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
2015-12-08许罡汪栋周源刘宏
许罡,汪栋,周源,刘宏
解放军八一医院全军肿瘤中心胸心外科,江苏南京 210002
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
许罡,汪栋,周源,刘宏
解放军八一医院全军肿瘤中心胸心外科,江苏南京 210002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中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整群收集该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肺良性疾病及健康体检者病例共计73例,其中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患者34例、肺良性疾病14例及健康体检者25例进行对照,结合临床资料,回顾分析3组对象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计数水平。结果 肺癌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水平在鳞癌中升高明显,血小板计数在腺鳞癌中升高明显,肺癌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与肿瘤分期无明显关系。 结论 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临床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在肺癌患者总数中约占80%~85%[1],近年来,虽然恶性肿瘤诊治技术发展进步较大,不过由于受到较多不良因素影响,如早期诊断技术不足等,该疾病5年生存率仍旧未得到明显改善[2]。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水平是极为重要的凝血指标,据相关资料显示,血浆纤维蛋白的表达与恶性肿瘤发生呈正相关,血小板增多往往提示着患者已患上恶性肿瘤及其进展,包括如妇科肿瘤、肺癌及胃癌等[3-4]。由于恶性肿瘤患者常伴有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水平的升高,故探讨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计数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意义[5]。该研究共收集该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73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肺良性疾病和健康体检者,对其中经手术证实为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者行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计数的联合检测,发现非小细胞肺癌与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检测水平关系密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肺癌组来源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该科行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的34例病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7例。年龄41~79岁,均值(62.8±5.9)岁。鳞癌18例,腺癌12例,腺鳞癌4例。Ia期5例,Ib期10例,IIa期1例,IIb期1例,IIIa期14例,IIIb期2例,IV期1例。
肺良性疾病组(非炎症、结核)来源于该科住院病人共14例,男性11例,女性3例,年龄20~74岁,均值(61.9±6.1)岁。
正常对照组为该院健康体检者共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28~74岁,均值(91.3±6.2)岁,其心、肺、肝、肾功能正常。3组对象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集患者和对照组外周空腹静脉血5 mL,置入抗凝试管中混匀,制成抗凝全血,采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离心分离血浆后,采用全自动血凝检测仪检测纤维蛋白原水平。纤维蛋白原正常值为2~4 g/L;血小板正常值为(100~300)×109/L。
1.3 观察标准
观察所有患者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检测水平,以及其在不同病理类型和分期中的变化。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肺癌组、肺良性疾病组、正常对照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检测水平比较
肺癌组纤维蛋白原检测水平为4.11±1.33,阳性率44.11%(15/34);血小板计数检测水平为245.65±74.79,阳性率29.41%(10/34);两项联合检测阳性率58.82%(20/34)。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计数检测水平与肺良性疾病组、正常对照组比较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纤维蛋白原水平:肺癌组与肺良性疾病组比较t=
表1 肺癌组、肺良性疾病组、正常对照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检测水平比较()
表1 肺癌组、肺良性疾病组、正常对照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检测水平比较()
组别 肺癌组(n=34) 肺良性疾病组(n=14)正常对照组(n=25)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4.11±1.33 245.65±74.79 2.91±0.72 186.14±41.14 2.79±0.70 180.91±40.96
3.1762 ,P<0.01,肺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3.2656,P<0.01。血小板计数水平:肺癌组与肺良性疾病组比较t= 2.7964,P<0.01,肺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小板水平
t=2.8383,P<0.01。
2.2 不同病理类型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检测水平比较鳞癌纤维蛋白原检测水平最高,为4.68±1.22,与腺癌
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腺鳞癌血小板计数水平最高,为
311.25 ±46.32,与鳞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不同病理类型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检测水平比较()
表2 不同病理类型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检测水平比较()
组别 鳞癌(n=18) 腺癌(n=12) 腺鳞癌(n=4)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4.68±1.22 216.17±75.77 3.66±1.34 242.38±69.91 3.99±1.31 311.25±46.32
纤维蛋白原水平:鳞癌与腺癌比较t=2.1576,P<0.05;血小板计数水平:鳞癌与腺鳞癌比较t=2.3849,P<0.05。
2.3 不同病理分期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检测水平比较
不同病理分期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计数检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不同病理分期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检测水平比较()
表3 不同病理分期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检测水平比较()
组别I期(n=15)II期(n=2)III期(n=16) IV期(n=1)纤维蛋白原血小板3.758±0.82 243.86±82.11 4.03+1.83 345.54±36.5 4.45±1.57 236.51±67.62 4.16±1.30 125.69±42.03
3 讨论
该研究针对该院接诊的34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肺癌组)、14例肺良性疾病(肺良性疾病组)、25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了对照,均进行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计数。结果显示肺癌组在纤维蛋白原水平、血小板计数上均明显比肺良性疾病组、正常对照组均更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良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在前述指标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部同病理类型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计数进行对比分析可知,鳞癌患者纤维蛋白原要明显高于腺癌,而血小板计数则明显低于腺癌,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从不同分期结果来看,分期越高则纤维蛋白原水平越高,而血小板计数越低。该研究结果与同类研究相似[6],国内学者[8]曾针对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进行研究,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浆纤维
蛋白原检测与血小板计数。结果显示肺癌组血小板计数与血浆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肺癌组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计数在病理类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纤维蛋白原作为凝血系统中的重要因子,传统上主要用于凝血系统疾病的诊断,但在恶性肿瘤患者中也有升高,我们肺癌组患者中纤维蛋白原检测水平为4.11±1.33,阳性率44.11%(15/34),与肺良性疾病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黄媛等[5]研究发现纤维蛋白原浓度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鳞癌患者中纤维蛋白原浓度较腺癌患者高,但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多认为与病理类型分期无明显相关。在我们的研究中鳞癌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腺癌及腺鳞癌,与腺癌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但其监测水平与病理分期的确无明显相关。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肿瘤分期无关,说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不能作为肺癌分期的指标。纤维蛋白原是一种由肝细胞合成、分泌的大分子物质,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凝血蛋白,具有极强的交织网络功能,能网络血细胞形成血块,又可与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结合而介导血小板聚集反应。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由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增高,导致血液粘度增高,引起高凝状态。高凝状态下易血栓形成,而且高凝时血流缓慢,肿瘤不受切应力对其杀灭的影响,反而容易形成癌栓,借助纤维蛋白原的粘附作用,附着在血小板或内皮上,促使肿瘤转移[6]。恶性肿瘤患者纤维蛋白原增高的机制有(1)肿瘤细胞在血液中,与内皮细胞、血小板相互作用,释放生物活性物质,促使血小板激活,其α颗粒还有纤维蛋白原等分子可释放入血循环。(2)恶性肿瘤细胞分泌血管生成因子,使肿瘤微血管丰富,血液循环中形成癌栓,导致血液循环淤滞,形成血栓,反馈性刺激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多。(3)肿瘤细胞刺激肝细胞产生过多的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计数是血液学检查的一项重要指标,血小板计数升高除与血液性疾病关系密切外,还和凝血有关。恶性肿瘤与血小板增高的关系最早由Leven报道。非小细胞肺癌伴发血小板增多达17%~53%[3-4],我们的研究中其阳性率为29.41%。血小板增高原因[5],其机制可能与肿瘤炎性部位释放的骨髓刺激产物有关,这种产物可能是血小板生成素样激素。血小板释放出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和转化因子β有强烈的有丝分裂活性,可直接刺激肿瘤细胞生长。另外,血小板还可通过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加速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促进肿瘤转移。激活的血小板分泌生物活性物质促进肿瘤细胞核血管内皮细胞的结合,从而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参与肿瘤的发展及转移过程[1]。贾友超等[7]研究认为血小板增高者预后不良,可以作为病情估计及判断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有报道血小板计数水平增高与肺癌患者的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显著相关性[8]。但我们的研究中血小板计数水平腺鳞癌最高,为311.25±46.32,与鳞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病理分期无关。
综上所述,肺癌患者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计数水平显著增高,其检测对早期发现、筛查肺癌具有一定临床意义,可作为诊断肺癌的一种补充指标。
[1]李艳华,魏素菊,王俊艳,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相关因素与预后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2014(11):789-796.
[2]臧玉芹,谷守义,贺丽亚,等.老年非小细胞肺癌血浆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2013(24):3713-3714,3715.
[3]何阳,刘洪强,王赛博,等.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测定评价中晚期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效果 [J].现代肿瘤医学, 2015,23(4):491-493.
[4]刘慧敏,李秀娟,张志强,等.血小板计数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重庆医学,2015(9): 1189-1192,1196.
[5]黄媛,陈建魁,于农,等.肺癌患者血小板计数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肿瘤转移的关系[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34(19):2532-2533.
[6]刘彦洁,杨慧君,蔡世洁,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纤维蛋白原状态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2): 326-328.
[7]贾友超,魏亚宁,申红强,等.回生口服液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水平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3):550-552,563.
[8]胡波,王道义.血小板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转移及进展的相关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 (2):200-202.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Levels of Fibrinogen and Platelet Count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XU Gang,WANG Dong,ZHOU Yuan,LIU Hong
Department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81 Hospital of PLA,Nanjing,Jiangsu Province,210002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riations of the levels of fibrinogen and platelet count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 A total of 73 persons including 34 cases with complete resection of primary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14 cases with benign lung disease and 25 healthy controls with health examination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une 2013 were selected.The levels of fibrinogen and platelet count in the three group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combined with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m.Results The levels of fibrinogen and platelet count of the lung cancer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ormal controls.The level of fibrinogen in squamous carcinom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pathology types.The level of platelet count in adenosquamous carcinom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pathology types.The plasma levels of fibrinogen and platelet count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had no significant relation with the neoplasm stages.Conclusion Monitoring the levels of fibrinogen and platelet count is instrumental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Fibrinogen;Platelet count;Clinical significance
R734.2
A
1674-0742(2015)12(a)-0065-03
10.16662/j.cnki.1674-0742.2015.34.065
2015-09-05)
许罡(1976.9-),男,江苏南通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肺部肿瘤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