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规型辅导员向科研型辅导员转型方法研究

2015-12-11李艳永

人间 2015年23期
关键词:学术论文学术竞争

摘要:成规型辅导员和学习型辅导员向科研型辅导员转型,囿于时间的长期性和过程的复杂性,辅导员整体上自发自觉地实现向科研型辅导员转型不切合实际。这就为外部强制性的出现提供了契机。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089-01

关于成规型辅导员向科研型辅导员转型研究,我们前面先后发表了《转型的必要性》[1]和《转型途径研究》两篇文章,基于前面研究的基础,这里进一步深入探讨转型的方法。

一、转型方法与强制性和自由性

成规型辅导员和学习型辅导员向科研型辅导员转型,囿于时间的长期性和过程的复杂性,辅导员整体上自发自觉地实现向科研型辅导员转型不切合实际。因为各个高校发展程度不平衡,各所高校资源配置不均衡,对学术研究和政治任务的倾斜程度也不尽相同,加以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职业素养和学历层次不能整齐划一,直接导致高校辅导员队伍整体自觉自愿地向科研型辅导员转型不符合现今时代发展实际和大环境现实情形。这就为外部强制性的出现提供了契机。

外部强制性包含学术科研任务和职称晋升发表学术论文数量要求等。科研的外部强制性自然比不上科研的自发自觉自愿来得主动和积极,然则从作用的范围、执行的力度角度而言,相较科研的自发自愿自觉,外部强制力显然更加有效和具有推动力。

反过来看,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中不乏喜好和乐于从事科学研究的同仁。外部强制力能够利用条件限制,绑架高校辅导员使其不得不从事学术科研,然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外部强制力在执行力和效率上似乎比科研自觉自愿更有成效,问题在于外部强制力一时无法产生出爱好科研、以做科研为乐的辅导员。这是其一。其二,外部强制力可以使得高校辅导员去“做”科研,参与到学术科研当中来,然而这科研结果的量是有了,质呢?又从何而来。

外部强制力的好处在于推动成规型和学习型辅导员最起码向科研型辅导员转型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无论这第一步高校辅导员是否愿意,是否发自内心的,是否有所怨言。

倘若成规型辅导员和科研型辅导员没有从意识深处认识到向科研型辅导员转型的紧迫感和价值认同感,加以外部推动力对其作用又无效,这样的高校辅导员必将为时代浪潮所淘汰和出局。

能够从意识上达成科研自觉是最好不过的。既可以保证科研成果的质量,又可以进一步影响周边的同事,为构建一个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同时,越是自觉地投入到科研活动当中来,外部的强制力约束也就越小,意味着我们的科研处境越加的自由。

外部强制力和科研自由相辅相成,共同为成规型辅导员和学习型辅导员向科研型辅导员转型提供助力。

二、转型方法与外激励和内动机

首先强调一下外部激励和外部强制力的关系。外激励作为正面推动力量,鞭策和鼓励高校辅导员参与到学术科研活动当中来。然而激励和奖励政策在那摆着,至于高校辅导员做与不做,并不强求。参与科研活动的,予以奖励和表彰,不作为的,也不批评和强迫。这就不同于外部强制力的约束和“不得不”。外部强制力迫使高校辅导员去做科研,外部激励鼓励高校辅导员去做科研,在约束力上不同。相同的地方在于两者出发点和动机是一致的,都希望高校辅导员能够投入到学术科研当中来。

向科研型辅导员转型的外激励措施或政策包括发表学术论文版面费用予以报销和学术科研奖励等。当前学界向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大多需要支付版面费,这其中既有杂志社生存发展的需要,又有作者水平——比如并非都是学术大师等有关。试想高校辅导员从事科研活动,所发表学术论文支付的版面费能够报销,那么科研的积极主动性势必高涨起来,这一政策自然是深入人心的。再者,发表学术论文,按照表彰和奖励标准符合条件的再予以奖励,那么做科研的热忱会更加高涨。

外部强制力运用强硬政策或规定迫使高校辅导员去做科研,尚且不顾高校辅导员是够乐意的感受,更谈不上做了科研之后的奖励和表彰。外激励措施努力激发起高校辅导员从事科研的自觉自愿自发,即是考虑到高校辅导员向科研型辅导员转型的内部动机。

单纯的学术科研热忱和兴趣不是没有,只能说这样的情形很少。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入职之前,所学专业五花八门,各不相同,虽然最后都是做了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然其之前所学专业或物理、或法学,或文学、或英语,等等。到了辅导员岗位,就要恶补思想政治专业,或把思想政治向更专业发展。尚且,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若晋升职称,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是和思政路线一致,即必须是思想专业的学术论文,换作入职前所学专业学术论文,不好使。

因此,外部激励要与内部动机相契合,真正考虑和照顾到高校辅导员的处境和困难,能想辅导员之所想,急辅导员之所急,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起到激励作用,所设一切外部激励政策和措施才会得到贯彻和落实,才会不至于沦为空谈和教条。

三、转型方法与竞争性和合作性

竞争性与合作性指高校辅导员内部关系的协调和处理。

同单位之间,各学院、各系部之间的高校辅导员,平日之间同事关系似乎相处都很融洽,然而一旦面临职称晋升、外出学习机会等,就会不可避免的多多少少有些矛盾或暗中较劲。涉及到学术科研,竞争的现象也会出现,因为和其自身利益挂钩。怎样处理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良性竞争带来的是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和效用,若是恶性竞争,就走向反面。

竞争与合作之间处理得好,二者之间的矛盾将会消失。因为竞争中蕴含着合作,而合作之间也具有竞争性。竞争的几方竞相发表文章,争做课题,竞争的结果就是科研硕果累累,给单位和学院或系部带来声誉。竞争给各方带来动力和压力,不断鼓励着各人出科研成果,从而激励着每个辅导员不断提升职业素质和科研水平,这在无形之中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出现你帮了我、我亦帮了你的大好局面。至于合作,在这个讲求双赢的时代,彼此在竞争中相互打压并非明智之举,这样的结局是两败俱伤。明智的做法是双方在相互合作中实现双赢,利己利人。

猜你喜欢

学术论文学术竞争
本期主要学术论文英文题目及摘要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中国实践的学术在场
你的爱情竞争指数
感谢竞争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