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砖》新国标12月实施 加速行业转型升级
2015-12-10程省
程省
国家标准委于今年5月17日批准发布的《陶瓷砖》(GB/T 4100-2015)国家标准,将于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据悉,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节材与能耗限额水平,引导陶瓷产业向创新化、创意化、品牌化、绿色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新国标正式实施
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
新国标首次对干压陶瓷砖厚度做出限定,提高了对挤压陶瓷砖的技术要求,增加了墙砖背纹要求等内容,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
国家标准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修订的《陶瓷砖》标准对干压陶瓷砖厚度做出限定,表面积小于3600cm2的厚度要小于10mm;表面积在3600cm2到6400cm2之间的厚度要小于11mm;表面积大于6400cm2的厚度不能超过13.5mm。此规定在保证陶瓷砖强度、吸水率等方面技术指标不变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陶瓷砖厚度,促进陶瓷砖向薄型化发展。
据悉,新标准还同时取消了其他方法成型砖的分类。将低吸水率挤压式陶瓷砖分成吸水率小于0.5%和介于0.5%?3%之间两类型,淘汰了吸水率介于3%—10%的挤压陶瓷砖中质量较低的部分,提升了对挤压式陶瓷砖的技术要求。
据了解,挤压陶瓷砖主要以外墙砖为主,过去我国的挤压陶瓷砖吸水率比较高,而国外的挤压陶瓷砖很少有吸水率在3%以上的。此次,针对挤压陶瓷砖调整,增加墙砖背纹的要求,主要基于铺贴安全考虑,尤其是建筑外立面使用陶瓷砖的安全考虑。吸水率太大,瓷砖的热胀冷缩比较严重,抗冻性比较差,容易带来安全隐患。
此外,新标准还增加了术语“背纹”,要求陶瓷砖背面具有一定形状的凹凸槽。该标准适用于干压、挤压两种方法成型的陶瓷砖,不适用于陶瓷配件砖和陶瓷马赛克。
陶瓷砖是建材行业的重要产品,也是家庭装饰必需品。据《陶瓷信息》报2014年全国陶瓷砖产能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建陶生产线总数量达3621条,年产能接近140亿平方米。从1993年到2014年,中国陶瓷砖生产量稳居于世界首位。近年来,我国陶瓷砖产品质量一直呈上升趋势,2013年产品合格率达93.9%。
目前,陶瓷砖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集中在破坏强度、断裂模数、吸水率等方面。而《陶瓷砖》新国标正式实施后,以上问题将有望得到缓解。
节能减排 加速行业转型升级
据悉,广东蒙娜丽莎新型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是此次标准修订的主要起草单位之一。蒙娜丽莎张旗康表示,此次标准修订是在国家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低碳绿色制造的政策方针下,根据有关程序进行的修订。
业内人士认为,《陶瓷砖》 (GB/T 4100-2015)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节材与能耗限额水平,引导陶瓷产品向薄型化、绿色化、节能化方向发展。
张旗康还表示,在原《陶瓷砖》 (GB/T 4100-2006)标准中,对于陶瓷砖厚度并无明确要求,此次修订把陶瓷砖厚度作为一个指标提出来,明显是为了加快建筑陶瓷的薄型化。而提高对挤压陶瓷砖的技术要求,增加墙砖背纹的要求,主要基于陶瓷砖铺贴使用安全方面的考虑。
全国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王博表示,对陶瓷砖厚度做出限定,在保证陶瓷砖强度、吸水率等方面技术指标不变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陶瓷砖的厚度,促进陶瓷砖向薄型化发展。
据测算,我国建筑陶瓷行业每年消耗各类瓷土、泥沙等原材料在2.8亿吨左右,标准煤1.7亿吨以上,如果通过降低厚度节约原材料10%,行业不仅可以节约大量黏土矿产资源,还将节约1700万吨标准煤,对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土地资源,更好地保护环境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张旗康认为,标准是为全行业制定的,具有普遍性、实用性、先进性。标准过于宽松,不利于行业技术进步和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此次标准修订对于整个建陶行业的产品质量、安全及生产节能减排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陶瓷砖的质量和安全性能提升作用显而易见。
陶瓷砖生产企业须加快转型升级,主动调整生产及产品技术,提高产品品质,以满足新国标的要求。
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标准则是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和通行证。通过标准关键指标的修订,逐步淘汰质量低劣产品,形成市场倒逼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