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汕头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SWOT分析

2015-12-08赖明明陈能军蔡志刚

关键词:粤东海丝汕头

赖明明,陈能军,蔡志刚

(1.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汕头515063;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3.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汕头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SWOT分析

赖明明1,陈能军2,蔡志刚3

(1.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汕头515063;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3.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2015年“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全面铺开。作为改革开放窗口的汕头,如何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运用SWOT研究方法,依据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研究汕头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竞争优势与劣势,从而探索汕头发展的战略与策略选择。其研究结论是: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汕头的竞争优势大于劣势,面对的机遇大于威胁,汕头具备建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的条件,汕头应该选择增长型经济发展战略,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将汕头建成智慧、开放、宜居的“华侨城”。

汕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发展战略

一、引言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在当前新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下,中国重提丝绸之路,显然不是简单克隆这条“缘自汉、兴于唐、盛于明”的丝绸之路,而是赋予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全新的内涵[1]。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主要动力来自中国;但是,建成却不能“闭门造车”。从横向观察,既要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处理好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的关系,在构建现代丝绸之路战略中要特别关注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的实现问题[2];又要充分发挥海外华人华侨的积极作用,将国家外交与民间外交结合起来,共同促进丝路经济带的建设与发展。从纵向观察,“一带一路”既需要全国一盘棋统筹部署;又需要地方积极发挥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勇于探索新模式,在积极配合国家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结合汕头发展的具体情况,汕头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有着独特的优势。汕头堪称真正意义上的华侨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需要华侨的参与,因侨而立的汕头拥有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侨资禀赋。2014年,国务院批复汕头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致力建成华侨华人文化深度融合先行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引领区和华侨资产区域中心,冀望汕头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做出特殊的贡献[3]。要充分发挥汕头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作用,就有必要“跳出汕头看汕头”,站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国家战略的高度,将汕头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连接起来,采取各种措施促发展,运用所有手段求突破。汕头发展“利在潮汕,惠及广东,功在国家”。

本文运用SWOT研究方法对汕头城市发展进行研究。SWOT分析法是指针对企业在内外部竞争环境下所面对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威胁(threat),通过对内外因素的排列组合分析,研究不同因素相互作用与影响的关系,从而选择相应的战略与策略。其中,S(strengths)、W(weaknesses)属于内部因素,O(opportunities)、T(threats)属于外部因素。同时,依据的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研究,主要涉及理论包括有:区域经济集聚与扩散理论、海港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木桶效应理论等。

二、竞争优势

汕头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本文的非题目内文中简称“海丝”,“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简称“海丝建设”。②德国区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 Weber)最早提出集聚经济的概念。中的竞争优势,可以概括为“天时,地利,人和”。

(一)汕头在海丝建设中占据天时优势

首先,汕头经济具有开放性优势,主要体现在经济的开放性与人的开放性两个方面。被誉为中国犹太人的潮汕人“勤奋团结,开拓进取,爱国爱家”,与海外有着更为广泛的血脉关系;其次,汕头经济具有民营优势,汕头被誉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民营经济与小微企业是汕头经济的亮点。2014年汕头统计局资料显示,汕头民营经济单位逾16.9万户,占整体97.74%。高度发达的民营经济使得汕头更有条件在海丝建设中发挥作用。

海丝建设的基础是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模式是推动政府、企业、民间不同层面的全面合作。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在“民间往来,民间商贸,民间外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只有“民营、民资、民企、民间”积极的相应与参与,海丝建设才能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繁荣景象。

(二)汕头在海丝建设中占据地利优势

汕头在海丝建设中的地利优势主要体现为区位优势。汕头的区位优势可以从汕头在粤东、广东、东南沿海三个层面进行观察。

1.汕头在粤东的区位优势体现在集聚效应与海港优势

在粤东区位内,汕头的区位优势体现为集聚效应与海港优势。所谓经济集聚效应②,实质是指因空间近邻效应导致运输成本减少而形成的资源配置效应,这种空间近邻效应必然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集聚,形成经济要素和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趋向。所谓海港优势③德国学者高兹(E.A.Kautz)在《海港区位论》(1934)提出了海港优势论。,是指拥有海港资源的区域在经济集聚效应过程中占据发展优势。在外向型经济体系中,拥有海港资源的城市具有区位交通优势,成为内陆腹地经济圈的交通枢纽。

第一,汕头经济具有集聚效应。对2013年粤东四市主要经济指标(见图1)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得出结论:(1)粤东四市的GDP、第二产业、工业产值三个指标显示,粤东地区经济向汕头、揭阳两市集聚,汕头与揭阳成为粤东区域经济增长的双龙头;(2)揭阳第二产业及工业产值超汕头;汕头建筑产值超揭阳。

图1 粤东四市主要经济指标(2013)

进一步分析粤东双龙头——汕头与揭阳的经济结构(见图2)可以得出结论:(1)汕头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大指标超越揭阳。粤东地区的商贸、文教卫服等第三产业向汕头集聚,粤东地区的工业与第二产业向揭阳集聚;(2)汕头对粤东地区辐射作用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以及商贸服务、海港服务、教科文卫服务等领域,汕头不是粤东的工业中心,而是粤东的“物流,商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中心。

图2 汕头揭阳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3)

第二,汕头具有海洋经济优势。海洋产业涉及渔业、海上油气业、运输等多个行业。其中,渔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1通过比较汕头市与广东省的渔业产值及增长速度,得出如下结论:(1)2007-2013年,汕头的渔业产值年平均增幅为13.67%,超过广东省年平均增幅9.6%,显示汕头市2007年以来的渔业发展势头超过广东省平均数;(2)2007-2012年,汕头的渔业产值均有双位数增幅,汕头的渔业地位在广东的重要性也逐年提升,汕头海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表1 渔业产值和增长速度

表2 汕头港口泊位数

汕头的海洋经济优势还体现在汕头拥有海港优势与海岸线优势。汕头地处闽粤交界,扼韩江、榕江、练江三江出海口,海岸线漫长及拥有多个天然海湾与海港,海港优势辐射粤东及闽赣。作为粤东唯一深水良港,汕头港与世界57个国家和地区的268个港口以及国内各大港口都有货运往来。当前,汕头市正大手笔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建设广澳港区,加快建设亿吨大港[3]。在现代经济体系中,衡量海洋经济发达与否的标准,除了港口的泊位数量,更为重要的是万吨级泊位的占比。分析表2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2013年汕头港口的万吨级泊位数与2000年比较翻番;(2)自2011年以来,汕头港口的万吨级泊位数占比超越20%,2013年占比最高为21%,数据显示汕头的港口优势正在扩大。

2.汕头在广东区位优势体现在承接扩散效应

所谓经济扩散效应,是指经济要素和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散趋向。随着区域经济向中心城市不断集聚,必然导致中心城市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从而逼迫生产要素寻找在低成本区域进行更有效的配置。经济扩散是经济集聚到一定程度后的逆向发展。当前,中国经济的扩散效应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1)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2)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东部沿海欠发达地区转移;(3)从特大城市向中型城市转移。

图3 经济向珠三角集聚与向两翼扩散

汕头经济发展受惠于经济扩散效应。在广东省经济已经完成向珠三角地区的集聚过程之后,早在2008年广东就实施“双转移”战略(见图3)。所谓“双转移”是“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两大战略的统称,具体指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广东的东西两翼及粤北地区转移。广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珠三角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为11.5%,低于广东西翼的13%,珠三角GDP增速为9.4%,低于广东省东翼和西翼的10.5%和12%,广东省“双转移”战略初见成效。2013年广东继续推动向两翼发展战略,《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要求省财政统筹安排资金6720亿元,其中增量性安排2061亿元,大力支持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作为粤东区域龙头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的汕头必将进一步受惠于广东省经济向东翼扩散的效应。

3.汕头在东南沿海的区位优势体现在交汇节点优势

仅从广东区位观察,汕头位于粤东边缘,区位重要性并不突出;但是,从东南沿海区位观察,汕头是粤闽的结合部,历来就有“岭东之门户,华南之要冲”的美誉;汕头位居港台之间,西距香港187海里,东距高雄214海里,也是广东省距离台湾最近的中心城市;汕头港是粤东与赣东南、闽西南之间的商品贸易集散中枢。

汕头在东南沿海的区位优势集中体现为:(1)汕头位于珠三角经济圈与泛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节点;(2)汕头位于珠三角经济圈与海峡西岸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是广东自贸区与福建自贸区的重要节点;(3)汕头位于中国东盟自由经济区的重要节点。

(三)汕头在海丝建设中占据人和优势

传统经济学将生产要素定义为土地、资金、劳动力。新生产要素学说①美国经济学家加里·斯坦利·贝克尔(Gary Stanley Becker)在《人力资本》(1964)中将人力资本视为新生产要素。扩展了生产要素的范围,将智力资源、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本视为新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本是一种人格化的资本,表现为人的能力与素质,与人本身不可分离的人际关系资源。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中国经济已经从起步阶段转入了新常态发展阶段,不同生产要素的重要性也在发生变化,“土地红利”、“资源红利”、“人口红利”正在消退;“改革红利”、以及在智力资源及企业家精神基础上形成的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正在提高。

汕头是著名侨乡,因侨而立,因侨发展,侨资是汕头特有禀赋。目前,近1000万潮汕籍侨胞中的70%在东南亚地区。潮汕籍海外华侨人数多、分布广、素质高。一方面潮汕籍侨胞擅长经商、投资,在当地实力雄厚,国际潮团联谊会、国际潮青机构等华侨组织在海外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潮汕籍侨胞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与潮汕地区有着密切而广泛的往来[4]。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发挥华侨华人的作用,在回顾和总结建立经济特区的设想时明确指出:“那一年确定四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虑的。深圳毗邻香港,珠海靠近澳门,汕头是因为东南亚国家潮州人多,厦门是因为闽南人在外国经商的很多”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357页。。东南亚是海外华侨华人的主要聚居区域,华商经济最发达。发挥好东南亚华侨的作用,是海丝建设成败的关键。

三、竞争劣势

改革开放初期,汕头是仅次于广州的广东省第二大城市。2010年汕头市GDP在广东省排名第11位,2014年跌至14位。诚然,汕头GDP排名下滑与汕头“一分为三”有关;但是,这也显示,与深圳珠海同为特区的汕头在过往发展的滞后,汕头的“特区、侨乡、对台”三大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出来。与沿海其他城市比较,汕头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城市化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滞后,社会保障及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在海丝建设中汕头的竞争劣势体现在汕头经济总量短板①短板是源自木桶理论的形象比喻。木桶理论是美国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Laurence J.Peter)提出的。他形象地将经济与汕头港吞吐量短板两个方面。

(一)汕头经济总量的短板效应

比较东南沿海8个主要城市GDP(见图4)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图4 东南沿海主要城市GDP(2014)

第一,东南沿海八大城市GDP分布不均衡。东南沿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海丝的门户地带。2014年GDP从高到底排序分别为上海、广州、深圳、宁波、泉州、福州、厦门、汕头。其中,上海GDP最高,汕头最低,两者相差近13倍。深圳GDP是汕头的9倍。

第二,东南沿海8大城市GDP形成一条凹型曲线。其中,凹型曲线的左端为广州深圳,右端为上海宁波,凹型曲线的底部是汕头。凹形曲线的底部就是海丝建设的短板。根据木桶理论,海丝建设并不取决于木桶的两端——穗深沪宁,而是取决于木桶最短的板——汕头。

(二)汕头港的短板效应

分析研究东南沿海主要港口的吞吐量(图5),可以得出结论:

图5 东南沿海主要港口的吞吐量(2014)

第一,东南沿海八大港口吞吐量分布不均衡。2014年港口吞吐量宁波最高汕头最低,两者相差16倍;同为经济特区的深圳与汕头,港口吞吐量相差4倍。

第二,东南沿海八大港口吞吐量形成一条凹型曲线。其中,凹型曲线的左端为广州深圳,右端为上海宁波,凹型曲线的底部是汕头。汕头港的吞吐量与汕头在海丝建设中的地位极不协调,汕头港的辐射范围有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能量不足,无法满足海丝建设的需求。

四、机遇与风险

汕头在海丝建设中的机遇与风险并存。

(一)机遇:汕头发展与国家战略高度一致

汕头在海丝建设中面对的机遇众多,其中最大的机遇就是汕头的要素禀赋与国家战略保持高度一致性。

2014年9月15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汕头经济特区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相关政策的批复》同意汕头建设海丝重要门户,这充分显示国家重视推动海外华侨华人与祖国经济深

发展比喻为由许多木块箍成的木桶,一只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度融合发展,搭建海外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平台,深化与有关国家(地区)的人文合作[4]。

表3通过广东省现有四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比较,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唯一冠以“华侨”名称的是汕头,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汕头发挥好华侨禀赋资源的重视,希望汕头在发挥好华侨禀赋资源上有所突破;(2)广州、深圳、珠海的重点分别在经济技术开放、金融服务业合作、以及经济开发,而对汕头则强调试验区。试验区与经济合作区的区别是突出试验,允许更大尺度的先行先试。

表3 广东省现有四大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比较

(二)风险:汕头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性被忽略

当前,各地掀起了海丝建设热潮,有的城市提出全力打造海丝核心区,有的城市提出建“一带一路”双向开放桥头堡,有的城市提出建设海丝重要节点,有的城市提出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枢纽港。但是,国家战略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不会“天然”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只有积极配合国家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汕头才能抓住海丝建设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五、结论与建议

运用SWOT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汕头的发展进行分析的结论是:(1)汕头的竞争优势大于劣势;(2)汕头面对的发展机遇大于威胁;(3)汕头具备在海丝建设中发挥重要门户作用的条件。具体政策建议是:

(一)选择增长型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扭转型战略、防御型战略、平衡性战略、增长型战略。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的国家战略背景下,需要主动将汕头的发展战略对接国家海丝战略,就需要确定增长型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好汕头的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打好“侨牌”与“特区牌”,迎难而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发展。同时,采用综合配套发展策略。要在与东南沿海其他城市的对比中找准汕头的竞争劣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弥补“木桶短板”,汕头面对的形势是多变的,任务是多重的,故而需要采用“组合拳”式发展策略。

(二)向改革要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先试。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指导,充分利用汕头经济特区立法权优势,发挥汕头华侨试验区示范作用,全面深化经济体制及社会体制改革。应充分利用其他国家已有的自由贸易平台,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搭建更多的贸易合作平台,拓宽与丝路沿线国家的合作空间[5]。具体政策建议有:推动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叠加自贸区的发展模式,探索汕头与海外友好城市构建“双城更紧密经济文化合作区”。

(三)向投资要动力

争取加大对汕头的投资规模。加快汕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尽快将汕头建成华侨华人宜居都市,吸引更多海外华侨华人来汕头投资、发展、生活。具体政策建议有:设立海丝专项财政转移支付账户,明确该账户围绕国家海丝战略,加大投资汕头城市基础设施,加速改变汕头城市旧貌,加快推进汕头城市化进程。

(四)向政策要动力

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支持。政策对于发达城市的边际效用在递减,但是对于发展中的城市却是必不可少的推动力,因此,政策支持应该向汕头这类发展中城市倾斜。具体政策建议有:争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数据库落户汕头,争取广东“丝路基金”设立汕头华侨试验区子基金及创办华侨互联网银行。

(五)向创新要动力

推动“互联网+汕头”发展,加快“互联网+汕头”城市发展。要利用开放倒逼体制创新,尽力适应丝绸之路建设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6]。具体政策建议有:设立SCSC互联网口岸,在现有电子报关业务的基础上,结合建设社会信用代码制度(The social credit system of the code)的目标,将进出口企业与进出口商品所涉及的关税与税务、海关与商检、银行与保险等集合在全程报关通关进出口物流新系统之中,提高进出关效率,降低进出口贸易风险,促进内贸与外贸发展;同时,大力促成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1号店等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在汕头设立地区分部与粤东物流中心,推动跨境电商发展。

(六)向侨资要动力

重视“侨心”借助“侨力”。汕头的侨资禀赋需要发挥好,更需要培育与呵护。只有赢得“侨

[1]黄卫平,赖明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创中欧经贸新格局[M]//宋新宁,林甦.后危机时代的中国与欧洲:机遇与挑战.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343-344.

[2]邢广程.理解中国现代丝绸之路战略——中国与世界深度互动的新型链接范式[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12):17-18.

[3]罗堃,李俊伟.大战略大发展汕头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心”,才能借助“侨力”,建成中国的“侨头堡”。具体政策建议有:提前部署对接《广东省华侨权益保护条例》具体事务,在软硬件及制度建设上为华侨在汕头享受国民待遇做好准备;同时,尝试与国家汉办合作设立潮汕华侨文化网上孔子学院。

(七)向文化要动力

推动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加快汕头华侨文化旅游产业及健康休闲产业发展。推动汕头文化价值转化为旅游价值,将汕头打造为广东最佳旅游目的地,通过旅游业弘扬潮汕华侨文化,发展汕头低碳经济。具体政策建议有:打造汕头华侨城旅游品牌,将汕头发展成为华侨特色旅游目的地;同时,引进大型旅游集团活化汕头旧城区,将汕头打造成为具有中国近代城市风貌的独特旅游景区。合作试验区将带来发展新机遇[J].潮商,2014(5):5-9.

[4]李必豪,钟志军,徐波.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实验区战略研究报告[R].汕头市政策研究室,2014:10.

[5]卢文刚,黄小珍,刘沛.广东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选择[J].经济纵横,2015(2):53.

[6]全毅,汪洁,刘婉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与建设方略[J].国际贸易,2014(8):11-12.

(责任编辑:佟群英)

F740

A

1001-4225(2015)05-0047-07

2015-04-07

赖明明(1965-),男,四川成都人,经济学博士,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陈能军(1981-),男,湖南衡阳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蔡志刚(1980-),男,重庆人,经济学博士,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讲师。

汕头市201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汕头发展研究”(201401)

猜你喜欢

粤东海丝汕头
汕头17岁少年“娶”13岁女孩
首届海丝旗袍文化邀请赛流光溢彩
如何讲好“海丝”故事:关于“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展览叙事方法的研究——以“无界——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为例
从汕头到上海: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之路(1925—1933)
粤东剧界演变发展及其戏剧史意义
诗画汕头
汕头海关查获侵权玩具
万盏蜡烛 祈福海丝申遗成功
合浦汉墓群 见证汉代的繁荣“海丝”
中控签约中海油粤东LNG接收站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