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化科普工作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基础

2015-12-12军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

科技传播 2015年11期
关键词:科学素质科普措施

李 军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

社会化科普工作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基础

李军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

摘要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是我国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公民素质的提升不仅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还能够让公民获得更好的就业就业生存机会,提升生活品质。社会化科普工作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基础,实践中相关人员应当认清两者之间的关系,采取有效地社会科普措施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本文将对社会化科普工作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社会化科普措施。

关键词科普;科学素质;措施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是社会化科普活动的目的。现阶段世界各国都将强化科普活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多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实践中相关人员应当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理清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和社会化科普活动的关系,通过开展科学有效地科普活动提升民众的科学素质。

1 社会化科普工作的必要性

1.1公民能够形成对科学技术的全面了解

公民通过科学普及能够形成对科学技术的全面了解,进而为科学技术正常的社会运行和发展提供保障。作为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具有给人类带来文明幸福和通过不恰当使用产生负面影响的双重作用。人们对科技的恐慌和偏见很容易在受到其负面影响时产生,认为造成问题的罪魁祸首就是科学技术,没有认清科学技术是一种受人类支配并服务于人的工具的本质,影响人的制度和人是决定科学技术能够人类带来正面还是负面影响的因素。如果不通过科学普及和教育消除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误解和偏见,公众对科技的热情就会被削弱,科学技术的发展就难以收到普通民众的支持,更有甚至会抵制和反对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正常的社会运行和发展很难得到保障[1]。

1.2促进公民个体的全面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渗透着科学技术,社会整体正朝着信息化、知识化的方向发展,公民的具备的科学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的发展,公民只有在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前提下才能获得全面发展。这种作用具体表现在:个人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科学素质;科学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个人生活品质的提升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公民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事物的能力受到科学素质的影响。换一个角度来说,一个社会的发展必须要扫除文盲,然而现阶段对文盲的定义已经成为不会应用计算机、不懂外语,所以国家要想获得发展,必须通过科学普及促成人们对这些能力的培养,让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通过权威调查发展,我国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公众比例明显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和日本,虽然江苏省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公众比例最高,当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所以,通过科学普及提升民众的科学素质,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一项急需完成的任务。

1.3促进人们反对封建迷信,应对高科技犯罪

应对高科技犯罪、识别伪科学、反对封建迷信都能够通过科学普及得到实现。现阶段,我国社会中普遍存在各种伪科学和封建迷信现象,某些地方甚至成为重灾区,对社会造成的恶劣的影响。占卜算卦、信封邪教通过迷惑民众获取非法利益。而人们没有基本的识别能力、缺乏基本的科学素质是产生这些现象的重要原因,为使那些不法分子趁虚而入。不法分子进行危害活动时,常常为那些违背科学常识的封建迷信和伪科学披上科学的外衣,科学素质不高的人往往难以辨别。针对这些问题,政府需要应当将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作为重点,促进普通民众抵抗力和识别力的提升。此外,随着科技发展的深入,那些掌握尖端、前沿的科学技术人占总体的比例越来越小,此时如果有个别人利用这些高科技实施违法行为,普通民众由于缺乏了解很难应对和防范这些行为,造成的危害后果可想而知。过去黑客攻击就是一种高科技犯罪,但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掌握技术的人逐渐增加,使得黑客攻击得到了有效控制。因此,对普通民众科学普及高科技知识,对预防高科技犯罪具有重要意义[2]。

2 通过社会化科普活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措施

2.1通过强化素质教育促进科学普及活动开展

现阶段开展素质教育、提升公民特别是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最重要的途径是各级各类教育体系的教育活动。实践中,主管部门和各级院校应当对教育观念进行革新,全面改革教育的考核评价、方式方法、教育内容、指导思想。其中对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改革是重中之重,变革只注重知识传授和获取的教育模式为将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培养作为教育核心的教育模式。同时,应当对现代科学理念进行科学确立,对已有的科学普及资源渠道进行完善充实,对网络和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并建设科教场馆、水族馆、动物园、科技馆、博物馆等科学普及场所,利用科学日、科学周、科技节对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进行动员,为实现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而共同努力。活动娱乐化、随意化、形式化、过分知识化是现阶段科普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相关人员应当纠正这些措施倾向,使得科普内容协调于精神、思想、方法[3]。

2.2强化科普制度建设为提升全民素质提供支持

在进行科普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可以借鉴外国的有益经验。像美国通过1991年的《国家素质法案》、1998年的《成人教育和家庭素质法案》、2001年的《素质家庭法案》,将公民素质活动纳入到政府政策和法规的调整中。同时,一些国家还将科学素质行动的评估、协调、规划安排给专门的组织实施机构进行,这些机构还制定并实施了激励机制、测评机制。我国于200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这标志着社会科普工作被纳入到法律的调整范围。随后我国还颁布了相关的纲领性文件,文件对科普活动计划和目标进行了相应的规定。现阶段,相关责任部门应当对有关政策和法规进行细化和完善,保证国家政策法规的有效贯彻和落实,为提高全民素质提供制度支持。

2.3利用传媒平台的科普作用推动科学素质的建设

当前人们生活受到传媒的影响日益加深,政府部门开展素质科学建设应当有效利用传媒平台的科普作用,强化科学素质建设的影响。这些传媒平台在适时宣传科普活动和相应内容的同时,能够在长时段理推出独立的专题品牌,进而不断扩大科学素质建设的社会效应。因此科普工作者应当对电话热线、广播、影视、网络、期刊、报纸进行充分利用,让这些媒介有效推动公众科学素质建设。

2.4通过打击伪科学、迷信活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当前社会公众的试听经常被那些披着科学外衣的迷信和伪科学混淆,使人民的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受到侵害,严重阻碍了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在我国一些偏远地区,因交通和科技的相对落后造成公民普遍素质不高,更易受到迷信、伪科学的迷惑。现阶段我国有相当比例的人对“风水”、“周公解梦”、“星相”、“求签”、“相面”、“算卦”深信不疑。要实现对伪科学和各种迷信的有效批判、揭穿、抵制的目的,就应当让公民明确科学的特征、本质,进而科学合理的解答一些现象。所以,科普工作者要有效宣传、普及科学,让公民真正了解科学,进而摒弃那些愚昧的迷信思想,最终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4]。

3 结论

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无论是对社会发展还是公民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关工作人员要有效利用社会化科普活动,为全民素质的提升打好基础。此外还应当借鉴外国科普活动的有效经验,对科普活动进行创新和变革,使社会科普活动能够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任福君,翟杰全.我国科普的新发展和需要深化研究的重要课题[J].科普研究,2011(5):8-17.

[2]胡晓艳.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抓手 大力开展城乡科普工作[J].科协论坛,2010(7):7-8.

[3]郭建斌.加强科协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中的服务功能[J].社团管理研究,2012(8):52-55.

[4]张学锋.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探索与尝试[J].学会,2015(4):61-64.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5)140-0146-02

猜你喜欢

科学素质科普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科普达人养成记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