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河州冬闲田现状及成因分析研究

2015-12-08蔡正明范汝明李思雨

云南农业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本区耕地面积红河州

李 瑾,蔡正明,范汝明,吴 旭,李思雨

(红河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 蒙自 661100)

红河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北纬 22°26′-24°45′,东经 101°48′-104°17′,北回归线横穿中部。据统计,全州辖13县(市),132个乡(镇),1176个村委会。全州耕地面积26.48万hm2,水田9.22万hm2,旱地17.26万hm2,水浇地2.11万hm2,大于25°以上陡坡耕地5.87万hm2。由于红河州地势及气候复杂,水平与垂直分布突出,地层变化多样,山体破碎,坡度大,因此耕地面积小,仅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12.56%,中低产田地面积占55.28%。总体来说,红河州土地资源情况是山区多,坝区少,难利用的土地多。全州各市(县)耕地面积总体变化情况是水田面积呈逐年减少趋势,内地减少最多,全州水田面积平均年递减0.03万hm2。红河州耕地质量差,水利基础设施匮乏,灌溉保证率低,基本处于“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所以应加快冬闲田的利用与改造,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1 材料与方法

根据红河州2012年13县(市) (河口县、金平县、绿春县、屏边县、红河县、元阳县、个旧市、开远市、蒙自市、建水县、石屏县、泸西县、弥勒市)上报数据汇总所得。

2 结果与分析

2.1 冬闲田面积及分布

据调查统计全州共有冬闲田9.41万hm2,根据地理位置、地貌类型、气候特点和种植历史将全州划分为3个农业区域。

2.1.1 南部中山峡谷热带粮食、热带作物农业区

本区位于红河州南部,包括河口、金平、绿春、屏边、红河、元阳6个县,土地面积14389 km2,占全州的43.69%,其中:山区占92.3%,坝子22个,面积1.11万hm2,占7.7%。水资源丰富,据调查水资源量174.63亿m3,占全州的81.55%,有效灌溉面积4.59万hm2,占本区耕地的43.8%,耕地面积10.53万hm2,水田面积4.91万hm2,轮歇地面积3.36万hm2,耕地多分布在海拔1600 m以下地区,其中600 m以下地区占16.25%,600~1000 m地区占18.87%,1000~1300 m地区占23.58%,1300~1600 m地区占27.38%。地跨6个气候带,北热带、南亚热带,和中、北亚热带面积分别为1723.4 km2、4572.98 km2和 5407.91 km2。荒山荒地面积占69.42%,本区冬闲耕地面积4.78万hm2,占全州冬闲耕地面积的51.12%,水田占耕地的46.66%,梯田比重大,年≥10℃积温6000℃以上。旱地48.95%的耕地坡度在25°以上,轮歇地比重大,占旱地48.83%,水土流失严重,单产低,冬季旱地大面积放荒。本区水田多为梯田,梯田冬季关水休闲,便于来年大春水稻栽插。

2.1.2 中部湖盆亚热带烟、糖、菜、果农业区

本区位于红河州中部,包括个旧、开远、蒙自、建水、石屏5县(市),土地面积12864 km2,占全州土地面积的39.06%。有6个气候带,北热带面积205.41 km2;南、中、北亚热带面积9141.34 km2;南、中温带面积3146.64 km2。坝子49个,土地面积32.86万hm2,占本区土地面积的25.42%,其中干热低坝28个,土地面积27.13万hm2,坝区光、热条件好,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春季升温快,年平均气温18~19.8℃,最热月平均气温22.2~24.2℃,最冷月平均气温11.6~12.8℃,年≥10℃积温6132~6868℃,霜日 4~9 d,年降雨量 730~921 mm,干燥度1.46~1.82,属南亚热带半湿润半干旱区。山区年平均气温15~17.2℃,年≥10℃积温4323~5504℃,年降雨量1070~1598 mm,干燥度0.95~1.2,属中、北亚热带和南、中温带半湿润和湿润区。本区耕地面积10.27万hm2,冬闲田面积2.35万hm2,占全州冬闲田面积的24.93%,有效灌溉面积5.43万hm2,占本区耕地面积的52.88%,复种指数152.71%,是杂交稻主产区,单产高,坝区复种指数高,1年2熟至3熟;玉米是本区的主要旱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25.65%,由于近年大面积推广杂交玉米种植,单产有了大幅度提高。

2.1.3 北部中山高原亚热带温带粮食、烟、油农业区

本区位于红河州北部,包括泸西、弥勒2县(市),土地面积5678 km2,耕地面积5.76万hm2,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1300~1900 m地区,其中海拔1300~1600 m地区占43.82%,海拔1600~1900 m地区占47.75%。有大、小坝子30个,坝区土地面积14.75万hm2,占本区土地面积的25.85%。冬闲田面积0.15万hm2,占全州冬闲田面积的23.95%。地跨5个气候带,南和中、北亚热带面积3706.63 km2,南、中温带面积1824.37 km2,年平均气温14.7~17.3℃,年≥10℃积温4197~5622℃,年降雨量960~1021 mm,干燥度1.3,复种指数152.91%。本区主要问题是冬季低温冷害。据气象资料,弥勒市倒春寒3年1遇,发生频率33%,秋季8月低温4年1遇,发生频率25%。泸西县倒春寒5年3遇,发生频率65%。该区冬季雨水偏少,冬季稻田主要种植油菜、蔬菜、小麦,旱地主要种植小麦、大麦、绿肥。常年绿肥种植面积0.804万hm2左右,小麦面积1.55万hm2。

2.2 冬闲田空闲的主要原因

2.2.1 冬闲稻田冬季需蓄水养田护埂

冬闲稻田多为梯田,冬季要蓄水,来年才能保障有水栽插水稻。若冬季放干水种植其他作物,来年将难以保障水稻栽插,而且来年放水栽秧时,会引起梯田田埂垮塌,因此冬季蓄水起到养田护埂的作用。比如南部中山峡谷热带粮食、热带作物农业区就是如此。

2.2.2 冬闲耕地主要为旱地,灌溉条件差

水田冬季主要种植马铃薯、冬玉米、蔬菜、茨菇、莲藕等。旱地大春主要种植玉米,由于旱地灌溉条件差,基本上靠天吃饭,冬季雨量稀少,旱地小春作物产量极低,如遇干旱严重的年份,颗粒无收,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比如中部湖盆亚热带烟、糖、菜、果农业区和北部中山高原亚热带温带粮食、烟、油农业区就是如此。

另外,近年来外出务工农民增多,土地放荒严重。

2.3 目前开发利用冬闲田情况及效益分析

2.3.1 南部中山峡谷热带粮食、热带作物农业区

冬季梯田蓄水后在金平、元阳等县有部分群众利用稻田养鱼,每公顷放养鱼苗150~225 kg,成本3000~4500元,每公顷产鱼6000~7500 kg,按16元/kg计,每公顷可收入9600~12000元,除去成本每公顷净收益6600~7500元。旱地冬季种植冬大豆,每公顷产大豆1200~1500 kg,按4.0~5.0元/kg计,每公顷可收入4800~7500元。

2.3.2 北部中山高原亚热带温带粮食、烟、油农业区

水稻收获后,冬季主要种植油菜、小麦。旱地玉米收获后主要种植大麦、绿肥、灯盏花。2012年灯盏花种植面积1220.34 hm2,平均每公顷产干灯盏花3129.75 kg,按20元/kg计,每公顷产值62595元。

2.3.3 中部湖盆亚热带烟、糖、菜、果农业区

水稻收获后,冬季主要种植马铃薯、冬玉米、蔬菜、茨菇、莲藕等。马铃薯种植面积0.32万hm2,平均每公顷产15131.4 kg,按3.0元/kg计,每公顷产值45394.2元。旱地玉米收获后主要种植蔬菜、菜豌豆等。

3 讨论

红河州冬闲田基本属于低产田地,主要休闲原因:一是缺乏灌溉水源,只要解决了水的问题,就能增加复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二是红河州的冬闲田主要是旱坡地,水土流失严重,且干、酸、瘦、薄,耕地质量差,生产水平较低,而且土壤质地粘重、结构较差、灌排设施薄弱、干旱缺水、耕层浅、坡度大、砾石多等障碍因素突出,尤其是大部分山区耕地,水利基础设施匮乏,灌溉保证率低,基本处于“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应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加大资金投入,集中资金进行改造、治理,做到水利设施建设与土壤培肥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红河州的冬闲田面积大,通过水利设施建设与土壤培肥相结合,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和发展方向,可以极大地提高现有的耕地利用率,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对红河州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本区耕地面积红河州
红河州委、州政府印发《“十四五”红河州档案事业发展规划》
创享空间
说谎和开玩笑
家畜养殖生产的环境效应研究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解读(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