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多元化投融资平台推进新型城镇化
2015-12-08毛腾飞
毛腾飞
湖南省株洲市推进政府性投融资平台改革重组,设立新型城镇化建设基金,大力推行PPP模式,不断创新投融资方式和渠道,逐步实现了投融资方式从要素驱动为主向信用驱动为主转变,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融资格局,有力推动了新型城镇化发展。
做强主体,引导投资
按照“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思路,对政府性投融资平台公司进行了改革重组。
推进公司业务重组。出台政府性投融资公司改革重组方案,保留现有8家政府性投融资公司母体,依功能定位对公司业务版块进行调整优化,对市属经营性资源资产进行整合配置,分类注入各公司,对同业同质子公司进行归并。重组后的公司转型为市场运作的国有资本运营主体,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主体,公私合作承载主体。
推行债务分类管理。成立市投融资决策委员会,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按照“控存量、优增量”的原则,推行新老债务分类管理,老债老办法,新债新办法。对历史债务进行了清理确认,对资源配置不足或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采取以政府债券置换的办法进行解决。不能置换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则由财政给予贴息。对于新增投资形成的债务则必须自求平衡,确保政府不再新增债务。
提升信用等級。选择市场第三方评级机构进行信用等级评定,提高了评级的可信度和市场认可度,解决了抵押物不足、融资成本过高、短贷长投等问题,公司的融资方式实现了银行贷款、中期票据、私募中票等多条腿走路。通过这些举措,市场投融资能力明显提高,资产总额达到1208.7亿元,1—9月共融资250.9亿元,同比增长76.4 %,完成投资119.8亿元,同比增长61.2%。
归集财力,撬动投资
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和归集力度,设立了5.3亿元的专项发展基金和6亿元的偿债基金。运用财政杠杆,放大资金效应,形成财政资金—信贷资金—社会资金逐级放大投入模式,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今年与银行合作设立了4个专项基金,规模达85亿元。
针对轨道交通科技城项目,与建设银行设立了3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撬动社会投资300亿元。针对南岳岭棚户区整体改造项目,与长沙银行设立了20亿元的棚改基金。针对城际铁路株洲段中心站场项目,与建设银行设立了20亿元的城市发展基金。针对龙母河综合开发项目,与交通银行设立了15亿元的城市发展基金。
同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有效带动了社会投资。建立信贷与担保风险补偿基金2000万元,对金融机构发放的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所发生的信贷损失,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风险补偿,目前有98家企业入选首批产业园区小微企业扶持名录。
策划项目,拉动投资
坚持选择优质资源包装策划项目,破解“项目找资金”困局,走出“资金找项目”新路。
围绕优势策划项目。围绕扩大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优势,启动投资100亿元的轨道科技城项目;围绕南方铁路枢纽的独特区位优势,启动投资过100亿元的交通枢纽商城项目;围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优势,建设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国动力谷(株洲)自主创新园,投资30亿元的一期工程8月份已开园;围绕职业教育优势,推进总投资170亿元的职教科技城建设,累计完成投资70亿元,已有5所职业院校建成办学,学生规模达4万余人。
立足整体开发策划项目。将城市公共项目作为稀缺资源,把公益性项目融入到经营性项目,打包成经营性项目进行融资开发,有效解决银行对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不再贷款问题。已包装20个投资在20亿元以上的经营性项目,落实政策性贷款和基金近300亿元,且都属于企业经营性债务。
注重利益导向策划项目。筛选一批具有投资价值的公益性项目,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建设领域。株洲是全国首批PPP融资模式试点城市,今年推出11个示范项目总投资达230亿元。
(作者系湖南省株洲市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