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为科普坚守
2015-12-13撰文孙滨
撰文/孙滨/
点赞!为科普坚守
撰文/孙滨/
有人说,需求即真理,一定意义上讲,此话不假。
搞科普,虽说是个苦行僧式的活计,但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前途命运而言,确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事业,还有重要的一点,百姓对海洋科普还有需求。这都是支撑我们杂志小编们前行的动力。反正,我是这么想的。
话说2001年,各路“贤才志士”竞聘《海洋世界》主编,一时“烽烟四起”。鬼使神差,我亦参与其中并最终荣幸地做了杂志执行主编。还没等我臭美呢,一上任就傻了——一间屋子,残缺破败的桌椅;都21世纪了,大名鼎鼎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海洋学会主办的杂志社竟然连一台电脑都没有!加上财务账面上趴着的800多块钱,这就是当年杂志的全部家当,晕!
后来“见世面”多了才知道,搞科普的,有钱的不多,穷的可是多了去了,就此,也就“阿Q”坦然啦。于是乎,招兵买马,编辑方针,设置栏目,自办发行,置办电脑,申办经营——开练!当杂志社开始形成一个团队的时候,团结,和谐,男女老少分工合作齐心上阵,倒也别有一番“苦,并快乐着”的感触。
说苦,并不是因为工作繁重,拿钱不多,那是因为做科普工作的艰辛。实话实说,咱们国民的科学素质真不敢恭维,谁也不能否认,全社会的科普程度总体偏低是一个铁的严酷现实。权威机构多次发布的“国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表明,尽管显示“逐年有所提高”,但这种粉饰性的百分比又能证明什么呢?整体科学素质差,海洋意识不高就更顺理成章了。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的专家曾撰文:一次国民海洋意识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6.7%的受访者准确知道地球上海洋的覆盖面积为71%;知道我国海岸线长度的有13%;这项调查的其中一个问题是考察受访者是否知道我国有300万平方千米管辖海域,第一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约9成受访者都不知道,第3年调查时,知者也不到3成。
与国民整体科学素质不高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社会空气躁动,不乏物欲横流、声色犬马、权钱厚黑、愚昧迷信之类,如此“大背景”下,一份海洋科普杂志“卖点”之难,就可想而知了。想当年,我们带着成捆的《海洋世界》去书市上叫卖,吆喝,喊破嗓子,我们这“一片蔚蓝”怎么也拼不过封面赫然印着千媚百态、时尚女郎、高档时装、走红歌星、世俗搞笑、无尽娱乐的竞争对手们,倒是“一块钱两本”或者白送,吸引了众多的“知音”,疯抢啊,那场面,中国特色,你懂的。每每如此,犹如倒吸一口凉气!而当杂志又一次收到大批来稿、发行量又一次略有上升的时候,一股暖意,仿佛立马吹走了凉意!又伏案工作了。每每如此。正是糟糕的科学素质低下与海洋意识薄弱,更为海洋科学的普及事业提供着广阔的拓展空间。正是拥有这样一批海洋科普“固执”的撰写者和执著的阅读者,鞭策着《海洋世界》岁岁年年,冬夏春秋,一代又一代,坚守到今天。
海洋科普传播究竟该怎样搞?回首那几年,我和我的整个团队曾经进行过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搞科普,要注重培养科学精神。较为准确地说,科学精神就是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评价事物,实事求是,创新思维。提请注意,“不恰当的科学普及反而会损害科学精神,比如把科学过分神化,盲目认为科学技术所导致的社会后果必然是好的,对科学技术所产生的负面效应避而不谈,会使公众加深对科学的误解。科学精神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怀疑精神,科学本身也可以是怀疑的对象。科学知识之所以值得信赖,并不是因为它是绝对真理,而是因为它是每个人都可以亲自验证的。只有正视科学所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才能更好地用科学建设人类未来”。
同时,科学普及在内容上也有类似“基础理论”和“实用技术”的区别。海洋科学知识,有一些内容是要月月讲天天讲的,常讲常新。像最基本的海洋知识,管辖海域、海岸线、海岛数量、大洋流、南北极等等,永远会有读者不清楚,需要常讲。“实用技术”就是即时海洋知识的普及,最好结合读者生活贴近读者当下需求和关注点。
另外,期刊如果和新媒体有机合作,会大行其道。可信的统计数字显示,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正在逐年下降,这是一个无可奈何的残酷现实。如何审时度势,内引外联,以杂志为本,参与科普网络视频音频、音像制品制作和播出手段,这是一本科普杂志能在更加广阔的空间传播自己的声音,宣传自身的价值,壮大受众范围所必须攀上的台阶。
现如今,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才俊依然坚守着《海洋世界》这方科普阵地,杂志办得越发好看了,可喜可贺。主管的,管了;主办的,办着,真好。易,即变,事物总是变化的,随着整体国民科学素质一年一年的提升,相信海洋科普的未来也是大有前途,困难总会退却,作为亲身推动科普媒体发展的战士,顽强坚守了,就是了不起的。
点赞《海洋世界》的编辑们。
点赞忠实于科学的读者们。
(责编: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