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
2015-12-09
该书稿是一本讲述北平地区抗战英雄事迹的故事集,主要选取了或是北京籍、或是曾经在北京地区战斗、或是在北京牺牲的英烈的故事。全书共收录了45位抗战英雄的44篇故事,这些英雄事迹,是北京地区抗日战争历史的缩影。
北平,虽然取意“北方安宁平定”,但是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却始终没有得到多少安定和平。局部抗战时期,北平地区就是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最前线,以长城抗战和“一二·九”运动为代表的斗争风起云涌;发生于宛平城的“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爆发的标志,同样是北平地区的人们前赴后继、不断投身于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借钱穆吟的口,道出了北平被日寇入侵蹂躏时人们的心声:“……我不怕穷,不怕苦,我只怕丢了咱们的北平城!一朵花,长在树上,才有它的美丽;拿到人的手里就算完了。北平城也是这样,它顶美,可是若被敌人占据了,它便是被折下来的花了!是不是?”正是在这种怕丢了土地、怕丢了家乡、怕丢了国家、怕成为亡国奴的不断的抗争中,北平地区涌现出了这样的一批抗战英雄;正是他们的英勇斗争、他们的舍家纾难、他们的敢于牺牲,构成了北平地区抗战英雄的群像。
没有英雄的民族可悲,忘记英雄的民族可耻。对英雄的讴歌、追忆,英雄精神的传承,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至关重要的精神支撑。在历史虚无主义成为“时尚”、不断“消费”英雄人物今天,很庆幸,能看到北京燕山出版社的这样一本北平地区抗战英雄谱,讲述了我们英雄们的故事。不同于以往众多只为“帝王将相”立传的书籍,这本“英雄谱”,确是实实在在英雄谱。书中收录的45位英雄,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抗战军人,如张自忠、白乙化;有声名在外的文艺大家,如陈垣、李苦禅;有名声不显的抗日英烈,如岳坦、赵起;更有为了抗日战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北平人民,像汤万宁、邓玉芬。全书以时间为主轴,将如珍珠一般熠熠生辉的英雄们的故事串联在一起。新的材料,新的角度,让你摆脱观看历史的“上帝视角”,去切身体味北平抗战的人和事。今日的北师大学子,有几人知道曾经的辅仁大学经历过八年不办开学典礼的日子?当我们欣赏李苦禅先生的写意花鸟时,又有几人了解先生当年惨遭刑讯仍坚持抗战活动的大勇大义?
别出心裁的“史迹寻踪”,更是给了我们一幅探寻北平抗战史的“地图”,让我们有机会去寻访就在我们身边当年英雄们曾经历过的风云激荡场景。炮局胡同的高墙下,依稀还回荡着吉鸿昌将军的吼声;“百花深处”,也留下了黄浩“长老”运送药品、传递情报的足迹。北平的一草一木、一城一墙,见证着属于北平的悲壮与传奇。
“抗战英雄谱”,这不仅仅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更是对在北平这片土地上成长战斗过的英雄的致敬,是对我们自身灵魂与精神的净化与升华。当你翻开这本“英雄谱”的时候,字里行间,流淌的是英雄的精神;纸味墨香中,蕴含的是英雄的品格;而我们得到的,是英雄精神乃至于民族精神的传承。
这就是英雄不死的魅力!
愿英雄的灵魂得到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