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精神对中学生道德品质的教化意义
2015-12-12董金玲
董金玲
摘 要 荆门市掇刀区白石坡中学坐落在三国名将关羽掇刀、屯兵点将的古老的掇刀石白石坡,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学校以三国关公文化为切入点,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各方面不断开拓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传统文化教育,去丰盈学生的道德文化修养。
关键词 关公精神 中学生 道德品质 教化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0097-02
荆门市掇刀区白石坡中学坐落在三国名将关羽掇刀、屯兵点将的古老的掇刀石白石坡,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我校以三国关公文化为切入点,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各方面不断开拓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传统文化教育,去丰盈学生的道德文化修养。
一、我校学生道德品质现状分析
1.思想品质上存在一些不足。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学习是为了“出人头地,提高社会地位,过好日子”,在最敬佩的人物中,选择“影星、歌星或体育明星”的多,选择“雷锋、保尔式的英雄”的很少。
2.道德品质上出现一些偏颇。现在学生的价值观更加突出“利益”二字,公德意识淡薄,缺乏诚信。他们崇尚实用,以自我为中心。
3.个性心理的品质表现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意志薄弱,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迷恋网络等。
4.生活品质方面存有不良倾向。爱攀比、摆阔气、追求时尚等已成为当今一些学生的通病。
二、关公精神对中学生道德品质的教化意义
在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现象严重干预中学生道德水准、人生价值取向的现状下,我们带领学生走近关公,走进关公精神,着力建设以“忠义、诚信、仁爱、智慧、勇为、礼仪”为内容的学校特色文化,用现代教育演绎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无疑将会成效卓著,意义深远。
1.关公精神解读
关公文化精神的内容主要涵盖了崇尚忠诚的高尚美德、崇尚信义的高尚情操、崇尚仁爱的人格力量、崇尚诚信的高尚品德、崇尚勇武的英雄精神、崇尚睿智的儒雅风范及崇尚礼仪的儒家规范七个要素。在学校教育中弘扬和培育关公精神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认同、民族认同及国家认同感,有利于优化学校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学生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文化财富,有助于学生提升自我的思想品德修养。
2.关公精神与中学生道德文化对应关系建设
(1)“忠”之新解——热爱祖国有忠
关公是一个理想的忠君典范,他的忠是对汉末皇帝汉献帝、蜀汉皇帝刘备的忠,对刘汉皇权的绝对服从。为实现这一目标,关公一生忠心耿耿跟随刘备,“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无论顺境逆境,从未动摇过对刘备和汉王朝的忠诚。
“忠”作为一个道德规范,强调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要真诚。今天我们提倡中学生拥有“忠”的思想,就是要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岗位。
(2)“义”之新解——团结向上有义
在关公精神的诸因素中,义的含义最丰富,涵盖面也最广。关公文化中的义,是正义、义气、侠义。更是忠义、仁义、信义、礼义等。桃园结义的誓愿“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就是忠义的内容。辞曹归刘是关公忠义最集中的表现。
“义”所强调的是行为或道理要合乎道德。今天我们提倡中学生拥有“义”的思想,就是要为人正直,处世正义,团结向上。
(3)“仁”之新解——互帮相助有仁
关公熟读《春秋》,深谙儒家精义,并身体力行,实践了仁的精神。关公不仅勇武绝伦,而且宽厚仁慈,曹操的谋臣程昱称:“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人有患难,必须救之,仁义播于天下。”华容释曹最突出地表现了关公的仁义之心。
“仁”强调的是人的高尚情怀,是仅次于德的一种美好的情操。今天我们提倡中学生拥有“仁”的思想,就是要以人为本,善良博爱,宽容大度。
(4)“勇”之新解——奋进开拓有勇
勇,是关公精神的显著特点。手提青龙刀,跨下赤兔马,“风目圆睁,蚕眉直竖”,就可感到其有万夫不挡之勇。“温酒斩华雄”,关公初露锋芒就不同凡响,令各路诸侯震惊。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充分显示了关公的神威勇武。
“勇”强调的是人的意志力和行动力,今天我们提倡中学生拥有“勇”的品德,就是要敢于担当,勇于拼搏,百折不挠。
(5)“信”之新解——诚实重诺有信
守信用,重承诺,这是关公的重要品质。他与刘备一日结义,终身恪守,从未动摇。关公在曹营虽受厚恩,然“常怀去心”,只因他曾与刘备“誓以共死,不可背之”。解白马之围后,毅然决然离曹而去,许下诺言:“尚有余恩未报,俟他日以死答之。”后来,在赤壁之战中,关公果然宁愿违了军令状被杀头,也要在华容道放走曹操。关公也因此成为信义的化身,受到世人的普遍赞誉和推崇。
“信”作为人思想行为的重要准则,是人们公认的价值准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提倡中学生拥有“信”的品德,就是要对人守信,对事负责,诚信守法。
(6)“智”之新解——勤学善思有智
关羽是一员武将,但并非一介武夫,是一位具有儒雅风范的名将。关公的智,表现在其平生的活动与人们对其崇拜行为中。水淹七军就是关公智勇双全形象的写照。关公一生喜读《春秋》,最为人们所称道。
“智”首先体现的是个人能力,今天我们提倡中学生拥有“智”的品德,就是要勤学善思,学有所长,理智处世。
(7)“礼”之新解——尊老爱幼有礼
关公所遵循的是忠君之礼,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伦理道德范畴的礼,突出地体现在对刘备及其二位皇嫂的尊重上。其尚礼精神是儒家文化、关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强调的是人的行为规范,今天我们提倡中学生拥有“礼”的品德,就是要仪态大方,讲究礼仪,礼貌待人。
关公文化走进我校三年多来,我校秉承关公文化的精髓,践行“忠信厚德,礼智笃行”校训,促进学生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在《芬芳校园》的校歌传唱中感受到了忠诚正义的力量,在阅读校本教材《关公精神代代传》中见证了诚信睿智团结进取的精神,通过学习和演做关公武术操强身健体,培养了智勇拼搏的顽强意志。我校还开展了“ 忠诚之星”“正义之星”“ 仁爱之星”“ 拼搏之星”“ 诚信之星”“ 礼仪之星”“ 智慧之星”等“七星好学生”评比活动。这些同学热爱祖国,热爱班级;处世正义,团结向上;善良博爱,宽容大度;敢于担当,勇于拼搏;认真负责,诚信守法;勤学善思,学有所长;举止大方,讲究礼仪。目前,养成良好品质、争做“七星”学生已在我校学生中蔚然成风。
(责任编辑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