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可持续利用的颐和园古树立地环境改善研究

2015-12-10赵亚洲邵丹锦戴全胜李树华ZHAOYazhouSHAODanjinDAIQuanshengLIShuhua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2015年2期
关键词:树池山地区颐和园

赵亚洲 邵丹锦 戴全胜 李树华 / ZHAO Yazhou, SHAO Danjin, DAI Quansheng, LI Shuhua

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其中树龄在300年(含300年)以上的树木为一级古树,树龄在100年(含100年)以上300年以下的树木为二级古树(北京市园林绿化局,2007)。古树不仅具有绿化价值,而且在见证历史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颐和园古树资源丰富,现共有8种1 601株古树,因此通过对颐和园古树进行立地环境调查,总结古树立地环境现状问题,有针对性地改善古树的生长环境,尤其是根部周围的微环境,使其达到古树健康生长的要求,对颐和园古树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 颐和园古树现状资源

1.1 颐和园古树种类

颐和园现有古树1 601株,其中一级古树97株,二级古树1 504株;古树种类较多,有油松、白皮松、圆柏、侧柏、楸树、白玉兰、桑、国槐等8种古树(表1)。

1.2 颐和园古树分布

颐和园古树呈现“前山柏、后山松、西柏多、东松多”的格局(颐和园管理处,2006;王其亨 等,2009)。古树群落主要分布于万寿山及长廊沿线,后湖两岸也有分布。侧柏主要分布于长廊区及万寿山前山中路南北两侧,油松主要分布于万寿山后山区,圆柏主要分布于万寿山前山,白皮松、国槐等其他树种散布园中各处(图1)。

2 颐和园古树立地环境现状

2.1 颐和园古树根部微环境

根部微环境是指古树根部周围的铺装和地被情况,颐和园古树根部周围主要为树池、草坪(冷季型草为主)、麦冬、碎石、杂草和露土几种类型(表2),其中树池数量最多,有593株古树周围为树池,45.1%的侧柏植株根部周围为树池,6株楸树周围全部为树池。根部周围为树池的古树植株主要分布于长廊区域,根部周围为麦冬的古树植株主要分布于前后山区道路两侧,根部微环境为碎石的植株主要分布于前山东西两侧,多临道路或水体,根部周围为杂草的古树植株主要分布于山区半自然环境中。

表1 颐和园古树资源概况

图1 颐和园古树分布

表2 颐和园古树根部微环境

表3 颐和园古树根部裸露情况

2.2 颐和园古树根部裸露情况

颐和园1 601株古树中,有367株古树根部呈现不同程度裸露,侧柏植株数量最多,达286株,占侧柏总数的30.39%,占根部裸露植株总数的77.92%,根部裸露的侧柏主要分布在长廊、南湖岛及道路两侧等游人活动密集的区域,由践踏所致(表3,图2、3)。

2.3 颐和园古树分布区划

根据颐和园古树分布特点、立地条件、游人干扰程度等可将颐和园古树分布区划分为道路铺装区、庭院建筑区和山地区。道路铺装区古树周围以硬质铺装为主,古树分布密集,游人干扰强度大,立地条件较差。庭院建筑区古树周围以树池为主,古树分布与建筑庭院布局相关,游人干扰强度中等,立地条件中等。山地区古树周围以人工地被或野生地被为主,古树分布分散,游人干扰强度小,部分区域存在水土流失,立地条件较好。颐和园古树主要分布于道路铺装区和山地区(图4)。

2.4 颐和园古树立地环境现状问题

(1)颐和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目前仅对园内区域进行安全性和完整性保护,对核心保护区外的建设控制地带尚未根据控制力度和内容进行有效保护,致使颐和园周边城市环境未达到较高标准,对颐和园古树的生长具有一定影响。

(2)颐和园中有1 601株古树,占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古树总量(13 814株)的11.59%,占北京市古树总量(40 000余株)的近4%(胡东葳,2009;隋振江,2013)。古树既是颐和园兴毁盛衰的见证者,又是北京悠久历史的见证者,但颐和园古树的文化价值和重要历史地位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图2 游人践踏导致根部裸露

(3)颐和园是北京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三山五园”的构景中心,其独特的园林布局使颐和园大量古树生长在建筑、长期构筑物周围及道路两侧,园中游客众多使古树根部周围微环境遭到破坏。且颐和园古树主要分布于道路铺装区及山地区,道路铺装区是侧柏集中分布区,游人密集,立地环境以硬质铺装为主,古树生长环境不佳;山地部分区域存在水土流失问题,立地环境不利于古树生长。

图3 水土流失导致根部裸露

图4 颐和园古树分布区划

(4)调查发现,颐和园古树根部周围微环境多为硬质铺装,有926株古树根部周围为树池和碎石。树池主要分布于道路铺装区和庭院建筑区,碎石主要分布于前山东西两侧,多临道路或水体。硬质铺装将影响土壤的透水透气性,不利于古树正常生长。

3 颐和园古树立地环境改善

古树立地环境改善应根据其根系分布和自然生长需求,改善根部及其所在植物群落周围的土壤环境,尤其是根际环境的物理特征和化学特征,达到古树及其所在群落良好生长的环境标准。

3.1 改善颐和园外部城市生态环境

从外部环境考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目前仅对园内进行完整性和安全性保护,尚未根据控制力度和内容对园外围的建设控制地带进行有效保护。因此,应加强对颐和园周边建设控制地带的保护,尤其是周边城市生态环境,合理调控影响古树生长的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生物因子,维护良好的古树生长环境。

3.2 改善颐和园内古树根部微环境

从内部环境考虑,古树立地环境改善应对其根部周围微环境进行长期监测,包括土壤入渗率、土壤通气性、土壤养分、土壤温湿度、土壤紧实度等,并结合各种古树的生长需求调整古树生长的立地环境。颐和园古树分布于道路铺装区、庭院建筑区和山地区。道路铺装区和庭院建筑区立地环境平坦,但游人活动密集,古树根部周围以树池等硬质铺装为主;山地区主要位于万寿山的前山和后山,部分区域存在水土流失,对古树生长不利。

对生长在道路铺装区、庭院建筑区等游人活动密集区域的古树应进行分区分批根部复壮保护,尤其是对于根部裸露的古树植株,应重点复壮,改善古树根部微环境,减少游人践踏造成的土壤板结、根系损伤。保证土壤通气性,对板结地面打孔,松土、增施有机质、调整土壤酸碱度,并在古树根部周围铺砌透气材料,增加土壤透气、透水、蓄水能力。根据需要在树冠投影范围内,竖埋或横埋透气管、打透气孔、设置铁箅子养护池,实施浇水等保护复壮措施,并结合古树围堰铺设木地台,裸露根系通过架空防腐木地台的方式回填适合古树营养需求的营养土,促进古树生长。

对分布于山地区,生长在山坡、土墩上的古树,有些根系分布区水土流失严重,需要进行固土护坡,防止水土流失。可采取堆石成堰、堆置生态种植袋、打桩护坡、建挡土墙、铺石路等方法保护古树生存环境,同时根据实地情况预留排水通道或排水设施,对裸露根系进行覆土保护,经常检查已有的护坡,对破损的护坡及时进行修复。逐渐恢复其原有伴生的下层灌木和野生地被植物,构建古树周围的原生植物群落,减少草坪草、麦冬等人工地被的种植,最大程度减少人工干扰。若古树周围植被茂密,应控制速生阔叶树生长,清除和移除与古树争夺营养和地上地下空间的其他树木,创造通风透光的群落环境。

3.3 改善古树根系周围硬质铺装情况

古树根部周围若为树池,应逐年扩大现有树池树堰的面积,增设铁箅子养护池,回填复壮基质,改善古树根系生长环境,增加有效浇水面积。部分条件允许的区域可将古树树冠垂直投影区域均辟为树池,并视区域环境在树池内铺盖由植物材料组成的碎木屑等,其自然降解后能持续供给古树养分,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存和活动。游人密集区域,古树周边统一加设围栏,减少游人对古树树体及周边土壤结构的破坏,围栏距离古树树干宜3m以上,特殊立地条件无法达到3m时,至少要保证游人无法触及树干。

4 结语

古树作为颐和园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保护古树即是保护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立地环境作为直接影响古树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应进行重点保护和改善。颐和园古树主要分布于道路铺装区及山地区,道路铺装区游人密集,立地环境以硬质铺装为主;山地区部分区域存在水土流失问题。调查发现,颐和园古树根部周围的铺装和地被主要为树池、草坪、麦冬、碎石、杂草和露土几种类型,有926株古树根部周围为树池和碎石等硬质铺装。应在现有条件下,从颐和园外部城市环境和内部立地环境两方面改善古树生长的立地条件,合理调控影响古树生长的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生物因子,满足古树根部通气透水等环境要求,保证古树能够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生长。

[1]北京市园林绿化局.DB11/T 478-2007北京市古树名木评价标准[S].北京市园林绿化局,2007.

[2]颐和园管理处.颐和园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3]王其亨,狄雅静,张龙.颐和园植物历史景观的配置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

[4]胡东葳.做好古树复壮工作[M]//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北京市公园年鉴2009,2011.

[5]隋振江.海淀“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研究[M]//北京海淀年鉴.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树池山地区颐和园
颐和园
安徽省东至县柴山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潜力评价
浅谈城市行道树树池破坏与保护
柴北缘牦牛山地区辉绿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柴北缘阿木尼克山地区斑岩系Cu、Mo-Pb、Zn、Ag-Au成矿模型初步研究
加强树池覆盖管理
广州市越秀区行道树树池的种类与优劣势分析
颐和园导游词
腊尔山地区苗族“巴岱”仪式音乐个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