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城市让“信息通衢”成为武汉新品牌

2015-12-08熊战勋

中国经贸导刊 2015年31期
关键词:空间信息顶层全市

熊战勋

武汉市作为国内首个也是世界目前唯一向全球公开招标并制定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城市,認真探索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大力推进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应用体系建设和支撑性产业建设,积极引导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转化应用。先后被授予“中国智慧城市领军城市”、“中国智慧城市突出贡献奖”、“中国智慧城市推进十强城市”等荣誉。

顶层设计 规划引领

武汉的智慧城市总体建设规划和设计,结合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凸显“大江、大湖、大武汉”的城市特色,提出的“113”的总体架构。即:确立一个发展目标,建设一套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应用、产业和运行”三大核心体系。

主要发展目标是: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使武汉成为“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中部“智慧之都”。“信息通衢”成为武汉继“九省通衢”之后的城市新品牌,基本确立全国信息传输枢纽和交流中心地位,实现政府、企业、市民之间的有机融合、动态和谐,做到“绿色江城、宜居武汉”。

基础共建 资源共享

经过近几年来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试点城市和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武汉具备了较好的网络基础设施、感知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和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农村地区实现了宽带覆盖和光缆行政村通达率两个100%。3G高速无线网络完全覆盖中心城区和新城区中心城镇,4G网络迅速发展,WLAN网络深度覆盖中心城区核心区和旅游景区。免费向市民开放了“市民之家”等25个公共区域和3条公交线路的公益免费无线上网服务,今年全市还将完成1000个公共场所的WiFi热点建设,实现主要公共区域公益免费WiFi全覆盖,接入带宽不低于20M,覆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在感知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根据全市各个领域的不同需求,按照顶层设计的规划,分别或综合运用视频、移动终端、射频技术等感知手段,采用有线/无线传输技术进行传输,形成覆盖全市包括城市生态环境感知、生命线监控、交通监管、建筑设施监测、公共设施监控等在内的智能互联感知网络。初步形成了无缝覆盖的全市视频监控网络。通过实施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对全市百万辆车全部安装了电子标签,并在部分校园、小区、游乐场所、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停车场的门禁管理中得到了较好的延伸应用,形成车联网雏形。

在云计算基础建设方面,主要是整合全市现分布在各个领域和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资源,提高跨部门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交换和协同应用水平,建设1个面向全市政府部门和企业、市民等各类用户的市级云计算中心和N个面向特定行业的云服务平台。

武汉的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水平较高,已经建成国内首个位置源数据中心,初步实现了地理空间信息的“智慧感知、智慧分析、智慧服务、智慧决策”。

应用导向 民生优先

抓住“能为老百姓办事”和“为老百姓办成事”这两个关键环节,把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帮助市民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是武汉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特点。如针对一段时间内市民群众突出反映“出行难”问题,我们及时组织策划实施了“翼出行”、“智能公交”等交通便民项目。根据很多上班族白领“吐槽”下班回家买不到菜,开发了“家事易”电子菜箱,在国内首开B2C生鲜蔬菜、鱼、肉、蛋、豆制品和半成品菜肴等即时电子配送先河。近年来武汉实施的智慧城市示范项目中涉及民生的达20余项,占比近70%。

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不仅要认真研究新一代信息技术能解决什么问题,还要努力降低成本,实现城市信息化建设项目效益最大化。同时,大力推动重点领域尤其是政务领域数据资源开放,采取“逻辑集中、物理分散”的方式,实现全市信息资源互联互通。

(作者系武汉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猜你喜欢

空间信息顶层全市
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
论空间信息与移动通信的集成应用
顶层住户的无奈——渗漏篇
共建空间信息走廊 助力“一带一路”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城市空间导示系统中的空间信息编码研究
国企改革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