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课教学充分准备有效探究

2015-12-11徐缓岳静梅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材料

徐缓++岳静梅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作为科学教师,要想搞好一切活动的基础是充分地教学准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科学探究的有效性,离开这一活动,课堂教学就成为无源之水。那么怎样更有效地做好充分地教学准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根据实际,灵活取材

要想上好实验课,没有充足的实验材料的准备无异于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充足的实验材料准备,科学探究就无从谈起。

1 .“物尽其才”,充分利用仪器室材料

经过不断地添置,仪器室中的基本的实验仪器都比较齐全,如酒精灯、烧杯、温度计、放大镜、水槽、弹簧秤、钩码等,还有一部分特殊的实验器材,像人体骨骼模型、消化系统模型、动植物标本等,在教学中同样可以发挥作用。不管课程如何变化,我们都离不开它们,所以我们必须先把它整理出来,并根据课程的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在教学中使用。如《骨骼》一课,由于骨骼是在人体内的,图片不能很真实、很直观地展现这些骨骼的形态、活动,所以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人体骨骼的模型,向学生直观展现骨骼的形态,让学生感受这些骨骼的特征,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给学生留下更深刻印象。

2. “就地取材”,利用身边的材料

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观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实物材料。仪器室仪器的缺乏与复杂都限制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限制了学生在课后对科学的进一步实验探究。而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材料不但取材方便,而且也符合科学探究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材料,探寻方便、有效地探究之路。

如四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一课,利用塑料袋、塑料瓶、气球、注射器等进行科学探究,学生可以更有兴趣、更有效地研究空气的各种性质,在活动中得出科学结论。在《我们的食物安全吗》这课中,也可以有选择地准备好食品:如方便面、木糖醇、罐头等,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研究它们都含有哪些食品添加剂,学生更乐于对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观察。平时如果让学生多留意身边的事与物,去有心地搜集各种材料,像可乐瓶、小铁管、泡沫塑料、硬纸壳等等一些都可能用得着的生活材料,这样,既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又能使学生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养成细观察、勤思考的行为习惯。学生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甚至提前预习,将所要学的实验进行预演。

在材料的准备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准备。教师在布置学生准备材料时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周全,进行适当的指导,才能避免学生准备材料的盲目性。比如教师在要求学生准备绳子、小重物时,可以先将自己准备好符合要求的细线和小重物给学生看,并强调材料要求,这样,学生准备的材料就会避免盲目性,符合实验要求,实验才能顺利展开。

二、合理分组,有效合作

在科学课中,分组实验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科学探究活动的进行需要学生相互间的合作,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动手操作为主,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它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研究方法为主要目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素质。如何在分组实验中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能?

1.明确要求

无论组织什么样的探究活动,活动本身不是目的,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首先要有明确的目,通过这个活动,达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这样才能更好地达成活动的目标。

科学课经常呈现出的现象就是热热闹闹,在热热闹闹的活动背后,有的学生只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的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只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动手,盲目地操作。这样的课,看似学生都在参与活动,实际上学生什么收获都没有,因为,实验前没有思考,实验后也没有总结,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

在《声音的产生》这一课的教学中,研究用自己的身体发声的方法,第一次由于要求不明确,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身体来发声” ,效果不很理想。开始,学生的兴趣都高涨,一个个跃跃欲试,小组活动热热闹闹。可是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小组都以玩乐为主,当学生制造一种奇怪的声音都哈哈大笑,而不知道活动的目的是在研究发出声音的方法。在活动结束交流时,大家仍然兴致勃勃,继续在研究着,这对教学的目标明显是违背的。讨论交流时,学会也只局限于几种发生方法。于是在第二次教学中,我在探究活动前首先明确了活动的要求:利用自己的身体来发出声音,但不能借助身体以外的任何物体,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研究的方法多,并出示在了电子屏幕上。然后学生开始活动,通过对比,我发现,这次学生仍然兴趣很浓厚,但基本都知道目的是什么,很快,小组都完成了探究实验。在交流中,研究的方法也比第一个班的较多,小组间的补充、讨论也非常精彩,教学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所以,为了保证实验活动的有效性,在布置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一定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减少实验教学的盲目性、形式化。

2.有效分工

分组实验教学,应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制定实验计划、选择实验器材、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总结归纳实验结论等,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能,获得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没有有效分工的情况下,班里总是有一些不爱说话、不爱活动的学生不能参与到合作探究活动中去,而是机械地坐在位置上,毫无目的。因而,小组活动实验操作、成果记录总是由个别人去完成,合作研究也体现不出合作的意义。为此,教师应在平常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优势选择合适的岗位,比如纪律管理员、操作员、记录员、观察员、汇报员,分工明确后,让学生各尽其能。坚持这种分组和分工,根据表现进行适当的调整,可以小组成员间的岗位轮换,也可以重新分组,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岗位。为提高研究活动的效率,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对小组的表现进行评议,比如纪律、合作程度、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各个方面,鼓励学生间的竞争和合作。小组成员如果有自己明确的责任和分工,他们就会有更多的热情投入学习,投入科学探究。没有相互配合,小组里没有分工,因而没有真正的合作,他们在学习和探究中就不能达成共同的目标,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声音的产生》这一课时,先给小组分工明确:实验操作员尝试发声的方法,记录员及时记录发声时的现象,其他的小组成员就是观察员,并说明每位成员工作的重要性。探究研究中,学生都能各尽其职,活动更加有序,因此实验成果也更加丰富。

三、实验预演,两手准备

准备要“细” 。由于科学实验准备的复杂,实验的操作往往受外因的影响。要想更有效地组织实验,在课前教学准备中,教师必须自己进行课堂实验的演示,并思考可能出现的状况,做好两手准备。

在《认识固体》这一课中,需要对固体的性质进行了研究。我准备了面粉做观察实验,在第一次的教学中,由于不清楚水量、水温多少最合适,也没有进行预演,所以在课堂上和面时,发现了面粉很难和成面团,通过反复添加水,实验的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在课余时间,我反复研究和面的技巧,对面粉和水的比例也有更好地把握了。在第二次的教学中,同样的实验时,学生更容易观察现象,更容易得出结论。因此,实验的预演这看似简单的问题,也无形中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

科学实验往往受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如在《照镜子》这课导入中,为了让学生知道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准备来让学生观察镜子反射太阳光,但是在教学时却出现了突发情况:下起了雨。怎么办呢?通过事先准备的照明灯,代替太阳发光,让实验得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因此我们教师要重视做好课前实验的预演,把握每个实验的诀窍、技巧,甚至可以做一些改进,增强其趣味性、新颖性,为实验做好两手准备,防患于未然,并巧妙成功地展示给学生,这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教学质量也有直接的影响。

当然,在教学准备中,教师本身对教材的钻研程度,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了解程度,对时间把握的预设等等方面,都关系着探究活动的开展。我们科学老师应充分地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才能在课堂上才能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合理调控课堂节奏。

面对一个充满生成充满挑战的科学探究课堂,准备得越充分,越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从容应对,游刃有余;准备得越充分,教学越有效果。有了这些教学准备,我们的科学课就能顺利进行;有了这些教学准备,我们的科学探究会有足够的材料,就会有探究的主题,我们的科学课会更科学。

【作者单位:宜兴市周铁实验小学江苏】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材料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最美材料人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