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5-12-08李卫东刘诚专
李卫东++刘诚专
摘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要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长效机制入手,紧紧抓住宣传教育、文化熏陶、榜样引领等关键环节,推动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教育;文化熏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0-0038-02
面对新的形势,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逐渐成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着力点,给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大学时代对于青年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意义,往往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人的一生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大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路径,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价值观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在认知、理解基础上总的看法和基本评价。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明确的说明,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集中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核心内涵,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表达,代表了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意愿的最大公约数,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心思想和精髓,直接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出发点、落脚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大众意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对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的要求,这三个层次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统一整体。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集中体现了国家整体的发展目标,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未来发展蓝图的形象描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起到统帅和引领作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未来社会美好生活状态的生动表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发展理念层面上的美好愿望。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个人行为操守的要求,是每一位公民都应当自觉践行的行为理念。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向前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瞻远瞩,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指导思想、实施措施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具体部署,其中就包括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的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此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多个场合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形成了广泛的宣传教育氛围,积极引导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师生座谈会上再一次提到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青年一代的重要意义,他动情地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当前,在高校大力开展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其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巨大推动作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二、大学生要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迫切需要。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越来越成为其自身文化素质是否过硬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其未来成才与否的重要标志。当代大学生处于物质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历史新时期,没有经历过物质贫乏的困难时期,也没有经历过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因此容易导致意志力相对薄弱。虽然他们思想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由于他们意志力上的薄弱,容易受到社会不良价值观和思想道德意识形态的影响,导致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不强、团结协作意识较差、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心理素质脆弱、价值观“泛功利化”等等,以至于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不同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意识形态向高校渗透加剧,如果不能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会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困境,也不利于大量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迫切需要。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始终牢牢把握住正确的思想道德方向。当代大学生要积极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内化为思想和行动的指南。
2.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发挥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不断‘认知—实践—养成—巩固的过程。不能只停留在认识上,而应该落实到实践中;不能仅停留在形式上,而应该具体到明确的‘抓手上;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该落实到人人、时时、处处身体力行的系统工程。”要紧紧围绕高校实践育人的主体作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全过程。通过宣传教育、文化熏陶、榜样引领等各个方面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长效机制,共同提升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质量。(1)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提是认知认同。”只有在认知认同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才能内化为行为上的自觉。增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感,应当大力进行宣传教育。高校应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指南,并形成宣传长效机制,旗帜鲜明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规划中,体现在教材、课堂、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过程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其次,要充分利用好民族纪念日、国家传统节日等重要节日,以及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社会实践等重要活动,强化理论灌输,不失时机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再次,高校要建好网络、用好网络、管好网络,有效发挥网络宣传阵地作用,注重新媒体与以校报、广播电台等为主的传统媒体的相互融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多方位的宣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生动、实效。(2)文化熏陶。“推动文化传承创新,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高地。高校是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源泉,要着力履行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育人等重要职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人们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前进。”良好的环境文化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存发育的土壤。应当大力构建校园文化制度建设,积极培养积极向上的校风、学风,格外注重校园文化的熏陶影响。通过把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高校应当开展广泛的校园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其中,引导大学生养成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习惯,努力做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合格的“四有”新人。(3)榜样引领。在高校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需要以点带面、辐射全局。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迫切需要树立榜样引领践行,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树立榜样、学习榜样的制度,能够及时发现并树立起身边的榜样,人人都向榜样学习。身边的榜样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对着镜子可以正确认识自己,并及时纠正错误。有一句谚语说得好:“好榜样就像把人们召集到教堂的钟声。”原因就在于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把抽象的、无形的价值,变得具体而有形,让人们易于接受。榜样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示范者,其用自身的言谈举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行为,生动形象地感染和影响着身边的人,对身边的人起到重要引领作用。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带头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道德操守,努力使自己成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通过自身的榜样引领作用,激励并带动身边的人,形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浓氛围。
参考文献:
[1]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3-12-24(1).
[2]《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辅导读本[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