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语言积累
2015-12-10万火珍
万火珍
(江西省南昌县岗上中心小学,江西 南昌 330200)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语言积累
万火珍
(江西省南昌县岗上中心小学,江西 南昌 330200)
陶行知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21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教育者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曾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的任务。
小学;语文;语言积累
一、朗读中积累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读有所值,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因而,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主动积极地积累语言。《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景美文美,它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西沙群岛的绚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并且让学生观看西沙群岛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西沙群岛的热爱向往之情。在此基础上配乐读,表演读,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西沙群岛的特点,在读中想象西沙群岛的美景,在读中欣赏美丽壮观的图画,学生心通其意,必有身临其境之感,将自己融入优美文字之中,就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巴金先生也曾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巴金先生的话给我们的启发是很深的。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
二、品析中积累
在品析鉴赏中积累语言,就是要学生不能浅尝辄止,而应在好词佳句的鉴赏中,深化认识融会贯通,把握实质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 。如《大海的歌》一课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只见海港两岸,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有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有如卫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我稍加了一下修改,改成了“只见海港两岸, 装卸吊车的巨臂上下挥动;海轮排列在码头两边。”读句子,说说这两个句子哪句好,好的句子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教师先让学生自读这些句子,然后从句中描绘景物、用词造句等方面入手,引导想象,品词析句,体会海港兴旺、繁忙地壮观景象和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如“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有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可先指导学生从装卸吊车的高大、数量入手,想象朗读,品味描述装卸吊车样子的词语:“钢铁巨人”体会想象它的高大、“有如密林,数不尽”,体会想象它数量的多,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这样,学生在品词、品句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这些好词佳句记忆在脑,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储备”。
三、说话中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如教材中的略读课文,文章语言文字优美,但不做重点讲读,我就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摘录到摘抄本上,然后让学生反复默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课文中的语言组织在一起,向同学介绍你最喜欢的地方。说前让学生把说的内容列成提纲,介绍时尽量用上自己摘录到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使学生在说中积累。另外,复述是将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以故事描述、导游介绍、即兴表演等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在说话中沉淀积累。如教学《我爱三峡》一文,在学完瞿塘峡一节后,让学生扮演小导游介绍瞿塘峡,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积累了课文的语言。文中不少描写山的比喻句、排比句,形象又具体,又为学生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语言。
四、运用中积累
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和成功片段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运用迁移的练习点,指导学生有机积累语言,沉淀语言素材。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各学段目标中也都提到:“在写话习作中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如《下雨啦》一课,我先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然后让学生照第三、第四行诗(柳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桃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进行说话练习,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表达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一年级的学生也能说出优美的句子。如: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小树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成参天大树。”小草说:“下吧,下吧,我要钻出来看世界!”……学生在不断的、反复的语言运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了自身语言,达到语言的再积累。在习题评析时,对选材新颖、用词准确、词汇丰富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调动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内动力。
五、课外积累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积累的深刻影响。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多种表象。要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常用的谚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生活笔记中去。学会了品味生活,才会使生活的语言富有灵性。还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便自然会产生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选择重组,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得到永久储存。
教师要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使他们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指导他们在阅读中摘录好词佳句、名言警句、成语格言、优美诗词等,把生活学习、电影戏剧、报刊书籍、宣传标语、电视广播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好材料记录下来,广撷博采课外语言,并在同学中进行传阅交流,互相观摩。这样直接、间接的语言材料积累多了,写文章就会语言丰富,表情达意就能挥洒自如。
学习语言重在积累,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真情实感。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提高了。
G623.2
A
1671-864X(2015)12-00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