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硬件创新迎来整机技术变革

2015-12-12本刊薛辰赵靓

风能 2015年5期
关键词:风能风电场吊装

本刊 | 薛辰,赵靓

受访嘉宾:谢志霞三一集团副总裁,三一重能总经理。

在谢志霞看来,风电整机技术除了在大型化方面外,其余方面已经很久没有突破性的发展,而三一重能可以凭借三一集团在传统机械制造业的丰厚底蕴和技术优势,制造出可以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风电机组。他认为,就整机技术趋势而言,除了智能化以及物联网方向上的演进,就是传统硬件制造上的改变,二者相互提携、互为促进,风电技术的未来,正在于此。

《风能》:从创立三一电气到更名为三一重能,三一集团志在风电领域大展宏图的决心可见一斑,但一直不温不火的装机量似乎不符合业界的预期,您能否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谢志霞:看一家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成长,某个时段的装机量只是它的一个参照点,并不能就此判断这家企业的未来。仅从近几年的装机量上看,三一重能可以说是不温不火,但背后有几个原因:一是三一重能有选择的接受订单,几乎不为出货而出货;二是近年来三一重能一直默默尝试在传统整机制造领域进行创新,期望用新机型提升公司的影响力,而不是装机数量;三是集团虽然对风电板块的投入很大,也很重视,但集团层面的关注度以及发力的力度不够。

我记得,去年12 月20 日,集团董事长梁稳根组织召开了三一全球董事会议,专题研讨三一重能中长期发展战略,明确了将倾集团之力支持风电产业发展,并要求集团上下全力支持三一重能的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并依托集团优秀的人才储备和制造优势,加快推进早已确定的“十大风电技术创新计划”,这意味着三一重能的风电设备水平会有一个“质”的提升。会后,集团又对三一重能的管理及经营团队进行了调整,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精英团队配置。从目前已拿到的订单看,今年三一重能的整机出货量将比去年翻一番。

换句话说,以往是三一重能自己在做风电,并没有上升到三一集团的大战略层面,而现在新能源装备成为集团的“1号工程”,优先发展的核心业务板块,因此我对三一重能的发展充满信心。

《风能》:据了解,在公司内部谈到风电技术的创新时您特别强调,三一重能要充分发挥全产业链生产、制造能力,以加快在传统整机硬件上的创新步伐,您能否向业界分享贵公司的“十大风电技术创新计划”的实施情况?

谢志霞:目前三一重能的“十大风电技术创新计划”实施顺利,这得益于我们有一支600 余人的研发团队,以及全产业链的研发模式,产品个性化设计周期短,而且零部件供应与服务也不受制于第三方,提前令“计划”中的产品成功研发。

我认为风电发展有两大方向,一个是往互联网方向发展的智能风电机组和智慧风电场;另一个是在传统机械方向上延伸,通过从机械、电气和控制的创新促成机组自身的改变。这个方向目前是被业内忽略的,而三一凭借“品质改变世界”的基因和全产业链的优势,愿意也有能力和实力做好这方面的探索,为行业创新提供一条新路径。

在传统机械方向上的创新价值在于,风电整机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更强大。比如美国大兵,满身的先进装备,戴个头盔就能控制飞机,但前提是这个大兵必须能背得动身上的装备,这就得进行体魄的训练。三一重能进行传统制造方向上的创新也是类似的道理。

比如,传统的双馈机组采用的是一级行星增速传动体系,有一根很大的主轴,又重成本又高,我们使其变成了具有足够强度的两级行星增速传动体系,采用了大截面筒体结构,这就不是主轴的概念了。通过采用两级行星增速传动结构,我们现在的2MW机型比以前的2MW机型可靠性大幅提升,重量大幅降低。这是三一重能“十大风电技术创新计划”中的一项。三一重能已经实现的“计划”中还有一项技术是“双发电机技术”,其特点是“低速直驱,高速双馈”,可以兼顾传统直驱和双馈发电机的优势。

我们“计划”中的技术创新涉及整条风电产业链,比如自爬式吊装装置技术,只要在现场通过传统汽车起重机完成了第一节塔筒的吊装,后续塔筒、机舱、轮毂和叶片都可通过自爬式吊装装置单独完成吊装。这样的技术简单实用,节省大量成本。尤其海上风电机组吊装施工,有了这项技术会和在陆上吊装施工一样,只需要个吊装平台就可以做到。

《风能》:目前的风电制造领域,整机制造公司的竞争大多在相同的逻辑层面,比如圈风资源、开发风电场,很有随波逐流的样子。对此,您怎么看?三一重能建设风电场出于怎样的考虑?

谢志霞:在我看来,风电制造商建风电场不外乎这么几种情况,一是自建自运营,为企业提供稳定的现金流;二是纯粹用风电场资源换取机组的销售量;三是通过自建风电场试验新机型,向客户展示新型机组的运维数据。三一重能自建风电场就属于第三种情况。三一重能正在筹建位于湖南宁乡的第一个风电场,自主研发的一系列新机型都会在这个风电场进行试验,首期工程装机容量为5万千瓦,采用25台2MW新机型,预计7月初开始吊装;二期工程也为5万千瓦,仍采用自主研发的新机型。这些新机型都是在传统概念上延伸出的创新产品。

《风能》:三一重能是最早尝试风电项目国际化的公司,除了已经在海外取得成功和有影响力的项目,能否向业界分享贵公司未来国际化方面的打算?

谢志霞:三一重能的海外风电业务起步比较早,2010年9月,5台2MW风电机组安装在美国Ralls风电场,这也是我国风电设备首次出口美国市场,同时也创下了我国出口海外单机功率最大的记录。2013年5月,三一重能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国际工程公司,签署了埃塞俄比亚阿达玛二期风电场工程风电机组设备采购合同。该项目总装机容量达15.3万千瓦,合同金额超过6亿元,创下迄今为止中国最大单笔机组出口纪录。

记录只代表过去,但对三一重能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现在,风电项目国际化已列入三一集团“五龙出海”版块之首,在集团执行层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样三一重能就能凭借三一集团已经形成的国际化资源优势,推进风电项目出海。最近,三一重能在新加坡召开全球风能大会,专门研讨风能国际化的问题,来自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首代都参加了这次会议,一个明确的信息是,我们在阿曼、新西兰、蒙古、哈萨克、印尼等国家的风电项目都有实质性的推进。我对三一重能的风能项目国际化充满信心。

猜你喜欢

风能风电场吊装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再谈液压吊装
立式设备吊装抬尾吊车的选择
神奇的风能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
含风电场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
争分夺秒的吊装
含大型风电场的弱同步电网协调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