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渗透

2015-12-10成立敏

人间 2015年3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材语文

成立敏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周庄学校,河北 保定 072450)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渗透

成立敏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周庄学校,河北 保定 07245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当代人的心理负荷急剧增加,在关注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同时,更应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园里,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因而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中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更好的心理品质,从而实现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本文将浅谈一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渗透。

心理健康;小学语文;心理教育;渗透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的载体,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很多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元素,语文教学以人为本,追求学生长久教育发展,因而语文课堂自然成为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

一、采用灵活方法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不能自觉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感知,因而不善于综合分析问题,对问题的注意力也不能长久集中,容易被新的事物打断,这就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有了较高的要求,因而老师应尽可能精心设计课堂内容,使课堂精彩活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也可采用更生动形象的教学工具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育等,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更容易关注和理解。也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比如编排课本剧,使他们成为主角,让学生自主对课文进行再创造,自编自导自演,从而更全面的投入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在快乐中学习知识,也更全面的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另外师生关系在教育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许多学校冲突和不幸的发生都源于不良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把他们看作是在人格上和我们平等的个体,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学生在这种和谐的关系建设中学会同样的尊重和信任他人,同时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小学教材是经过许多优秀的学者精心编排而成,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文章,涉及到的方面也是非常广泛,有些文章塑造出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如勤劳勇敢的农民,忠贞不渝的爱国战士,勤奋努力的科学家等等,古今中外均有涉及,这是一条极其精美的人物画廊,老师应让学生认识这些人物的精神的同时,引导学生将这种精神渗透在自己的思维中,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从而逐渐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教材中也有许多启发学生爱国情怀的优秀篇章,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并明白自己是社会的一员,从而形成社会责任感;另外,审美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社会情感,在教材中也不乏对审美的教育,老师应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审美观,学会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形成乐观、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另外关于学生其他方面教育的文章,语文教材中也有很多,所以说,只要我们有心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那么语文课本中到处暗藏良机。

三、用赞美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我们知道,不仅是孩子,我们每个人都是渴望被认同,被赞美的,因而在教育中,采用积极的评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更可以使学生更加自信阳光,形成健康的心理。在学生的日常表现中,老师应观察和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采用积极的评语,正面引导学生,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多肯定学生对的地方,不仅可以使其形成更乐观开朗的性格,更大大的增加其自信,使其形成完善的自我意识,同时可营造互学互助的课堂教学气氛。

四、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如今教育不断改革发展,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只

凭借每周的几节语文课,学生是不足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的,这就要求教师适时的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结合实践活动,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现象,组织一些有意义的小活动,如开展“我自信,我能行”演讲,使学生敢于大胆发言,不畏惧,不怯懦;举办户外拓展训练,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组织“一日生存”活动,让学生自己走进生活,体会生活中的困难与艰辛,成功与失败,在教师的引导教育下,正确认知挫折,并提高自己的耐挫折能力。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过自身体验,真切体会和锻炼,从而更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让习作成为学生宣泄情感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也会有自己的烦恼与忧愁,且小学生自制力较差,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完全受外界影响,高兴了就喜形于色,难过了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因而为了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就要引导其学会倾诉自己的烦恼,而父母,老师,朋友虽然都可以成为倾诉对象,却不能时刻在其身旁,这时就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整,而通过习作倾诉就是一个非常有效途径,且随时随地都可以诉说。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一些普遍现象设置题目,方便其表达内心情感。如《我为自己自豪》、《XX,我想对你说》、《我的朋友xx》等等,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还可以鼓励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随时记录下生活点滴,记录自己的情感,在受到不良情绪感染时,及时的通过习作宣泄出来,防止消极心理占据内心。同时,这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进行疏导和教育。

六、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有阳光。”因而要发展学生的健康心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教师应首先具备认真的人生态度和较高的心理健康素质。教师在课堂中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阳光美丽的笑容,语气和善亲切,使课堂气氛欢乐融洽。在诵读课文时,应带入情感,带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融入其中,如在讲到关于爱国的文章时,教师讲话应洋溢着正义之情,让学生的心潮随着自己的心情澎湃。在课堂上,老师一个适时的表情,一句恰当的话语,都有可能使学生备受鼓舞。使学生心态“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对学习保持持久的热情。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新的任务,也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小学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实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推动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

[1]巫晓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8∶93.

[2]李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 老区建设,2011,14∶62-64.

[3]肖丽梅.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 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09∶99-100.

[4]王霞.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 理论观察,2015,08∶167-168.

[5]曾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04∶90-91.

G623.2

A

1671-864X(2015)12-0098-01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材语文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