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卫校开展卫生职业防护教育现状的调查及对策
2015-12-10袁征刘书莲牛素霞肖红常利普
袁征 刘书莲 牛素霞 肖红 常利普
摘要:目的:了解郑州地区两所中职卫校对开展卫生职业防护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教学进展现状。方法:面向两所中职卫校45名专业课教师,采用问卷法调查。结果:(1)100%的专业课教师反映所在的学校没有中职层次护理专业的《护理职业防护》教材;(2)60%的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将卫生职业防护作为拓展或补充知识向护理专业学生讲解;(3)60%的在校护理专业学生上实训课时发生了职业伤害;(4)67%的专业课教师在学生实习前没有进行卫生职业防护教育;(5)100%的专业课教师认为面向中职护生开展系统的《护理职业防护》教育很有必要。结论:中职卫校应进一步加强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防护知识的教育,在编撰系统的中职层次的《护理职业防护》教材的基础上增设该课程,以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全面性,提高学生的自我职业防护意识,降低职业伤害的发生。
关键词:中职卫校;职业防护;教育;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227-02
2007年国际护士会(ICN)选择了“健康的执业环境:工作场所品质=护理工作品质”作为2007年国际护士节的主题和行动指南的核心[1]。这一观念的提出,向广大的护理管理者和工作者阐明,保障护理人员职业环境的健康和提高护理人员自我职业防护的意识,是促进护理人员向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稳步提升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一些新出现的传染性疾病还未被人类所认识,临床护理工作一线的护理人员就会不可避免地暴露在各种各样的职业性危害中,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所以加强护理专业学生们的职业防护教育势在必行。笔者面向郑州地区的两所中职卫校,针对护理职业防护教育教学情况的展开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进一步分析,以探究其改革的发展对策。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选择郑州地区两所中职卫校的45名专业课教师进行问卷式调查,这部分专业课教师担任的科目涉及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传染病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药理学》、《健康评估》,共计7门。
(二)内容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笔者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
1.学校开展《护理职业防护》教育的情况;
2.教师进行卫生职业防护教育的情况;
3.学生在校发生职业伤害及教育学生正确处理的情况,涉及到3个方面的8个封闭式问题。该问卷经5名相关专家予以考量、审定,效度合理。
(三)方法
1.调查方法。采取现场发卷,现场收回,无记名的方式进行调查,并在发放问卷前向被调查者讲解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被调查者作答完毕,调查者当场逐项检查,及时发现漏填的问题并要求被调查者立即补填,以防调查问卷无效。共发出问卷45份,收回问卷45份,有效率100%。
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中职卫校开展《护理职业防护》教育的情况
通过调查45名专业课教师,发现两所中职卫校没有使用系统的中职层次《护理职业防护》教材,占100%;在学生进入临床护理岗位实习前,没有组织学生参与“卫生职业防护”相关的岗前培训和教育,占67%。(见表1)
(二)教师进行卫生职业防护教育的情况
笔者前期通过查阅高等教育护理专业教材《护理职业防护》后,把曾经教授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的专业课教师确定为调查对象。从调查中发现,在其各自担任专业课程的教材中有“卫生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的,占71%;教师将“卫生职业防护”作为拓展或补充知识向学生讲解的,占60%;认为“卫生职业防护”知识分散、不集中的,占87%;针对中职护理学生开展系统的《护理职业防护》教育,45名专业课教师认为有必要的,占100%。(见表2)
(三)学生在校发生职业伤害及教育学生正确处理的情况
通过向45名专业课教师调查发现,学生上实训课发生卫生职业伤害,占60%;教师及时教育学生正确处理职业损伤的方法,占78%(见表3)。随后又在对专业课教师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在实训课上遇到职业伤害,其掌握正确处理职业伤害的方法,效果好的占7%,一般的占42%,不好的占18%,不知道学生掌握怎样的占13%。
三、讨论
(一)分析数据
本次调查的45名专业课教师中,有71%的教师反映在其所担任的专业课程中有卫生职业防护的相关知识,而教师们认为“卫生职业防护”知识分散、不集中的却占到了87%。虽然有60%的专业课教师也将卫生职业防护知识作为拓展或补充知识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但仍有60%的学生在上实训课时发生了卫生职业伤害,并且在教师的反馈中只有7%的学生掌握处理职业伤害方法的效果是好的。笔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两所中职卫校均未开设《护理职业防护》课程,尽管有33%的比率显示学校在学生进入临床护理岗位实习前参与了卫生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的岗前培训,但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对策讨论
1.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要重视。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要切实从“以人为本”的关注角度出发,从受教育者将来从事岗位的特殊性出发,从卫生教育的实际出发,重视受教育者的执业安全,组织相关专家编撰系统的专业性教材,进一步完善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增设《护理职业防护》课程,将其纳入到护理常规教育体系,与此同时还要在一定的高度上予以导向支持。
2.学校教育形式要多样。目前,医护生在校学习时未能充分认识到职业防护的重要性,毕业时无职业防护意识[2]。笔者认为,学校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学习场所的管理者,更是培育白衣天使、造就合格的护理实用性人才的摇篮。如果学校在开设《护理职业防护》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实习前的岗前培训和临床实训基地的见习,增加学生受护理职业防护教育的机会,一定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巩固和不断强化学生的自我职业安全防护意识。
3.教师教学方法要新颖。高尔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从观念上树立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意识,高度重视护理职业防护的教学工作,在教学方法上独具匠心,力求课堂教学设计新颖,课下互动增强学习兴趣。通过采取讲授、讨论、角色扮演、实验操作、到医院见习等方式进行,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演示[3]、案例分析等多种途径,展开情景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增强学生掌握职业伤害的正确处理方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护理职业防护的教育教学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连剑娟,李红,王小芳.我国护理职业防护水平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
[2]雷丹琼.探讨临床医护专业增设职业防护教育课程的必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3,(2).
[3]陈炼红.卫校护理职业防护教育现状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