70 个百分点。
3.1.2 专利授权量
2012年,全国专利授权量共1143599 件,平均每个地区约为36890件。排名前5位的地区为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和上海,专利授权量共739009件,占全国总量的64.62%,其中,排名第一的江苏,专利授权量共269944件,占全国总量的23.60%;排名后5 位的地区是内蒙古、海南、宁夏、青海及西藏,专利授权量共5681 件,仅占全国总量的0.50%。
从相对量来看,2012年,全国每百位R&D 人员专利授权量平均为35.22 件。排名前5 位的地区为江苏、浙江、重庆、四川和安徽,平均为60.86件,其中,排名第一的江苏,每百位R&D 人员专利授权量共67.77 件;排名后5位的地区是吉林、西藏、宁夏、青海及内蒙古,平均为10.93件。
进一步地,2012年,全国专利授权量中发明专利所占的比重平均为11.99%。排名前5 位的是西藏、北京、海南、陕西和吉林,平均为36.0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38个百分点,其中,排名第一的西藏,比重为42.8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14个百分点;排名后5位的是山东、福建、安徽、浙江和江苏,平均为6.8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92个百分点。
3.2 科技论文
2012年,全国科技论文(SCI)共136391篇,平均每个地区约为4400 篇。排名前5 位的地区为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和浙江,科技论文共68349 篇,占全国总量的50.11%,其中,排名第一的北京,科技论文共25630篇,占全国总量的18.79%;排名后5 位的地区是内蒙古、海南、宁夏、青海及西藏,科技论文共655 篇,仅占全国总量的0.48%。
从相对量来看,2012年,全国每百位R&D 人员科技论文平均为4.20篇。排名前5位的地区为北京、甘肃、上海、吉林和陕西,平均为9.72 篇,其中,排名第一的北京,每百位R&D人员科技论文共10.88篇;排名后5位的地区是广东、青海、内蒙古及西藏,平均为1.52篇。
3.3 R&D项目
2012年,全国R&D 项目共1072383 项,平均每个地区约为34593项。排名前5位的地区为北京、江苏、广东、浙江和上海,R&D 项目共450601 项,占全国总量的42.02%,其中,排名第一的北京,R&D 项目共109514 项,占全国总量的10.21%;排名后5 位的地区是新疆、宁夏、海南、青海及西藏,R&D 项目共19953 项,仅占全国总量的1.86%。
从相对量来看,2012年,全国项目参加人员人均R&D 项目平均为0.37 项。排名前5 位的地区为西藏、贵州、海南、宁夏和广西,平均为0.70 项,其中,排名第一的西藏,项目参加人员人均R&D项目共0.73项;排名后5位的地区是福建、山东、河南、江苏和广东,平均为0.25项。
4 经济效益
一项技术的创新,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润。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包括技术市场和产品市场两大方面。
4.1 技术市场
2012年,全国技术市场成交额共58410954 万元,平均每个地区约1884224万元。排名前5位的地区为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和陕西,技术市场成交额共为40779185万元,共占全国总额的69.81%,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北京,技术市场成交额为24585034 万元,占全国总额的42.09%;排名后5 名的是新疆、宁夏、广西、海南和西藏,技术市场成交额共113892万元,仅占到全国成交总额的0.19%。
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看,2012年,全国R&D经费的产出效益(技术市场成交额与研发经费支出比)平均为0.57。比例最高的5个地区为青海、甘肃、陕西、内蒙古和上海,平均为0.9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5,其中,排名第一的青海,比例为1.47,高于全国水平0.90;比例最低的5个地区为河南、浙江、海南、广西和西藏,平均为0.1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6。
4.2 产品市场
4.2.1 规模以上企业创新收益
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共1105297711 万元,平均每个地区约35654765 万元。排名前5位的地区为江苏、广东、山东、浙江和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共为648453259 万元,共占全国总额的58.67%,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为178454188 万元,占全国总额的16.15%;排名后5 名的是新疆、宁夏、海南、青海和西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共为6085982万元,仅占到全国经费总额的0.55%。
从相对指标来看,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平均为11.89%。比重最高的5 个地区为上海、北京、浙江、重庆和天津,平均为19.9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00 个百分点,其中,排名第一的上海,比重为21.70%,高于全国水平9.81 个百分点;比重最低的5 个地区为黑龙江、新疆、内蒙古、西藏和青海,平均为3.5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32个百分点。
进一步地,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占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为19.81%。比重最高的5 个地区为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和宁夏,平均为31.3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51 个百分点,其中,排名第一的广东,比重为38.82%,高于全国水平19.01个百分点;比重最低的5个地区为湖南、吉林、新疆、西藏和青海,平均为3.2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55个百分点。
4.2.2 高技术产业收益
2012年,全国高技术产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共255710383万元,平均每个地区约8248722万元。排名前5位的地区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和北京,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共为188234021 万元,共占全国总额的73.61%,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广东,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为85195533万元,占全国总额的33.32%;排名后5名的是内蒙古、海南、西藏、青海和新疆,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共为233979万元,仅占到全国经费总额的0.09%。
从相对指标来看,2012年,全国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平均为25.00%。比重最高的5 个地区为福建、宁夏、北京、浙江和广东,平均为34.6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63 个百分点,其中,排名第一的福建,比重为37.49%,高于全国水平12.49个百分点;比重最低的5个地区为海南、河南、内蒙古、新疆和青海,平均为4.2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76个百分点。
进一步地,2012年,全国高技术产业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占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为44.53%。比重最高的5 个地区为江苏、福建、广东、天津和上海,平均为56.3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79个百分点,其中,排名第一的江苏,比重为59.86%,高于全国水平15.33个百分点;比重最低的5个地区为西藏、吉林、海南、青海和新疆,平均为0.8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3.73个百分点。
5 创新环境
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不仅涉及各创新主体,还要考虑与政府和社会的关联关系,即创新的环境问题。本文中,我们从政府支持、金融机构支持、创新合作以及创新开放四个方面来分析。
5.1 政府支持
2012年,全国R&D经费内部支出中来自政府的资金共22213950 万元,平均每个地区约736579 万元。排名前5位的地区为北京、上海、四川、陕西和江苏,R&D经费中的政府资金共为12635992 万元,共占全国总额的56.88%,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北京,R&D经费中的政府资金为5659921万元,占全国总额的25.48%;排名后5名的是贵州、海南、宁夏、青海和西藏,R&D经费中的政府资金共为224035万元,仅占到全国经费总额的1.01%。
从相对指标来看,2012年,全国R&D 经费内部支出中的政府资金占R&D 经费总额的比重平均为21.57%。比重最高的5个地区为西藏、陕西、四川、黑龙江和吉林,平均为48.0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43个百分点,其中,排名第一的西藏,比重为69.61%,高于全国水平48.04 个百分点;比重最低的5个地区为山东、广东、浙江、福建和北京,平均为19.6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1个百分点。
5.2 金融机构支持
2012年,全国R&D经费内部支出中来自金融机构的资金共3515899万元,平均每个地区约113416万元。排名前5位的地区为北京、江苏、上海、广东和山东,R&D经费中的金融机构资金共为1984989 万元,共占全国总额的56.46%,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北京,R&D经费中的金融机构资金为808393 万元,占全国总额的22.99%;排名后5名的是海南、新疆、青海、宁夏和西藏,R&D经费中的金融机构资金共为29965 万元,仅占到全国经费总额的0.85%。
从相对指标来看,2012年,全国R&D 经费内部支出中的金融机构资金占R&D 经费总额的比重平均为4.35%。比重最高的5个地区为海南、贵州、北京、重庆和广西,平均为7.4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02个百分点,其中,排名第一的海南,比重为9.58%,高于全国水平6.17个百分点;比重最低的5个地区为河北、宁夏、西藏、山东和辽宁,平均为1.4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个百分点。
5.3 创新合作与开放
5.3.1 R&D经费外部支出
2012年,全国R&D经费外部支出总额共5842075万元,平均每个地区约188454万元。排名前5 位的地区为北京、广东、上海、山东和江苏,R&D 经费外部支出共为2998108万元,共占全国总额的51.32%,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北京,R&D 经费外部支出为946235 万元,占全国总额的16.20%;排名后5名的是贵州、海南、青海、宁夏和西藏,R&D经费外部支出共为56224万元,仅占到全国经费总额的0.96%。
从相对指标来看,2012年,全国R&D 经费外部支出强度(R&D 经费外部支出总额占GDP 的比重)平均为0.11%。比重最高的5个地区为上海、吉林、天津、安徽和陕西,平均为0.1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04个百分点,其中,排名第一的上海,比重为0.23%,高于全国水平0.12个百分点;比重最低的5个地区为河北、广西、贵州、宁夏和内蒙古,平均为0.0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08个百分点。
5.3.2 R&D经费内部支出中来自境外的资金
2012年,全国R&D经费内部支出中来自境外的资金共1004006 万元,平均每个地区约32387 万元。排名前5位的地区为北京、江苏、广东、上海和天津,R&D 经费中的境外资金共为801405 万元,共占全国总额的79.82%,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北京,R&D 经费中的境外资金为478994 万元,占全国总额的47.71%;排名后5 名的是贵州、宁夏、海南、青海和西藏,R&D经费中的境外资金共为545万元,仅占到全国经费总额的0.05%。
从相对指标来看,2012年,全国R&D 经费内部支出中的境外资金占R&D经费总额的比重平均为0.97%。比重最高的5个地区为内蒙古、天津、上海、江苏和新疆,平均为1.0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06个百分点,其中,排名第一的内蒙古,比重为2.00%,高于全国水平1.02 个百分点;比重最低的5个地区为山西、陕西、广西、青海和西藏,平均为0.0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94个百分点。
5.3.3 R&D经费外部支出中对境外的资金
2012年,全国R&D经费外部支出中对境外的资金共678984 万元,平均每个地区约21903 万元。排名前5 位的地区为上海、广东、江苏、福建和安徽,R&D经费外部支出中对境外的资金共为456947 万元,共占全国总额的67.30%,其中,排在第一位的上海,R&D经费外部支出中对境外的资金为142577 万元,占全国总额的21.00%;排名后5名的是青海、宁夏、新疆、西藏和海南,R&D经费外部支出中对境外的资金共为524万元,仅占到全国经费总额的0.08%。
从相对指标来看,2012年,全国R&D 经费外部支出中对境外的资金所占比重平均为11.62%。比重最高的5个地区为上海、福建、安徽、广东和江苏,平均为24.2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3 个百分点,其中,排名第一的上海,比重为30.92%,高于全国水平19.29个百分点;比重最低的5 个地区为北京、河南、西藏新疆和海南,平均为1.3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26个百分点。
6 结论
综合以上对4大类指标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
6.1 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排名前5 位的地区除R&D 项目外,其他各类指标的总量都超过我国总额的一半,排在后5 位地区各类指标的总量远低于排名第一的地区,统计离散程度较大。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不平衡明显,表现为我国整体处在创新能力发展阶段。
6.2 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区在总量上都有较强的优势,相比之下,由于这些地区的经济和工业发展较快,各指标的总量基数都较大,使得以上相对量的排名有不同程度的靠后。应该看到大规模创新投入和产出是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增强的基础,只有创新系统各要素全面发展才能保证创新能力持续、高效提升。
6.3 云南、新疆、宁夏、青海、海南、甘肃、贵州及西藏等地区在各指标的总量上排名较低,但很多相对量的排名相对较高。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起步晚或工业发展水平较低等原因,各指标的总量都相对较小,因此很多相对量的排名都相对靠前。
这些地区应根据上面的分析结果,提升相对量优势,进一步加大各指标的规模,提高总量水平,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持续提高创新效率和水平,让科技带动经济,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6.4 除以上的两类地区之外,其他地区由于不同的原因在各指标的总量和相对量上,优势高低不同,没有明显的规律。
因此,要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来制定相应措施,以消除影响科技创新的各种不利因素,进一步提高当地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1]李军,胡云锋.中国区域科学发展评价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26.
[2]OECD.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R].Paris.1997,(7):121-131.
[3]Philip.Cooke.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M].London:Pinter,1992:55-61.
[4]江蕾,李小娟.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构建与实际测度研究[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0(3):70-80.
[5]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3[R].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6]石忆邵.进一步完善我国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几点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05(5):37-40.
[7]王立剑,刘佳.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2):110-112.
[8]丁敬达,邱均平.科研评价指标体系优化方法研究——以中国高校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0(4):111-118.
[9]樊华,周德群.中国省域科技创新效率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2(1):10-18.
[10]许凤群,饶爱鹏.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设置之初探[J].企业经济,2004(10):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