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体育电视节目的创新尝试——以《武林大会》为例
2015-12-10刘根平
刘根平
我国传统体育电视节目的创新尝试——以《武林大会》为例
刘根平
电视节目《武林大会》剧照
《武林大会》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个传统体育经济电视栏目,以打造民族品牌、弘扬传统体育文化为己任。自2007年初首播以来,不断受到电视界、体育界以及广大观众的好评与关注。然而,随着近年来娱乐栏目的异军突起,以《武林大会》为代表的传统体育节目的收视率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在冲击面前,我国传统体育电视节目只有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传统体育电视节目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研究传统体育电视节目的发展创新,要首先了解其为什么要创新,为什么要进行创新的努力和尝试。而对其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与空间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获得这一答案。传统体育电视节目的生存空间包括两层含义:首先要在广义的舞台类电视节目这个大环境中看待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其次要将其放在同类别的体育节目这个空间中进行比较,了解为什么传统体育电视节目必须创新。
近年来,我国舞台类电视节目可谓丰富多彩,发展迅速。选秀类节目如《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星光大道》《最强大脑》等,真人秀节目如《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花儿与少年》《偶像来了》《极限挑战》等,婚恋类节目如《非诚勿扰》《幸福来敲门》《非常完美》《全城热恋》《百里挑一》……这些电视节目涵盖了亲子、明星、婚恋、体育、学习、音乐、小品、家庭伦理、社科知识、几乎涉及到了所有年龄段的各种兴趣爱好的受众群体。且节目形式多种多样,节目内容不断翻新,通过对国外舞台类节目的借鉴、引进或原版购入、再创作,以及原创、旧版翻新等不断推出新的节目或以新的形势推出。在这样的舞台类电视节目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传统体育电视节目如果仍然固守旧的表现形式、保留一成不变的节目内容,则很容易淹没在丰富多彩的其他类别节目的海洋中。
体育舞台类节目更直接地争夺传统电视体育节目的收视率。球类、体操、田径等各大赛事直播和转播所吸引的巨大观众群体自不用说,很多体育节目也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受众圈子。如《篮球公园》《足球之夜》《天下足球》《天天体育》《英雄出少年》等都已经具有了自身的风格,或时尚多变、或激情澎湃,或以时效性取胜、或以轻松幽默吸引大众。所涉及的或为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体育形式,或为节奏感颇强的体育新闻与故事挖掘,或紧贴时代脉搏形成自有的风格。与传统体育电视节目相比,这些电视体育节目在内容、节奏、形式及趣味性等方面更具时代感,更容易接近普通大众的体育生活习惯和体育消费理念。如《篮球公园》,在制作中设有每周/月十佳球、国内外赛事、赛事比分预测等内容。但是《武林大会》的比赛一周中也不会有十场,仅限国内或我国与国外比赛,更不会出现比分,因此,既不会有十佳场次或十佳击倒,不会有不同国家比赛的对比,也不会有分数竞猜。与《武林大会》相比,这些体育电视节目有着更多吸引电视观众的精彩环节和节目形式,即入感更强,因此也更容易吸引到电视观众。
二、《武林大会》发展创新与不足
传统体育电视节目的创新并不能无的放矢,凭空生成。《武林大会》在创新的过程中充分借鉴了传统武术在练习、技法、组织形式等多方面的精髓,合理地与现代武术发展趋势和当代观众欣赏口味相结合形成合理的创新。[1]例如,在不同武术流派被逐渐同化为同一种技击技巧的快餐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下,《武林大会》却将拳种流派作为节目核心是推动我国传统武术多样性和深邃内涵的一种尝试,是回归和发扬传统武术多样性、促进武术门派发展百花齐放的一种努力。以擂台赛为节目形式,既是对传统武术打擂这种形式的传承,也是增强节目观赏性、体育激烈程度的大胆尝试。特别是以无拳套、无级别进行比赛的赛制,充分发挥了传统武术竞技的特点,使选手充分发挥传统武术丰富多样的技击手段,也使得《武林大会》真正区别于非传统体育的电视节目,形成受到观众喜爱的特殊风格。[2]此外,《武林大会》在擂台赛之前和之外还特别增加了套路赛和功力测试的环节,增加了观赏性和对观众武术练习方面的知识传递,体现了武术国术国考的传统传承,使武术套路、武术竞技和武术功法全面展现在观众面前,不但有效地丰富了节目内容、融汇了武术不同的侧面,还加深了观众对武术的真正了解,起到良好的教育和知识普及功能。[3]
自主创新也是《武林大会》的一大特点。《武林大会》既不是舶来品也不是仿制品,而是一个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电视节目,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带着自主知识产权走出国门的本土电视节目(《武林大会》被韩国艺施普乐公司购买版权在韩国进行推广和招商)。可以说这档传统体育电视节目产生的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创新。另外,早在2007年就开播的《武林大会》不但做好了一档传统体育节目,更开创性地做好了市场营销。[4]例如《武林大会》于栏目成立后第二年快速推出了包括全国及国际不同格斗方式竞技的WMA,引入了众多具有相当规模的武术俱乐部加盟,形成我国第一家传统武术企业赛事的联盟。这种拓宽传统体育电视节目内涵及领域的做法,使大众对电视传媒有了新的认识:不但是媒体传播者,还能够借助自身的赛事资源优势、媒体传播优势实现民族文化的推广;不但是赛制的转播者,还是赛制的设计者、栏目的推广者,更是市场及营销的主体。这种身份的变化是我国电视节目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变,标志着我国电视栏目发展达到相当的成熟度,已经朝着品牌化和国际化的方向迈进。
与时代共同发展是一个节目永葆活力的保证。《武林大会》不断在各类电视节目中汲取着营养和经验,使节目与时代和观众审美的发展保持同步。《超级女声》火遍大江南北的时候,“海选”成为最为流行的词汇之一,《武林大会》也及时采用了这一选拔选手的方式,极大地调动起民间对武术竞技的参与热情和普通大众对节目的关注度。随着选秀节目的兴起,专家点评成为舞台现场类电视节目的热门方式,《武林大会》也借用了这一形式,请到陈正雷、韩建中、王西安等一批武术界名宿对参赛选手进行点评。与一般点评不同的是,《武林大会》在这些武术名宿点评的基础上增加了“说武论技”的环节,讲解各自门派中具有典型特点的武术技巧或独特的格斗招式并亲身演练,答疑解惑。通过最权威的、最直观的方式传授武术知识,不但使大量武术爱好者成为《武林大会》的忠实观众,同时也吸引了众多的潜在观众爱上这一节目。随着节目的发展,武林大会还推出了“CKF中国功夫争霸赛”,召集了全世界功夫选手的共同参与,使这一节目不断扩大发展,从中国走向世界。
正是因为《武林大会》善于借鉴传统武术精髓、勇于自主创新、精于与时俱进,方能在众多不同种类的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好评与收视率的双赢。但是,《武林大会》在创新上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存在的不足。任何电视节目经历长达7年的发展后都难免遇到创新的困惑,到达创新上的“瓶颈期”。《武林大会》没有逃脱这一魔咒。在经过多种创新尝试后,为了更快地与世界接轨,《武林大会》抛开了以往的“说武论技”“无差别竞技”“功力赛”“套路赛”的独特形式,放弃了设计已久的中国特色比赛服而穿上了典型的散打服装,特别是放弃了区分“拳种流派”这个节目最大的特点,而以举办“CKF中国功夫争霸赛”为节目的主要形式。虽然这种以大型竞赛为主的节目形式更具激烈性和观赏性,也增加了与拳击、巴西柔术、泰拳等不同拳种的交流,但是却失去了自身的特点,也使《武林大会》经过多年积累的原创性内容丧失殆尽,仅仅成为一个武术比赛的转播节目。除去应用了中国武术技法这一特点外,其与WBC、WBA、IBF等拳击赛事殊无二致,失去了自身的特点,也不能更好地实现普及武术知识、弘扬国粹精华、传承武术文化的功能和社会责任。因此观众流失较大,曾经拥有的收视率辉煌难以再现。
三、对《武林大会》创新的思考
《武林大会》的宗旨为“还原真实武林,传承功夫精髓”。曾经的《武林大会》在节目内容创新、形式创新、营销创新等方面都竭尽全力的努力做到这一点,而改版后的《武林大会》在这三个方面却失去了创新精神,仅仅等同于一个普通的竞技节目。究其原因,是《武林大会》对自身的定位发生了改变,从最初内部振兴传统武术的思路转变为“走出去,以外部刺激激发传统武术竞技性的发展”这一思路[5],急于促进传统武术与国外技击形式的接轨。但是,我国很多传统武术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很多招法套路逐渐消亡,对这些民族无形资产的保护和继承是当代传统体育电视节目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以“传承功夫精髓”为宗旨的央视体育节目《武林大会》更应勇于挑起这副重担。失去“根”的传统武术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又怎能实现自身的涅槃,实现武术的创新呢?可以说传统武术的寻根、传承与武术的走出去、接轨国际这两个要素在《武林大会》这个电视节目中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矛盾。而在《武林大会》的发展过程中,选择了避开传承这一要素,完全偏向于接轨国际这一要素。从这个角度出发,《武林大会》的创新应该分为两个层次:初等的层次是前文所说的节目内容创新、形式创新、营销创新;而更高层次的创新是如何解决传承传统武术和将武术接轨国际这两个概念之间矛盾的方法创新,即如何寻求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使这种表现形式既能继承和挖掘传统武术,还能推动传统武术的竞技性使之与国际快速接轨。
我国传统武术博大精深,其传承和发扬需要亿万民众的共同参与,特别是青少年的参与和投入。武术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从宏观角度出发进行长远规划,这需要得到武术界、体育界、特别是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从传统武术发展和出路的思想脉络角度帮助《武林大会》进行整体规划,通过共同努力理清我国武术发展的整体思路,再落实到节目的策划和设计中。这种方式不但能够帮助《武林大会》从武术发展角度实现节目质的创新,还可以通过召集武术界广泛的讨论、辩论甚至武功的切磋激发传统武术新一轮的繁荣和发展,达到相当程度的宣传和普及效应,带动民众修习武术的热情。
从《武林大会》以往的发展来看,传统体育电视节目并不缺乏基础层面的创新能力,却在更高一个层次上存在发展方向的创新问题。传统体育是传统体育电视节目生存和发展的沃土,只有传统体育得到更好的重视和传承,才能保证传统体育电视节目有人看,有内容看,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节目的创新和发展。传统体育电视节目的创新必须时刻扎根于传统体育,真正做到促进传统体育的发展,与传统体育同进同退,在传统体育良好发展的坚实基础上再发展节目内容、形式和营销创新。
[1]申国卿.从武林大会到WMA──中国武术发展的当代回归与激荡[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2):29-33.
[2]尤慧君,李翠霞.CCTV5体育竞赛节目播放状况的文化解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5):56-59.
[3]崔惠,刘明龙.央视“武林大会”传播策略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1(10):244.
[4]宋文利,李嘉,陈光,李建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背景下CCTV-5电视频道专业化发展之路[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3(6):40-43.
[5]冯建强.我国竞技武术赛事创新发展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2):215-219.
刘根平,男,江西宜春人,江西省宜春学院体育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管理学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