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史料还原教材的重要内容
2015-12-08李庆忠
历史内容纷繁复杂、丰富多彩。高中历史新教材开始跳出传统历史编写的框架,将中外历史整合起来重组,努力做到内容充实、叙述具体。但由于受篇幅、课时、总体设计和具体编写诸多因素的影响,有些地方难免表现出密度过高,跳跃性过强;抽象的概念多,现成的结论多。这容易导致课堂空泛,学生缺少对历史的体验和感悟。对此,用史料还原教材的重点内容,能弥补历史教材的某些缺陷,营造了解历史的特定情境,引导学生养成史论结合的思维模式,体现历史教学的实质。
1.还原重大历史事件的主要过程。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程序或特点,是分析历史现象的事实本体。历史教学离不开把握重大历史事件的经过。将历史事件还原为史料,能把学生带进历史的情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的丰富多样。
例1.“光荣革命”的基本情况
人教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写道:“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光荣革命是英国革命结束阶段的重大事件,它“光荣”在哪儿?有什么影响?学生不易理解。那么还原这一历史的基本概况,是:
一群上层阶级和中层积极的政治家秘密地邀请奥兰治亲王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即詹姆士二世的长女为英国的联合统治者。威廉带了军队从荷兰来到英国,没有打一枪就占领了伦敦。詹姆士二世所依靠的忠实的支持者甚至也背弃了他,他只能去法国避难。现在国会宣称英国王位空缺,把它授予新的统治者。……12月16日通过了权利法案。……它标志着国会对国王的最终胜利,它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在英国的终结……光荣革命还给予君权神授理论致命的打击。威廉和玛丽都不能否认他们的王冠是国会授予的。①
从这段历史的记述中能看出,威廉和玛丽登陆英国,是人心所向的政治事件,其最大特点就是“不流血”,并起到了“革命”的作用,达到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治目的,所以被称为“光荣革命”,而且为在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创造了重要的前提。
例2.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
人教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写道:“在人民群众的压力下……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当时形成了怎样的压力?人民群众进行了怎样的斗争才最终导致拒绝签字?学生无法从教材里得到更多的认识。用史料还原这一重要内容:
外交失败,皆由少数卖国贼所为。国运垂危,将步韩国后尘(指日本吞并朝鲜—作者注)。恳严惩国贼,以维国命,而安民心。山东问题,关系我国命脉,鲁亡国亡。乞电巴黎专使力争。宁可退出和会,否则誓死不认。
——《南京上新河全体国民要求
严惩国贼拒签和约电》1919年5月13日
(官场方面传出的)据说二十八日那一天,各专使的寓所满被侨法的中国工人和学生围住了,不准专使出门,扬言如果出门,当扑杀之。吾们已预备了:每一个专使的命用三个人的命去偿他。这预备偿命的人已开了名单,不管要出门的专使是被谁打死的,这预备偿命的人总去偿命。因此专使不敢出门,二十八日未曾列席……
——《时事新报》1919年7月6日
这些史料令我们极为感慨,初步胜利是经过激烈斗争得来的。国内各界掀起拒签和约浪潮,“宁可退出和会,否则誓死不认”。弱国无外交,但弱国有抗争。拒签和约体现了五四运动“外争国权”的正义要求。
2.还原重要历史人物的重大活动。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社会的各个领域涌现出大批杰出人物,他们在历史的不同阶段都留下了各自的活动。如果离开了这些个人的活动去了解历史,历史也就缺乏了生动、具体的内容。还原历史人物的重大活动,可以通过历史人物的生活、事迹、语言、著作等,刻画他们的思想面貌,凸显他们的历史地位。
例3.华盛顿对美国历史的贡献
华盛顿是美国的缔造者。人教版《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对华盛顿有一些介绍。但表述的内容较少,对学生来说不解渴。用史料还原华盛顿的一些重要活动:
(1775年5月)第二次大陆会议召开了,43岁的华盛顿身着鲜艳的上校军服,全副武装,出席会议,借此来强调他当时的信念,即:各个殖民地人民必须联合起来,采取一致军事行动,进行斗争。6月15日与会代表一致推选华盛顿为各路军队的总司令。他谦逊地接受了这一任命,并声明:除了偿付给他一切因公支出的费用外,他不接受总司令这一职务的薪俸。
1782年5月,华盛顿手下一名上校,刘易斯·尼古拉公然主张美国应成为以华盛顿为国王的君主国家。对此,华盛顿说:“我怀着极为诧异和震惊的心情认真拜读了阁下的意见书。实不相瞒,先生,我从未想到军旅中竟会产生出犹如阁下信中所陈的那种意念。自战争爆发以来,使我最感到痛心之事实莫过于此种意念了。对此,我实在感到深恶痛绝,不能不严加申斥……依我看来,这种劝进书隐藏着对我们国家莫大的灾祸。”
新宪法至少有一点可取之处,就是采取了比人类迄今所建立的任何政府所采取的还要多的防范和其他难以逾越的措施,以防止走向暴政。
——1788年2月7日华盛顿致拉法叶特的信
(华盛顿两个总统任期改善了美国的经济状况)要求他再度连任的呼声颇高。但1796年9月19日他发表了一篇富有说服力的告别演说,使人们放弃了再度选他为总统的念头;同时开始了美国总统不得两度连任的重要先例。
(1799年12月14日早晨,华盛顿因病在家里逝世。各地举行隆重的追悼仪式。他生前部属在会上致悼词。其中一段对华盛顿的颂词,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句)“他在建立战功上是独一无二的,他在和平建设的政绩上是独一无二的,他受人民怀念之深是独一无二的,他是一位举世无双的伟人……”
——除注明外,均摘自[美]大卫·惠尼特
《美国总统列传》
这几则史料,让一个形象鲜活的华盛顿矗立在学生面前:身着军服,表示反抗英国殖民压迫的决心,领导独立战争胜利;拒绝君主制的建议,倡导民主政体;从三权分立,避免过度集权的角度肯定美国1787年宪法;坚持共和制,反对终身制,开启任期制。所以,华盛顿作为美国的开国总统,的确为美国的繁盛奠定了基石。
3.还原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背景,即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条件或环境。任何历史事件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任何历史人物都活动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之下。历史背景为我们提供了某一历史事件发生时(前)社会某些方面的状况,从中揭示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深刻社会根源。进而成为帮助我们认识历史人物、了解历史事件的依据之一。
例4.鸦片战争钱军备废弛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形势如何?人教版《鸦片战争》写道:“那时候……清朝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这是典型的结论性课文,学生很难理解清朝政治如何“腐败”?军备如何“废弛”?将其用史料还原:
为大府(清朝对督、抚一类官员的称呼)者,见黄金则喜;为县令者,严刑非法以搜刮邑之米钱,易金贿大府,以博其一喜。
——张际亮《答黄树斋鸿胪书》
1828年,时任苏淞镇总兵的关天培对驻防江苏宝山县吴淞一代(今属上海市)的吴淞营的兵器有过调查,其中士兵的主要武器有“腰刀948口,大刀277口,角弓213张,战箭11570支,火箭260支;鸟枪917杆,喷筒118个……”之外还有一些大多是明末清初时期的小型火炮。
——梁蒲贵等《宝山县志》
臣窃见近日粤、闽各省兵丁吸食鸦片烟者甚多,即将弁中食者亦复不少。以故相率效尤,愈食愈众。将不能禁弁,弁不能禁兵,远近成风,恬不为怪,无事则偷安懈怠,有事则孱弱不堪……其为贻患不可胜言。
——《湖广道监察御史冯赞勋奏
请严行查禁弁兵吸食鸦片折》
这些史料表明,清朝后期官场腐败、吏治更坏。而军队装备落后,有的海防要塞甚至安放着明末清初的旧炮,加上清军官兵中吸食鸦片的情形十分普遍,使清朝的军队更加丧失战斗力。这些足以说明清王朝危机四伏。
4.还原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所谓影响,是指历史事件的地位及作用、直接结果、历史局限、经验教训等。由于历史是复杂多变的,也就决定了历史事件的影响是复杂的、综合性的。为此,要学会多角度、全方位地去进行分析。
例5.重庆谈判的重大影响
重庆谈判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最高领袖于抗战胜利后,就国内局势以及和平、民主、建国等问题举行的重要谈判。人教版教材对《解放战争》的表述是:“为了争取和平,1945年8月底,毛泽东等赴重庆。经过谈判,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这很难让学生感受到重庆谈判的紧促、急迫和全国人民所寄予的期待,以及谈判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将这一事件的片段用史料还原:
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
1945年8月29日
毛泽东到了重庆。并且开始了国共两党领袖的直接谈判。对于中国人民,这是一个比日本突然宣布无条件投降更使人欣喜的消息。因为日本投降,不免使人感觉如果抗日战争胜利了而没有国共两党的团结,中国人民将仍旧不能享受胜利的果实,不能获得自由幸福的生活。
——《华西晚报》社评《毛泽东到重庆》
1945年8月29日
史料中所说“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这是一个比日本突然宣布无条件投降更使人欣喜的消息”,表明多年抗战结束之后,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这一行动,是向国内外宣告:中国共产党是真诚地谋求和平的。毛泽东等到达重庆,受到各阶层民众的热烈欢迎,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正体现了一种普世的厌战情绪,这种情绪是积极的、引领中国走向和平的,学生可依此体验中共赴渝谈判的影响。
5.还原主要历史典章的基本内容。典章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近现代的条约也属于典章类。由于典章制度内涵深刻、概念性强,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所以,进行史料还原是一化难为易的好方法。
例6.关于分封制和宗法制度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的重难点。如何弄清并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涵和历史作用,用史料还原:
《荀子·儒效》:“(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诗·大雅·板》:“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大宗:周王同姓的宗族。翰:栋梁。怀德:有好的德行。宁:国家安宁。宗子:周王的嫡子。意为:大国好比是屏障,同族好比是栋梁。关心人民国安泰,宗子就像是围墙)
从以上史料可以发现,西周的分封制是以“亲亲”为最高原则,讲究血缘关系,主要是分封姬姓贵族为诸侯,与当时地方经济的孤立性相适应。宗法制也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规定了君臣关系,构成了王、公、卿、大夫的等级阶梯,对西周的政治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7.关于中日《马关条约》
中日《马关条约》是中国近代的不平等条约。怎样呈现这一不平等条约的苛刻与危害呢?还原史料:
第二款: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即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作者注)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
第四款: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该款分作八次交完。……又第一次赔款交清后,未经交完之款,应按年加每百抽五之息……
第五款:本约批准互换之后,限两年之内,日本准中国让与地方人民愿迁居让与地方之外者,任便变卖所有产业退去界外,但限满之后尚未迁徙者,酌宜视为日本臣民。
第六款:所有添设口岸(即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作者注),均照向开通商海口或向开内地镇市章程一体办理,应得优例及利益等,亦当一律享受。……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于前开各口驻扎。
第八款:中国为保证认真实行约内所订各款,听允日本军队暂占守山东省威海卫。……倘中国不即确定抵押办法则未经交清末次赔款之前,日本仍不撤回军队。
——摘自楮德新等
《中外约章汇要1689—1949》
阅读史料后可以发现,《马关条约》造成了空前的割地,使数百万同胞横遭日寇铁蹄奴役,陷入苦难的深渊,还有无数财产和宝藏落入敌手;空前的赔款,在交清第一次赔款后,余款还须按年加每百抽五的利息,成为对中国人民敲骨吸髓的掠夺;日本在新开商埠不仅投资设厂,而且可以享受列强已获取的一切片面“最惠国待遇”,日本领事成为作威作福的侵略头子;在交清赔款期间,日军还驻扎、占领威海卫,这是对中国的武力威胁和军事讹诈。还有一个“让”字,也暴露了日本侵略行径的疯狂、贪婪。阅读这些史料,能牵引学生的思绪回到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使其看到侵略者的野蛮、凶残,产生“落后挨打”“弱国遭劫”的切肤之痛。
1.重视对教材的“再加工”。把教材的重要内容还原成史料实际上是对教材的“再加工”,是对教材中所蕴含的教学资源的“再开发”,是历史课程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对历史教材的“再加工”,使历史内容丰富、鲜活,呈现立体感,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重视对史料的选择。中外史料浩如烟海,纷纭复杂。教师所选史料应符合高中生的认知实际,尽可能简明、典型、新颖,真正让史料起到再现历史、营造情境、烘托氛围、促进理解的作用。
3.还原史料要统筹安排。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多,时间有限,应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一课一“还原”,一课几“还原”,以增强学生的史料意识,培养学生阅读史料、运用史料的能力,并由此“亮”出自己的特色。
【作者简介】李庆忠,男,1951年生,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进行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辑:王雅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