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快讯
2015-12-10
行业快讯
东京大学利用印刷工艺制造创可贴式“柔性体温计”
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系研究科特聘助教横田知之和教授染谷隆夫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了可使用印刷工艺制造的“柔性体温计”。这种用印刷工艺制造出的超薄柔软塑料温度计,贴在人体表面上,成功测量出了体表的温度分布。该产品设想应用于监测婴儿体温等保健、医疗及介护领域等。
此次开发出的柔性体温计是利用印刷工艺在薄膜基板上制成的。厚度仅大约15μm,柔软可弯曲。灵敏度高达0.02℃,响应速度也高达100ms。实验证实即使反复测量接近2000次,也不会失去再现性。
传感器中尚未集成电源电路和读取电路,不过如果使用研发小组以前开发的技术,原理上可以集成电源电路和读取电路。今后,研究小组将进一步减小厚度,提高可反复测量的次数,争取3年内实现商品化。
LG仅6天下架新产品曝光面板出现问题
LGWatchUrbane第二代LTE版在上市6天就下架了,该智能手表曾拿下CES的创新奖。
在此前的召回说明中,LG语焉不详,只是称发现了一个硬件技术问题,且比较复杂棘手。
而据披露,问题其实主要与面板的零组件有关。不过LG强调,这款零组件过去从未用在公司的穿戴设备上,在经过数千个小时的严格测试,确认发现该款零件无法达到品管要求。
就面板而言,LG和三星在全球的地位都数一数二,甚至在细分领域保持独霸,这次曝出面板问题不免尴尬。
其实谈到LG的品控问题,G系列的几款手机在民间“颇有微词”。G2海外版断触、G3mic开裂,热卖G4目前也被曝“主板门”,希望这次的事件不要有其他波及。
全球最大曲面OLED面板显示屏在韩国首尔安装
LG在韩国首尔仁川机场安装了一个13×8米的OLED显示屏,它由140块55英寸的曲面OLED面板组成。
由于把这一组合体看成是一块单一的显示屏,LG称,这是世界上最大的OLED显示屏。这些55?英寸的OLED面板是4K面板,这意味着该显示屏共拥有2.9亿像素。这一惊艳的显示充分展示了LG的OLED技术。
这似乎确实是世界上最大的OLED显示屏。此前的纪录保持者是2012年6月安装在日本成田机场的三菱钻石视觉PMOLED显示屏,尺寸为9.6m×1.9m,由两千块96mm×96mm的PMOLED面板制成。
12月3日成为全球3D打印开放日
2015年12月3日,在拥有全球上千个3D打印站点的线上3D打印服务平台3D hubs的倡议下,来自全世界各地的3d打印爱好者、创客、工作室、公司及大型网站平台共同发起,将每年的12月3日定为全球3D打印开放日。
开放日的主旨在于:帮助大众了解3D打印包括应用、构建3D打印全球展示基地、全球3D打印创客技术分享和展示的平台。开放日当天,3D hubs全球380多个3D打印基站共接待了超过两万多名访问者。
同时,3D hubs在自己的主页及社交媒体Facebook、Twitter上发布了这一盛会的相关照片、参与者信息,转发并创立话题#3DPrintingDay,在网络平台上与未能到场参观的其他3D打印爱好者共同分享这一盛事。
“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大家共同为3D打印的未来发展尽一份力量,同时可以回顾和分享我们共同为3D打印做出的努力。这也是一个伟大的方式展示数字化制造的力量,让所有发现3D蕴含的潜力并付诸行动。”3D hubs的团队如是说。
这次开放日,全球共有超过100家3D打印公司响应号召,在当天开放公司,接待外来参观者。
能反复充电数百次 新型“能源纸”可媲美超级电容器
一张长宽不过15cm、厚度不到1mm的“纸”,电容可以达到1法拉,可媲美目前市场上的超级电容器。这就是瑞典林雪平大学有机电子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与丹麦和美国同行合作开发出的新材料——储能能力出众的“能源纸”,其由纳米纤维素和导电聚合物制成,可反复充电数百次,每次充电只需要几秒钟。
据报道,这种“能源纸”的外观和感觉有点像塑料材质,研究人员甚至拿它折了一只天鹅,证明它也具有一定的强度。为了研制这种新材料,他们用高压水将纤维素分成直径仅20nm的纤维,当将纳米纤维素和一种带电聚合物放入水溶液中时,带电聚合物会形成一个很薄的涂层覆盖住纤维素。这些纳米纤维素纠缠在一起,而空隙中的液体可以充当电解质。
新材料同时传导离子和电子的电导率创下了新纪录,这也是它储能性能优异的原因。与目前市场上的电池和电容器不同,“能源纸”所用的原材料非常简单,无需危险化学品或重金属,并且还有重量轻、防水等特性。
2019年全球标签印刷市值将达416亿美元
美国印刷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社会经济的好转、消费者生活方式的转变、新材料的应用与高新技术的开发等因素推动了标签印刷市场的稳定发展。2019年全球标签印刷市场价值将由2014年的327亿美元增至41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4.9%。数据显示,最广泛使用的标签为压力敏感标签,2014年其市值占总量的64.6%,规模占比为56.6%。
在标签使用方面,2014年食品包装标签消费量占总量的47%,食品与饮料包装标签消费量占比达到63.9%。标签在新适用领域(如化妆品、盥洗产品、清洁用品等)的应用也为标签印刷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增益。
美国印刷工业协会表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标签技术发展相对成熟,标签印刷市场的增长速度不会超过GDP的整体增速。北美、西欧与日本等地在未来5年内对标签的需求增长率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在发展中国家等新兴市场,标签印刷市场的增速或将达到GDP的增速水平甚至更高。据统计,亚洲是全球占比最大的标签印刷市场,2019年其市场份额将超过41%,中国与印度两国的增速领跑亚洲市场。
2015年1-10月泉州纺织服装出口东盟74.5亿
据调查,2015年1-10月泉州市对东盟国家出口纺织服装货值74.5亿元人民币(下同),比2014年同期(下同)增长26.9%。
据了解,主要出口国为菲律宾、越南与马来西亚。其中对菲律宾的出口为40.9亿元,占出口总额54.9%,同比增长75.3%。出口越南和马来西亚分别为15.0亿元和9.2亿元,占同期总量20.1%和12.3%,同比下降22.7%和增加35.1%。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秘书长张锡安表示,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由于关税的减免,东盟已经成为目前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近5年中国对东盟出口纺织服装平均增速在28%以上。加上目前加拿大、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已全面停止对我国产品的普惠制优惠待遇,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在传统欧美国家出口市场优势逐步消失,东盟国家成为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实施战略发展的重点地区。与此同时,东盟国家较中国而言,在关税方面具有优势,如东南亚等国出口欧盟一件纺织品只需征收2%-3%进口关税,中国纺织品则要被征收12%。
泉州海关相关负责人认为,企业可以多关注东盟新商机,积极融入“海丝”纺织服装经济带,实现产能转移和海外布局,通过整合“一带一路”沿线资源,实现产业链的全球化布局和产能跨国配置;充分利用东盟国家优势,适应进口商采购战略的变化,展开“中国+东盟”制造基地布局模式,提升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国际领先优势,促进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共赢关系;抓住区域内低风险投资和市场机遇,但同时也要关注地缘政治经济形势多变的客观风险存在。
石墨烯与玻璃结合生产出新型石墨烯玻璃
北京大学一课题组利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通过优化生长条件,在玻璃表面成功实现石墨烯的直接生长,有望加速石墨烯材料与玻璃产业的融合,推动石墨烯玻璃大规模应用。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材料》近期对这项最新研究进行了报道。
玻璃是成本低廉、透光性好的传统建筑材料之一,而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碳材料,是目前已知的最薄、最坚硬、室温下导电性最好并拥有强大灵活性的纳米材料。将石墨烯与玻璃结合生产出的新型复合材料石墨烯玻璃,将极大拓展玻璃应用空间,引发玻璃产业从大批量低附加值应用到节约型高附加值应用的革命性转变。
经过长期研究,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刘忠范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对反应气体浓度、生长温度和生长时间的精确调控,成功克服了玻璃表面催化裂解前驱体能力低、碳碎片在基底表面迁移能力弱等难题,在耐高温玻璃和普通玻璃上成功实现了高品质石墨烯薄膜的可控生长。
试验证明,在石墨烯生长条件下,普通玻璃以熔融状态存在,表面高度均一并且各向同性。课题组利用熔融态玻璃的这些性质,实现了尺寸及分布均匀的石墨烯圆片的生长。利用直接生长方法获得的石墨烯玻璃,具有玻璃与石墨烯的界面接触良好、界面无污染等优异特性。
据了解,由于石墨烯玻璃兼具玻璃的透光性,以及石墨烯的导电、导热和表面疏水性等优点,未来可应用于热致变色窗口、防雾视窗以及光催化等方面。刘忠范院士表示,相信石墨烯玻璃在未来将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玻璃产业和石墨烯材料而言都至关重要。
平板显示进入调整期新型显示成投资重点
6 0亿人民币,同比增加12.1%。显示面板出货面积突破3000万平方米,已达到2014年全年的水平。这些数据表明,在整个经济速度放缓的情况下,平板显示产业的规模还是在不断地加快增长,这得益于平板显示的整体产业环境、国家政策和各地的积极性。
目前,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加大了市场需求,在终端市场的推动下,产业整体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趋势。在产线建设和庞大下游市场的双重作用下,中国大陆地区对全球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的影响力不断加大。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刁石京称,从全球的产业格局来说,中国已成为全球新型显示产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而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投资就预示着中国平板显示产业后续整体的发展。2014年中国大陆地区新增的投资174亿美元,占了全球平板显示行业资本支出的70%,近年来整个产业累计投资已经达到了741亿美元。从投资主体看,在简政放权背景下,地方和企业热情高涨,投融资模式不断丰富,市场活力得到释放。在创新驱动引领下,一方面要做好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另一方面警惕落后产能过剩的风险,逐步完善市场化运作模式。从投资方向看,LTPS和AM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成为建设重点。
依据目前现状及发展趋势,刁石京司长判断,产业将进入调整期。传统市场增速趋缓或下降,新的应用市场未能快速跟进,新技术的应用尚需时日。
多款印刷电子技术产品面世
在加州举行的印刷电子研讨会(Printed Electronics USA 2015)上,高通公司展示了一款贴在高尔夫球杆上的印刷电子标签,它能收集来自高尔夫球俱乐部的挥杆资料,并传到使用者的智慧型手机上。
薄膜电池制造商Blue Spark Technologies则展示一款儿童用贴片,可传送孩童的温度资讯到爸妈的手机,另一家公司则推出使用印刷电子制造的背心,可用于监测与传送婴孩的睡眠与呼吸资讯。
“这一类的产品即将蔚为风潮。”带领一个20位技术分析师团队的Das表示。
越来越多政府资助的技术研发中心目标都在加速该领域的进展,包括2015年早些时候在矽谷成立了一座耗资1.65亿美元的技术中心。“然而在一家公司展示的研发成果与实际可量产之间仍存在一道鸿沟——有些情况可能会差到3年-5年的时间之久,”Das表示。
在某种程度上来看,美国的进度稍嫌落后。Das强调,“除了一些来自政府的计划补助,光是欧盟(EU)本身就已经斥资2亿欧元于印刷电子技术了。”
可“触摸”全息图技术面世
虚拟现实技术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法让用户“触及”到其中的场景,我们只能用眼观,用耳听。不过,日本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全息图技术,它的最大亮点在于可以用手“触及”。
这项可触及的全息图技术被称为“FairyLights”,可以允许用户与全息图进行互动。这项技术可以应用在医学领域,比如全息图可以用来展示某种手术进程。
全息图是由飞秒激光制成,这种激光能够刺激实体物体,使其释放3D形式光线,这种激光可以产生高频率脉冲(在每秒1000-200,000脉冲之间,具体数字视激光类型而定)。据路透社报道,激光脉冲能够对人的“触摸”产生反馈,从而使人能够与位于空中的全息图进行互动。
“如果我们在一个更大的空间里使用一种更大的激光,并可以让人能够与这些激光互动,那我们的日常生活将会发生巨大改变。此外,我们还可以在一些特殊场合使用这种新技术,比如建筑工地、医疗场所,人们可以实现一种3D形式的交流。”该项目研究员YoichiOchiai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不过,可触摸全息图之前也有过失败的案例。此前也有人开发过类似技术,想要创造一种可触摸全息图,但是最终却烧伤了测试者的皮肤。
Ochiai表示,如果人们能够以3D形式来投影图片,并且可以触及这些场景,那将会创造出一种更为真实的虚拟现实场景。
设备转让
由于公司转型,北京正合升广告制作公司现有四色丝网印刷机生产线及制版机、绷网机、晒版机、洗网机、磨刀机等十几套转让,价格面议。
该机于2012年12月生产,经过3年磨合期,现正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机器长度21m,宽度2.2m,印刷幅面1.5m×3.5m;印刷速度:30张/小时。
如有意向,请联系张总15688970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