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木总关情(外一篇)

2015-12-09王本道

鸭绿江 2015年10期
关键词:夏雨花草树木自然界

王本道

这些天,接连读过几部有关花草树木的专著,其中有台湾著名科学家、学者潘富俊所著《草木情缘: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何频先生的散文集《见花》、何小颜先生的《花之语》。几部作品文采辞情,各领风骚,展卷品读之时,如同置身广袤无垠的草木鲜花之中,尽享大自然芳姿娇态之美。那些竞放的花,葳蕤的草,挺秀的树,在作者笔下显得纯洁善良,懂情懂礼,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有着人一样的性情和品质。读这样的书,不仅让人增长知识,丰富学养,更品味到对美的向往,对生活的从容。

自然界中的各类植物,其实是跟人类平等的物种,同样是天生万物的大地之子。中国古人崇尚自然、追求天趣、体恤万物的自然观,讲究的是“盖天地万物本吾一体”,他们并不把花木当作外在的自然物看待,而是视同与自己一般无二的有生命的活物,即便是一介俗子凡夫,也自拟草木,所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文人雅士则更时时处处凸显对自然和花草树木的珍爱之情。始于《诗经》的中国古典诗词歌赋之中,对花草树木的吟诵数不胜数,俯拾皆是。《尔雅》中有《释草》《释木》专篇,解读古籍经典植物种类条目254种;屈原在《楚辞》中写到的香花芳草足有上百种之多;杜甫除海棠外,所见古树新花无不吟咏,一枝一叶都会让其情动于衷;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提到的奇花异草更是流红溢彩,堪称一座植物园了。钟情于花花草草的写作,可以说是千百年来文人雅士的一个非主流传统,直到“五四”以后乃至20世纪30年代,众多的知名作家依然乐此不疲。让人欣慰的是,如今对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怀有赤子般崇敬之心,怀有恋人般细腻感触的作家依然后继有人。

我本人对花木虽无研究,但是自幼因了家庭的耳濡目染,也属钟情花草之人。我有一种感觉,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对我而言,如同生命中不同时段的精神伴侣,春去秋来,周而复始,草木岁岁还生,花儿绽放娇颜,美就这样充溢于心间,伴我走过似水流年。当年在农村插队,日子虽过得清苦,但乡下的景致时时让我陶醉,补偿了我失去的一切。每天在土地上耕耘,抑或在蜿蜒的乡间小路徜徉,看自然界中每一棵小草、每一朵小花都是那样努力地呈现着动人的生命之美,农民们不辞劳苦地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在田园上挥洒汗水,让大地硕果飘香,使人人自食其力,真不啻一幅长盛不衰而又动人心魄的风景画。

千百年来,人与植物绝对有一种相互依存的亲缘关系,失去了自然,没有了眼前这些花草植物,人是不能生存的。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一不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自然,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又能给我们以精神上的慰藉。人在烦恼或忧伤之时,总会在花草树木中找到一丝宁静,并将自己的感动忘情地抛洒出来,一吐心中的悲欢。

业余时间,我常常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伺弄些花花草草,让一枝一叶与自己朝夕相伴。特别是有了一方小小的庭院之后,我从来不会无端地去伤害院子里哪怕是一棵不知名的小草和小花。

有一年我去上海,在外滩看到一堵墙上满是姹紫嫣红的鲜花和青翠欲滴的绿叶,称之为“花墙”,于是我突发奇想:“何不将自家的院墙也做如此打扮?”回来后,把这一想法说给朋友听。朋友听罢说,时令已过芒种,现种恐怕为时已晚,不如从别处移栽些花花草草来,岂不事半功倍。于是,我们从远处移来一些已经长到两寸长的牵牛花苗,兴致勃勃地栽到了庭院的东墙下。开始几天长势还好,岂料连续两场风雨过后,旋即成为一片碎琼乱玉,流水落花。因那些花苗过于纤细娇嫩,移来之后还未扎下根,无法抵御风吹雨打而酿成悲剧,为此我追悔莫及。

为了“打造”自家的花墙,当年秋天我与朋友四处采集牵牛花籽,精心积攒起来,翌年春天适时种下。几天工夫便齐刷刷出土,长势日渐茁壮,仲夏时节,青枝绿叶,繁花满墙,红的、粉的、紫的,还有许多张开的“喇叭”花边缘似镶上了一道金边,引逗得众多路人驻足观看。此后的几年,无须我再去刻意栽种,那些牵牛花总会岁岁还生,长得花繁叶茂,“花墙”也延续至今……

自幼生长在城里,对于稼穑之事一窍不通,但看到邻家院子里瓜果菜蔬琳琅满目,于是也在自家小院的甬路旁种下几棵倭瓜、黄瓜、丝瓜类的藤蔓植物。虽然只会给它们浇水、松土,却是也长得蓊蓊郁郁,爬满棚架,硕果盈枝。世间的草木繁花,都是本色,天真无邪,纯洁善良,你种下它,它就永远忠实于你,不离不弃。有时因公务繁忙,抑或外出几日,疏淡了园中的花木,但它们依旧一天都不懈怠地生长着。待到倥偬过后,它们已经出落得清水芙蓉一般,对你巧笑倩兮呢!那些藤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有时由于雨打风吹,藤藤蔓蔓会偏离棚架,见此情景,我会随即将它们扶正,用绿色的细马莲将其小心翼翼地绑在棚架之上,如同将熟睡婴儿的小手小脚扶正,让他睡得更舒服些。每每遇到雨骤风狂的极端天气,我都纠结于满园的草木是否经得住雨打风吹。然而每次雨过天晴,依然会看到它们含羞带笑、亭亭玉立的倩影。“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季羡林先生所言极是。

时光流逝如白驹过隙,转眼又是一年端午,我毕竟未能免俗,照例将几株艾草悬于门楣之上,阵阵药香也随之扑鼻而来。细想起来,从屈子行吟泽畔到今人门楣束艾,端午总是带有几许感伤况味的,龙舟竞渡的初衷也是寻觅与追思。田园之中生长着的艾草虽妙曼亭亭,但那暗灰的青绿似也笼罩着一层忧郁的色调。艾草是不需播种的,年复一年靠着根系的蔓延自生自长,且渐成铺展之势。自然界中的许多花草也有着艾草一样的习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与草木朝夕相处,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它们一寸寸地生长,它们的一颦一笑,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坚忍与豁达,让我以从容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跌宕,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相对于草木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人生有什么样的沟沟坎坎迈不过去呢?

大千世界,只要有泥土的地方,就会有草木生存。草木无语,它们以静默、以隐忍、以顽强、以摇曳之姿告诉我什么是“生生不息”。众多的人曾以草木自诩,但平心而论,人是不如草木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夏日听雨

“三伏天下雨哟,雷对雷;朱仙镇交战哟,锤对锤……”这是著名诗人郭小川在20世纪60年代写下的一首诗的前两句,传神之笔,勾画出了夏雨的放浪神韵。

自然界中,一年四季都会下雨。雨,可以说是上苍为人类奏出的乐曲,只是乐曲的音色和旋律各有不同。夏季的伏天被称作“雨季”,相对于春雨的“润物细无声”和秋雨的“石上泉声带雨秋”,夏天的雨最为痛快洒脱,酣畅淋漓了。幼时暑假,常与小朋友们相约去郊外野游,“三伏天,孩儿面,说变就变”,原本清风丽日的天空,忽儿涌上几片黑云,旋即间风摇着树,树搅着云,瓢泼似的大雨便倾泻而来,小朋友们赶忙手拉手跑到大树下或是钻进浓密的庄稼地中躲避。尽管全身还是免不了被淋得落汤鸡似的狼狈,但是在恣肆狂放的雨帘中,看到干涸多日的庄稼重新抖擞挺立,树木愈加葱茏,花朵更加娇艳,更有阵阵青蛙的和鸣,一颗心也随豪放的雨丝奔放起来。待到雨过天晴,天边飞出一道彩虹,大家晾干衣服后,又高高兴兴地在田野游戏继续了。

在城里生活得久了,对自然界的反应似有些迟钝,往往只会通过有雨或无雨,以及雨的大小来判断四季的流转。初伏里的一天,见网上报出新闻,说本省遭遇六十多年来罕见旱情,降雨量不足正常年景的一半,这才恍然感到,今年入夏以来竟还没下过一场透雨,天气也尤为炎热,难怪街道两旁树木的枝叶都显得有气无力呢!于是心里也在盼着尽快下场大雨。进入中伏后的一天,随着终日的乌云密布,傍晚便下起瓢泼大雨。风疏雨骤,雨帘垂直落到地下,似一曲紧锣密鼓、气势磅礴的交响乐,令人荡气回肠,神驰心醉。雨水落到屋瓦之上,形成股股细流沿瓦槽汩汩淌下来,时而如《十面埋伏》中强劲湍急的琵琶曲,时而又如《春江花月夜》中清丽明快的古筝,营造出一种波澜壮阔抑或温婉缠绵的意境。当时真想立刻打开房门,走进浓密的雨帘之中,与自然界久旱的花草树木共享夏雨的润泽和洗礼。

多年前下乡插队,青年点地处辽南山区,记得一年酷暑,漫山遍野的玉米长到一人多高时遭遇“卡脖旱”,眼见着绿油油正在抽穗的玉米秧一天天打蔫,乡亲们不甘心就此绝收,于是全村男女老少用马车拉水上山,更多的人挑水上山,决心抗旱保秧,“救活一棵得一棵”。或许是群情激昂感动了上苍,就在村民们挑水抗旱进入第三天时,原本晴空万里的天幕,乌云迅速聚拢而来,清脆的霹雳震耳欲聋,狂风夹着暴雨呼啸而来。正在挑水浇苗的乡亲们猝不及防,却没有一个人去躲雨,众多的人仰面朝天,双手举过头,不约而同地喊道:“好雨,好雨啊!”急骤的雨点从他们的头上流下,从他们的衣襟、裤脚流下,直至浸透了他们的全身……

夏天是充满活力的季节,夏雨赐予了自然界蓬勃的生命形态,田野里庄稼抽穗,枝头上果实累累,鸟声变音,虫鸣潮起,万物逐渐走向成熟。但是夏雨一旦肆虐成灾,也会给人类带来不小的麻烦。盛夏时节,时有台风裹挟着暴雨,冲毁家园,淹没庄稼,直至把低洼地区变成水乡泽国。我工作和生活了三十几年的北方小城,曾在疾风暴雨袭击下发过四次洪水。由于地处“九河下梢”,地势低洼,平均海拔只有3米,加之历史形成的河道不畅、通洪能力差等原因,当年每逢雨季来临,全市上下都要严阵以待,抗洪抢险。

记得是建市翌年,正值“三伏”期间,九号台风挟来狂风骤雨,连续半个月肆虐城乡,无数庄稼被淹没,许多房屋垮塌,就连国堤也岌岌可危。为了保护城乡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全市机关干部和赶来支援的数千名解放军指战员,顶着狂风骤雨,日夜奋战在堤坝之上,众多险情较重区域的群众被转移到国堤之上,住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在那些巡堤、护堤的日子里,滂沱大雨每天都炫耀着自己的威力。密集的雨鞭抽打着树木和庄稼的枝叶,如同撕扯着每个人的心。面对茫茫的雨帘,我和众多的同事们心里期盼着雨过天晴,让百姓重新过上无忧无虑的日子。三十几年过去,随着辽河整治,河道疏通,城市抗洪能力早已达到百年一遇的标准,夏雨无论怎样连绵不休,这里的群众照样“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随着年龄渐入老境,感觉聆听夏雨是人生很惬意的事情,尘埃落定,宠辱皆忘,前缘后尘,坎坷纠葛,一切都渐行渐远。此时,那浓密的雨帘,纷洒的旋律和音色,是那么脉脉含情,远山近水也被夏雨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纷纷扬扬的雨丝,让我停下匆匆的脚步,静下心来,把生命重新过滤一遍,以往生活中种种芥蒂与烦恼,也统统被雨水冲刷殆尽。夏日所雨,自然会想到古往今来的诗章词作。“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是易安女士所追求的人生情趣和悠然之笔。“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是衰老多病的陆游被罢官之后,感觉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诸多对雨的感怀之中,我更欣赏南宋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夏雨啊,清心悠然,如诗如幻,给我身心的滋养,呼唤我踏着美妙的雨韵,步入新的旅程。

猜你喜欢

夏雨花草树木自然界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自然界的一秒钟
爱护自然,让环境更美好
爱护花草树木
自然界的奥运狂欢
夏雨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