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1+1”互帮学教
2015-12-11何红梅
何红梅
回顾历史,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小先生制”对当时普及平民教育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审视当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的明确要求。基于时代的需要和本校的实际情况,我校领导带领教师们学习、探讨、反思、升华,精雕细琢形成了 “1+1”互帮学教教学模式。 采取学习优秀的学生当师傅、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当徒弟的方式,形成师友互帮的理想状态,在学习中提升自身素质,实现师友共赢。“1+1”互帮学教教学模式的精髓就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互相帮助,共同提升,达到“兵教兵,兵练兵”的目的。我校实施这一教学模式已将近两年,有人不禁会问:这一模式究竟给课堂教学、老师和孩子们带来了什么呢?
首先,“1+1”互帮学教教学模式把课堂彻底还给了学生,实现了真正的课堂高效。在该模式下,学友(师傅和徒弟)间在预习、展示、比评各个环节中,反复讲、反复练、手把手教,个盯个过。借用我们周校长很形象的一个说法:“如同孙悟空拔出了一根毫毛 ,一个大老师变出许多小老师。”这些小老师能够真正站在徒弟学习的角度,把自己已经懂得的知识讲得更明白,更透彻,自己不太清楚的地方还要请教小组内另一个师傅或老师,想尽一切办法搞清楚再教给徒弟。而徒弟(我们称之为“小学友”)则再也不用因胆怯而不敢求师了,问题解决了,拦路虎扫清了,自然而然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就拿语文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来说,传统教学模式也是注重的,但力度跟不上,往往是有布置无落实,有要求少检查,根本原因就是老师和组长的精力有限,检查不过来。“1+1”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学友组合中的师傅在课前能够主动检查小学友的预习情况和文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后又能及时督促和检查小学友的复习和知识掌握情况,这样既能促使小师傅主动及时掌握知识,又能提高小学友学习的自觉性。课堂展示环节,学友们更是各个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铆足了劲要互相比试一番。课堂上,没有一个孩子是游离的,没有一个孩子是被遗忘的。每节课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收获,这不正是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吗?
其次,“1+1”互帮学教模式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提高。表面上看,“1+1”互帮学教教学模式下老师在课堂上基本“退隐”,但其实,前期和幕后的工作必须到位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必须改变教育理念,透彻备课,设计出能起到引领作用的精炼的导学案,还要保证不随意拔高和偏离。老师在这一模式下更像一个导演,对课堂的效果起决定作用。另外,学生的充分交流、互相激励往往会在课堂上生成一些全新的东西,因此教师必须做足了功课。在推行实施阶段,老师们往往会为了准备第二天的课改展示课而忙到深夜,也会在课改QQ研讨群里倾心交流、商讨。一个问题的设定,一个细节的推敲,往往都要花上很大功夫。全力付出,悉心努力,成就了一批课改先锋。这一过程中,老师冲破了固有教学模式的束缚,树立了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科目的新的教学环节和流程,真的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逐渐流畅起来的课堂环节、师友的有效展示,经常会带给老师意想不到的惊喜,而这些新的生成又点燃了老师的教育智慧,使其能够更巧妙地去设计接下来的课程。这样的课堂不止能促进学友共同进步,也能促使老师不断地学习提高,自我完善。
第三,“1+1”互帮学教模式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我校的学生大多是进城务工子女,家长文化程度较低,他们所处的语言环境不够理想,人与人的交流较为直白,部分学生甚至在课堂上不到万不得已就不开口说话。当然,之前的教学模式我们也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但学生在课堂上站起来发言的机会有限,时间上的投入比例总是严重不足。“1+1”模式则把有限的时间还给了每个组合,给他们提供了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合作学习探究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实现思想的碰撞,语言的沟通。在此基础上,每节课都有很多组会争取到展示的机会,小学友先发言,小师傅再补充评价。门门课程都采用这样的模式,无疑是在帮语文的忙,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突飞猛进。八年级学生张建英说:“以前课堂上我最怕的就是站起来回答问题,不管会不会,都把头使劲儿往下低,生怕老师叫到我。不幸中奖就会两腿发抖、直冒虚汗,支支吾吾说不出来。现在课堂上我也敢举手发言了,旁边有师傅坐镇,心理上就不害怕。再说我现在也会组织语言、会表达了,有了许多自信。”语言功底好点儿的学生,简直就能做到随机应变,就连主持活动都顺畅自然。
第四,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学习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学习者心理需求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伴随着浓厚的情意色彩。学习行为又是一种社会化行为,唯有同他人沟通、互动,才能取得较大的成效。传统教学模式更多的是“单兵作战”,教师只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1+1”模式则更侧重于学生合作学习、互帮学习,创设了师友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学友间必须毫无保留、真诚合作才能进步。“以学帮学”“以学促学”让师友之间在信息和情感的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优势互补,潜能激发,共同发展。一对师友,师傅对学友负责,增强了自己的责任意识,同时也促使自己将知识掌握得更好;学友则接受师傅的全方位指导,心怀感激鞭策自己更加努力回报师傅。“师友捆绑式”的评价更促进了这一良性循环。当然,孩子在一起,不出问题是不可能的。有理解也有误会,有体谅也有嫌弃,有欢笑也有泪水,从学习上的交流到情感上的交流,孩子收获的除了知识外,还有待人接物、与人相处之道。他们在练习长大,在提高与人合作的能力。这在他们今后的发展中要比知识技能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