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家园的守望者

2015-12-10曹孝忠

雪花 2015年6期
关键词:家园作家人类

曹孝忠

人是自然之子。爱自然就是爱家园。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是二十一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除了空气和阳光,水是生命之源,是生命存活的必须,人不能够在没有水、寸草不长的茫茫沙漠中生存,就是最好的例证。是江河、湖泊孕育了人类。那么,有谁知道母亲一样的兴凯湖、生育哺养了多少儿女呢?作家王晓廉就是从那千千万万个儿女中走出来的一“子”。为了报答和回馈母亲湖的养育之恩,王晓廉便捧献出了“鸟反哺”般的《大美兴凯湖》,如同天籁之音般的高歌一曲,美赞了母亲湖。

作家王晓廉用他那枝生花妙笔,饱蘸其赤子之情,把兴凯湖描绘染点的奇美无比、壮美无比、大美无比,让人惊讶、震撼、销魂。一部《大美兴凯湖》,全书均用铜板纸四色印刷。每一页优美的文字,都配合了绝妙的彩色图片。于是,那兴凯湖的美,一个连着一个,轮番着扑面而来,满眼皆是:“从遥远地平线聚起的白色波浪,连结成一道道横冲直撞的雪墙,鼓动着,喧嚣着,一齐向前奔腾。一段波涛从高处跌落了,破碎了,另一段波涛又卷起来,彼此呼唤着,牵扯着,追赶着,咆哮着,向岸边推进,或迎着旭日,或托着晓月……轰隆隆,轰隆隆,巨大的狂涛奔涌的声音,如一千列火车在钢轨上奔驰呼啸,又像一千个雷霆在高空炸响……不知疲倦地奔泻着,轰鸣着。风助浪威,撼天动地;惊涛拍岸,生命狂舞”。这是兴凯湖强悍雄健的美。接着,作家又描画了兴凯湖的另一面:“兴凯湖有时候很温柔、很平静,没有一丝波纹、一点浪花。澄净的湖水尽头与天空的青黛色连为一体,水天一色,没有一丝界线,你分不清哪是湖水哪是天空(《生命的呐喊》)。”活画出了母亲湖的性格、脾气、灵魂和生命的样式与质感,博大、辽阔、浩淼、深邃,有诗情,有画意,有气势,让观者只有目瞪口呆、说不出话的份儿。作家眼里之所以生有大美,是根源于作家心里有大爱。请看下面:“松阿察河啊,我心中的河,不论我走向何方,你都永远流淌在我的记忆里(《在松阿察河上游》)。”“我要生出一双翅膀多好,像白天鹅一样振翅飞上一万米高空,把兴凯湖风景尽收眼底(《水阔天高》)。的灵魂,仿佛也被大湖染成透明的蓝色,轻松、愉快、自在,如扶摇之鲲鹏,穿行于有之无,无之有的宇宙哲学之中(《霞鹜秋水共长天》)。”

本来就天生丽姿的兴凯湖,在作家的笔下被描绘的就更加美不胜收。作家喷发的一腔情感,忠实地传递出来,也一遍又一遍地抚摸感染者读者,灵动传神、一幅接着一幅地描画了兴凯湖的组合美景,让读者有身临其境般地观览欣赏了兴凯湖辽阔、壮观、惊心动魄的开湖冰排,以及不同情境下兴凯湖的美,诸如:阳光明媚的兴凯湖,阴天云重的兴凯湖,白天日出日落与晚间月夜下的兴凯湖,还有早晨、中午、傍晚不一样的兴凯湖,更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风霜雪雨中形态各异的兴凯湖,尤其是秋天收获的兴凯湖:“兴凯湖的秋天色彩斑斓,像一幅清晰透彻、浓墨重彩的风景油画。”把这些不同的、有层次的各样美,汇聚成了磅礴的大美兴凯湖。作家一笔追着一笔,用墨如泼,于是,读者就随着作家一枝笔看到了兴凯湖的水美、鱼美、岸畔的山美、树木美,兴凯湖的鸟美、花美、草虫动物美,并有兴凯湖周边的几条河流也很美。当然,最美的,还是兴凯湖孕育的儿女美。在这里,作家王晓廉以极其细腻的柔情,专章特画了天然杏花、野生荷花、和可爱的小蜻蜓的美。在此,试摘录几段文字,供赏之:“它们像一群初涉人世的女孩儿,脸儿红红的,羞答答地环顾陌生的世界,充满惊奇……其它的花儿还没有开放,心急的杏花却借着一夜熏风,悄然怒放了。每一朵花,都尽情张开粉红色花瓣,努力展示自己的美;每一束花蕊,都极力伸长金黄的枝头,尽情抒发无限的激情……兴凯杏花是生长在北方的野丫头,花儿虽小,绽放开来却是百般娇丽,暗香浮动那么悠远。它们的性格有点野,有点浪。有时笑傲枝头与高天流云对话;有时横枝斜伸和湖水浪花亲吻……它们有时也羡慕那云那浪那鸟那风,长着腿,长着翅膀哪儿都能去,要多快乐就多快乐。但收回遐想,它们认命。谁让老祖宗就是一棵树,把根扎着这儿?生在这儿,就得在这儿生存、开花、结果……没有抱怨,没有叹息……虽然仅仅十几天花期,但美丽却惊心动魄……美到极致,有如十七八岁少女……红若丹砂……美若仙境……兴凯湖畔的野杏花,真的让人很心疼(《杏花十里春意闹》)。”

“兴凯湖边黑色大蝴蝶像小燕子,可以飞进湖面很远,而蜻蜓们则大多只在湖岸的树林空隙和沙滩草丛上空飞翔,只有很少一部分勇敢者才敢在风平浪静时飞进湖里一段距离,嬉戏一番,又赶紧飞上岸……蜻蜓轻盈小巧,飞行时听不见声音,来去匆匆,不愿有片刻的停顿。太阳在蜻蜓的背上,蜻蜓的影子在沙滩上,草地上飘来飘去,划着生命的轨迹。天晴日暖,蜻蜓们快乐飞翔,不忍辜负夏日阳光(《红蜻蜓、黄蜻蜓》)。”

“春末夏初,莲藕从水底下吐出一枚枚嫩嫩的荷叶浮出水面,像一个个碧绿的圆盘捧着晶莹的露珠。风吹来,露珠滚来滚去,顽皮极了。不久,在荷叶之间挺出的花梗长出微红的花蕾,在轻风中摇晃,逗弄着各色蜻蜓们。终于在夏天的一个清晨,千万朵粉红色荷花争先恐后地怒放了,一个个吐红摇翠,风姿绰约,犹如一群出浴的美丽仙女,亭亭玉立,娇艳妩媚(《清风红荷入梦来》)。”

本来,关于兴凯湖鸟类的描述,是《大美兴凯湖》最出彩的重头戏,但笔者惟独却选取了二花一虫作范例,也是有理由的,因其鲜见性、独特性和曲笔写人性。作家用拟人化的手法,让花儿和昆虫具有了人的思维、心理和性情。在另一层面上,这三篇是具有代表性的突出了一个“野”字。把整个野杏花、野荷花、野生的小蜻蜓写得有趣极了,可爱极了,美妙极了。除此之外,看的出来,作家是坦真地融入了自己的全部浓浓的情感。惟有真,惟有善,才为美。《大美兴凯湖》,真真正正地为我们提供和奉献出了一顿精神美餐,让读者有种“物有所值,不虚此行”感。因为,在这样的大美面前,再卑污的灵魂也会被洗涤一新,再疲倦、再麻木的没有了知觉的心,也会为之一振,重新输入激情,像澎湃的兴凯湖一样。这就是美的力量,大美大力量。在这里,美是主基调、主色彩、主旋律。但,同时另一面,在这些优美的文字背后,我们也看出和感知到了作家王晓廉,作为兴凯湖一之“子”的、深深的家园守望呵护和忧患意识。直接的意象和载体是“瞭望塔”“巡逻人”“湖上巡逻艇”“界河”“界碑”和隐没在字里行间的意味等,并把实物的载体引申为一种意象、隐喻、象征和暗示,赋予了这些载体和意象的广义性和更大的超越性,从中也渗透出人类意识和全球意识。一部《大美兴凯湖》,由三十三篇既可独立成章,又有其内在联系的美文组成。在三十三篇里,专章书写“瞭望塔”“巡逻队”“湖上巡逻艇”“界河”“界碑”的文章就有五篇,未算在内的还有在其它篇章里零星出现的这一立意,占总数的差不多六分之一。如:《在松阿察河上游》、《伟岸的哨塔》、《界河雾凇》、《风浪界湖行》、《界碑?往事?白棱河》等。这个现象的出现,笔者认为并非偶然的,似乎,它从另一个侧面为我们印证了什么。这个现象是有意为之,专意的安排?还是无心的流露?我们当然是倾向前者的。即使是无意,也是无意中的有意。假若作家潜意识里没有这样的沉积意识,定然也不会如此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此等立意。这是前世即有的人类共同记忆的附体落脚,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此时此地个体的人——王晓廉的头脑中外化了出来。endprint

作家是人类的良心和代言人,使命感和责任感是其天职,自觉为之奉行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王晓廉说:“恍惚,我与候鸟一样,兴凯湖才是我生命的摇篮、精神的故乡……不论走到哪里,兴凯湖的涛声总在我心底回想。”兴凯湖具有了大的象征意义。兴凯湖孕育哺养了兴凯湖儿女,兴凯湖就是母亲湖,母亲湖就是家园,家园就是生命的摇篮、精神的故乡。所以,他要忧家园,永久守望家园、呵护家园。于是,作家在反思人类自己,生出了危机感。因为破坏家园、毁灭家园的最大力量,就在人类自己的手里。最要警惕的恰应是人类自身。这种意识点点滴滴,时有渗透进他的文字中:“但愿这个候鸟的驿站不要遭到破坏,让后代子孙也能融进这美丽壮观的风景里,与候鸟成为知心的朋友(《万鸟云集龙王庙》)”。这是忧思,也是希望,更是作家故乡意识的表露。“战士们驻守在遥远的边境,军容军纪照样很严格……每天早上,他们在艇上升起国旗,让五星红旗与初升太阳一起骄傲地闪耀(《在松阿察河上游》)。”“战士”即是卫士。守卫的不仅仅是一国的国土,所指还有广意和深意。“瞭望塔上,执勤战士挎着钢枪,身披阳光,正精神抖擞地朝远方瞭望……高高的哨塔的警惕视野/都是兑现军旗下举臂时的承诺(《伟岸的哨塔》)。”“312号界碑却巍然挺立,永远不会消失。因为界碑之侧,矗立着我们高高的边防瞭望塔,一天24小时都有边防战士警惕的眼睛,巡视者边境线上的一草一木(《界碑?往事?白棱河》)。”“瞭望塔”是实有之物,但在这里,被作家上升为一种意象了,反复出现,时刻在瞭望外在的有形之敌,更是瞭望和警惕内在的无形之敌,而后者更为可怕。瞭望,就是戒备和警惕,警惕人类自己内心的自私、贪婪、抢占或掠夺意识。在《候鸟天堂》一文中,作家借人物之口列举了一家农场所做的一系列事项和一组数字,颇能说明问题:“兴凯湖农场从1987年开始建立自然保护区机构,并在龙王庙、泄洪闸、荒岗头建立了三处检查站,专门从事自然保护人员18人,建立瞭望塔一座,农场已投资80多万元。成立稽查队并配有专车、对讲机。8年来,共收缴非法猎枪200余支。”接后又说,北京的一家赫赫有名的基金会派来一个人,由上级领导陪同来农场,提出要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垦20万亩土地。老场长不同意说:在保护区内开荒,会影响破坏了鸟类生存环境,坚决不行。最后,作家写道:“人类对鸟的保护,必然会得到鸟的回报。那就是,给人类一个百鸟齐鸣的世界。也可以说,人对大自然的关心,就是关心人类自己。”从这些文字里所传达出的信息指向已经非常明确了,并且,王晓廉一再不厌其烦地反复表述此意:“兴凯湖已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典范。让我们兴凯湖儿女同心协力,保护好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只鸟,每一滴水(《湿地音画》)。”

围绕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王晓廉不仅仅通过叙述、议论、抒情表现出来,同时也在人物对话里时有传达。请看以下对话:

“喂,老哥,收获咋样?”渔政员小张隔船大声喊。

“唉,没大鱼,净是些小麻鲢。”老者回答。

“是风浪太大才打不到鱼吗?”我(作者)疑惑地问。

“有关系。但不全是。”小张解释说……

“有没有人为原因?”我追问一句。

“也有。我们这边渔船太多,网眼过小,所以鱼儿越捞越少(《风浪街湖行》)。”

表达类似意思的对话,还有“我”(作者)一次与俄罗斯一位老人的一问一答:

“老人家,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到这儿钓鱼的?”

“这么高就来钓鱼了!”老人用手比划着大腿弯。

“这里鱼多吗?”

“过去很多,现在比过去少多了(《伊利斯塔雅河掠影》)。”

这些对话,看似随意,其实,用心良苦。言在此,而意在彼,是有言外之真意的。不单单只有歌唱和礼赞,同时也有严肃的思考、反省和自查,让我们实实在在地触摸、感受和认知到了作家王晓廉思想意识和一腔拳拳的赤子之情感。他在思考着人类的未来,担忧着人类的命运。同时,他也在大声疾呼,也在开始行动,暗示出危机感,超越“小”而指向了“大”。

读过《大美兴凯湖》之后,整体串联起来思考品味,方才领悟明白,他的家园意识全是散布在各篇作品里,虽零散,又多与少、轻与重不等,但有互补也有延续,起到了反复强调引起关注的作用。作家的思想感情只能通过技巧、艺术化的手段表现出来,因为王晓廉是作家,毕竟不是“意识”的专业论者。尽管是散见于各篇中,倒是达到了散点聚焦再透视的效果。从总体来看,作家王晓廉的立场倾向和态度,始终都是“人与自然和谐”论的支持、倡导和捍卫者。这在商业大潮红尘滚滚、铜锈弥漫、拜金主义盛行的今天,实在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是他质疑、洁问、否定和批判了人类的某些社会现象,而讴歌肯定的是自然、乡野。对当下的城市文明,也提出了怀疑并生发了排拒意识,因为“城市里最大的苦恼就是周围一片喧嚣。楼房周围全是楼房,望不见原野,望不见森林,甚至连阳光都被挤得窄窄。况且,还有社会生活压力和人与人之间紧张关系的压抑。总之,城里是个无奈的世界。可一到兴凯湖,这些烦恼都没有了,你会投入到一种宁静,一种辽远,一种博大的大自然环境之中(《望湖楼远眺》)。”在《水阔天高》里,当一位女士不解地问:“为什么这里(兴凯湖)的天空星星这么多啊?”我(作家)说:“可能繁华城里尘埃太多,灯火太亮湮没了星星……”一眼便可看出,作家对喧嚣的都市文明的排斥和否定,而对乡野、自然的天地则是倾心崇尚和向往的。

这就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才华的作家王晓廉和他的《大美兴凯湖》。

兴凯湖,必然应该是兴盛兴起兴旺生命高奏凯歌的兴凯湖,必然应该是兴高采烈、凯旋归来的兴凯湖。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园作家人类
作家谈写作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人类第一杀手
梦中家园
我和我的“作家梦”
谁变成了人类?
温馨家园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