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四海白石韵 高节凌云板桥心
2015-12-10孙秀明
孙秀明
在中国书画发展史上,画竹者莫过于板桥先生,画虾者莫过于白石先生。究其原因,板桥得竹之君子之心,白石得虾之神韵也。看到项延文先生的《宁静致远》与《谦谦君子未取予,但留清气满乾坤》两幅作品,油然而联想到两位大家,究竟是一种东方审美的认同,还是延文先生在笔墨之中得了白石先生的笔墨遗韵、板桥先生的艺术精华,一句话还真难以自说。从先生的笔墨中,我似乎读到了齐白石、郑板桥等东方文人的文化品格与浓厚的东方诗意美学意境。这为我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洞察延文先生深邃的艺术思想,探究先生幽深的心灵感悟,开辟出一扇曲径通幽的门径。
在他的这幅《宁静致远》中,描绘出月色下静游的群虾,首先突出一个“静”字。然后,在以群虾为主体的画面中,汲取了白石画虾的笔墨精华,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落墨成金,笔笔传神,深得齐派画虾运笔之神韵,突出神似动感之韵味,强调墨色之层次变化。浸润之色,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给人以空游灵动之感。在作品的构图中,画家采用气,烘托画面之静,表达出“动中寓静,以静致动,静以动美,动因生下及池塘、上至月空的全视野构图,用淡墨留白渲染出幽深空旷的月色之美;在以月色为背景的景深层次变化中,更显出一种空、远、静、幽的艺术境界。可以说,在先生以虾为主题的作品中,总是以“群虾灵动之静”高妙的艺术表达功力与艺术造诣。
再看他的以竹为主题的系列作品,总以清新淡雅的笔墨,挥洒出墨竹数杆、翠叶点点,浓淡相宜,清新自然。给人第一印象就是意境清雅、水墨淋漓。先生注重每一幅作品的意境营造与构图的严谨,瘦竹数杆、清影萧疏,画意与诗意融合,仿佛清风拂面,赏心悦目。
《谦谦君子未取予,但留清气满乾坤》整幅画面突出一种君子之风与清气满乾坤,笔墨的浓淡干湿,拉伸了画幅的近、中、远三层景深,并以一气呵成的笔墨气势,勾画出穿插争让的瘦竹数杆,突出竹子的挺拔坚韧、高风亮节,风雨不移的凌云之势。在对竹叶的表达中,可谓体现出画家高深的笔墨功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枝含风带露的新篁,枝叶葳蕤挺秀;疏密相间,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水墨淋漓中融入东方意境美学的诗意元素,给人以清雅脱俗的艺术感染力。在以淡墨构成的直冲云霄的两杆淡竹中,我们仿佛看到心虚节坚、坚忍不拔、风度潇洒的谦谦君子,以及那种高风亮节,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精神。
项延文先生在书画领域孜孜求索几十年,以独特的艺术思维与典型的东方美学理念,抓住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美学符号竹子与虾,挥洒出一幅幅具有中国气派的国画,令人叹为观止。
两枝高杆无多叶、几许柔篁大有柯。若论经霜抵风雪,是谁挺直又婆娑?我们从项延文先生的国画中,读到了竹影零乱,天然画图;得石溪润,有虾水灵的诗情画意。这正折射出先生对中国传统书画文化的继承弘扬与创新精神。他的虾画作品,得白石真趣,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一个活字上下工夫,故而让人过目难忘。而他的竹子作品,则偏重于一种人文精神追求,在中国的画竹史上,文与可的“胸有成竹”与郑板桥的“胸无成竹,随手写去,自尔成局”的画竹理论,让他看到了艺术继承中“各有灵苗各自探”的创作颖悟,从而悟出“得其笔墨,不如得其精神”的继承弘扬的思辨哲学。故而,他的竹子系列作品中,透出的是心虚节坚、高风亮节、清奇瘦雅、凌霜傲雪的君子之风,几千年来一脉传承的人文正气。
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君子与小人的斗争与对立,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兴衰发展。但毕竟世事维艰,多磨多难,君子难得其志,而竹子正代表了君子千年不移的人文品格。项延文先生以竹子、虾、荷花、青松为寄托,通过对中国文人画的笔墨与精神继承,营造了一个野逸清雅、古雅秀逸的笔墨世界,让整日忙碌于经世与生存的人们,有一个心灵的归宿。并且,把这种笔墨精神与时代思想融合创新,让笔墨所承载人文精神不断的传承与弘扬。在习总书记“中国梦”的思想指导下,为中国文化的繁荣昌盛做出了自己的贡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