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星是科幻文学大本营

2015-12-11

环球时报 2015-12-11
关键词:外星科幻火星

环球时报/2015-12-11/ 第13版面/文化·教育 /作者: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孙卫赤

今年11月,美国知名科幻编辑约翰·希尔在技术杂志《Wired》上以“科幻终于渗透进文学主流”为题发表文章,称科幻写作在世界文学中一直处于被贬低的位置,着名的文集系列在收录作品时往往避开科幻题材。但现在情况发生改变,第一部“全美最佳科幻小说文集”刚刚问世,这表明科幻文学进一步被主流出版界接纳。

另据报道,今年5月,美国俄亥俄州的科幻畅销书作家斯卡尔齐与出版社TorBooks(《三体》英文版由该社出版)签订了价值340万美元的合同。按照约定,未来10年,TorBooks将出版该作家的13本科幻新书。事实上,像TorBooks这样瞄准科幻先机的出版商在美国越来越多。

在美国科幻小说中,有关火星题材的创作已经存在一个多世纪。科幻小说大师H·G·威尔斯1898年出版的《世界大战》,是外星文明入侵地球的经典之作,其主角就是火星人。在早期的小说作品中,火星有时是外星侵略者的大本营,更多时候则是人类探索的目的地。科幻小说大师金·斯坦利·罗宾逊于上世纪90年代创作的“火星三部曲”,是当代美国火星文学的代表作,兼具硬科幻和软科幻的不同特点。该书通过对“红火星”“绿火星”“蓝火星”的塑造,描绘出火星移民的宏大场面,对人类将火星地球化后面临的矛盾做出预言。另一位文学大家本·波瓦的作品,也是火星探险小说在新世纪的标杆。在他撰写的“火星”“回到火星”和“火星生活”系列作品中,人类的探险活动被描绘得生动可信。出版过500部作品的科幻达人雷·布拉德伯撰写的《火星编年史》,从1999年的地球写到2005年的火星,书中渲染出一幅盛极而衰的火星文明图景,被《纽约时报》评价为“充满警示意义”。

为什么美国人对火星题材情有独钟?分析人士认为,科技的进步和不断更新的作家队伍是推动火星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地球的邻居,火星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实施移民的星球,因此也是人类最感兴趣的星球。自1965年美国“水手4号”探测器飞过火星,到2012年“好奇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登陆,频繁的探测活动大大激发了美国人创作火星小说的兴趣。此外,美国计划在2030年后送宇航员登陆火星的国家政策也点燃作家的热情。在美国社会看来,探索火星就是“发现另一个地球”,而科幻小说可以促进人们思考“我们是谁”“要做什么”“要去哪里”,从而指导人们今天该如何生活。

作为重要的创意产业,美国火星小说的利润中心已完成从杂志向畅销书再向影视行业的转移。近几年来,很多高居票房前列的科幻电影都改编自相关小说,正在热映的《火星救援》就是典型的例子。可以预见,火星上的新发现将带动新一轮的火星文学热。▲

猜你喜欢

外星科幻火星
Burst Your Bubble
玩转火星
天降外星兔之又一次月圆
火星!火星!
未来科幻城
外星许愿机(11)
寻找外星生命,细菌来帮忙
火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