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禽常见寄生虫病及其综合防治
2015-12-10李文政王朝阳盛来保张占锋河南省汝州市畜牧局河南汝州467599
李文政 王朝阳 盛来保 张占锋(河南省汝州市畜牧局 河南汝州467599)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禽类产品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使得我国禽业得到迅速发展。然而与此同时,家禽疾病也逐年增多,其中寄生虫病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家禽生产的经济效益。家禽寄生虫病是一类常见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使饲料利用率低,增重减慢,产蛋率下降,甚至造成死亡。在家禽生产过程中,寄生虫病及其他疾病的防治工作只有本着“防病重于治病”的原则,才能防止和消灭禽类疾病,才能充分发挥家禽的生产性能,提高养殖效益。笔者结合不同寄生虫病的特点及生产实践经验,对家禽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进行概述,以期为广大养殖场户提供一些帮助,从而防止家禽寄生虫病发生和流行。
1 家禽常见的寄生虫病
禽类常见寄生虫按寄生部位可分为寄生于消化道系统的球虫类、吸虫类、绦虫类和线虫类等,以及寄生于体表皮肤的虱子、螨等。按照寄生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原虫类寄生虫、蠕虫类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
1.1 家禽原虫类寄生虫病
原虫病是由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包括球虫病、住白细胞虫病、组织滴虫病和隐孢子虫病等寄生性原虫病。
1.1.1 球虫病
家禽球虫病是严重危害家禽业的全球性流行寄生虫病之一,是寄生于家禽肠道上皮细胞内的艾美耳属(柔嫩、巨型、毒害、堆型和缓艾美耳球虫等)的多种球虫引起的。该病发病率高,流行范围广,危害严重。通常拥挤、潮湿和卫生条件恶劣的鸡舍易发病,特别是高温、高湿的季节易暴发。病鸡尸体消瘦,鸡冠与黏膜颜色苍白或发绀。球虫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和寄生部位的选择性。其中危害最大的柔嫩艾美耳球虫主要侵害盲肠,临床主要表现拉血色粪便,剖检表现为两侧盲肠显著肿大、出血,病死率较高;其次是毒害艾美耳球虫,主要侵害小肠中部,小肠高度肿胀或气胀,肠壁充血、出血和坏死,肠内容物含多量血液、血凝块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组织。
1.1.2 住白细胞原虫病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是寄生于鸡的白细胞(单核细胞)和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急性血孢子原虫病,以卡氏白细胞原虫危害最大。该病最明显的特征是贫血、鸡冠发白,故又称为“白冠病”。该病由吸血昆虫库蠓、蚋等传播,一般在夏秋季节流行。鸡群发病时表现为精神沉郁,采食明显减少,羽毛松乱流口诞,下痢,粪呈绿色。病鸡消瘦贫血,鸡冠和肉髯苍白。有的气喘、咳嗽,部分鸡死前口流鲜血。血液稀薄,凝固不良;肠系膜表面有散在米粒状出血点,胸肌、腿肌有突出于表面的散在的出血囊或针尖大的白色小结节。
1.1.3 鸡组织滴虫病
鸡组织滴虫病又称盲肠肝炎或叫黑头病,是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盲肠和肝脏内而引起的一种原虫病。鸡感染组织滴虫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组织滴虫虫体在鸡盲肠内进行无性繁殖产生大量的组织滴虫,使盲肠细胞遭到大量破坏、溶解、脱落,鸡出现下痢,排淡黄色或深绿色粪便,严重时粪中带血及脱落的组织碎片。主要的病理变化在盲肠和肝脏,大部分盲肠一侧肿大,部分两侧盲肠肿大,肠壁肥厚。肝脏肿大,色泽变浅,形成多个圆形或不规则的、大小不一和稍凹陷的坏死病灶,病灶中心呈淡黄色或淡绿色,周围形成灰白色的坏死,稍突出于肝脏表面,形状特别明显。坏死灶的数量每个病鸡不同,会形成大小不等相互连成一片的溃疡区。胆囊肿大,充满胆汁。
1.2 家禽蠕虫类寄生虫
1.2.1 鸡绦虫病
鸡绦虫病是由赖利属的多种绦虫寄生于鸡的小肠中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常见的赖利绦虫有棘沟赖利绦虫、四角赖利绦虫和有轮赖利绦虫,其感染率因地而异,不同年龄的鸡均可感染该病。经口食入含有绦虫幼虫的中间宿主(甲虫、蚂蚁、家蝇)而感染。该病多发于夏秋季节,环境潮湿,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不良均易引起该病的发生。临床上主要表现食欲下降,饮水增多,行动迟缓,头颈扭曲,产蛋下降或停产,生长缓慢,严重者最后衰竭死亡。
1.2.2 鸡蛔虫病
鸡蛔虫病是鸡误食了污染有感染性蛔虫卵的饲料,或啄食了含有感染性蛔虫卵的蚯蚓等引起。鸡被感染之后,表现的临床症状是生长缓慢,精神萎靡,呆立不动,翅膀下垂,鸡冠苍白,黏膜贫血,便秘、下痢相交替。随着病情进一步加重,粪便中会含有血丝黏液,逐渐消瘦,严重者可导致肠道堵塞,甚至死亡。产蛋鸡还可影响产蛋率。
1.2.3 鸡异刺线虫病
在鸡异刺线虫发育过程中,蚯蚓可成为贮藏宿主。蚯蚓吞食异刺线虫的虫卵后,卵在蚯蚓体内孵化,幼虫钻入蚯蚓组织,在组织内能存活数月或更长时间。当鸡食入这种蚯蚓后,便可感染异刺线虫。散养鸡的异刺线虫感染率明显高于笼养鸡,据报道散养鸡异刺线虫感染率介于17.28%~74%之间,而笼养鸡的感染率介于3%~22.8%之间,所以倡导笼养,可防止蚯蚓的潜入,减少鸡的感染机会。
1.2.4 鸡前殖吸虫病
前殖吸虫病是前殖吸虫寄生于鸡的直肠、输卵管、法氏囊和泄殖腔而引起的寄生虫病,以输卵管炎、产蛋机能紊乱为特征,是影响产蛋数量和质量较严重的疾病。病鸡食欲不振,采食后缩于一侧,喙和腿部黄色,始终没开产或产无黄蛋、软壳蛋;有的排出卵壳碎片或石灰水样液体,并可见腹部膨大,肛门潮红突出。剖检输卵管黏膜增厚、充血和发炎,个别病死鸡输卵管黏膜上可找到多条鲜红色虫体,形状扁平似小片树叶,虫体靠其吸附固着生活,输卵管内有渗出物和卵物质,常见有破碎的蛋壳、蛋白等,并能继发卵黄性腹膜炎、泄殖腔炎。
1.3 家禽体外寄生虫病
家禽体外寄生虫是指寄生于皮肤和羽毛上的节肢动物,还包括少数寄生于内部器官的种类。随着养禽业的集约化、标准化发展,有些禽类外寄生虫较少出现,如蚋、蠓和蚊等吸血性传播昆虫和螨、虱等外寄生虫。但开放性禽舍饲养的禽群仍有吸血性传播昆虫和外寄生虫发生和流行,直接危害家禽机体,夺取营养,损坏羽毛,影响家禽生长发育和产蛋,传播疾病,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3.1 家禽虱类寄生虫
家禽虱子种类很多,主要寄生于羽毛上,故称羽虱。每种羽虱对宿主和寄生部位均有一定的特异性,而一种宿主同时有数种羽虱寄生,在鸡群中较普遍。禽虱较小,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差的禽群,羽虱感染往往较严重。禽虱终生不离开宿主,主要是啃食宿主羽毛、绒毛和皮肤鳞屑,可引起皮肤发痒和损伤,少量感染危害不大。当家禽遭受羽虱严重侵袭时,使鸡发生奇痒和不安,啄自身羽毛与皮肉,导致羽毛脱落,影响采食和休息,渐进消瘦和贫血,营养缺乏,轻者导致鸡生长受阻,产蛋鸡产蛋减少或完全停产;重者则鸡冠苍白,因失血过多而导致贫血死亡。
1.3.2 鸡皮刺螨病
鸡皮刺螨,又称血螨或红螨,属于皮刺螨科,寄居于禽舍的窝巢、缝隙等处,夜间吸食禽血,白天在饮水线上、料槽边缘缝隙、墙壁的缝隙和笼架的接缝处可见密密麻麻的红色虫体,有时也咬人吸血,并传播一些重要疾病。病原形态特征:螨体长圆,后部比前部略宽,体表布满细毛;体色视是否吸血或吸血多少而不同,或灰白色或红色或介于二者之间。当禽群不断遭受大量该类螨侵袭时,因吸血会分泌有毒的唾液,使叮咬处出现小红点、瘙痒,患鸡常因啄痒伤及皮肤,造成羽毛脱落或发炎的症状。感染严重时,鸡表现骚动不安,易惊群,鸡冠苍白,影响休息,食欲不振、消瘦和产蛋下降,甚至死亡;还可发生饲养员、兽医被叮咬事件。
2 禽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寄生虫的防治措施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消除各种致病因素。应当对当地家禽寄生虫的流行情况认真调查,并制订适合当地禽群的综合防治措施和驱虫计划,主要应从3个方面着手:①控制消灭传染源:主要是指对带虫家禽及保虫宿主进行彻底驱虫,病禽的粪便、排泄物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②切断传播途径:一是对动物源性寄生虫,要采取措施尽量避免中间宿主与易感动物接触,消灭和控制中间宿主;二是对非动物源性寄生虫,则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对病禽的粪便、排泄物和病禽尸体等所有可以传播病原体的物体进行无害化处理。③保护易感动物: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禽群的抗病能力,必要时对易感禽群进行药物预防和免疫预防等,以抵抗寄生虫的侵袭。
2.1 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
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例。从外地引进的家禽要进行检疫、驱虫和隔离观察,确定无病后再合群。按照程序,定期免疫和驱虫。谢绝无关人员进场,不从寄生虫流行地区购买家禽和饲料。
2.2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鸡舍、鸡笼的清洁和干燥,粪便及污水及时清理,垫料及时更换。平时搞好卫生,把环境湿度、温度、通风及光照等调整到家禽生产性能发挥最佳的状态。保证饲料、饮水安全卫生,饲料运输、加工等环节尽可能避免被寄生虫污染,必要时定期对饮用水进行虫卵检查,确认无寄生虫后方可饮用。禁止饲养犬、猫等动物,灭鼠、灭虫和驱赶鸟,严防这些动物及其排泄物与家禽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某些寄生虫。同时要及时对禽舍内的某些寄生虫(虱子、蚊和蝇等)进行驱杀,喷洒杀虫剂、驱虫剂,防止吸血昆虫叮咬等,避免昆虫等媒介性寄生虫病的发生。
2.3 消毒
各家禽养殖场都应建立全面的、系统的消毒制度,并制订严格的执行措施,按照制度,对相关的用具、场地和设施设备等要定期消毒,消毒时应按照消毒的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不能马虎,要有精细化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使各种消毒落到实处,不走过场。通过严格的消毒措施,可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虫卵再感染。
2.4 定期驱虫
作为驱虫,必须对全群性进行,不能只对发育不良、生长迟缓和已表现寄生虫病临床症状的禽只驱虫,因为较少有某种驱虫药能杀灭消化道及呼吸道中的虫卵,如果驱虫后将含有崩解虫体或虫卵的排泄物任意排放,将会污染环境,造成严重后果。为保证驱虫效果,防止环境中寄生虫卵的重复感染,驱虫的同时必须搞好环境卫生,驱虫后及时清理家禽排泄的虫体及粪便,实行排泄物的定点、无害化处理,防止病源扩散。如有可能,应对禽群进行驱虫的排查工作,或对粪便中的寄生虫进行定期监测,发现寄生虫病禽要配合药物及时驱虫。
2.4.1 选择驱虫药物的基本原则
驱虫药选择的基本原则是选用广谱、高效、低毒、无残留、使用方便及价廉的药物。广谱是指家禽感染寄生虫混合感染较多,选择广谱抗寄生虫药,实现一药多效,提高疗效,降低防控成本;高效是选用对成虫、幼虫或虫卵都有效的药物,且用较小剂量就能取得满意的驱杀虫效果;选用对寄生虫高效、对宿主低毒或无毒、对机体毒性小疗效高的药物,还应考虑所用剂量在鸡群体内能尽快降解或排出,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应选用能通过饮水、混饲或喷雾等多种给药方式的药物,以利于大规模集中驱杀虫之需;选药不追求“新、贵、奇、特、洋”等,应本着高效、低毒或无毒、价廉的原则选用合适的药物。用药剂量小、疗效高、低毒或无毒、适口性好、方便投药等是选用抗寄生虫药永远追求的目标。
2.4.2 家禽寄生虫病防治常用药物
抗蠕虫药包括伊维菌素类、硫胺类药物、阿苯达唑等及其混合制剂。(1)伊维菌素类药物主要特点是广谱、高效、低毒和经济实用,用于体内线虫病和体外寄生虫病的防治。常用制剂有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对线虫节肢动物效果极佳)和多拉菌素(对线虫、肺线虫、体外寄生虫均高效)。阿苯达唑对线虫、肺丝虫和绦虫有效。(2)最新合成的硫胺类药物的特点是驱虫谱广、高效和安全,还有促生长作用。临床上可用于体内线虫、绦虫、吸虫及体外蜱、螨、蝇蛆等寄生虫的驱杀。(3)复方制剂的广谱驱虫药物,是将伊维菌素类、硫胺类药物分别与阿苯达唑制成复方制剂,其抗菌谱更广,几乎覆盖了除原虫以外的所有常见寄生虫,是禽类体内外寄生虫病防治较为理想的药物。
抗原虫类药,禽类用药主要是抗球虫药。地克珠利、磺胺氯吡嗪钠和氨丙啉等药物是防治球虫病常用药物,也较安全。
杀虫剂是具有杀灭体外寄生虫作用的药物,体外寄生虫包括螨、虱子、蚤、蝇和蚊等节肢动物,较常用的是溴氰菊酯、辛硫磷等。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畜禽体外寄生虫及杀灭环境仓库等昆虫。
2.4.3 药物驱虫时间及程序
寄生虫的驱虫时间一定要根据对当地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来进行,一般要赶在“虫体成熟前驱虫”,防止性成熟的成虫排出虫卵或幼虫对外界环境的污染。
每年全场禽群进行两次同步驱虫,时间一般是2~3月份和10~11月份,重点防治家禽常见的体内外寄生虫病。蛋禽一般是60日龄和120日龄各驱虫1次,快大型白羽肉禽一般不驱虫,但要预防球虫病。药物应选择伊维菌素类,以保证安全可靠。如果针对螨病的防治,首次治疗后,必须间隔7~10天再用药1次。购进后备鸡等禽群在隔离期间进行1次驱虫。球虫病的防治,一般是15~20日龄首次用药预防后,可视情况,每隔半月或20天,用抗球虫药物预防1次;如患球虫病,应及时治疗。
驱虫应在专门的、有隔离条件的场所进行。驱虫后排出的粪便应及时清理、统一集中,用“生物热发酵法”进行无害化处理。驱虫药一定要注意正确合理使用,避免连续几年使用同一药物,尽量争取推迟或消除抗药性的产生。
2.5 寄生虫疫苗预防及展望
除了鸡球虫病疫苗,其他寄生虫病的免疫预防尚不普遍,总体上还处于研究阶段。由于寄生虫结构、抗原复杂、寄生部位和免疫机制特殊,给疫苗研制带来困难重重。尽管已有多种寄生虫疫苗候选抗原的研究取得明显进展,临床已有应用,部分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但总的来说,由于其保护率低、安全性差,其免疫保护率尚不能令人满意。抗原分离与筛选、基因克隆与重组、高效表达、提高保护率及交叉保护力等仍是今后一段时间研究的重点。科技在发展,随着免疫学、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现代高新技术在寄生虫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寄生虫疫苗必将在寄生虫病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日常的家禽饲养过程中,要加强饲养管理,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防止寄生虫病的发生,减少寄生虫病所造成的潜在的、不明显的和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