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2015-12-07
赵正永:坚决防止“两面人”现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尖锐指出党内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特别是直指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心口不一的“两面人”现象。总书记对“两面人”现象及危害的重要论述,入木三分、发人深省,警示干部坚决不能做“两面人”、坚决要防止“两面人”现象。荀子把“口言善,身行恶”的“两面人”称为“国妖”。这样的人不仅会害事业、还会乱人心,不仅可以危害当下、还可能祸及长远。一是亵渎组织威信。“两面人”是政治投机分子,往往为了攫取个人私利机关算尽。对一级组织来说,如果在选人用人等方面被蒙蔽了眼睛,让“两面人”吃香、老实人吃亏,干部就会心生怨气,质疑组织的公正性和权威性。特别是如果领导本身就是“两面人”,管灵魂的出卖灵魂,管反腐的带头腐败,管干部的带头卖官鬻爵,更会对组织威信产生全局性的破坏。二是伤害群众感情。“两面人”对群众没有真感情,有的只是花哨的作秀、虚假的伪装。“两面人”侵害群众利益,或者搞空头承诺、不为群众办实事,会逐渐让群众的希望变成失望、信任变成鄙夷,使党群干群关系产生感情割裂。三是污染政治生态。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两面人”是败类、是脏水,虽然只是极小一部分,但放进整个干部队伍的池子里,也会给一池清水掺上杂质。更为恶劣的是,“两面人”一方面为了一己私利会做出违反组织纪律的事,造成一个地方不安宁;另一方面,他们又惶惶不可终日,往往用拉关系、搞圈子、结联盟那一套,导致清水化不净脏水、还可能被脏水同化。当前,在我们干部队伍中,尽管严重违纪违法的“两面人”是少数,但社会生活中“两面人”现象不容忽视,社会影响十分恶劣。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以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作风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襟怀坦白、知行合一,坚决与“两面人”现象作斗争,切实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一是坚定政治人格。二是经常反躬自省。三是坚持率先垂范。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15年10月12日)
靳辉明:科学把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以下特征:其一,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功能,是科学性和革命性高度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二,相对于个别原理和特殊原理而言,是对更为广阔时空领域的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概括。其三,更具稳定性和有效性,不会因为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发生质的改变。其四,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普遍和根本的指导意义。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高度概括,是一种抽象的理论形态;但它又寓于个别事物之中,只有与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才能发挥指导功能。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因此,必须防止两种倾向:脱离当时变化了的条件,机械搬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条主义倾向;借口历史条件变化,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错误倾向。这两种倾向将长期存在,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有层次的,大致说来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揭示客观世界最一般规律的原理;二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更替规律的原理。我们是立足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因此要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它具有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体现。这些原理是在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适用于中国实际,同时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有重要借鉴意义。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在于与实际结合,在于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自己。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成功地用于指导实践,是一个十分困难、极其复杂的过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应当看到,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转化为现实政策和实践活动,有许多中间环节需要研究、论证和再创造,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直接等同于现实政策。毛泽东同志有句话讲得很深刻: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如果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意识形态性简单化、庸俗化,就会损害其科学性,使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产生怀疑。因此,科学把握和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应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和意识形态性的关系,作出令人信服的阐释。
(来源:《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4日)
孙力: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一刻也不能弱化
近年来,社会思想意识领域存在夸大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倾向。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积极借鉴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有益养分非常必要和重要。但是,将其过度拔高甚至欲以其作为社会指导思想则是严重偏差。唯物史观告诉我们,思想意识是一定生产方式和社会存在的产物,而儒家思想是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封建专制社会的产物。对儒家思想应持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将其与马克思主义这一指导思想相提并论。应该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糅进儒家思想中,而是用马克思主义批判地吸收儒家思想,这里面的主次关系不能颠倒。在思想越来越开放、价值越来越多元的当下,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一刻也不能放松。思想开放,不等于没有主导;价值多元,不等于没有核心。在推进思想开放的过程中充分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这是值得肯定的,也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借鉴中必须防止出现反客为主的倾向。例如,在大学教学中,外国原版教材的引入和运用是教改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但部分人产生了原版教材崇拜甚至唯原版教材的倾向。尤其是社会科学领域存在一些原版教材被拔高使用的问题,把原版教材的理论视为最高、最时髦的东西,而把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看作过时的教条,冲击了马克思主义在相关领域的指导地位。还有少数高校的“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没有得到应有重视。专业课在一些高校被看作“硬通货”,是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而“两课”不算核心课程,致使一些学生觉得“两课”可有可无,进而影响了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学生面临的选择较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为重要。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正确的方法论,应成为大学生成长的根本引领和素质养成的核心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阵地,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消除弱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现象,牢固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来源:《人民日报》2015年9月29日)
房宁:“怠政”现象的症结在哪里
政府绩效评估和官员考评监督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政府与官员行为,使之更好地贯彻上级意图,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但在专业层面上,政府机构和官员的监督考评从来都是一件十分复杂困难的事情。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甚至贪污腐败,是历来国家治理中要面对的问题。以我国情况而论,过去我们政府及干部的考评是以工作业绩为重点的,特别是对待地方政府和干部考评的重点是看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业绩,这被戏称为“GDP主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去那种曾发挥过重要作用的考评体系逐渐不适合了,其弊端也逐步显现。现在的确需要建立起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新考评体系,以正确地规范和引导各级政府和干部的施政行为。但现在的问题是,以前所谓的“GDP主义”虽然粗陋,但它却简单易行。因其简单而具有明确的指标性和可操作性。现在的新评估体系本质上是多重目标的,是复合指标体系。总之是,越简单越好操作也越公平,越复杂越不好操作也难以公平。 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干部们在实际工作中,因工作目标的多重性和考评指标的多样性而自发产生“趋易倾向”。因考核的多种目标和复合指标,实际上给了实践者、操作者选择空间。在多数情况下,操作者会优先选择风险小、成本低、易实现的工作目标,以规避风险和实现最大化的施政效果。实际上,这也是近年来出现所谓“怠政”现象的一个原因。 如何调动起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建功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然还是要充分信任他们,给予所有积极作为、努力探索、敢于担当的政府和干部以精神、物质的奖励。同时还应注意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对他们工作中的失误、缺点予以适当的谅解和宽容,以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古往今来的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实践中,外部监督与内在激励都是要统筹兼顾的,有时激发出内在动力也许更为重要、更为有效。
(来源:《环球时报》2015年10月16日)
刘万利:“颜色革命”令也门重陷战乱
自2011年西亚北非地区出现所谓“阿拉伯之春”以来,利比亚、叙利亚、也门相继爆发内战,大量叙利亚难民流落他国,利比亚成为非洲难民偷渡进入欧洲的跳板,也门也面临如何安置大量无家可归者的难题。西方国家将也门视为中东地区政治改革的典范,企图向其他地区推广,但无意帮助也门解决经济落后、南北矛盾、教派冲突等深层次问题。在顽疾没有得到根治的情况下仓促缝合伤口只能导致病情继续恶化。在2011年革命后,也门经济一落千丈,经济总量在2011年萎缩了12.7%,虽然2014年经济增长率恢复到约2%,但与2010年前年均4%以上的增长仍相去甚远,而贫困人口比例则从2009年的42%上升到2012年的54.5%。政府颜面扫地,中央权力大幅削弱,难以掌控地方部落势力,与此同时,恐怖组织迅速滋生壮大,使得也门成为恐怖主义输出地。而西方国家以政府腐败、政治和解迟缓为由,拖延发放对也门的经济援助,导致也门经济濒临崩溃边缘。经济凋敝、民不聊生、部落坐大、中央羸弱、恐怖主义横行……种种问题在四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得到解决。战争在持续,也门人民的痛苦在一天天加剧。国家破败,西方民主水土不服,也门人民在革命前抱有的种种幻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他们终于明白西方民主并不是解决问题的良药,每个国家终究都要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来源:《参考消息》2015年10月12日)