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1927-1938年德国军事顾问团在华活动
2015-12-08张奚铭赫坚
张奚铭 赫坚
(1.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2.吉林省教育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浅析1927-1938年德国军事顾问团在华活动
张奚铭1赫坚2
(1.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130000;2.吉林省教育学院, 吉林 长春130000)
摘要:在20世纪20-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的对外交往中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这就是中德两国长达十余年的充满波折的军事交往。而在这段交往的背后,还有更加容易被忽视的一群人,那就是德国军事顾问团。德国军事顾问团从来华到最终离开,前后十余年,对当时中国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一直持续到抗战初期,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十分深远。
关键词:德国军事顾问团;军事贸易;影响
一、 德国军事顾问团的构成
从1927年蒋介石聘请德国退役军官鲍尔为其第一位德国军事顾问开始一直到1940年,先后数批德国军事、武器、战略、指挥方面的人才以蒋介石私人顾问的身份受雇于当时的国民政府,这些军事方面的人才最终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军事顾问团,历史上称其为德国军事顾问团。
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根据战后签署的《凡尔赛合约》及附属条约,德国不允许拥有空军、海军主力舰及潜艇,陆军的人数也被限制在十万之内。这就导致了一战后德国军队被大批量裁剪,这其中就包括许多有着丰富作战经验或军事素质过硬的军事人员,就这样,一部分军事人才来到了中国谋求发展。也就是说,最初的德国军事顾问基本上都是私人意愿的,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以后,特别是希特勒上台以后,中德两国的军事往来不断增多,这些德国在华军事顾问在两国间交往中的作用不断提升,德国军事顾问团的人员特别是顾问团团长的人员开始收到德国政府的影响甚至是指派,到这个时候,德国军事顾问团已经由私人性质上升到了国家意愿。
二、 德国军事顾问团在华活动
德国军事顾问团在中国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余年,但是其对当时中国的影响特别是对国民政府军事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如下两个方面实现的。
(一)先进的军事理念。
1930年,佛采尔将军接替鲍尔任蒋介石的军事总顾问,开始了德国军方与中国的正式关系。这些德国顾问多在国民党重要军事机关任职,例如总顾问办公室、参谋本部、航空署、兵工署、军需署以及各军事学校,甚至包括要害部门的核心机密也对他们公开。德国顾问在推动国民政府军事思想、重大军事决策和军队指挥、建设、训练、改造以及军校的创办和指导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南京国民政府以德国的先进军事技术和方法训练军队,以德国的新型武器装备国民党军队,并大量培训中国军官,还挑选中国青年军官赴德深造。德国顾问曾为整顿国民党军队多次提出详细意见和具体建议,如佛采尔为蒋介石制定的“中国中部国军作战计划”。这些意见和方案都得到蒋的重视。几届德国军事顾问团团长都先后向蒋草拟“中国中部国军作战计划、视察虎门要塞报告书、江防建议书、南京方面防御方案、宁波防守计划等”。
德国顾问团里除了退伍军官外还有经济、技术等领域的专家,再加上蒋介石对德国顾问工作的信任和支持,德国顾问对国民政府的影响和涉及可以说是达到了深入骨髓的地步。德国的赛克特顾问于1933年提出《陆军改革建议书》。之后不久蒋介石按照建议书的内容为蓝本实施了中国第一次现代化整军。自中央军校第7期起(1931年),各种兵科的德国顾问开始担任中国军校的教官。当时中央军校是培养基层干部的摇篮,德国军事顾问将西方最新的军事观念带入到中国军队的训练中,让封建闭塞的中国军队首度接触到西方现代军事科学。德国顾问还举办了“庐山训练团”“峨眉训练团”等培训国民党军官,并挑选优秀的军官到德国进行深造。此外,德国顾问也协助中国政府规划兵役制度等等。
(二) 先进的德式武器。
正如上文所言,德国军事顾问团的成员大多是德国军界的精英人物,一些顾问有着十分深厚的政治和经济背景,特别是1935年以后,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工作开始受到了希特勒政府政策的影响,因此,德国军事顾问团在华期间,大量德式先进武器通过顾问团的“引导”进入中国,最终发展成大批量的、政府间的军事贸易活动。在整个过程中,军事顾问团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由于来华的德国军事顾问大多是德国退伍的军事人才,有着深厚的政治和经济背景,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推动了中德两国交往的升级。特别是德国军事工业直接对华投资和德国对华军售上,这些顾问利用自己的优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中德两国第一次军事合作就是以顾问团为纽带展开的。在中德两国持续十多年的军事交往期间,尽管两国关系出现过波折,但是由于两国的需要以及顾问团属于私人雇佣性质等原因,德国军事顾问团在华活动并未受到太多的影响,相反,顾问团对与国民政府建军和国防的一些建议在客观上坚定了蒋介石选择德式武器和德式作战方法的决心,这些原因促使大量德式武器源源不断的装备中国军队。
三、 军事顾问团离华
1938年,希特勒出不顾德国顾问的在华合同要求所有在华军事顾问一个月内回国,在蒋介石的反复要求和请求下希特勒仍不松口。还以叛国罪并没收财产等方式威胁,时任顾问团团长的法肯豪森被迫率团回国。德国顾问在中国的时代悄然划上了句号。但德国顾问在中国长达十余年的付出并没有被历史忘记,这些顾问来中国的初衷各有不同但都和中国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法肯豪森在离别的宴席上许诺绝不利用自己掌握的中国情报为日本侵华服务,并不再担任公职。仍有部分德国顾问没有离开中国,例如:巴伦斯班格、施托茨纳、霍布里希(阵亡于常德会战)、赫兹伯格等。
四、总结
在德国军事顾问来华这十多年的时间里,尽管存在着德国顾问的个人因素以及其背后的财团、国家势力的影响,但是,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德国军事顾问团在华的工作还是在近代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甚至包括在这期间德国这个工业化国家对华的军事贸易也可以说是相对公平的。而至于顾问团带给当时中国军事技术的支持和军事理念的更新,更是给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发展上了有价值的一课。这些情况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上并不多见。
参考文献:
[1]晋 斋(徐道邻).德意志与中日两国的外交关系[J].外交评论,1933,2(2).
[2]傅宝真:在华军事顾问传,台湾:近代中国,第24卷第1期
[3]辛达漠:德国外交档案中德中德外交关系,台湾:传记文学,第24卷第3期
[4][美]柯伟林:蒋介石政府与纳粹德国,陈谦平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第261页
作者简介:张奚铭(1990-),男,汉族,吉林省德惠市,在读研究生,长春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赫坚(1961-),男,汉族,吉林省长春市,教授,研究生学历,吉林省教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
中图分类号:F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0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