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语言学与外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15-12-10詹洪华

人间 2015年34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语言学外语

詹洪华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辽宁政法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

认知语言学与外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詹洪华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辽宁政法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

将认知语言学理论运用到外语教学模式改革中,我们重点研究了教师在课堂应扮演的角色及高校外语教材编写两个部分,认知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的有机结合对当下外语教学模式的改革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教师中有认知语言学教学观念的,教师可以应用高校外语教材中具有认知语言学视角的教材,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课堂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认知语言学;外语教学模式改革;学习氛围;课堂效率

引言:

外语教学过程中,大家普遍认为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熟练使用这门语言进行交流;有人学自然有人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在教学大纲中都有详细的描述。而这些便是基本贯穿于所有外语教学方法的理念,回顾历史,从语法直接翻译法至情景教学法,再到听说法,直至当下的交际法。这便是语言是否可教的问题。而研究认知语言学家却用是否可学替代了是否可教;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人的内在认知机制决定语言是否习得,从而得出语言是可以学习的行为。但却没有解决外语教师应该如何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成功的学习到这门语言。当下交际教学法存在一些争议,一些教师认同激进交际法,而另外一些教师却认同温和交际法,其中支持激进交际法的教师认为,学生熟练掌握一门语言必须是在使用这门语言的过程中;支持温和交际法的教师认为,学生需先进行相关语言学习,然后逐渐使用这门语言。两种观点都有一个相同点,即“学”与“用”是分开的。认知语言学家依据应用语言学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只是由于个人对于语言本质的不同理解才导致了上述问题的发生。

人类如何学会一门语言?认知语言学及语言理论模型为上述问题的解释提供了一条新思路。语言理论模型认为语言的相关知识是慢慢从基本图示到复杂图示抽象出来而得到的。此理论模型有效将语言习得理论与生成语言学连接起来。理论语言学的应用价值还没有完全被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研究出来,只有不断探索理论与实际的关联,才能找到理论模型之于实际问题的意义,并找到一种有效方法对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与语言理论模型不同,认知语言学是近几年刚兴起的语言学领域,将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运用到实际外语教学模式改革中还需要较长时间的探索与研究。具有认知语言学特点的高校教材应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动力因素,这种动力因素在高校教材中有没有一定的反映,在教师的教学辅导资料中有没有一定的体现,若有一定体现则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中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来酝酿新的外语教学模式。

一、与语言相关的问题

如何在课堂学习中有效区分认知语言学中的字典阐述的意义、百科阐述的意义是解决多义性问题的根源。认知语言学认为外语的单词之间有着大量而重要的关联,即认知语言学的观点为单词语言义与百科所述含义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而这正是传统语言学所没有注意到的。因此,我们得出单词是由一个原型通过人为的加工及经过具体语境而引申出多种不同含义,并最终形成一个意义网络,这便是单词多义性的原因。

基于认知语言学,由相关专家提出了外语教学模式改革的三个方向:

1.增强外语学习人群的一般语言意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外语学习人群学习语的速度和效率通常由他们对此类外语学习的时间、精力投入量决定。

2.教师应将应用认知语言学与日常课堂教学合理的联系起来,进行一些新的教学探索。

3.从语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出发,既拓宽学生语言知识的视野,也要求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深度。

注:广度即为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掌握数量,如语法数量、单词数量、文化数量等;深度即为学生对于语言知识掌握的质量,如对待一个单词,学生究竟掌握了多少种意思,对于外语语言文化的掌握究竟达到了怎样的深度。进行广度和深度的综合培养,能使学生自发去思考去学习,从而让语言知识在大脑记忆中永久的保存。

二、对于语言符号的认知

语言总是存在道理和依据的问题,也存在同一语言多种含义的问题,而这两个问题就像一张纸的两面,不是这面就是那面。有专家认为人类的语言没有任何的约束,具有随意性。所谓随意性就是我们无法对语言进行预测仅仅根据语言使用的环境条件和功能及人类认知过程。而语言的随意性却更加侧重于语言在预测能力方面的要求,它认为只要语言形式定下来了,那么它的意义人类是无法进行预测的;相反的,若将语言的意义确定下来,语言的形式也是无法进行预测的。但语言随意性针对的主要对象是人类语言中较少出现的拟声词,而在实际中非拟声词却占据了人类语言中的绝大部分。

大部分认知语言学者将人类的语言看成是一种由符号组成的系统。在这个由符号组成的系统中,意义可以与形式完成匹配,但必须通过一种规约化的手段。这种符号系统能同时适用于单个词目和语言的结构形式。

作为生成语法的主流观点并不为认知语言学家所接受,生成语法的观点是结构形式仅仅作为一种边缘现象而存在于普遍语法规则中;认知语言学家却认为结构形式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单位的存在,其目的是解释和描述语言。语法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这种符号系统包括两大范畴—词汇和语法,结构形式是一种包罗万象的范畴,它包括了词汇和语法的符号。描述结构形式的语法、语义及语义使用特征是认知语言学家的基本工作。

总而言之,认知语言学的形成与发展充实了前人的结论和推断,特别在语言的理论依据方面的研究,更有力的充实了前人的结论和推断。如果语言没有相对的理论依据,语言的形成是无法满足人类交流功能的。并且,语言符号认知视角认为人类语言的叙述对象应该是包括语言的符号系统和符号系统的心理效度理论依据,认知语言学者认为动力因素与语言是具有因果关联的,即语言学探索研究是能够解释语言学中的动力因素问题的。在语言学研究中有两大手法占据重要地位,即隐喻和转喻;语言具有多元性,但也具有统一性,不同语言进行交流时,会互相影响,语言的认知性使得不同语言能够进行交流,进而互相影响。

三、认知语言学的认知观在课堂互动方面的启示及外语教学的三个方向

以上外语教学模式改革的三个方向及认知语言学家依据认知语言学提出的基本主张,对于高校外语教材的编写有着重大的影响,以下是关于高校教材编写的几点要求:

1.词汇和语法是一个整体,并不是两个相互分开的不同整体。

2.要同等重视词汇等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能因为仅仅注重一个方面而影响整个教学。

3.高校教材的编写应设法增强高校学生学习语言的一般意识及让这种意识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启发式学习,边思考边学习。即要求教材能够提供诸如用于课下巩固的课本注释、语言锻炼及课外知识辅助材料。

4.词块应作为教材编写的重点环节

之所以将词块的意义作为重点,是由于词块在句法和语义方面有着本身的特殊性,可以用斜体字或者其他标示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再由教师给学生分析这部分词块,让学生弄清楚其中的原因,并作为学习的重点之一。

还需注意的另外一个方面是固定搭配,固定搭配不仅与语法有关,而且有着自身的特点。教师应设计一些相关知识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逐渐熟悉不同成分间的搭配;教师应避免罗列长串单词,使得学生产生错误联想,导致学生心理臃肿。众所周知,学生入门越快,进步越快,掌握知识也越快,教师应多教授相关入门知识,让学生尽快入门,进而达到更高的层次,如教师结合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来进行日常教学活动。

四、有关语言与文化的衔接问题的探讨

文化具有多元性,而语言与文化相通,学习外语自然无法避免与外国文化的接触,而编写高校外语教材时,文化与语言的衔接问题便成为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何谓文化,文化是一个地区的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反映了当地人民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是一个地区语言的原型和过滤器,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它必然对政治、经济、社会乃至文化本身产生影响。

将认知语言学运用到外语教学中,也就意味着学生需要对认知语言这一新的过滤器互相适应,即使,我们仅仅只是单纯的喜欢这种语言,亦即我们学习这种语言没有任何目的性。语言具有自身的文化属性究其原因,不同语言在切分概念空间时,使用不同的方式。因此,单词的音节和句子的重音也应是编写高校外语教材的一个重要关注点。教师应努力设计一种易识别的重音标注形式,从而让学生在学习外语时更加便捷通畅。

总结:

具有认知语言学教学观念的教师,应充分使用高校外语教材中具有认知语言学视角的教材,努力营造一种学生自己积极进行思考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克服一词多义的难关。并且,教师也可以灵活而有效利用课本文章来将认知语言学与外语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最终提升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师课堂效率。

[1]张松松.句法和语义的互动关系的隐喻和转喻视角研究述评[J].外语研究,2012(05).

[2]汪少华.话语中的隐喻认知过程与阅读教学[J].外语教学,2005(02).

[3]张松松.当代隐喻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分类思考[J].外国语言文学,2013(03).

[4]刘正光.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与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J].外语研究,2010(01).

[5]张松松.英语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模式的思考[J].学理论,2009(07).

G642

A

1671-864X(2015)12-0116-02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语言学外语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美国现代语言学会版《〈红楼梦〉教学法》:要览与反思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