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热点、多角度、究细节——论如何增强对台新闻报道的说服力

2015-12-12黄伊君漳州人民广播电台福建漳州363000

科技传播 2015年11期
关键词:多角度

黄伊君漳州人民广播电台,福建漳州  363000

追热点、多角度、究细节——论如何增强对台新闻报道的说服力

黄伊君
漳州人民广播电台,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做好对台新闻报道,有利于增强祖国大陆的吸引力,同时也为台湾同胞带来真正的资讯“实惠”,加强其对祖国大陆的心理认同。在两岸交流日益紧密的今天,对台新闻报道如何才能与时俱进,进行有效传播,促进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纵观大陆媒体对台宣传的一路艰难摸索,本文以具体鲜活的实证指出对台新闻报道原有弊端,并从追热点、多角度、究细节上进行层层剖析、论证,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对台节目;追热点;多角度;究细节

俗话说“五里分歧俗,十里分歧音”,海峡两岸固然都深受中华文化影响,但长期的隔断使得两岸在文化发展、社会生存方面仍是存有分别,两岸民众的相互认知在往来日益频繁的今天仍有间隔。那么,在新形势下,对台新闻报道如何才能打动其特定的受众──台湾同胞,助推两岸关系继续朝有利方向发展呢?纵观大陆各家媒体对台宣传的一路艰难摸索,笔者认为:在新形式下,增强对台新闻报道的说服力应在热点、角度及细节上下功夫。

1 追热点——把握对台新闻报道先机

不可否认,曾经在台湾新闻传播方面,大陆媒体报道有限,甚至刻意回避。全球化信息化的当下,信息无远弗届。在全媒体时代,信息过剩,注意力资源稀缺。加之境外媒体参与竞争,人们受教育水平和获取信息能力的提高,主流媒体应该积极应对,及时引导民意,增进两岸的相互了解,促进两岸关系良性发展。

对于两岸热点新闻,媒体的处理模式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首先需要培养受众对事件良好的认知,这需要媒体对议题注入相应热度;其次拉长对事件的关注度,如此,方能将该对台报道的关注热点润物无声般地深入民心。

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与所谓“土地拥有者”签订“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南小岛、北小岛合同,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东南卫视《海峡新干线》栏目及时把握热点,从栏目自身定位出发,集中编排、密集报道了海峡两岸的舆论反应与正义呼声。

在某种程度上,新闻媒体也是历史的参与者,两岸关系发展和交流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之后,两岸互动也越来越绵密,大事件、突破性进展也接二连三,作为媒体不仅不能缺席,更要寻求突破。

近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由开创期进入巩固期,两岸间热络交流,不断夯实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需要记者站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新高度,关注闽台交流和海西发展。我们的记者深入泉州、漳州台商投资区,报道两个新晋的“国字号”台商投资区热火朝天的建设发展;见证了两岸首条通信光缆——厦金海底光缆的建成开通,记录了两岸结束经由第三方通信的历史的时刻;在东山铜砵村,我们的记者还“贴身”记录了台湾维新基金会董事长谢长廷回到祖籍地祭祖的历史性场面……而这些也牵动着台胞们共同的利益。毋庸置疑谁拥有大量信息并能为我所用快速传播,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2 多角度——拓宽对台新闻报道视野,避免以偏概全

作为党和国家耳目喉舌,如何在对台新闻报道中既能体现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也能被台湾民众接受,由此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是大陆媒体需要考虑的重点之一。唯此,方能体现对台新闻应有的传播价值,实现媒体自身作用。

在传播学上,“一面提示说理”简单明晰,能够对己方观点做集中阐述,论旨明快,简洁易懂,但同时也会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印象,使说明对象产生心理抵抗。[1]在对台新闻报道时,应该以一种包容的心态,首先淡化对自身形象的塑造,妥善处理敏感话题,回归事实本向。

上接有关钓鱼岛领土争端的报道,除了密集的动态新闻,《海峡新干线》充分利用驻台记者的便利优势,及时采访台湾政论名家,通过与雷倩、邱毅、曲兆祥等“名嘴”的直接交流,深层次地展示钓鱼岛争端中的台湾舆论,在参与性的对话中传达出台湾知名人士的个人立场。如,对于李登辉的亲日言论,邱毅一针见血地指出“李登辉是标准汉奸”,其观点“天理不容”;曲兆祥则认为“他根本是日本人”,以台湾同胞的观点反观李登辉的言论,让观众进一步认清李登辉言论的荒谬无耻。又如,对于两岸联手保钓这一复杂议题,雷倩、邱毅等提出了应强化民间联手保钓,先从共同护渔,勘探海底资源等着手。多元的评论观点既扩展了观点空间,又提升了评论的品质。

3 究细节——增强对台新闻报道有效性

在过去的对台新闻报道中,我们习惯通过意识灌输,将新闻赋予了太多的政治理念,表现在文字中,便常常会使新闻报道习惯使用“ 血浓于水”、“同根同源”、“和平发展”等用语,给事实传播动辄戴上了“政治帽子”。不可否认,这些用语在两岸开放交流初期的确起到很好

的宣传效果,但两岸关系一直在与时俱进,如果继续使用这类陈词,不仅无法使台湾受众产生共鸣,反而会因此加深对台宣传是统战手段的陈见,甚而招致排斥。笔者认为,在两岸互动来往日益频繁、深入的今天,只有善于以小见大、在细节中见真情才能增加对台新闻报道的说服力。

表现在对台新闻报道的语言细节上,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采用民众熟悉的语言和交流方式,这样才能更好为他们所理解和接受。

2012年10月4日,台湾维新基金会董事长谢长廷偕夫人游芳枝,首次回到祖籍地——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铜砵村,完成了隆重的祭祖仪式。这件大事也成为“2012年闽台关系十大新闻”之一。当时漳州记者取得为数不多的进入谢氏宗祠拍摄的机会,近距离记录全程。谢长廷夫妇与宗亲们一起完成上香、奠酒、鞠躬之礼,全程神情肃穆,眼眶泛红,还数度掏出手帕擦拭泪水。祭祖结束后,谢长廷表达感恩之意,说“饮水思源、慎终追远”是个好风俗,更用闽南语重复“宗亲真热情,我很感动”,展现游子归家的温馨情怀。现场细节立体化地呈现在岛内受众面前,增强了报道的生动性,紧紧抓住了受众的心。长消息《谢长廷回福建东山祭祖》因此荣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提名奖。

需要补充的是,虽然两岸同根同源,但几十年的分隔,相对独立的文化发展这些都使得两岸的差异客观存在。在大陆一些习以为常的用语、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台湾受众可能会理解为他意甚至误会,因此对台新闻用语应格外注意。如大陆通常将配偶称为“爱人”,而台湾只有情人才称“爱人”;大陆所说的“土豆”是指马铃薯,而“土豆”在台湾是“花生”的意思。因此在对台宣传中,应注意两岸用语方面的差异,避免因语言细节造成台湾受众的理解出现歧义,否则不仅使对台宣传无法入耳入脑,甚至还可能令其生厌,自然无法入心达到应有的传播目的。

笔者认为只有尊重台湾民众的理解,摆正自己位置,在对台新闻报道中不再片面强调对台或者是对台湾民众的好处,而是在追热点、多角度、究细节中以一种平等者的身份,把对于两岸的利弊进行清楚客观地报道,只有这样才能渐渐走出对台宣传的瓶颈,增强新闻报道的说服力。

两岸统一之路任重道远,日新月异的形式要求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尽到历史见证者的义务,更需要跳出历史的局限不断求索。有所策划把握先机,有所调度多角度,于细微处润物无声,如此对台新闻报道才能做到“真正赢得对岸人民的心声”。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5)140-0014-01

猜你喜欢

多角度
多角度描写,让人物“活”起来
一道三角函数问题的多角度思考
对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角度思考
一道数列题的多角度思考
一道高考题的多角度探究与拓展
注射模多角度特殊抽芯机构设计
多角度求解函数值域
多角度写好读后感
一道不等式题的多角度证明
一道圆锥曲线问题的多角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