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中的机电一体化问题初探
2015-12-08张建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机械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越显突出,在这样的背景环境,加强对机械设计中的机电一体化问题进行探究,明确机电一体化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对于指导实践活动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机械设计中的机电一体化问题的探究,将注重分析机电一体化的含义,并就机械本体进行相应分析,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机械本体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3.142
0 前言
机电一体化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其在传统工业领域的渗透,使传统工业在生产效率以及生产质量等方面,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是现代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技术。机械设计中的机电一体化问题,对于当下我国工业化发展来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我国工业化发展和进步。本文对机械设计中的机电一体化问题的研究,将注重对实际问题的分析,阐明了机械本体、动力部分、测试传感部分、执行机构等在机电一体化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指导实践活动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 机电一体化的内涵
机电一体化即微电子技术,是以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发展为背景的新兴技术,其在传统机械工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是现代化工业发展的基础技术手段。机电一体化通过综合利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编程技术,更好地实现了机械生产的标准化和信息化,实现了现代化机械生产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生产目标。机电一体化这一技术,使机械本体、动力部分、测试传感部分、执行机构等进行合理布局,使各硬件元素之间的衔接口更加完美,保证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机械一体化技术,是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是实现现代化工业机械生产的关键技术手段[1]。
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机械本体部分
机械本体部分,即机械支持机构,主要由机身、框架、机械联系等构成。随着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和进步,机械本体的结构以及材料性能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同时,在进行实际生产过程中,机械本体更好地满足了现实需要,能够实现机械产品加工的节能性和可靠性目标,使加工零件更加美观、标准化。
2.2 动力部分
动力部分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生产部分,是进行机械生产的关键环节。根据系统控制,动力部分为系统提供动力和能量,以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转。动力部分在机电一体化设计过程中,注重以小的消耗获取更大的动能,是实现机械生产节能的关键部分[2]。
2.3 传感器
传感器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信息传输部分,通过传感器内对数据信息的反应,能够更好地执行系统下达的相关命令,并根据命令,进行信号传输,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传感器部分主要由专门的传感器和仪表构成,精度较高。
2.4 执行机构部分
执行机构能够对传输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反应,根据信息进行动作执行。执行机构是机械生产中的运动部件,其主要由机械、电磁等部分构成。一般来说,执行机构部分的变化较大,在进行实际生产时,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执行机构进行有效的调整,以提高刚性、减轻重量为调整目标,保证执行机构的可靠性,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2.5 驱动部分
驱动部分也是信息接收部分,是对控制信息进行反应的单元,驱动部分接受信息后,会对执行机构进行驱动,按照信息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动作。机电一体化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保证驱动部分的高效率,这主要是因为驱动部分关系到了机械生产的效率性,只有驱动部分效率高,生产效率才会高。同时,驱动部分的可靠性要求更高。当下机电一体化系统应用的驱动部分,多以高性能步进驱动和直流伺服驱动为主。
2.6 信息处理部分
信息处理部分相当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大脑,它对各部分传回来的信息数据进行实际分析,并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对各个部分进行有效控制,更好地完成生产。信息处理部分是保证机电一体化系统有目的运行的关键,也是发挥机电一体化系统实际生产作用的核心部分。
3 机电一体化的效益
3.1 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效益
机电一体化技术减少了机械传动部件数量,降低了机械磨损,保证机械生产能够顺利进行。这样一来,机械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导致的停产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更好地提升了机械生产的精度,降低了机械部件校验的繁琐,使机械部件生产更具效率性。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效益主要表现为:利用微型计算机进行零部件误差检验时,其精度能够由原来的0.025微米提高到0.01微米,极大地实现了高精度零部件的精度,对于促进工业机械化发展来说,意义重大[3]。
3.2 机电一体化的经济效益
机电一体化在应用于机械生产中,能够降低机械磨损性,减少机械维修时间。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更好地实现了高精度生产,提升了产品合格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地实现了经济效益。
3.3 机电一体化的社会效益
机电一体化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中,能够对机械生产出现的故障问题进行有效监控和预防,并在故障发生后,能够主动地采取保护措施。同时,机电一体化系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系统参数修正,极大地提升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大型火力发电设备出现故障后,机电一体化能够对运行参数进行修正,并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避免设备损坏对环境造成污染,以及影响到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很好地实现了社会效益[4]。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机电一体化在机械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对此,在机械设计中要注重机电一体化的实际应用,使其更好地发挥技术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促进我国工业机械生产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胡凤英.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94-96+101.
[2]芦景英.煤矿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的科学运用[J].河南科技,2012(22):21-22.
[3]《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年总目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1):120-142.
作者简介:张建(1979-),男,江苏如东人,讲师,高级技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