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涉毒隐语的新特点及识别思路
2015-12-08欧阳国亮
欧阳国亮
(中国刑警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5)
近年来涉毒隐语的新特点及识别思路
欧阳国亮
(中国刑警学院辽宁沈阳110035)
隐语是违法犯罪分子最常用的一种交际工具。近年来,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新趋势、网络与通讯技术的新发展,催生了涉毒隐语的多样化、复杂化、隐蔽化,使之在构成方式、指代方式、使用手段等方面呈现出系列新特点。在此背景下,从隐语的特点入手,结合案发的时间、地点、手段、背景、语境等进行综合识别,是应对涉毒隐语新态势的基本思路。
隐语特点识别思路
隐语是特定的社会集团或组织为了交际和保密的需要而采用的一种秘密语言。它对内能表达清楚,完成特定交际任务;对外则掩示严密,以保圈外人无法通过正常解码获得言语信息。正因如此,隐语成为犯罪分子不可或缺的言语交际工具。
俗语有云:有毒品买卖,就有隐语的存在。近年来,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新发展以及毒品违法犯罪形势的新变化,毒品违法犯罪分子所使用的隐语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集中表现为隐语的使用渠道多样化,隐语的词汇理据性弱化、模糊化,隐语的构成方式复杂化等。本文在大量收集及调查分析涉毒隐语的基础上,对其呈现出的新特点进行分析,并阐述新形势下识别涉毒隐语的一些思路。
本文材料收集的时间范围是2005年1月至2014年4月;收集的地理范围包括四川、云南、湖南、贵州、辽宁等9省;收集的对象为上述地区公安机关、海关办理的各类涉毒案件的言语材料。多数语料主要通过与因毒服刑人员、戒毒人员、公安及海关缉毒人员访谈获得。为了确保材料的准确性,我们还邀请了多位公安、海关、戒毒所等部门的相关同志对材料进行了审读、印证。
1 近年来涉毒隐语的新特点
1.1隐语多为名词,区域性差异大,同义异词现象较之以往更为明显
笔者共收集了四川、云南、湖南、贵州、辽宁、北京、上海、广东、广西等地共计1032条涉毒隐语,其中名词783条,占76%。隐语的词性情况统计如下:
词性 名词 动词 量词 形容词 其他数量 783 122 64 37 26占比 76% 12% 6% 3.5% 2.5%
这783条名词,又有62.3%是用来指称毒品的,如指代海洛因的就将近200条。此外,不同地区对同一种毒品的叫法有同有异,以异为主,具有较强的地域差异性。比如海洛,北京称为“屁眼儿粉”,沈阳称为“粉儿”,四川称为“姑娘”,湖南称为“面灰”,上海称为“布匹”等。即便是同一个地方,对同一种毒品也采用多个隐语指代,而且指代毒品的隐语数量越来越多。下表以最常见的4类毒品海洛因、冰毒、麻古、摇头丸为例,比较2005至2009年(表中标记为时段1)、2010至2014年(表中标记为时段2)这两个时间段指代这4种毒品的隐语数量情况。
地点 云南 湖南 广东 辽宁时段 时段1时段2时段1时段2时段1时段2时段1时段2海洛因 49 96 31 71 54 102 27 61冰毒 33 75 15 46 63 90 31 81麻古 35 82 23 57 49 92 24 37摇头丸 42 80 62 84 70 73 35 63
从上表可见,隐语的同义异词现象较之以往更为突出,反映出毒品违法犯罪分子使用隐语的手段更加多样化。
1.2隐语选词随意化,词语理据性弱化
词语的理据性,是指词语形式同词语含义之间的内在相关性。这是汉语词汇产生与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则,也是一般犯罪隐语选词必须遵循的一条语言法则。
以往,涉毒隐语一般都有很好的词语理据。比如“四号”代表高纯度的海洛因,这是因为国际毒品市场习惯根据纯度的不同将海洛因标为一至四号,其中四号为纯度在90%以上的海洛因,故用“四号”指代海洛因。下列4组都是一些理据性明显的隐语:
序号词语 隐语 理据海洛因1海海、大海(纯度高的海洛因)、小海(纯度低的海洛因)、海带、海白菜、海菜、老海 取一个字构成隐语冰毒 冰、冰糖、冰棍、干冰、冰溜子麻古 小马、马儿、马仔、马子 通过谐音构成隐语冰毒 饼干、病历本、兵哥、手柄3 警察 二道拐、雪铁龙、二羊角、二V、书名号2警衔同事物的相关性4海洛因 粉儿、白金、白面、白雪公主 根据毒品色泽、质地、形状选词构成隐语冰毒 钻石(品质高的冰毒)、象牙(品质稍低的冰毒)
但近年来的涉毒隐语在选词上趋于随意,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可能被犯罪分子约定俗成为隐语,构词几无规律和理据可循。如下列词语:
词语 隐语海洛因 布匹、白菜、狗食、大象、热东西、本科、号码、荔枝、蚂蚁、面条、蒸饺冰毒 肉、肉肉、猪肉、酒、象牙棒、钻石、牙签、嘎嘎、橄榄、酱油、姑娘、电炮麻古 火贴、轮胎、籽籽、小姐、黄金、飞叶子、燃烧、护士、水果、伙食警察 热量、滚筒、雷子、老马、二马、公牛、瘸子、地主、菠菜、算盘、讨债的
这些隐语,其形式同所代表的内容基本上没有内在联系,也没有明确的构词规律可找。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一些正在戒毒的人也告知笔者“现在一些涉毒词语(即隐语)大多是信手拈来,我们内部约定代表什么就是什么,有时三天两头就换,目的就是不让外人明白”。这也可以印证违法犯罪分子在隐语的选词上甚为随意,其代表的含义大多由内部约定俗成,变动性大,如是往往更具隐蔽性,也不容易为外人所识破。
1.3不少隐语的词义存在明显的对立现象
毒品存在色泽、质地、纯度、大小等方面的差异,吸毒者、毒资也有群体、多少等方面的差别。毒品违法犯罪分子为了准确区分不同毒品、人员或资金的属性、数量,以及为了让隐语更具隐蔽性,往往采用语义上相对或者相反的词语来标识,从而构成词义对立的隐语。如下面两组:
第一组 第二组粗的(安他非命) 细的(海洛因) 上欠(欠别人的毒资) 下欠(别人欠的毒资)老的(品质好的麻古) 嫩的(品质差的麻古) 小马(品质差的麻古) 大马(品质好的麻古)大爷(瓶装摇头丸) 小伙(散装摇头丸) 大兵(纯度高的冰毒) 小兵(纯度低的冰毒)白金(海洛因) 黄金(麻古) 天气好(毒品货物多) 天气差(毒品缺货)皮肤黑(成色好) 皮肤白(成色差) 年龄大(数量多) 年龄小(数量少)上道了(开始吸毒了) 下道了(已经戒毒了) 高个儿(长期吸毒者) 矮个儿(初吸者)
这种具有语义对立特征的词语或词组,既可标示毒品、毒资、人员的不同质量、数量、属性,还可以让人相对容易记住,隐蔽性也较高。这类隐语成为当代违法犯罪分子的“新宠”。
1.4有关数量及计量单位的隐语多样化
由于我国对毒品违法犯罪予以的刑罚十分严厉,而且量刑严格依据毒品数量的多寡而定,故而违法犯罪分子在贩毒时对数量向来讳莫如深。对此,他们往往采用多样化的隐语来指代数量及计量单位。比如:
指代毒品数量的计量单位 指代毒资数量的计量单位一条 1000克(专指K粉) 1个 一万元(“个”前加数字指钱)一斤(茶叶) 500克(海洛因) 100块 一万元一匹(布) 1000克(海洛因) 半张 五十元一个(姑娘) 1000克(海洛因) 大领导 百元人民币一千方(材料) 1000克(海洛因) 一个手指 十块钱一个、一瓶 50克 一斤 一千元
还有一些数字不是用来指数量,而是用来指毒品交易时间。如四川警方侦破的一起毒品犯罪案,贩毒者一条短信写道“这批小姐年龄较小,皮肤很黑,准备挑选20岁与19岁的小姐交给你”,警方破译了其中的“20岁与19岁”是指“20日19时”。这些数字极具混淆性,如果不结合特定语境,很难分辨其具体所指。
1.5隐语具有季节性、节日性特征
2013年,惠东警方打掉一个特大制毒贩毒团伙。调查发现,团伙成员除了用做生意为幌子从事毒品制作外,还采用一些季节性出现的事物作为隐语从事贩毒活动。例如,夏天用“荔枝”指毒品,“荔枝成熟了”指毒品制作好了;临近中秋,则用“月饼”指毒品,“送月饼”指送货。
根据笔者的调查,这种季节性、节日性隐语从使用地域来看,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一带。从使用方式看,这些词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季节性和节日性,而且其出现的时间跟毒品犯罪的时间基本吻合。如下面这些涉毒隐语:
词语 隐语春季 桃花、嫩芽、年货、青菜、新树苗夏季 荔枝(也称三月红)、西瓜、冰棒、圆圆(即桂圆)、粽粑秋季 月饼、月饼盒、稻谷、月亮、甘蔗冬季 冰雹、梅花、冻条、白霜、雪花
这些词语都是对毒品的统称,不具体指代哪类毒品,有相应的季节和节日。这也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类很有特色的涉毒隐语。
1.6采用数字谐音
谐音就是根据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的一种修辞方法。数字谐音,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数字的语音特点进行汉字谐音。生活中常见的有如“520”表示“我爱你”,“1314”表示“一生一世”,“88”代表“拜拜”。随着生活中数字谐音语的流行,某些毒品违法犯罪分子也采用这一方式进行交际,从而形成了一类特殊的隐语——数字谐音语。以下是笔者在广东、四川、湖南等地收集到一些涉毒数字谐音隐语:
1 摇,即摇头丸,粤语“1”与“摇”谐音6 溜冰,即吸冰毒8 白,即白粉,“8”与“白”谐音双位数谐音隐语单位数谐音隐语81 白药,即白粉90 旧林,指交易地点40 四栋,指交易地点三位数谐音隐语158 要五发,一发即一粒861 海洛因578 午吃白,即上午吃白粉四位数谐音隐语5181 我要白药,即我要白粉1756 你去五楼,指交易地点0434 零食散食,即零散的毒品零售
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中的数字谐音隐语一般结构短小,大多都是两位数字,这是受数字谐音容易产生歧义这一因素的影响。但数字谐音隐语的隐蔽程度相对更高,因为它极容易被误认为是用来表示数量或某种密码的暗语,因此识别这类隐语的难度也往往更大。
1.7使用网络词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为毒品交易的重要平台,使用网络词语作为隐语成为毒品犯罪隐语的又一新特点。比如“打酱油”“抢沙发”“菜鸟”“大虾”“小强”“斑竹”等网络词语用来指毒品交易行为或毒品名称。还有一类词语是生活中常见的,但毒品违法犯罪分子将它们专门用在网络上作为暗语,因此也属于网络语言的一种。如四川警方破获的一起以网络为平台的毒品犯罪案,犯罪嫌疑人使用的贴吧和QQ讯息中就出现了“本科”“四号”“海海”“小海”“牙签”“象牙棒”“钻石”“嘎嘎”“猪肉”“肉”“芝麻”等词语。经查,这些词语是专门用于网络毒品交易的暗语,用来指海洛因、冰毒、麻古等毒品。此外,有一些动词在网络环境下则是指一些交易和吸食毒品的行为,如“出肉”“出菜”“上线”“放货”“买米”等词语指“出售、购买毒品”,“上道”“吃饭”“点菜”“回房”“嚼糖”指吸食毒品。这些词语在网络这一虚拟平台中被类化为毒品交易隐语后,其隐蔽性非常强,如果不是内行人,很容易被忽略或被误解。
2 识别涉毒隐语的基本思路
长期以来,警界在如何破解涉毒隐语这一问题上提出了若干想法,建立涉毒隐语词库或词典便是其中之一。然而,新形势下,涉毒团伙使用的各类隐语具有变动性与随意性,因此建立隐语词库或词典难以应对隐语的发展变化。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识别涉毒隐语的关键在于了解隐语形成的基本途径与特点,同时结合毒品违法犯罪时间、地点、场合以及违法犯罪群体的方言背景、言语语境进行综合识别。这也是我们提出的识别涉毒隐语的基本思路。
2.1结合语境,分析语义间的内在联系
隐语的使用一般不能脱离语境,否则就构不成隐语。语境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两大类。上下文语境是隐语出现具体环境,也即前后文;情景语境是隐语使用的背景,包括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环境等。一般情况下,不论涉毒隐语的隐蔽性多强,结合语境对其进行分析具有很好的价值。如浙江某县警方侦破的一起贩毒案的一段对话:
买家:你手上有多少个?
毒贩:800多个。
买家:牙签还是钻石?
毒贩:绝对钻石。
从上下文语境看,生活中的“牙签”“钻石”二者不存在语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与量词“个”也不搭配,此处的“牙签”“钻石”应当是隐语。从情景语境看,对话发生的背景是毒品交易活动,“800”应当是具体数量,“个”应当是计量单位,“牙签”“钻石”从表意上看前者是普通物品,后者是高档物品,应当是指不同品相的毒品。破案证实,“个”是克,“牙签”是冰毒中较次的货,“钻石”是冰毒中品质高的货。
2.2结合方言,分析隐语的方言属性
涉毒隐语有不少是方言词语,这与违法犯罪分子的籍贯以及犯罪的地区有关。因此,对隐语也应从方言的角度予以分析,根据方言词语的含义寻找突破口。比如湖南郴州市某县警方破获的一起毒品犯罪案,犯罪分子用“面灰”指代白粉。“面灰”一词在当地是“面粉”之义,故用“面灰”指代白粉亦在情理之中。又如西南地区流行用“姑娘”指冰毒,重庆有些地区无“姑娘”一说,只有“幺妹”,于是“幺妹”往往被用来指冰毒。
2.3结合时间,把握隐语可能的时间指向
东南沿海地区流行用具有季节性和时间性的事物指代毒品,如前文提到的“荔枝”“月饼”。一般而言,这些事物所属的时间范围与毒品违法犯罪的大致时间相吻合。因此,从时间维度出发,联系事物与时间的属性也能为隐语的识别带来一定的启发。
2.4结合数字,分析数字谐音的可能性
数字谐音已成为大众化的言语表达手段,在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中也屡见不鲜。对涉案言语中的数字,不能一味地从数量的角度分析,还应从谐音角度对数字可能隐含的语义进行解读。解读数字谐音隐语,可从其谐音特点入手。如“7”,它的声母“q”可与“c”“ch”等送气声母谐音,它的韵母“i”可与“ü”“ie”等韵母谐音(像“去”“吃”都可用“7”来谐音)。但需要注意的是,谐音也可能会受方言读音的影响而有所差异,如粤语中的“9”与“够”“购”谐音。此时,涉毒违法犯罪分子及案发地区的方言背景十分值得考量。
如上是笔者从案件言语识别实践的角度提出的若干识别涉毒隐语的思路。当然,任何案件言语都具有动态性,这是由语言的社会变异性决定的。加上一些新的精神活性物质的出现,促进了新的涉毒隐语的滋生。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涉毒隐语还会出现若干新特点,言语识别的手段也应当与时俱进,根据动态分析法的基本原则,总结隐语出现的新规律,摸索隐语识别的新方法,积累隐语识别的新经验,不断满足涉毒案件侦查工作的需要。
[1]岳俊发.言语识别与鉴定[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卉.当代犯罪隐语的特点[J].当代修辞学,2010,(4).
[3]陈建蒙.涉毒隐语行话释义[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3).
(责任编辑:李艳华)
D918
A
2095-7939(2015)01-0035-04
2014-06-20
欧阳国亮(1986-),男,湖南桂阳人,中国刑警学院文件检验技术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言语识别与鉴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