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培养探究

2015-12-10赵启红

人间 2015年34期
关键词:文本小学生情感

赵启红

(新疆库车县第七小学,新疆 库车 842000)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培养探究

赵启红

(新疆库车县第七小学,新疆 库车 842000)

古人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从小学生的内心情感出发,在实际教学中以积极的情感去熏陶、感染并激励小学生,让他们都能在课堂上收获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且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学可以说是一种愉悦人的审美活动。特级教师李吉林曾经说过:“情感是小学语文的灵魂,儿童学习语文必须伴随情感。”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以情感教学为出发点,对情感教学展开如下几点分析。

一、创设情境,烘托情感气氛

“情生于境,境能移情。”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有助于让学生走进文本,有助于让学生对文本展开对话交流,便于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因此,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要主动把学生带入文本,将文本所描绘出来的意境营造出来,让学生去感受作品的内在情感,进而在与文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流,与文本产生心灵上的对话。

例如,在讲解《我家的亲属》这一篇文章时,上课伊始,播放歌曲《让爱驻我家》,先把学生带入到家的温馨氛围之中,让学生去感受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感受家人那份浓浓的深情。借助音乐歌曲创设情境,加上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很好地渲染了课堂的教学气氛,而且还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唤起了学生对家人的爱戴之情。

二、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语文情感教学的有效性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中学化”的教学现象,“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被广泛采用,导致课堂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模式单一。长期下去,小学生必定会对课堂产生恐惧与厌烦之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借助情感教学方法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授课之前穿插一些关于家乡的其他内容,不断丰富课堂教学,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对故乡的喜爱之情,这样也利于学生与教师、课文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为更深层次地去体会作者所描述的情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情感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倾情涌读,抒发情感

朗读是抒发情感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需要师生在使用朗读教学时把握语调、节奏,以声传情。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咏的时候,对研讨所恃,不仅理智地了解,还需要亲切地体会,在不知不觉中,内容与理性则会成为读者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以写景状物为主的佳作时,在指导朗读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漓江水的静、清、绿等的特点,让他们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在朗读中去理解、去体味,去欣赏文章中的情感美。文章中的“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这个排比句节奏明快,将漓江水的独特之处描写得淋漓尽致。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真切地去体会“景美”、“情直”,在朗读中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与热爱之情抒发出来,久之,学生在品读的时候也就能读出其中的韵味之美了。

四、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文字是一道桥梁,是引导读者从表面去了解作者内心世界的有效通道。其中,作者的情感深深地渗透在文章中每一个句子当中。语文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利用课文传达出来的意思,加之合理的想象,让学生去体会。例如,在学习抒情散文《海滨仲夏夜》一文时,文章中,作者对大海的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出大海的美丽,人们的生活,将当代人们内心的呼喊声与时代的进步展示出来。“涌起波浪”“霍霍”“闪烁”等这些词语也都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大海景象。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展开对这些词的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大海的那种波浪翻滚的气势,由浅入深,将学生对文章的探索欲望激发起来。

五、拓展延伸,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阅读教学时,既要让学生把握和体验文本中传达的情感,同时也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将文本中的情感内容挖掘出来,以此来增加情感的深刻性与丰富性,促使学生被激发出来的情感向着高层次升华,在潜移默化中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让高尚的情操、理想的追求与生命同行。例如,在探究《唯一的听众》这一课时,在学习这篇文章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做人应该像教授那样,做一名品德高尚之人,要鼓励、爱护年轻人。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这一课时,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合理想象,以《嘎羧在战场浴血搏杀》为题续写一个小故事,将课堂上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全部升华,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在一起,将语文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相连,充分体现出“大语文”的教学观。只有这样,教学情感的体现才能收到意想之外的教学效果,才能将语文教学独特的艺术魅力充分展现出来。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是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有利于从小培养小学生的思想情感、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既丰富了小学生的情感世界,又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从思想上重视情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多创造一些好的教学情境,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出来,采取朗读等多种方法切实提高情感教学效果,以此来促进小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史静霞.刍议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渗透[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7).

[2]高丽君.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语文学习周刊,2010(06).

[3]查贺琴.发挥语文教学优势,对学生进行积极情感教育[J].新课程学习(上).2011(05)

[4]张彬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途径[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1).

[5]高启山.解读“注重情感体验”[J].石家庄: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2(03).

G623.2

A

1671-864X(2015)12-0059-01

猜你喜欢

文本小学生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我是小学生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