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2015-12-08仲进

人间 2015年22期
关键词:分层数学课堂

摘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始采取合理的方法导入新课,课中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听说思读记的过程,通过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层训练,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顾虑,可大大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107-01

刚跨入中学之门的学生充满着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导致部分学生因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而迷茫、困窘,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这也往往是中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新课程形势的高中数学教师,必须科学引导学生顺利入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一、预习

不管是数学还是其他学科,做好预习工作是一个学生学习的基本前提。如果一个学生真正的想把学科知识学好,并且在课堂上获得高效益,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许多学生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往往草率地浏览一遍而已,根本不能发现问题,形式主义倾向比较突出。我在引导学生预习时要求学生首先对书本知识进行进行系统的泛读,粗略了解本节知识的概貌;其次,要求学生仔细的研读,反复思考、推敲概念、公式、 法则和定理,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一些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当然,每次预习前我都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的在预习的天空里自由翱翔。教师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有利于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导入

万事开头难,一堂课的成功导入也不是容易的事,假如教师随意地进行课堂导入,那就给整个教学环节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其实,导入新课是既是数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又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教师成功地导入新课,不仅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诸如:类比、温固知新、设疑启思和设置悬念等,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设疑启思导入法,让学生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老师在讲授关于负数这个理论知识点的时候,如果直接性的问学生“10-9=?”和”9-10=?”的不同,并且”9-10”有没有意义或者何解时,这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他们对被减数小于减数的问题普遍感到不够减的困惑;此时,接着体提问:“欠多少才够减?学生会异口同声的回答至少“欠1”。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上“-1”的数字符号后指出:除“0”以外的数前写上“-”(称为负号)所得的数叫负数,这样引入新课既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又弄清引入负数的目的。但是,不管采用什么导入方法,教师所提的问题一定要适度,否则,让学生产生胆怯的心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引入新课的目的。

三、听课

高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听课理念,它不仅要求你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更重要的是用“心灵”去思考。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引导者,在教导学生应该如何听课或是如何学习时,一定要他们正确的处理好听说思读记的过程。

所谓“听”就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学生必须首先明白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听懂重点和难点,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弄清例题解法的思路,听完教师的指导后还必须及时进行小结。当然,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适当的留出重点项目,让学生明白今天这堂课的重点该掌握的知识是什么,有条理、有次序的教授,杜绝“注入式”和“满堂灌”的不良现象,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就是指学生的思维,假如学生没有正确的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对学生进行在思维方法指导时,特别强调学生应使学生首先要多思、勤思和随听随思;其次要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再次要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和归纳;最后要求学生树立标新立异的创新意识,学会反思。

“记”说的就是现在在教学中流行的听课做笔记的习惯。七年级学生一般不太会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完整,但收效甚微。因此,我要求学生作笔记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记笔记一定坚持实际实用的原则,一定在听清楚的基础上作好精的记录。2.记知识要点,记疑难问题,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一堂课上下来,不能毫无收获,要适当的进行总结,写出小结或者关于课后思考题的想法。要让学生明白,“记”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总之,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四、分层

由于学生的生理、智力和小学阶段原始知识的积累等方面的差异,高一新生理解接受能力差异大,不少学困生对课本上的简单习题也感到无从入手,甚至对学习数学几乎没有兴趣。面对如此的被动局面,我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首先,循循善诱的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分层讲解的办法。根据基础检测后对班级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既要求小组内互助帮扶合作学习,不同级别的组与组之间也要加强互动性交流,定期召开各小组长会议,收集和了解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优生对“学困生”全方位的指导帮扶同时,也督促优生在帮教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对知识的认知有个更高的感悟。作为引导者的教师,不但对优秀生进行指点,而且对基础比较弱的学生有的放矢的进行耐心辅导,抓双基过关。

其次,适当分层布置学生课堂训练。大部分学生对教师布置的随堂练习能顺利完成的,但对少数基础差的学生就难了。正因为如果,老师应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自己练习发展的机会,选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在水平范围内的习题,而不是一上来就选学生难以解决的题目给学生练习,让每位学生动手动脑,都有机会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同时,开始阶段还应多一些对作业的讲评,使学生在讲评中明白失误原因,消除疑难问题。总之,学生练习只有难易要适当,才能达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节奏和谐发展、稳步推进。

最近几年的教学经过证明了这样一个真谛:通过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层训练,能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顾虑,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大面积提高了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分层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美在课堂花开
有趣的分层现象
嘻游课堂
雨林的分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