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菊花须插满头归

2015-12-09赵田德

雪莲 2015年15期
关键词:东篱重阳秋风

赵田德

菊花,含苞于清秋,吐芳于霜天,遍绕篱边白开落,独展幽姿向斜阳。尽管她静静绽放,寂寞飘零,总有人对清逸脱俗的她投去关注的目光。“兰既春敷,菊又秋荣。芳熏百草,色艳群英。孰是芳质,在幽愈馨”(晋·王淑之《兰确铭》)。在诗中最早提出菊花的可以说是爱国诗人屈原。屈原一生为国为民,却又遭小人陷害,又不被重用,于是他愤然,残酷的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他便向往“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精神王国,菊花成为高尚人格的象征。

一千多年前,那个叫陶元亮的老人结庐种菊,缤纷的菊花一经那双大手的侍弄,在不经意间与诗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多情而富于想象的诗人对菊宠爱有加,雅致地将菊与梅、兰、竹合称为“花中四君子”,赏之不足赞之,赞之不足吟之。菊花人诗分外香,在中国诗歌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章。

经秋风芬芳不减,耐寂寞馨香弥鲜,菊花以她“但放幽香向清秋”独特的魅力赢得了诗人的青睐。手种菊花疏篱外,一生襟怀为君开。多情的诗人将自己的独特感受融人对菊花的精致的描摹中,东篱把酒,拟与菊花图一醉,西厢秉烛,吟成冰雪解千愁。几乎大多数知名的诗人都留下了菊花诗,这些诗今天读来依然口余清香。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在白乐天眼中,那个铺满秋霜的寻常清晨因了菊花的初开而显得清爽无比。“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而东坡在这首题画诗中,菊花则成了妩媚而坚强的女性的化身,读来饶有兴味。

一枕清霜,万物肃杀。菊花选择在这样的季节开放,需要的是非凡的勇气。不仅如此,在游子的眼中,菊花分明成了点燃思乡愁绪的火炬。“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明·唐寅《菊花》)。“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黄花比瘦”这别致的比况成了千古传诵的佳句。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高叹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很难想见,诗风峻峭的晚唐杰出才子杜牧,此时酩酊大醉而头插菊花,该是怎样一副老顽童的形象?

一代枭雄黄巢的两首菊花诗满含对功名的无比渴望,却也不乏潇洒浪漫: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而南宋志士郑思肖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则可解读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概。

雄才大略的毛泽东,也不免生发出“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感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情感丰富而细腻的元稹,对一生酷爱菊且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元亮人格景仰溢于言表。

菊花不仅人诗,而且人茶、人药、人酒,菊花几乎与诗人形影不离。宋代朱淑贞在其《菊花》一诗中一语道破了天机:“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王安石说“黄昏风雨冥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苏轼在诗中说“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杜甫关于菊花的诗与陶渊明确有不同,“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曹雪芹则是借林黛玉之口说出中国人的菊花情结: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猜你喜欢

东篱重阳秋风
话说重阳
李久香
写在重阳(外三首)
深秋
爱在重阳
重阳话“高”
秋风
秋风吹
世间每一朵菊花,都有东篱的香气
何不采菊东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